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话
江西方言,一般指分布在江西省的汉语方言,不包括分布在江西的少数民族语言下的方言。江西省的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和徽语。赣语,是江西省最主要的方言,集中分布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覆盖了全省面积和人口的三分之二。客家语,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南部的17个县和吉安、宜春、萍乡、抚州和九江的部分市县。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区、九江县、瑞昌市等地。
一.赣语介绍
(一)历史来源
江西方言的历史悠久,其形成当从西汉时期就已开始初具规模。汉高祖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十八县,遍布今江西四方。既有人口就有语言和方言,有了人口也才谈得上设置郡县,所以,豫章郡和十八县的设置是江西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赣方言开始形成的具体表现和证明。
赣语历史悠久,是唐宋以前中原移民的中原话和赣地先民语言相互融合的产物,形成于汉朝,定型于唐宋。自上古至有周一代,江西一直都是三苗等赣地先民的活动区域。到了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赣地先后隶属吴、越、楚的统治,其居民自当是使用古越语和古楚语。秦汉以后,中原对江右地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移民,中原的汉语和本地的吴语、楚语互相接触、互相融合,赣语遂逐步形成。
(二)特点
赣语的共同点是:古代的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为送气的清音,无论平仄,如“陪伴、停电、存在、沉重、强健”这几个词,赣语统统都是送气的清声母,而普通话却是前一字送气,后一字不送气,吴语(如上海话和上饶话)则都是[d b dz d ]一类的浊声母。
古代的遇摄三等鱼韵字、流摄一等字、臻摄开口一等字、曾摄一等字和梗摄开口二等文读字,许多地方主要元音是[ε](或相近的[e、]),如南昌市:锯 kiεl狗kiεul根kiεnl灯tεnl耕kiεn 。
梗摄字一般都有文白两读。这里说的文白两种读法,是从一批字的系统上来看的,而不着眼于某一个字有几种不同的读音。来历相同的一批字,在书面语或新词语中,有一套读音形成相同的语音特点,而在日常口语中,在那些天天使用的最基本的词语中,这些字又有另一套读音,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语音特点。前者我们叫“文读”,后者我们叫“白读”。文白异读是就一批字来说的。其中的某一个字,可能是既有文读音,又有白读音;也可能是只有文读音,没有白读音;或者反过来,只有白读音,没有文读音。如南昌的梗摄字:
省 青 影 生 平
文读 sεn省市 t‘in青年 in电影 sεn学生 p‘in和平
白读 saη节省 t‘iaη青菜 iaη影子 saη生熟 p‘iaη平地
影母字开口呼多读[η]声母,不读零声母,如南昌市:安ηon袄ηau爱ηai鸦ηa“大小”的“大”读[ai]韵母,来自蟹摄徒盖切。普通话读[a]韵母,来自果摄唐佐切。南昌方言把母亲的姐姐叫“[t‘o]娘”,抚州方言把板栗叫“[ho]栗”,这里的[t‘o]和[ho]才是来自唐佐切的“大”字,也就是普通话的[ta] 。
“菜梗”的“梗”字绝大多数地方有[u]介音,而普通话读[kη],没有[u]介音,如:
南昌kuaη 萍乡ku? 彭泽kuan
“搬班”两字韵母不同,“官关”两字大部分地方韵母也不相同。这两对字在古代韵母不同,普通话变得相同了,而赣语中还保留着不同的特点,如:
南昌 吉安市 抚州 宜春
搬 pon pon pon pon
班 pan pan pan pan
官 kuon kuon kuon kuon
关 kuan kuan kuan kuan
除吉安、萍乡一带无入声之外,全省其他地方的赣语及其他方言基本上都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在吉安、萍乡一带的基本情况是:古清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去声,次浊声母字有的读阴平,有的读去声。
词汇方面:太阳叫“日头”或“热头”(有的地方“日热”读音不分)。下雨说“落雨”。站立大部分地方说“?隆保ǘ寥纭凹肌保?有的地方读如“欺”)。坐着喝茶,说“坐到吃茶”。交合说“戳”。第三人称代词说“渠”。我的说“我个” 。
(三)使用地区
赣语是江西省最主要的方言,它不仅覆盖了全省面积和人口的三分之二,甚至还分布在湖南、湖北、安徽、福建、浙江等邻省的部分地区。
江西省内的赣语区包括以下62个市县:南昌市、南昌县、安义县、永修县、修水县、德安县、庐山市、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高安市、奉新县、靖安县、武宁县、宜春市、宜丰县、上高县、樟树市、新干县、萍乡市、新余市、万载县、丰城市、吉安市、吉水县、峡江县、安福县、莲花县、泰和县、永新县、井冈山市、永丰县、万安县、遂川县、抚州市、金溪县、崇仁县、宜黄县、乐安县、南城县、黎川县、资溪县、东乡县、进贤县、南丰县、广昌县、鹰潭市、贵溪市、万年县、余江县、余干县、乐平市、鄱阳县、横峰县、弋阳县、铅山县、景德镇市等地区。
