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大全
一、历代武将谥号最高的人
1、民族英雄文天祥对岳飞的评论
2、虽然东吴四大都督中有周瑜、吕蒙和陆逊三人入选武庙七十二将,但是论战功周瑜和陆逊更胜一筹:一方面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和陆逊指挥的夷陵之战都是三国三大战役之另外一方面这两次大战都深刻影响了当时天下大势;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而且周瑜以数万之兵大败曹操二十余万大军,堪称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大战之一。
3、吕蒙偷袭荆州虽然成功,但是关羽留守荆州的兵力不足,东吴举倾国半数兵力而来占据绝对优势,关羽又远在襄樊前线,所以吕蒙袭取荆州之役算不上是赫赫战功。
4、当然,谥号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在古代,通常是皇帝、后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才有资格被赐予谥号。
5、北齐三大名将斛律光,段韶和高长恭,就有段韶和高长恭两人死后得到谥号忠武的殊荣。
6、再如东晋司马奕被桓温贬为海西县公,死后干脆以“废”字谥之,即历史上的晋废帝。
7、铁木迭儿:及卒赠燕铁木儿公忠开济弘谟同德翊运佐命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右丞相,追封德王,谥忠武。祖上也曾被追谥曰:制赠铁木迭儿曾祖唆海翊运宣力保大功臣、太尉,谥武烈;祖不怜吉带推诚保德定远功臣、太尉,谥忠武;父木儿火赤推忠佐理同德功臣、太师,谥忠贞。后因专权,英宗乃命毁所立碑,追夺其官爵及封赠制书,籍没其家。
8、三国能力最全面的四大名将:关羽和张飞无一上榜
9、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幽”表示“壅遏不通”、“灵”表示“乱而不损”等。
10、除了文官和武将的谥号之外,还有一种是通谥,文臣武将都能用,但一般用于文武全才或出将入相的社稷之才,以忠字开头,第二个字有武、献、肃、敏、定、烈、简、毅、敬等等。
11、综上所述,文正和忠武是古代文臣武将谥号的最高等级,由于从宋代开始,历代重文轻武,单纯武将的谥号无论再高也高不过“文正”和“忠武”。
12、其实,不仅谥号中带有“文”字的皇帝大多都是牛人,诸侯中谥号中带有“文”字的人也是牛人,比如晋文公、魏文侯、楚文王、郑文公、齐文公,这些个个都是狠角色。谥号是后人对统治者的评价,而“文”字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13、张国梁:清末镇压太平军将领,追赠太子太保,祀昭忠祠,谥忠武,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
14、凌烟阁功臣排名靠得是贡献大小,兼顾了亲情同时也掺杂了李世民个人喜好,而不是单看武艺高下和单打独斗能力,向来凭力气吃饭和成为杀人工具的都赶不上耍嘴皮子的,历来帝王论功行赏都是文臣占优而武将吃亏,所谓文韬武略,文总是靠前的,而武将中蛋糕分得最大的是鄂国公尉迟敬德,原因在于这位黑大汉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尉迟哥们儿在玄武门政变中表现的最为积极,一箭射杀了太子党最重要的支持者齐王李元吉,永绝了李世民心头大患,尉迟敬德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赤胆忠心,所以让李世民很感动也很放心。
