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
里尔克的代表作不包括
《老虎的金黄》。赖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年12月4日-1926年12月29日),男,1875年12月4日出生于布拉格,毕业于查理大学,奥地利诗人,作家。高中毕业后,曾在慕尼黑和柏林从事写作。1894年报刊上发表许多单篇作品后,独自出版第一本诗集《生活与歌曲》,附致瓦利的献词。代表作品有《梦幻》、《祈祷书》、《马尔特手记》等。早年经历:双亲关系并不和睦,争吵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自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里尔克的内心不得不变得纤细且谨小慎微。更滑稽的是,因为姐姐刚出生不久就天折了,里尔克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被母亲当作女孩子来养。教育经历:1882年到1884年为止,在布拉格白天主教主办的国民小学就读。1886年9月1日作为助学金领取者进圣珀尔腾初级军校。1890年初级军校毕业后,转入梅里希·魏斯基尔欣高级军校。1891年因病退离高级军校。开始在林茨的商业学院就读,规定三年课程,亦半途而废。1892年秋季开始私自准备参加中学毕业考试。1895年在布拉格参加中学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自冬季学期起在布拉格大学学习:艺术史,文学史,哲学。1896年夏季学期转入布拉格大学法学一政治学系。1899年继续在柏林大学学习。
对里尔克产生重大影响的艺术家是
对里尔克产生重大影响的艺术家是罗丹。在里尔克诗歌创作的道路上,罗丹曾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里尔克1902年初次见到罗丹时便视其为偶像,后来更一度成为罗丹的私人秘书。在罗丹专注“工作”的态度和其现实主义雕塑的影响下,里尔克逐渐收敛了早期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开始创作了大量咏物诗。受罗丹影响,里尔克要求摆脱因袭的习俗,谦虚认真地观察事物本质。就像罗丹说雕刻就是把多余的石头去掉,艺术家和诗人要进入无我的状态。“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里尔克个人简介里尔克是二十世纪的最杰出的德语韵律诗人。童年寂寞而暗淡,一生无家可归,临终死得既痛苦又孤单;而在诗歌艺术的造诣上,却永生到放射着穿透时空的日益高远的光辉。就一些著名篇什的艺术纵深度而论,就其对心灵的撞击程度而论,真可称之为惊风雨而泣鬼神。诗人的全名是勒内·卡尔·威廉·约翰·约瑟夫·马利亚·里尔克;他本人的签名历来却只是:赖纳·马利亚·里尔克。
里尔克最著名的诗
里尔克最著名的诗如下:“正是《秋日》这首诗,使里尔克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生长也无止境。2、万物静默,但即使在蓄意的沉默之中也出现过新的开端,征兆和转折。3、如果我哭喊,各级天使中有谁能听见我?4、我的看不见的风景中最美的部分,是你使我为看不见的天使所认识。5、那些人,你几乎嫉妒他们,被遗弃者们,你发现他们比被抚慰着爱得更深。6、未来走到我们中间,为了能在它发生之前很久就先行改变我们。7、且将空虚以手臂间扔向我们所呼吸的空间,也许鸟群会以更诚挚的飞翔感觉到扩展开来的空气。8、真实的命运比起这些短暂的忧郁使人更多地担受痛苦,但也给人以更多的机会走向伟大,更多的勇气向着永恒。9、好好忍耐,不要沮丧,如果春天要来,大地会使它一点一点地完成。10、谁此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11、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12、疼痛,是一种破茧而出的领悟。13、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生长也无止境。14、友谊最高的境界是守护彼此的孤独。15、不好的事都需要我们的爱。
里尔克是哪国诗人
里尔克是奥地利国诗人。里尔克(1875-1926),英文名Rainer Maria Rilke,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奥地利诗人,生于奥匈帝国波希米亚布拉格今捷克共和国境内,死于瑞士瓦尔蒙原名芮尼.玛利亚.里尔克。1875年12月4日生于当时隶属于奥匈帝国的古城布拉格(现属于捷克)的铁路职工家庭,大学攻读哲学、艺术与文学史。里尔克经历1895年夏读完德语文科中学,毕业前已发表第一部诗集。1895年底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学习德国文学和艺术史。1896年9月离校去慕尼黑,是他成熟生活的开始,也是一个被内心主观需要所驱使的人的无休止旅行的开始。1897年5月结识鲁.安德烈亚斯-萨乐美,不久鲁便成了他的情妇,这一恋爱事件是他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她是一个俄罗斯将军的女儿,把俄国介绍给里尔克,俄罗斯因而成为里尔克一生中的里程碑。甚至恋爱事件结束后的几年,直到他去世,她依然是他的知心密友。
里尔克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里尔克,原名勒内·卡尔·威廉·约瑟夫·马里亚·里尔克,1875年12月4日生于布拉格。他曾入军官学校学习,后在林茨商学院、布拉格大学等校学习哲学、艺术史和文学史。1893~1898年间,著有诗集《生活与诗歌》(1894)、《祭神》(1896)、《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等,情调缠绵,富有波希米亚民歌风味。
1897年,里尔克与女作家鲁·安德烈亚斯·萨洛美相识,曾一同两次去俄国旅行,会见了列夫·托尔斯泰。《图像集》(1902)、《祈祷书》(1905)等都是这时期的作品,情感炽烈,语言精练,形成了独特风格。《祈祷书》是里尔克的成名之作,分为3部分:《修士的生活》、《朝圣》、《贫穷与死亡》,赞美单纯,赞美上帝,表现了作者的泛神论思想,同时也反映出资产阶级没落时期的精神矛盾。
1901年,里尔克和女雕塑家克拉拉·韦斯特霍夫结婚。1905年结识罗丹,并任罗丹的秘书。这期间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魏尔兰、马拉梅等人的影响,他的诗作不再是早期偏重抒发主观情感的浪漫主义风格,而是写了许多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收入《新诗集》(1907)和《新诗续集》(1908)。其中短诗《豹》最为脍炙人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惘、彷徨和苦闷的心情。
1912年,里尔克到亚得里亚海滨的杜伊诺,动手写作著名的《杜伊诺哀歌》(1923)。这时资本主义各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他更加悲观失望。1922年他完成了《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1923)。里尔克在这一阶段的生活中充满痛苦,他在思索人生的意义。《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是这种痛苦思索的产物。前者收有10首哀歌,针对世界的存在是否合理,以及生与死、幸福与痛苦的关系等问题。他认为世界充满苦难,人生空虚渺茫,只有死亡才是人的解脱和永远的快乐。后者借希腊神话中的歌手奥尔甫斯人冥界寻妻失败的故事,讽喻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无望追求。两部诗集都用了许多比喻和隐晦离奇的象征词句。
此外,他还创作了不少中、短篇小说。散文诗集《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和死亡之歌》(1906),主人公青年旗手在匈牙利抗击土耳其入侵时期经历了自己的初恋,最后死在了战场上,抒发了他对“英雄业绩”的向往。长篇日记体小说《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记事》(1910)叙述一个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他揭露了巴黎的贫穷、疾病和道德败坏等现象,表现了对人生的恐惧。这部作品与传统的讲故事方式不同,没有连续的情节,没有时间顺序,将童年生活的回忆、眼前的景象以及对未来的幻想交织在一起。这部小说是研究作者乃至现代资产阶级世界观和文艺观的重要材料。
里尔克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文艺界和知识界知名作家,作品多数充满孤独、感伤、忧虑、恐慌的情绪与虚无主义思想,在艺术方面也有一定的探索与创新。
里尔克于1926年12月29日病逝。
上一篇:高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