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有什么不同?
1、时间不同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指政治制度,经济上的土地私有制要开始于战国时期,结束于土地改革。)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11年。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清朝灭亡结束。西欧封建社会制度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其中从十世纪开始到十四世纪为止约四百年被看作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过渡式的历史。2、原因不同追究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根源,则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文明、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封君封臣,农奴制,庄园采邑制,封建主垄断土地,不允许土地买卖,与人身依附并存的领主和附庸间的契约关系等。3、特点不同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压迫关系,不会改变封建制度作为一个阶层社会的本质。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首先明确拥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进而在王权衰落后,又逐步取得了王权在地方的权力并将其转化为同封土一并世袭的私人权力。扩展资料:封建制度的形成方式:在封建制度,土地所有者统治其他阶层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如此下去。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封建主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对使用土地的农民或奴隶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手段压迫其他阶层。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压迫关系,不会改变封建制度作为一个阶层社会的本质。在中国封建制度时期,封建领主占有土地,并管理封地内的农民和奴隶,也可蓄养自己的亲信家臣。封地内的自由民自行开发与耕种,而封建主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内向他们收取地租。在西方封建制度时期,封建领主不仅占有农田,还把原来生息在这片领地上的农民也囊括入自己的帐簿,使大批农民沦为农奴。中国封建制度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建制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教会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也是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推行封建等级制度;个人等级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欧洲封建社会发展进程十分缓慢。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国王和百姓、封主和封臣都遵循一种契约(合同)。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一个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照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觉得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故封建制度下的王权是有限的,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互相制约,具有契约(合同)性质。
古印度种姓制度和法国社会三大等级的共同点是
1.都对人民不利。2.
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封建等级规范制度。3.激化了阶级矛盾。4.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5.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开明思想的产生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特有的一种等级制度,追根溯源,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印度的土著居民本是达罗毗荼人,公元前1500年左右,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征服了达罗毗荼人。两个种族之间的对立,使种姓制度开始萌芽。后来,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贫富分化,约在公元前11世纪,雅利安人逐渐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部分,而达罗毗荼人则演变为首陀罗,种姓制度初步形成。
种姓制度能够进入法律之中,还与婆罗门教有关。约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在印度兴起并很快发展为国教,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无不深深打上了婆罗门教的烙印。婆罗门教的基本教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宣扬善恶有因果,业力有轮回;二是声称万物皆为造物主“梵天”所造,但各个种姓是梵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生出来的,高低贵贱迥然不同。为了表示对“梵天”的敬畏和服从,就必须竭力维护种姓制度。【摘要】
古印度种姓制度和法国社会三大等级的共同点是【提问】
古印度种姓制度和法国社会三大等级的共同点是【回答】
您好老师,请问是什么?不同点和共同点。谢谢🙏【提问】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种姓制针对的是印度教社会里的所有成员,按所谓血统的高低贵贱来确定每个人的社会角色高低、并加以永久化。它所形成的等级高低贵贱主要体现在职业好坏、婚姻、受尊敬程度等方面。西欧封建制则是以土地层层瓜分为基础的等级制,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上一级贵族向下一级贵族的一层层分封土地,形成“王国——公国——侯国……”这样的一层层的“国中之国”状况。【回答】
老师,您好!问题没有回答哦【提问】
古印度种姓制度和法国社会三大等级的共同点是【回答】
1.都对人民不利。2.
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封建等级规范制度。3.激化了阶级矛盾。4.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5.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开明思想的产生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特有的一种等级制度,追根溯源,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印度的土著居民本是达罗毗荼人,公元前1500年左右,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征服了达罗毗荼人。两个种族之间的对立,使种姓制度开始萌芽。后来,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贫富分化,约在公元前11世纪,雅利安人逐渐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部分,而达罗毗荼人则演变为首陀罗,种姓制度初步形成。
种姓制度能够进入法律之中,还与婆罗门教有关。约公元前7世纪,婆罗门教在印度兴起并很快发展为国教,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无不深深打上了婆罗门教的烙印。婆罗门教的基本教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宣扬善恶有因果,业力有轮回;二是声称万物皆为造物主“梵天”所造,但各个种姓是梵天用身体的不同部位生出来的,高低贵贱迥然不同。为了表示对“梵天”的敬畏和服从,就必须竭力维护种姓制度。【回答】
谢谢老师!很详细,感恩。但是是填空题,如何答更好?【提问】
就写我上面的五点【回答】
共同点是:___,一个空。不同点表现为:____【提问】
共同点对人民不利【回答】
谢谢老师!请问不同点表现为哪些?【提问】
相同点:都不平等
不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源于宗教,至今仍有影响;西欧等级制源于分封制,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与灭亡而退出历史舞台。【回答】
制度不同【回答】
谢谢老师!感恩!祝您生活愉快!【提问】
给个赞谢谢【回答】
西周分封制,印度种姓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还有秦始皇中央集权制有何异同?
西周的分封制是封土建国,各诸侯国享有独立外交权、军事行动权以及造币权等等。周天子是名义上天下的拥有者。
印度种姓制度规定了社会各阶层的地位,有点像元朝的给百姓规定的等级制度。愚昧的典型表现。
西欧封建制度跟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类似。
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则是权归中央,地方政府只有行政权,没有外交权,只是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一个代理机构。
上一篇:薛刚反唐评书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10-31 西欧封建制度
- 10-31 薛刚反唐评书
- 10-31 放課後の校庭を走る君がいた
- 10-31 seo关键词排名优化
- 10-31 杨少华相声
- 10-31 开心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