齐白石的一生
齐白石的一生
齐白石老先生(1864-1957)出名在1922年,当时58岁。
说到齐白石老先生的出名,离不开一个人物,那便是提携他的陈师曾。1917年,当齐白石第二次到北京避匪患,在琉璃厂南纸店卖画、印时,就受到当时北京画坛领袖陈师曾的赏识。陈师曾的循迹造访,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在陈师曾的劝告下,品格不错但画法太似太拘谨的齐白石准备“衰年变法”。经过3年的变法,到1922年,陈师曾携齐白石画在日本东京参加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齐名声大震于东瀛,画价亦爆增。1922年以后,齐白石国际国内名声鹊起。
1956年,齐白石获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齐白石被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齐白石的一生,如同他的号"白石老人"一般,清淡简约,不屈不附,具清雅之文人风采。其最后一幅作品是《牡丹》。
有"近代美术巨擘"和"人民艺术家"之称的齐白石,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艺术珍品,对中国画坛影响极为深远,声名远播全球。同时期的毕加索曾对外公开说:"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1956年,张大千到法国会晤毕加索,毕加索抱出一叠水墨画册,张大千一看,其笔触画风全部参仿于齐白石。毕加索毫不讳言地当着张大千的面,对齐白石连连赞赏。齐白石地位之崇高,由此可见。
毛泽东曾宴请齐白石赏花、吃饭,齐白石致赠毛泽东一幅《鹰》和篆书联"海为龙世界,云为鹤故乡"。周恩来为其特别举行祝寿会,会上授予齐白石"人民艺术家"之荣誉称号。
齐白石多大年龄成名
齐白石家道贫寒,只读过短暂的师塾,十五岁起从师学木工而以雕花手艺闻名,二十六岁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齐白石从年轻时就比较有名。
齐白石活了多少岁(这一年)
有画说本期齐白石一生过得并不顺利,曾经颠沛流离,曾经提心吊胆,曾经受尽屈辱,曾经眼睁睁看着亲人一个个在病痛中离去......他的一生有很多的不幸,但他也是一个有福之人。能承受多大的苦难,就享受多大的福报,大概齐白石的一生就是苦难和福报的轮回,痛并快乐着。
白石剧照
人生最悲痛的经历,可能就是痛失亲人,如果是正常的寿终正寝,可能相对还好一点,最令人遭受打击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而齐白石的一生之中,就经历了多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如果泪有枯竭时,齐白石早就因此而哭干了眼泪。1937年,京都沦陷,齐白石一家就开始了日日提心吊胆的生活,这一年他的女儿齐良尾在医疗条件贫乏的情况下病逝,齐白石哭得死去活来,国破又丧幼子,对于一个老人而言,是何等绝望?
白石作品
还没待齐白石缓过神儿来,1940年,白石的正室夫人又独自先行,但幸得有胡宝珠,悲痛之下尚有一丝温暖安慰,年底他的儿子齐良年又同样因为未能获得医治而亡,同一年内痛失一儿一女,真是难以想象当时已经七十有三的垂垂老者是如何熬过来的。但他确实扛了过来,虽伤心欲绝但他却不能放弃,因为他还有一大家子的人都指望着他,没有齐白石,这个大家庭就彻底垮了,七十三岁本是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好光景,但白石老人却还是家中的顶梁柱,一天不出工,就少了几顿口粮,现实逼着他努力活下去。
启功书法
1943年齐白石已逐渐走出悲痛的阴影,而且满怀憧憬和欢喜,因为胡宝珠又即将给他诞下新的生命。胡宝珠已经成为齐白石最大的依靠和最温暖的港湾,胡宝珠对他实在太好,除开夫妻恩情之外更多的是将白石的希望重新点燃,支撑这他继续前行。因此,胡宝珠即将生宝宝对于齐白石来说意义重大。然而,齐白石等到的却是无异于毁灭性的打击——胡宝珠因为难产也撒手人寰。接二连三的打击,已经差不多彻底击垮这个年仅八十的老者,他在日记中说自己已是“洒尽老泪”,那双浑浊的昏花老眼已经没有泪可以流了。
白石作品
这一年,物件飞涨,不断有前来强行索取钱财字画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而在这混乱的年头几乎已经没有几个人还有余钱剩米来购买字画满足雅趣了,在能保命的年代,字画就是一张纸,因此,这一年里,齐白石家几乎遭遇了要揭不开锅的窘迫情况。无奈之中,白石只得贴出拒售的告示,其实,贴与不贴都同样没有生意,贴的目的,更多的是拒绝那些上门强索闹事的人。
白石作品
用了几年时间才逐渐愈合的伤疤,在胡宝珠离去的那一天,久痛新伤一并发作,加上生活的艰难和战乱的恐惧,这个八十岁的老人惶惶不可终日而又无计可施,家中仍然有众多张口眼巴巴望着他的老老小小。绝望、苦涩、悲痛、愤怒、无奈......几乎所有能够想象的负面情绪都在这一年集中起来,没有人能从白石老人的表情中找到一丝笑意。他关起门来,拼命画画,只有通过画画,才能宣泄他对上天一切不公的控诉。
白石作品
但令人佩服的是,这样一个垂暮老人,在一通宣泄之后,仍然平复了下来并且重新找到了希望。尽管他没有办法亲手去改变这一切,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福。这一年的作品里,大部分都是没有卖出去的画,但这些画的题材,都是乐观而积极的,还有众多寄托他对明天美好期盼的画作。这些画作中,流传下来一幅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大福图》。图中,一个秃顶年迈之人背手望天,充满期盼和等待,上空迎面飞来一只红色的蝙蝠,看得出老者内心此刻是满心欢喜......
白石作品
大福,要有大福气,要有大福报。这就是齐白石当时内心时刻祈祷的。在其他的画作中,白石常题“已卜余年享太平”,同样是这样的一种美好期盼,将他内心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直白地表露了出来,尽管人生已到迟暮之年,尽管经历了如此之多的人间苦痛,但对未来,他是有着美好的愿景。没有埋怨,没有在苦痛中沉沦,甚至没有任何畏惧,仅凭一支笔和一颗心,他要画出最灵验的祈福之图来,更要画出那美好的明天来。
白石作品
终于,齐白石虔诚的祈福得到了回应,一年多之后,战争胜利,时局逐渐平稳,齐白石一家时来运转,终于逐渐迎来了“大福”,而白石一生,最为辉煌的,也正是他晚年的那段光阴,他一生经历的苦难,最终都在那几年得到了福报。
多年以后,当同样进入迟暮之年的启功看到这幅画后,回忆起1943年的齐白石,启功也不禁老泪纵横,提笔写下“大麓可尊人共喜,福林偕纳众先来”之联向曾经的老师致敬,上联赞白石画艺之共赏,下联言福祉分众之欢喜,与画题最为切合。这幅寄托了齐白石无尽祈福寄托的《大福》吉作,在2014嘉德春拍,以954.5万成交。
(文:路过)
有画说|扩展阅读齐白石一生还曾为他人作过多幅《大福图》,而1943年所作的大福图不光寄托了他的情感和愿望,还带有自况之意。
上一篇:热销车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