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精神
我们又应当怎样践行新时代的“广东精神”?
在新时期,"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这九字广东精神,是适应时代需求的。 厚于德,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三十年改革开放,带来了广东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质量日渐提升。然而,精神世界的升华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道德素质的提升同样重要。广东要进步,就需要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道德建设、树立社会道德新风尚,让道德滋润广东每一寸土地,更沁入每一个广东人的心田。诚于信,来源于道德,但又更高深于道德。诚信的建设,不仅仅关系到经济长久健康地发展,更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以诚信为本,方可进退自如。讲诚信的政府,才有推动社会向前迈进的力量;讲诚信的社会,才有温暖广大人民的胸怀。广东要想大跨步,要由下自上,讲诚信,树新风,打造诚信广东,规范行政、经济秩序。"诚于信"将为广东发展奠定精神基础。敏于行,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汪洋书记强调:不要罗列太多建设目标,不要强调太多精神,而要多做实事,多做切实有益的实事。近代以来的广东,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从黄埔军校到深圳速度,一次次对历史的冲击,一道道时代革新的划痕,背后是广东人真真切切的付出与拼搏。"敏于行"正是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
我们应该怎样宣传,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
广东精神的宣传和弘扬是广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当前我们要通过社会宣传、新闻宣传、理论宣传,还要开展众多的主题宣传活动,使广东精神一步一步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广东打造成一个道德高地,为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转自区委宣传部)
“广东人精神”讲什么
现代广东人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我以为,最能够体现现代广东人精神的时空性的精神,就应当是现代广东人精神的主要内容。这些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是敢为天下先精神。这是一种勇于拼搏的精神,是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一种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是广东人与内地人最鲜明的区别之一。早在上一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在其名著《中国人》一书中就这样写道:“在中国正南的广东,我们又遇到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充满了种族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汉,吃饭、工作都是男子汉的风格。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这显然是中国古代南方粤人血统的强烈混合物。”(林语堂著:《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页)谭元亨先生在其著作《岭南文化艺术》一书中也指出,“2000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给这块发祥地带来的精神风貌,或形成的观念形态,显然迥异于中原。正是海洋,激发了他们敢干冒险的勇气,激发了他们敢于探求彼岸的雄心以及自由的精神。”(谭元亨著:《岭南文化艺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4页)现代广东人继承和弘扬了传统广东人敢于冒险、敢于拼搏的精神,以现代广东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担当起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一马当先,勇猛地冲杀出一条血路来。在这块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正是现代广东人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率先”和“第一”,如创办了“第一”个经济特区,“率先”开辟了“集资引资建设路桥”的新途径,“率先”废除各种日用品供给“票证”,“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率先”探索各种股份制形式,组建了全国的第一家报业集团,建立了“第一”个省级精神文明学会,“第一”个探索建立“行政三分”的政治制度,等等,从而也使广东省取得了“率先”突破两个“万亿”大关等的一系列辉煌业绩——2002年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1674亿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达13368亿元。
二是务实求真精神。这种精神,本质上就是实是求事的精神,就是实干的精神,就是讲求实效的精神,就是办实事的精神;也就是与空谈、浮夸风、形式主义、图虚名、摆花架子等等根本对立的一种精神。务实求真精神无疑是中国人的普遍精神。传统的中国人生存在几千年来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农耕经济养成了传统的中国人朴实无华、黜玄想崇务实的精神。故林语堂先生又说,“在中国,一个人无须学习如何做一个现实主义者,因为他生来就如此。” (林语堂著:《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然而,现代广东人更加突显了这种精神,并使它更具有了现代精神。改革开放前的广东,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然而,搞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必须走现代工业化的道路,走城镇化建设的道路。广东人要冲杀出一条血路来,除了要靠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之外,必须要靠一种务实求真精神,脚踏实地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为摆在广东人面前的是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道路,既不能从本本中去找到现成的答案,也无法从前人的经验中去找到固有的模式,更不能靠幻想和争论来解决出路,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靠自己的实践探索。事实上,现代广东人正是以这种可贵的务实求真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不仅改变了广东原有的落后面貌,而且对推动着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重大贡献。
三是开放兼容精神。这是一种自觉向外学习,兼容并包,宽容大度,汲取众家之长,努力提升自我的精神,而不是对外封闭,夜郎自大,盲目排他,固步自封的态度。正如李权时先生在其主编的《岭南文化》中所说的那样,“岭南位于东亚大陆边缘、南海之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的岭南文化,必然是‘窗棂之下,易感风霜’,免不了要发生与其他外域文化的碰撞和交汇,形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呈现出与较为封闭的内陆文化有明显的不同性质。”(李权时主编:《岭南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23页)而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必然具有兼容性。因而,岭南文化历来就处于与不同文化相互对流和沟通的状态,不存在严重冲突和对抗的局面。在这种文化土壤上生活的广东人,必然有着这种开放兼容精神。无疑,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现代广东人这种精神由于更为优越的自然社会条件得以更加强化。也正是现代广东人这种精神,在“排污不排外”的方针指导下,批判、改造和汲取其他外域文化的精华,结合广东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形成和发展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有力地推进了广东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四是独立自主精神。这是一种个性独立发展,自主自强的精神。由于广东在历史上一方面商贸比较发达,基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独立自主的主体存在成为必然,个体的观念、自主的意识历来比较强烈;另一方面,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中国传统文化实以南北中分天下,北派之魁为孔子,南派之魁为老子,孔子之见排于南,犹如老子之见排于北。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分属于同一文化总体系中的内核型文化和边缘型文化。在这一种属关系和母子关系的制约中,岭南文化凭借它的地理位置,凭借明清以来岭南发达的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凭借它对外来文化的歉收并蓄,使得中原的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不断淡化,使得它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容纳力,因而使中原的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整体主义对广东人未能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力,也为岭南文化中的自主自由精神的滋长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广东的孕育形成,更为现代广东人独立自主精神的弘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现代广东人这种独立自主精神的弘扬,也成为了广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乏的重要文化条件,从而焕发了广东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极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广东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股重要的精神力量。
