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死亡多少人
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次空前绝后的大地震,引发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历史,死亡人数达到了地震史上最高的83万人,这就是1556年的关中大地震,当时是嘉靖三十四年,因此又叫嘉靖大地震、山陕
深度详细解析:死亡83万人的关中大地震,如今却鲜有人知
但凡上过中学的人,应该都清楚,地震是由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这是地理学上的常识,但还有不少人,不知板块为何物。
现在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震灾难,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因为相隔时间不甚远,又有许多影像资料保存、有很多亲历者的缘故。
其次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此外1960年的智利9.5级大地震,知道的人也很少了。
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次空前绝后的大地震,引发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历史,死亡人数达到了地震史上最高的83万人,这就是1556年的关中大地震,当时是嘉靖三十四年,因此又叫嘉靖大地震、山陕大地震、华县大地震等。由于年代更久远,因此如今鲜有人知了。
但是明朝留下的文献资料,加上现代技术的考古和实地考察,我们还是可以基本还原关中大地震的全过程。
根据明朝时期的《碧霞元君圣母行官记碑》的佚名《地震记》(以下简称碧霞地震记),记载地震发生时间是“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子时分”,古代的子时就是现代的23点到1点的时间段,明朝是有宵禁的,因此可想而知当时的人应该已经入睡或者熟睡。
睡梦中强震是造成伤亡惨重的一大原因,碧霞《地震记》原文如下:
“忽然地震,势如风雷,惊觉人口,出户立站不定,只见树梢点地,房倒歪斜。
“河南地方稍轻,山陕极重,别省微觉地动。
山陕即是当时的山西和陕西两个行省,和现在的两省,在范围上当然是有差别的。
另外根据2000年左右考古发现的陕西耀县碑石记载,此记载载于《中国科技史料》:
“忽由东南而来,地势摇动,震响如雷,一升一降,升如登山,降如坠井,即时墙屋倾圮,声震天地,灰飞尘扬,塞空蔽目,旌倪哭声,达满四境。
这几句简短的文言文可以说信息量极大,很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地震倒塌是“即时”的,令人猝不及防。
根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资料,还有科学家们在渭南的地质考察推断,此次嘉靖关中大地震的震级在8级以上,震中在陕西华县,北纬34.5°,东经109.7°,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0到40公里,重灾面积28万平方公里,撼动了大半个中国,当时的南北直隶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河北南京,还有湖广、两广等都有震感。
亲身经历的目击者陕西咸宁人秦可大在他的《地震记》中写道:
“关中地震,盖近古以来书传所记未有之变也。
上面说睡梦中强震是伤亡惨重的一大原因,其实还有一大原因是地理条件决定的,由于震区陕西关中是在汾河渭河盆地的冲积平原上,农耕条件优越,从而人口密度大、土质疏松、地下水位高,再加上他们住的是窑洞,一强震就坍塌,根本来不及逃跑。
因此才会如此空前绝后的伤亡惨重,秦可大《地震记》就写到窑洞情况:
“至于穴居之民,谷处之众,多全家压死而鲜有逃脱者。
我们知道地震是有次生灾害的,会引发一连串的其它自然灾害,那么嘉靖关中大地震的死亡人数是否属实?是否包括次生灾害的死亡人数呢?还是看史料和考古发现与地质研究说话,83万的死亡人数分别记载于明代的《明世宗实录》卷430、清代张廷玉等《明史》卷30、明朝人朱国桢《涌幢小品》卷27:
“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三万有奇。
这三个重要文献差不多都是这个记叙,另外还有《王圻续文献通考》卷221,记载的是八十二万多,只有一点差异。
所以说,如果根据明清两代正史和个人记载的资料,关中大地震死亡的有名有姓者是83万,那加上没有记载的或者没有统计的,死亡人数估计是只多不少。
不过,还是有人提出疑义,王汝雕载于《山西地震》的《1556年华县地震震亡83万人质疑》:
“1556年华县地震,直接震亡者不超过53万人。《明世宗实录》所载震亡83万有奇,其实是震后灾区在册人口的减少量,因此,这当中还应该包括在册人口地震次生灾害死亡者,甚至地震前后因旱灾或震灾而逃亡者,这部分大约有30万人。
这种看法也是可能性很大的,因为当时的统计情况与效率是比不上今天的,所以明廷肯定会更加轻松地选择去看明朝黄册的人口减少数量,只是有一点问题是,这样对于震区的流民和游民,也是无法统计的。
因此综上,不管是直接震亡,还是包括次生灾害,关中大地震死亡83万的数字统计,肯定是只少不多的。
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下卷27做了细致的记录:
“轻者房壁之类尚以渐左,重者则一发即倾荡至尽,轻者,人之救死,尚可走避,重者,虽有幸活,多自覆压之下,挖掘而出。
“米仲良家八十五丁,陈朝元家一百九十丁,俱覆。
“如韩尚书以火厢坑煨烬其骨,薛郎中陷入水穴者丈余,马光禄深埋土窟而检屍死甚难。
这和我们见到的汶川地震的情况并无两样,也可见明廷也自上而下地抗震救灾。
更可见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它不管你贵贱悬殊和三六九等,再显赫的家族和身份地位也会轰然倒塌、深埋地底,不少大家族都直接被地震灭族了。
赵时春出版于万历年间的《赵浚谷文集》也统计写道:
“潼、蒲(潼关蒲州)之死者什七,同华什六,渭南什五,临潼什四,省城(西安府)什三,而其他州县,则以地之所剥,别远近,分深浅矣。
什七即是十分之七,以此类推,可见死亡比例极其惨重,以山陕为中心,波及中原、甘宁等地。
除了对生命的剥夺,还有对地震幸存者造成了恐怖的心理阴影,这些也多有记载,对于灾区生者重要的是,大量的畜生死去,对于农耕社会更是极大的打击和灾难。
还有建筑物、水利工程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客观上给了明朝很大的打击,挖空了明朝的国库,嘉靖之后接着就是万历三大征,更是影响了明朝的国运。
次生灾害包括饥荒、瘟疫、洪灾等都是灾难,还好的是明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因为一直信奉董仲舒以来的天人感应,皇帝立马做出反省,鼓励百官上书批评。
而后采取了祭祀、派官、拨款、蠲免、官员捐俸、禁暴安民、修缮建筑、招附流民、民间自救等一系列执行力很强的措施,避免了发生更大的动乱。
这些都有详细记载,不得不说,那时的人就已经很有一套经验了,古人的智慧,不比今人低。