分片
江西省内的赣语区可分为昌都片、昌靖片、宜浏片、吉茶片、抚广片和鹰弋片。
二.客家话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全省南部的17个县和西北部的铜鼓县: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不包括县城嘉定镇和城郊的部分农村)、大余、崇义、上犹、南康、赣县、于都、铜鼓。
铜鼓县60%以上的人口说客家话,分布在县城及丰田、排埠、二源、石桥、温泉、三都、西向、大塅、古桥等乡。少数人说赣语,分布在带溪、棋坪、高桥、幽居、港口等乡。
客家话还见于与铜鼓县毗邻的一些地方:万载县有约2万人,集中在邻近湖南省界处。宜丰县黄冈、车上、天宝、同安、花桥等乡,有大约3万人,约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奉新县甘坊、七里、西塔、石溪、澡溪、仰山等乡,约5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靖安县官庄、澡都等乡。高安市华林乡。修水县山口、何市、上奉等乡。武宁县石门乡。
客家话还见于以下地方:广昌县驿前乡。永丰县潭头、龙冈、君埠等乡。吉安县天河镇、前岭、官田、敖城、指阳、东固、富田等乡。泰和县桥头、碧溪、老营盘、上圮、中龙、小龙、水槎、沙村等乡,人口约3万多。万安县顺峰、涧田、宝山、武术、桂江、罗塘等乡,占全县人口40%左右。遂川县除县城泉江镇和附近的瑶厦、珠田、年源、雩田、枚江、盆珠等乡说赣语之外,全县其余二十多个乡都说客家话,客籍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二。井冈山市黄坳、下七、长坪等乡和罗浮垦殖场的大井、朱砂、罗浮二个分场,客籍占全市人口的约40%。宁冈县睦村、茅坪、大陇、白露、荷花等乡,客籍人口2万,不到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永新县坳南、曲江乡,客籍人口2000。以上九个县市的客家话地区与赣南客家话县份连成一片。赣东北横峰县龙门乡的上源排、戈家村也说客家话,约600人。其他有的县份也有零星客籍,如莲花县荷塘乡只有几户人家说客家话。
三.官话区
官话区有5个市县,其中九江市、九江、瑞昌市说江淮官话。(瑞昌市大部分乡镇说江淮官话,南面少数几个乡说赣语),赣州市城区和信丰说西南官话(信丰县城嘉定镇及桃江乡的大部分、大阿乡的太平围村说西南官话,全县大部分农村说客家话;
四.吴语区
吴语区有4个市县:上饶市、上饶、广丰、玉山。德兴县的龙头山也说吴语。江西的吴语区在赣东北,与浙江省衢州一带的吴语连成一片。
五.徽语区有3个县:婺源、德兴、浮梁。
六.除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徽语以外,全省名地还有一些近代从外省迁入的移民,说不同的方言,主要的有“福建腔”,分散在赣东北的几个县。解放后修新安江水库,有不少说吴语的浙江移民,迁移到江西的一些县居住,主要也在赣东北。
少数民族语言有瑶语,在全南县竹山乡嵠山村,人口约200人,说瑶语和当地的客家话。江西省的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不说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只说当地的汉语方言。
七.江西地方言
(一)南昌:
1.切了货——完了,遇上事儿了
2.祝希哩——干什么,为什么
3.冒有——没有的意思
4.搭到了头——意指一件事本来很容易做成却把它弄砸了或不切合实际的事却冒险做了或要做
5.恰了饭啵——南昌人见面常说的一句话,问对方有没有吃饭,可见南昌人的热情
6.平整——意指好,可指人也可指事
7.喀[kie]气——意指女人漂亮
8.啷[long]——意指怎么,南昌话中用得很多的一个词
9.森头搭脑——意指人很笨,很傻,类似南昌话中“鹅”字
10.杂隙——赶快
(二)九江话
1.面的——黄虫
2.做事搞一下,弄一下——杯一哈
3.女生爱打扮——摇婆精
4.设圈套——做合子
5.撒谎——撤白乎, 逗控
6.烦人——ZEI人, ZEI心, 肿人
7.这里——跌地
8.开始——嘎式
9.鼻涕——壁龙抛
10.地痞——流(第四声)子板儿
(三)景德镇话
1.么的柠——什么人
2.嘎嘎——爷爷
3.恰子——疯疯颠颠
4.打风暴——雷阵雨
5.恰面样个——指事情很容易办成
6.刹么——吹牛
7.拓古拓太——形容一个东西好大
8.崽里子——小伙子
9.女崽里——姑娘
10. 排场——漂亮
(四)宜春话
1.bà急——急匆忙忙
2.巴萨——蜘蛛
3.百思百——一百多
4.bià头上——墙上
5.满四——到处
6.特今——故意
7.精痛——很痛
8.左思——干脆
9.[满]zí——等一下~就来
10.得了个——不得了的
(五)萍乡话
1.恰里饭冒——吃了饭吗
2.有脚冒——有人吗(3缺1)
3.脑壳上两扎赠古脑——头上敲两下
4.你搞杂里哦?——你(想)做什么呢?/ 你(想)干嘛?
5.冰冷(lǎn)一壶(音fú)烧酒——形容做某件事虎头蛇尾冷了场
6.乜(miē)烂咯——形容肉类、果品等食物已经熟透;或形容物品被破坏得比较严重;或形容某件事情在进行中被搅得一团糟;
7.莪苠菅(音gàn)棘——形容某人为某件事而纠缠不清
8.稀哟咯——形容物体的浓度和硬度都较低,成稠泥状。
更多江西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上一篇:自制手电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