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撒旦
魔鬼撒旦
佛说:有因必有果,无因则无果。这个世界是因果循环的,什么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有天使,必然会有恶魔,这是相对立的。在西方教派中都存在着撒旦这个恶魔,撒旦是谁呢?一起来宗教文化里看看。
希伯来文的本意为“敌对者”(adversary)。撒旦曾经是天堂中地位最高的天使之一,在未堕落前为六翼天使。因为自己的地位、权力和尊贵,使得自己入了迷惑,开始不知谦卑起来,他想与自己的创造者耶和华同等,所以被耶和华从天国驱逐了出去。撒旦召集三分之一的天使加入反叛上帝的队伍。在伊甸园中,引诱夏娃和亚当吃下善恶树上的果子,使罪恶进入世界。
“撒旦”,在《圣经》旧约·约伯记中特指对人实施诱惑与考验的“神的众子”之一,可以理解为天使。而在新约中,撒旦这个名词随着这位试探者身份的转变,又有了魔鬼别名的含义。
“撒旦”,是指《圣经》与伪经中试探人类信仰的首位叛逆者。希伯来文ha-satan直译为敌对者/抵挡者。
广义上撒旦是希伯来语名词“敌人”的意思,所有符合“敌人”这个条件的都可以叫做撒旦。
狭义上(比如圣经中)指的是诱惑亚当、试炼约伯(旧约)与耶稣(新约)、与米迦勒争夺摩西尸体的归属权、迷惑普天下的魔王的名字。
就像亚当在希伯来文中是“人类”的意思一样,广义上所有男人都可以称作亚当,狭义上亚当则是《圣经》创世纪中人祖的名字。
“七宗罪等于撒旦”、“地狱七君主”确定是没有依据的近代意淫产物,亚伯拉罕诸教的文献之中均没有可以为其佐证的章节段落。在圣经中,并没有提及七宗罪,同样也没有所谓的七撒旦、七魔王,撒旦更不是称号。
撒旦原名的说法也是杜撰产物,路西法、塞缪尔、彼列,这三个名词出现的时间远远晚于撒旦,其中最晚出现的路西法一名更是取自亚伯拉罕神话体系之外的罗马神话。根据亚伯拉罕诸教正典以赛亚书,伪典以赛亚升天记、巴录三书、巴洛巴福音、摩西启示录、死海古卷光暗之战等诸多文献来看,其形象与事迹均是基于圣经中撒旦的形象与事迹而衍生,故可以将其理解为魔鬼撒旦在不同典籍中的多个别名而非原名。
魔鬼撒旦的故事是什么
恶魔是西方最深入人心的邪恶形象,据说恶魔的形象来源于《旧约·圣经》。不过《圣经》所描述的恶魔只有撒旦一人,这位恶魔之王曾反叛上帝耶和华,因此全身烈焰从天堂坠落,经过九个晨昏的坠落,他落入了地狱。为了向上帝复仇,撒旦还引诱人类堕落,让恶魔充斥人间,是上帝最大的敌对者。
撒旦的出身在不同的宗教著作中各有不同,在《圣经》中他是一条古蛇,在世界末日的审判时被上帝与众天使击败;在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中,撒旦的形象则是天使或精灵之长,他无所不备、智慧充足、全然美丽,但因为骄傲自大,在天堂发起叛乱,被上帝赶出天国,成为了堕天使。
撒旦因为拒绝臣服上帝,率领三分之一的天使于天界北境发起叛乱,经过三天的天界大战,撒旦的叛军被大天使米迦勒击溃,撒旦本人也全身着火,从天堂坠落。所有跟随他的天使都被上帝变成了丑恶的恶魔,只有撒旦还保持着光辉的羽翼。此后撒旦成为地狱之王,与上帝的敌对从未停歇。
路西法是基督教与犹太教中堕天使的名词,后世流传时将路西法这个名词做了拟人化。路西法作为堕落天使的首领,他的形象、事迹都参考、借鉴了恶魔撒旦的故事,因此基督教与犹太教中路西法即是撒旦。另一些宗教中路西法只是地狱中的魔王之一。
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并让他们生活在乐土伊甸园中,而撒旦在被放逐到地狱后,依然没有放弃反对上帝。他潜入到伊甸园中,化身为一条大蛇在梦中引诱夏娃,夏娃受到诱惑偷吃了禁果。虽然亚当为他们的行为进行了忏悔,但上帝依然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园,后来还派出了神子去消除人类的罪与罚。
英国的约翰·弥尔顿根据撒旦引诱亚当、夏娃的故事创作了史诗《失乐园》。不过与传统的恶魔形象相比,《失乐园》中的撒旦更像一个反抗暴政、渴望自由的叛逆英雄。作品中用撒旦与上帝的光明与黑暗之战,比喻了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变革、斗争,体现了失乐园的主题。
七宗罪是天主教教义中的七个原罪,后人根据七宗罪创造了七个大名鼎鼎的恶魔形象,它们分别是象征傲慢的路西法、象征嫉妒的利维坦、象征愤怒的萨麦尔、象征懒惰的贝利亚、象征贪婪的玛门、象征暴食的别西卜以及象征淫欲的阿斯蒙蒂斯,人们称它们为地狱七魔王。
所罗门是古代犹太王国的国王,在14到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有一本神秘学著作《所罗门之钥》流行起来。传说《所罗门之钥》是所罗门王亲自撰写,通过这本书,所罗门王可以召唤地狱中的72柱魔神。传说中所罗门智慧超群,但这部《所罗门之钥》其实是中世纪的术士们所撰写的「黑魔法书」,与所罗门王毫无关系。
上一篇:工程设计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