五是求富敢富精神。这是一种勇于追求富裕,敢于勤劳致富的精神。广东有着历史悠久的商贸经济发展,而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本性与商品经济的无限逐利本性。在商贸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交换价值。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人们希望通过商贸经济活动,来达到自己发财致富的目的。因此,求富心态是商品经济发展中必然产生的一种普遍心态。这种心态,由于岭南文化的边缘性,没有受到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中原传统文化中安贫乐道精神的严重抑制,而长期保存了下来。虽然,在解放以后左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几十年里,这种求富心态尽管受到极大的压抑,但却没有被扑灭,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浩荡春风下,又迅速地生长起来,并在党的富民思想和政策的引导下,形成了一种义利统一的新的求富敢富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动下,过去受到长期压抑的社会生产力,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形成了勤劳致富的巨大力量,推动着广东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人摆脱贫困,告别落后,奔向小康,走向富裕。当然,现代广东人这种求富敢富精神,又是一种共同富裕的精神。因此,先富起来的广东人,一直以自己力所能及的不懈努力,去扶持帮助欠发地区的人们;无论是扶贫工作,还是慈善活动,广东人一直走在最前头。
六是科学理性精神。这是一种科学的精神,理性的精神。虽然,就我国的传统文化而言,由于其经济基础——以农耕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的制约,历来就最缺乏这种科学理性精神。而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岭南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也造成了其科学理性精神的相对薄弱。但由于广东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由于广东历史悠久的商贸经济传统,由于岭南文化长期以来与其他外域文化的交流,由于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特色,从而使岭南文化比中原的传统文化来说,更先和更多地具有了一些科学理性精神。特别是广东毗邻港澳,又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先行一步,有着更早和更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这一切,都为广东人形成现代的科学理性精神奠定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和环境。因此,相对而言,现代广东人有着更多和更鲜明的科学理性精神,它使广东人更加务实求真,更加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经济规律,更加容易接受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等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也正是广东人这些适应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新精神、新思想、新观念,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无疑,现代广东人精神,还不仅仅是这些,然而,我以为,这些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精神。
“广东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
广东人精神是“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
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
关系:
从岭南文化中挖掘广东精神
广东精神”的提炼需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广东精神”应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东精神”体现的是全体广东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和每个广东人息息相关,最终也会成为每一位广东人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名片。因此,“广东精神”的提炼过程应该是一个群众广泛参与、经过充分讨论概括、最终在民主程序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多数人认同的意见。
第二,“广东精神”应该从岭南文化中来,到岭南文化中去。岭南文化博大精深,是广东文化的源泉和根基,“广东精神”作为广东的文化名片,离不开岭南文化这个根基。因此,“广东精神”的提炼需要我们深入地总结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将其精华吸纳到“广东精神”的表述中来。在历史和现实、传统和现代的融会贯通中,我们今天所提炼出来的“广东精神”也必将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广东精神”应该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广东经济、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广东文化不仅是岭南文化的返本开新,而且是现代中国文化的创新成果。提炼“广东精神”,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广东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迁和观念革命,能够反映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时代使命和文化情怀。可以预期,“广东精神”一旦形成共识并加以宣传,将会在现实中发挥导向效应,将会成为广大人民促进社会和谐、共建幸福广东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动力。
如何实践:
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官员、知识分子、企业家群体尤其需要作出榜样。(具体怎么做见仁见智,回去翻翻政治课本吧,做法和那些科教兴国差不多)
新时期广东精神,以什么为精神,以什么为底蕴
以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为精神。 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
信、敏于行”。
底蕴
① 发扬广东人精神,是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广东人民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而且铸就了广东人精神,成为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基因。因此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广东人精神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的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② 是广东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争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的需要。 ③ 广东人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广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
上一篇:爆转陀螺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