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的意思
一、七律长征词义句意
1、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2、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3、师:短短七个字被你写成了一段景,妙极了。这是一阵怎样的风呢?
4、《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5、②这句诗中的关键字是哪个字?(愁)
6、概括: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接着又展示了人们欢迎远方客人和草原联欢的隆重场面,最后写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用简洁的话可概括为: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7、预设:《宿建德江》一诗中满含“客愁”,教师可不用详细讲解写作背景或作者生平,因本诗重在想象诗歌描述的画面。但知其人方可明其情,对孟浩然特殊的生活经历可简要介绍,以助学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8、(3)指名读诗,引导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9、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10、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11、明确:主人和宾客间可能语言不通,但是音乐是没有语言的界限的,友谊是没有民族的界限的,美妙的歌声里传递着友爱、理解,大家不用语言交流,也可以感受到,所以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12、举例子的时候,要选择本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五“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了,可以换成“草原”那一课的例子。(不明白什么意思?)
13、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4、④指名学生说诗意、悟诗情。
15、预设:指名朗读,要求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16、《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17、“涩”的右半部上边是“刃”,不要丢掉一点;“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微”的偏旁是“彳”,不是“亻”。
18、七律长征的全部详细的意思如下:
19、生:乌黑乌黑的黑云好像打翻在纸上的墨汁,还没来得及遮住远处的山。
20、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二、七律长征诗的含义1、(4)结合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
2、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丁香花成为“丁香结”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4、“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构思奇伟。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5、小组按要求评改习作。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老师可以帮帮你们。刚才每个小组都拿到了这张“今日之星”的奖项单。其中,希望星奖给本组习作最好的同学,冲刺星奖给本组习作进步最大的同学,神笔星奖给书写最棒的同学,聪明星奖给讲评时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6、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7、总结排比句的特点,然后试着写一两个排比句。
8、(2)小组合作交流,品读自己找到的语句,说一说蒙古族人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9、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10、(2)找:另找一些描写月夜或暴雨的古诗,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和画面美。
11、(3)体会这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2、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全面,基本上概括了诗歌中提到的所有景物。那么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我想大家应该和我的感觉差不多,是孤独、寂寞、冷清的。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生齐读)
13、谈话:《草虫的村落》一课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小虫,去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14、爱绘画的你,可以画出花的色彩、花的形态、生活中的花。
15、生: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丁香花,因为花儿给了她灵感,给了她创作的激情和希望,所有作者在丁香花中构思自己的文学梦。
16、(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17、生:“窥”这个字太生动传神了,写出了丁香花的的活泼可爱,也说明了丁香花的小,不大引人注意,总而言之,是充满活力的!
18、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19、(课件出示重点语句,教师相机指导。)
20、绿树村边合——村外绿树环绕。
三、七律长征的词语意思1、(“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西湖边;“醉书”是指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可见这首诗是作者于六月二十七日这天,饮酒微醉后,在西湖湖畔所作。)
2、在皎平渡附近,红军俘获了两艘敌船,奇袭对岸守敌,胜利前进到泸定县大渡河铁索桥附近,大渡河两岸全为高山峻岭,水流湍急,其险恶之状比起金沙江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阻止我红军前进,敌人不仅加强了对大渡河铁索桥的防守,而且毁掉了桥上所铺的木板。
3、(6)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谈一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和蕴含的感情。
5、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6、再读课文,品读欣赏。
7、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重点学习了第1自然段,掌握了背诵这一自然段的方法。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
8、会写“德”这个生字。
9、②写法提示:“那些小丘的线条……云际”是直接描写草原景色,“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则写了作者的感受。这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常常自然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上面讲解的“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也是类似的写法。
10、(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11、(1)学生借助拼音学习生难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律。
12、延伸拓展,作业设计。(出示课件:学生自选作业。)
13、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14、诗词名作者朝代时间段描写的景物诗人的情感《宿建德江》孟浩然唐代黄昏到夜晚舟、烟渚、日暮、旷野、树、江、月羁旅的惆怅、思乡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代白天黑云、山、白雨、船、风、望湖楼、水对西湖奇特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宋代夜晚明月、鹊、清风、蝉、稻田、蛙、星、雨、山、茅店、社林、溪桥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相同:这三首古诗词都描绘了动人的自然图景,情与景相融。
15、师:“黑云翻墨”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16、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17、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空旷的郊野、辽远的天空和天上的明月,给人一种凄清、寂寞的感觉。现在,让我们一洗“愁”态,去感受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去感受一种别样的自然图景。我们将要学习另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诗人苏轼笔下的这场暴雨有着怎样的奇趣。
18、“蝉”是翘舌音,“惊”“鸣”是后鼻音;“见”在这里同“现”,注意不要读错音。
19、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20、“点缀”的近义词有:装点、装饰、装扮。
四、七律长征词语意思1、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2、学习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部分实力,也为抗日,拯救了国家免于危险地带。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案”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安”,下面是“木”。
6、乌蒙山是如此的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7、(1)议一议:读“阅读提示”,思考其中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中的“我”是花?
