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生物大灭绝
小行星撞击地球,在灾难来临之时,人类会灭亡吗?
不一定,因为小行星对我们星球的破坏程度取决于它降落的地方。地球表面只有3%的面积有人口居住,这意味着100颗小行星中很可能有97颗会坠入海洋,或者夷平西伯利亚或加拿大北部某处无人居住的森林。这对人类的伤害几乎为零。小行星一直在袭扰地球。每天,太空中大约100吨的灰尘和沙子向我们席卷而来。汽车大小的小行星大约每年都会进入我们的大气层一次。幸运的是,它们在中间层燃烧,永远不会到达地球表面。像灭绝所有恐龙的那种10公里宽、威胁生命的巨大岩石不会经常出现——也许几百万年才出现一次。我们不得不担心的是像足球场那么大的小行星,它们实际上已经到达了地球表面。那就是陨石。它们也许每2000年光顾地球一次。这些碎片中的大部分会像雨滴一般降落回地球,使城市……森林着火,炙烤着所有没有受到保护的东西。在这之前,你可能想投资一个地下掩体。因为地球表面会有非常非常多的灰尘,所有这些灰尘和烟雾会使阳光被遮挡。没有太阳,所有的植物和许多动物都会灭绝。大约一年后,大气会恢复,但留给人类的食物会很稀少。如果我们不够聪明,这将是我们的终结。我们将和6500万年前的恐龙遭受一样的命运。刚刚坠落的太空岩石如果由放射性重金属组成,还可能会带来大范围辐射的风险。当然,这不会像一颗10公里宽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么糟糕。在那种情况下,冲击波足以立刻消灭一大群人类。不过地球会有一个直径超过100公里(62英里)的新陨石坑,一圈小行星碎片会让我们看起来像土星一样。
地球在45亿年前遭受重创,一颗火星那么大的行星与它发生了撞击
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太阳系内的各种天体并不是像现在有条不紊。在那个时候,太阳系里一片混乱,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原始星云中的各种物质通过互相碰撞和吸积渐渐增大,并逐步形成了原始的行星盘。 但原始行星盘也不太平,由于各个原始较大的天体的运行轨道参差不齐,它们在不断吸积周围物质的同时,也会时不时的发生碰撞,在这些碰撞中,根据不同的撞击角度,它们有的被撞得粉碎,有的却合并在一起成为更大的天体。 原始地球就是这样形成的,它通过不断的吞噬与合并,成为了这场 游戏 的胜利者。然而胜利者并非它一个,在它的附近,还存在着一个被命名为“忒伊亚”(Theia)的行星。“忒伊亚”比原始地球要小得多,大概有现在的火星那么大,与原始地球一样,它也有金属内核与由硅酸盐组成的地幔。 本来这它们之间相安无事,但是随着太阳系的各大天体的演化,导致了太阳系中的引力平衡出现了变化,于是壮观的一幕发生了,在大约45亿年前,“忒伊亚”与原始地球发生了撞击! 根据科学家推算,“忒伊亚”是以每秒5000米的速度撞上了原始地球,其撞击角度约为45度。在这场惨烈的撞击中,“忒伊亚”被撞得粉身碎骨,当然原始地球也遭受重创,其结果就是,它们的地幔中的很大一部分被巨大的冲击力抛洒到太空中,而“忒伊亚”的金属核心和原始地球的核心融为一体,形成了现在的地球。 那些被抛离的物质大部分都被地球的引力捕获,进入了围绕地球的轨道,在接下来的100年时间里,它们在轨道上互相吸积,最终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月球。 以上就是目前科学界关于地月系统形成的主流观点-“大碰撞说”。之所以被普遍认同,主要是因为这个理论有很多的证据支持,主要如下。 1、根据计算,如果地球没有经历这场大碰撞,那么仅仅是通过吸积作用的地球,它的核心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大,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强的磁场了。 2、通过对阿波罗计划采集回来的月球岩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月球岩石中所含的氧同位素组成比例与地球一致,同时月球岩石几乎没有挥发性元素,这意味着这些挥发性元素很可能在高温环境下逃逸了。 3、月球岩石中含有相对较多的锌的重同位素,而锌的含量却很少,这说明了月球在形成之初确实是经历了高温阶段。 4、根据“大碰撞说”,月球是由原始地球和“忒伊亚”抛离出来的地幔物质构成,那么它的密度应该较小,相应的其核心也应该较小,这与现在探测到的相关数据相符。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都应该感谢“忒伊亚”,如果没有了它,就没有现在的地月系统,地球也就没有了像现在这样强大的磁场,更不会有一年四季,也很可能没有生命的存在。 那场撞击释放了巨大的能量,从而导致原始地球表面大部分都处于熔融状态,再加上地球45亿年的地质活动,所以很遗憾的告诉你,现在的地球上找不到这场大撞击的任何痕迹。
上一篇:气球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