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近现代的情况来看,我们中国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而且地震从古至今具有不规律性,到目前也无法预测,往往发现征兆的时候,它已经来临了。
从墨子到史记,都有地震记载,整个明朝二百多年,每一年都有地震记载,不仅有不规律性,还有频发性。
正德初期五年时间,更是每个月都有地震。
一条鞭法执行前后有981次地震,清军入关时期有195次地震,从历史上看,中国每一个省份都有过地震,没有例外。
培川我写这些,也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历史,尤其是历史的灾难,以及古往今来无数人应对灾难的方式方法和精神。
我们中国根据有文字记载的死于地震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每一次强震的灾难,都是一颗核弹。
自然的发怒下,更见人类的卑微渺小,但我们有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后日射日、女娲补天,这些无不是对战胜灾难、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人定胜天的歌颂。
正是一代代人的努力,我们的经验、文明、历史才更多更厚重,生活、科技才更好。
因此不要忘记历史,也希望这种精神和文明支撑着我们,让我们在将来的一天,能够找到更好的有效预防地震的方法。
五百年前的明朝,想象不出也不可能去想象飞机和火车。
我相信五百年后的世界,依然会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
希望那一天会到来。
参考资料:
《明世宗实录》
《明史》
《碧霞元君圣母行官记碑》
《陕西耀县发现记载1556年关中地震的石碑》
朱国祯《涌幢小品》
秦可大《地震记》
赵时春《赵浚谷文集》
谈迁《国榷》
《明实录》
赵双叶硕士研究生论文《明代地震与灾后救助——以嘉靖三十四年关中大地震为例》等。
唐山地震死亡多少人
唐山大地震伤亡人数是多少死亡人数高达24万。
仅仅短短的23秒,这座壮硕傲岸的城市颓然委地,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23秒内,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上万家庭解体,4204人成为孤儿; 23秒内,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23秒内,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23秒内,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0亿元……萊垍頭條
唐山地震有多少人遇难唐山大地震242419人丧生,重伤16.4万多人,15886户家庭解体,7000多家庭断门绝烟,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数十万和平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的难民。
76年唐山大地震伤亡多少人1、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24万。
2、唐山大地震是指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一带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
4、仅仅短短的23秒,这座壮硕傲岸的城市颓然委地,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23秒内,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上万家庭解体,4204人成为孤儿;頭條萊垍
5、唐山大地震发生的23秒内,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23秒内,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23秒内,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0亿元垍頭條萊
唐山地震是哪一年 造成多少人死亡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
1、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使唐山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遭受灭顶之灾,瞬间夷为平地,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
2、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任何征兆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
3、1976年7月28日以后,唐山大地震余震不断,当天18:45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2012年5月28日10:22分,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专家称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扩展资料:
(1)唐山人在灾难面前所凝结出来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震时及震后建设中支撑、激励、鼓舞和引导唐山人民最终战胜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2)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军民的无私援助下,唐山依靠这种精神支撑,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灾区生产生活,震后不到一周,数十万群众衣食、饮水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生命线工程初步恢复。
(3)唐山地震30年纪念日前夕,唐山人对抗震精神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市委党校副研究员康继祥说:“地震灾难的惨痛可以遗忘,但抗震精神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4)唐山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以及全国军民在抗震斗争中用鲜血、生命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共同铸造的民族之魂。正如唐山人民所经受的痛苦与磨难,不仅属于唐山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
上一篇:一帆风顺植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