8、赏析: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具有想象丰富的特点。古诗总是借助想象来创造诗的形象,开拓诗的意境。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在本段教学中,教师抓住了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古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巧妙的补白让学生再现诗歌画面,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古诗的意境中任意驰骋,充实了诗的内涵,让古诗的学习变得趣味盎然。
9、⒄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2)
10、师:我们把一行行的诗想象成一幅幅灵动的画面。这首诗一共有四句,每一句中最主要的景物是什么?
11、第3自然段是说花的四季变化。
1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注读不通顺的地方。
13、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14、生:从望湖楼上往下望,水和天一样,融为一体。
15、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6、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17、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苏轼特别喜欢这句中的“跳珠”。十五年后,五十岁的苏轼重返西湖,特意写道: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一团黑云和一阵白雨,一黑一白形成了色彩美,一翻墨一跳珠,形成了动态美。我们大家再来一起读一读——(生齐读)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那么黑云白雨过后,天地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18、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19、C.理解“日暮客愁新”。
20、七律长征中描写的五岭是哪个战役?长征的五岭指,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长期以来,是天然屏障,五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人称为蛮夷之地。下面五个战役,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勇渡乌江天险,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五岭是统称,应该就是七律长征中所描写的五岭战役。
五、七律长征的诗意1、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由于红军在度过这里时没有费一兵一卒,所以让人感到温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相比起金沙江,这里的伤亡惨重,所以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指导学生想象:丁香花像什么呢?给你什么感觉呢?你喜欢哪个字,或者词语呢?
3、理解句意,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境。
4、赏析:美文美读,如何让优美、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感动学生?品词析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优美语句来体会草原之美。学生在富有个性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活动中理解句子、丰富语言、培养能力。教师为辅,学生为主,教师用了精练的提问与点拨来触动学生的思考开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悟,有个性的表达,充分展示智慧潜能。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词语去发现美、想象美、表达美,同时鼓励学生在文本之外进行更生动的想象,既理解了修辞手法的妙处,也拓宽了思维能力。
5、生:说丁香花的香啊,真的很神奇!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迎春花的那般单薄,它香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出来了。更别具一格的是,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
6、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7、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他曾遭贬谪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沙岭比较熟悉。
8、(2)说一说: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理清课文的思路,再分别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9、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美的语句,并发挥想象,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0、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11、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由于红军在度过这里时没有费一兵一卒,所以让人感到温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相比起金沙江,这里的伤亡惨重,所以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1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3、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14、预设:学生见了课题,可以让他们说说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如:草原的景色如何?草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草原上有哪些风俗?从未见过草原的人来到草原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再请去过草原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解答一下。
15、生:一颗颗晶莹闪烁的小水珠落在水面上,飞溅起的水珠如珍珠一般乱跳入小船内。
16、学习“词句段运用”
17、(3)孟浩然求仕的传说。(可以用纸稿的形式发给学生阅读,也可以简洁地讲一讲)
18、毛泽东总是超乎于山水之外,借山水来呈现他丰富的人生感悟与哲理思想,来寄托对祖国壮美山河的深情眷恋,来抒发自己跋山涉水的壮怀雅趣,来表达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崇高理想,来展现不惧艰险攻坚克难的雄心壮志和战斗豪情。
19、《七律长征》中去千山万水只等闲的只等闲的意思:把它看得十分普通,看得十分平常,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继而以“只等闲”收尾,更好的反映出了作者的视困难为无物的革命豪情,反映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0、“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是指蒙古族人民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下,在那天涯碧草之上,大家亲切地交流着。
上一篇:聚焦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