15、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擢升正定镇(今河北正定)总兵,后调通永镇(今北京通州)总兵。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任四川提督(从一品)。道光三十年(1850年),湖南新宁县爆发李元发起义,向荣调任湖南提督,前往镇压,败义军于金峰岭,俘获首领李元发。不久,调任固原提督,后因广西各地纷纷起义,广西巡抚郑祖琛不能制,向荣在旧将中最有声望,所以未及赴任,咸丰帝特下令改任广西提督,专门负责平叛。
16、“忠”者其意如下: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临患不反曰忠;盛衰纯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善则推君曰忠;死卫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择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虑外曰忠;广方公正曰忠;肫诚翊赞曰忠。
17、当太平军的先头部队开始围攻金陵时,向荣方离九江取道水路东下。这时,由钦差大臣琦善率领的清军正由河南南下,由于太平军已自武汉东趋,琦善也折而东向。3月19日,向荣与他的老上司琦善在安庆会合,共同筹商进兵之策。向荣趾高气扬,对北路兵勇颇不放在眼里,他在奏报中说:“钦差大臣琦善所带各兵,虽系生力,然素未经大敌,不敢骤令当先。臣前在安庆与之面商,臣之兵先进,琦善之兵权且在后作为接应,看前队兵勇数仗,使之眼明胆壮,知贼伎俩,然后再令独当一面,方为万全之计。”
18、子孙:古人向来讲究多子多福,而郭子仪有八子七婿,儿孙满堂,而且个个都有成就斐然,郭子仪的子孙福常人不能企及。
19、岳飞――最初的谥号为“武穆”,后来改为“忠武”。
20、清代,杨遇春、向荣、马玉昆、塔齐布、邓绍良、李续宾、张国梁、张勋
二、武将谥号排名及解析1、甄心动惧曰顷敏以敬慎日顷
2、古代谥号主要分为三类,美、平、恶。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其中,“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3、200年白马之战中张辽协助关羽大破袁绍,“数有战功,迁裨将军。”201年单枪匹马劝降昌豨;202年黎阳之战有功升为行中坚将军;206年平定东莱诸县再次升为荡寇将军;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张辽阵斩乌桓单于蹋顿。
4、高官不争,淡泊名利,功成要身退。
5、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
6、4月2日夜,秦日纲等率太平军由金山夜渡长江,进攻江北大营,清军闻风大溃,太平军占领扬州,立即征集粮食,转运镇江,并乘胜攻下仪征、浦口、江浦等城,准备由浦口返回江南。然向荣先后从江南派出提督邓绍良、总兵张国梁渡江北援,并收复了浦口、江浦,阻塞了太平军自浦口南渡之路。秦日纲等遂率太平军主力东返瓜洲,稍事休整后南渡镇江。
7、对酒文化有一定的认识
8、“正”的意思是:内外宾服、大虑克就、内外用情、清白守洁、图国忘死、内外无怀、直道不挠、靖恭其位、其仪不忒、精爽齐肃、诚心格非、庄以率下、息邪讵诐、主极克端、万几就理、淑慎持躬、端型式化、心无偏曲、守道不移……
9、与皇帝相比,臣属的谥号要简明一些,或一字,或二字,所选之字,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文官杰出的人员,谥号“文”字开头,武官杰出的人员,谥号“武”字开头。文官单谥“文”一个字或武官单谥“武”一个字,均为最高。
10、由于谥号具有“褒贬死者,劝勉生者”的作用,选用的谥号实际上是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决定的,因此往往是名不副实,甚至是完全虚伪的。
11、柔德安众曰靖巷已鲜官曰靖
12、首届「勒铭奖」诗词征稿!批量投稿上线!
13、徐嵩::字元高,前秦大臣,卒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曰忠武。
14、史天泽:字润甫,元著名将领,大将军,丞相。及卒赠太尉,谥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立庙。
15、正当向荣、琦善在安庆会商对策时,太平军已经攻占金陵城。同年3月24日,向荣自安庆抵芜湖,即舍舟登岸,由陆路绕道秣陵关,于31日到金陵城东沙子冈,旋于钟山南麓孝陵卫一带,建立起清军江南大营。这时,太平军又分兵两支,占领了镇江和扬州。琦善率兵赶到扬州外围,建立起江北大营。两个大营互相策应,企图钳制太平军向东、向北发展,并伺机攻占金陵。
16、古代对文武大臣高评价谥号,也分两种,一种文臣,一种武将。文将谥号排第一的,要算是“文正”,在宋代之前也叫做“文贞”。
17、满清入关后,继承了历代的大部分遗产,所以“忠武”自然成为了清朝最高标准将领的遗衔,获得这个头衔的难度和以前一样。在清朝近300年的统治中,只有八个人赢得了它,即使他出生时是一名保镖,后来率领军队参战并成为了战争部部长,他也没有资格获得它
18、中国人有"重死轻生"的文化传统,对于死后的名声非常重视。因此,当一个人死后,要"盖棺论定",对他的一生进行总结评价。谥号,就是这种总结评价的简洁概括。
19、明清二朝群臣谥号定为二字,且有严格规范,两字谥号中,文后面的第二字,按照高低顺序排队,依次为“正忠恭成端恪襄顺......”两字谥号中,武后面的第二字,按照高低顺序排队,依次为“忠勇穆刚德烈恭壮......”因此在众多的谥号之中,文臣谥号文正,武将谥号武穆。这是文臣武将的最大追求了。
20、段韶:字孝先,北朝齐开国将领,因功封平原郡王,左丞相,太师。北齐外统军旅,内参朝政,出将入相。及卒谥曰忠武。
三、武人谥号排名1、耿秉(美阳侯);张飞(西乡侯);孙策(长沙王)、陶侃(长沙公);魏咏之
2、北宋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宋仁宗时,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到了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肯轻易给人。宋朝得文正谥号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等九名。
3、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先锋大将,人称“常十万”,死后谥号忠武(这一点,徐达似乎不如他,徐达的谥号是武宁);张玉是朱棣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东昌之战中为救朱棣力竭战死,朱棣登基后追封其为荣国公,谥号忠显,洪熙年间改谥忠武。
4、广西巡抚周天爵,与向荣一起剿贼,两人不合,数战未得利,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率兵来会。四月,太平军突围窜入象州。向荣被谴,褫花翎,降三级留任,周天爵亦罢军事。大学士赛尚阿代替李星沅督师,命向荣与乌兰泰节制镇将以下,迭诏戒向荣同心协力,以赎前愆。向荣所部湖南兵,因向荣子向继雄用事,军心不服,故武宣、象州之役战不力,皆归咎于向荣。咸丰帝力排众议,仍加倚任,而调四川兵以易湖南兵。
5、郭子仪说道,卢杞这个人虽然有才干,却十分阴险狡诈,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说不定哪一天得了志,就一定会对讥笑过他的人大加报复。
6、"文成"谥号又次于"文贞"。明朝开国功臣刘基死后得到了"文成"的谥号。因此,他的家乡被称为"文成县"。清朝时期的名将阿桂,在81岁高龄病逝时,得到了"文成"的谥号。
7、位高权重,却能忍人之所不能忍!
8、狄青是狄武襄公,谥号为“武襄”,我们知道宋朝文官的地位比武官高,狄青一个武官,谥号第二字居然用到文官的,可见其在宋朝武官地位之高。
9、从年代,身份,地位,李继隆应该是综合第一将。如果从勇猛和战功的角度,李继隆和狄青并为第一。但是论统率军队和大将气度,曹玮是第一。
10、这么一说就一目了然了:常遇春谥号忠武是通谥中最高的谥号,徐达谥号武宁是武将中最高的谥号,看似不分伯仲,但是论含金量谁更高呢?
11、郭登:字元登,明朝靖边大将,武定侯郭英孙也。卒赠侯,谥忠武。
12、道光二十年(1840年),升开州(今河南濮阳)协副将,时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海防吃紧,奉召率部赴山海关驻防。
13、宋朝和明朝两朝为汉族正统,其谥号的规则,有些差不多。
14、向荣大营扎于钟山之阳,与金陵城相隔5里,距孝陵卫3里。17日太平军开始进攻,至19日,清军仙鹤门营垒被占,退守青马群。20日,太平军发起总攻,主力进攻青马群,一部出太平门直指江南大营西翼,一部翻越钟山拊大营之背,此时,城内的太平军也从通济门,朝阳门(今中山门)出击,威胁大营退路。各路清军抵挡不住,纷纷败退,向荣、张国梁等遂放弃大营,经淳化镇退守丹阳。江南大营被彻底摧毁。
15、清朝时期,能够得到"文忠"谥号的大臣并不多。我们比较熟悉的人物,除了前面提到的李鸿章外,还有索尼、傅恒、林则徐、文祥、周天爵、骆秉章、胡林翼、沈兆霖、荣禄、梁鼎芬等人,获得过"文忠"的谥号。
16、张玉:明初将领,靖难之役的功臣,辅助朱棣夺得帝位,及卒追赠荣国公,谥忠显。洪熙元年三月,加封河间王,改谥忠武,
17、向荣自1853年春受任钦差大臣,建立江南大营以来,历时三载,虽未能克复金陵,但对阻扼太平军向苏、常发展,威胁天京太平军的安全,确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8、平定安史之乱,平定回纥叛乱,郭子仪,成为了大唐中兴的头号功臣。
19、“烈”者其意: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业成无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业有光曰烈;刚正曰烈;宏济生民曰烈;庄以临下曰烈。
20、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四、历史上武将最高谥号1、向荣统带万余兵勇,在浔州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准备,于1851年(咸丰元年)2月18日,向荣攻大黄江,诱敌出战,率总兵李能臣、周凤岐合击,大破之,歼千数百人,赐号“霍钦巴图鲁”。水陆合攻牛排岭,捣其巢,又追击于新墟、紫金山,贼乃窜踞武宣东乡。
2、这里讲到的‘忠武’二字被视为最高的荣誉,个人感觉这个跟汉丞相诸葛亮被谥‘忠武侯’或有关系也未尝可知;需要说明的是谥法历代也略有不同。每个字的高下也不好比较。引《逸周书·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3、在宋仁宗以前,"文贞"为最高等级的谥号。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改为了"文正"。后来,"文贞"得以恢复,成为仅次于"文正"的谥号。清朝名臣陈廷敬、李光地、张玉书等,都获得过"文贞"的谥号。
4、武将荣誉最高的谥号是“忠武”,历史上得此谥号的名将不少,从中列出名气最大的谥号“忠武”的十大名将。
5、向荣幼年失学,及成年,以行伍隶属固原提标,受到陕甘总督杨遇春赏识。后随杨遇春镇压河南滑县天理教起义和新疆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张格尔的叛乱,因打仗勇敢,常作为先锋出战,颇受上司赏识,积功擢升至甘肃镇羌营游击。
6、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配享孔庙,这位宁海人做到了。。
7、戚继光――戚武毅公,谥号“武毅”,是武官谥号的第二级。
8、当郭子仪率大军得胜还朝时,满朝君臣心中都没有底,他们担心郭子仪会拥兵要挟朝廷讨说法。
9、李继隆是武将世家,父亲李处耘还是“陈桥兵变”的拥护者,妹妹是宋太宗的明德皇后,所以李继隆是身世显赫。
10、(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11、除了曾文正公,历史上还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文正公,略举一二:
12、李续宾:清末镇压太平军将领,赠总督,入祀昭忠祠,立功地建专祠,谥忠武。
13、徐达——徐武宁王,谥号“武宁”,是明朝谥号最高的武官。
14、浑瑊:唐朝名将。本名进,铁勒族浑部匈奴族。郭子仪部将,经历安史之乱,平吐蕃,奉天救驾,平李怀光之乱,劳苦功高,保境安民。薨于镇。废朝五日,群臣于延英奉慰。诏赠太师,谥曰忠武。
15、王猛:字景略,前秦丞相,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平定李俨、击破桓温、灭前燕,富国强兵,辅佐苻坚统一北方。谥忠武。
16、文祥,瓜尔佳氏,字博川,号文山,,满洲正红旗人,进士,大学士,清朝中央政府中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倡导洋务新政。光绪二年(1876年)去世,谥“文忠”。
17、1901年,李鸿章病逝于北京贤良寺,享年79岁。李鸿章病逝后,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忠",并入祀贤良祠。由于昭忠祠的主殿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因此李鸿章没有享受到入祀昭忠祠的待遇。
18、岳飞和韩世忠,两人是南宋抗金最出名,战功卓著的双子将星,韩世忠宋孝宗时追谥忠武,宋理宗时在韩侂胄的尽力争取之下才改岳飞谥号为忠武。
19、一类是表扬的,例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康”表示具有“温柔好乐”的品德,‘“平”表示具有“布纲治纪”的政绩。一类是批评的,例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杀戮无辜”。一类是同情的,例如:“愍”表示“在国遭忧”,“怀”表示“慈仁短折”。
20、隋文帝杨坚在位24年,公元604年隋文帝因有重病驾崩离去,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隋文帝统治期间被后人称之为“开皇之治”,人口暴增700多万户,他是中国历史少有的完美帝王,死后几乎没有什么诟病,是为数极少的明君。
五、文臣和武将的最高谥号1、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如果末帝、献帝、顺帝,那就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嘲笑了。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2、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扭转乾坤的“武状元”。
3、古时宁海人过重阳节的一些记录。。
4、柔质慈民曰惠爱民好舆曰惠
5、谥法成系统后,文臣,武将谥号分别以文,武两字开头,文一般后跟,正、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等字;武一般后跟,宁、毅、敏、惠、襄、顺、肃、靖、等字。还有一种就是文武大臣通用的曰通谥,以忠字开头,后跟文、武、定、烈、简、肃、毅、敬、等字。
6、马玉昆:清末镇压太平军将领,赠太子太保,予二等轻车都尉,谥忠武。
7、霍彦威:字子重,五代时后梁名将霍存养子。后梁末帝时,任洺州刺史、邠宁节度使。后来归附后唐庄宗,赐名李绍真,累官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成三年冬,卒于理所,年五十七。册赠太师、晋国公,谥号忠武。
8、清朝近300年里,居然只有8个人获得过“忠武”谥号。他们分别是杨遇春、向荣、马玉昆、塔齐布、邓绍良、李续宾、张国梁、张勋。
9、但两字的谥号也有高下之分,以明朝为例:
10、咸丰二年(1852年)4月5日,太平军由古苏冲胜利突围。乌兰泰与向荣闻讯率部追击,截杀太平军后队2000余人,后在大峒山遭到太平军的伏击,阵亡总兵4名,损失兵弁数千人。太平军自永安突围后,直指省城桂林。向荣凭着他的军事经验,判断太平军将袭取桂林,于是带领千余清军日夜兼程,先太平军半日进入桂林城,会同新任巡抚邹鸣鹤,力守危城,屡出奇兵,俘获甚众。不日各路援军赶到,城防得到加强,太平军虽猛攻月余,而省城得以保全。向荣力保危城,非但未受到朝廷的议叙,反因桂林被围,又受到革职留任的处分。
11、总的来说,文官最高的谥号是文正,武将最高的谥号宋朝是武忠、明朝是武宁,通谥最高的谥号是忠武。
12、宋代: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九人;
13、武宗庙号没有不好的意思。谥法成系统后,文臣,武将谥号分别以文,武两字开头,文一般后跟,正、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等字;武一般后跟,宁、毅、敏、惠、襄、顺、肃、靖、等字。还有一种就是文武大臣通用的曰通谥,以忠字开头,后跟文、武、定、烈、简、肃、毅、敬、等字。这里讲到的‘忠武’二字被视为最高的荣誉,个人感觉这个跟汉丞相诸葛亮被谥‘忠武侯’或有关系也未尝可知;需要说明的是谥法历代也略有不同。每个字的高下也不好比较。引《逸周书·谥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难;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14、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
15、在"文成"之后的谥号,就是"文忠"。"文忠"在谥号体系里排名第四。
16、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他再用九年的时间荡平四海,实现了大一统。杨坚登上至尊之位后,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随后,杨坚多次减轻赋税,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经济的发展。同时,隋文帝对周边采取了军事战略是:战略防御,政治上的招抚。因此,才有效地化解了民族之间矛盾,后来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17、唐德宗随后辍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并亲自扶棺送葬,下特旨将郭子仪坟墓加高一丈(这是违反祖制的)。
18、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浑瑊、李晟、韦皋
19、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
20、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杀尽了功臣,后世诟病。
上一篇:学会放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