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李严
李严究竟是什么人?刘备临终之际,为什么要让他跟诸葛亮分掌军政大权呢?
李严是东汉末年南阳人,少时便以才干闻名于世,先后在刘表和刘璋手下任职,后在刘备进攻益州时,看出刘璋大势已去的他转投在刘备帐下,逐步受到刘备重用,一直到其临终托孤。要李严同诸葛亮一起分掌蜀国军政大权,是为了避免出现权倾朝野的权臣和平衡朝廷内部势力,确保其后人对蜀汉的统治 。李严,汉末南阳人,少时以才干闻名于世李严最开始是在刘表帐下任职,并且仕途还比较顺利,做到秭归县令,一直到镇守荆州的刘表去世后,因为不愿投降曹操而辗转来到益州拜在刘璋麾下。在益州时,他也算是得到了刘璋的重用,因为刘璋直接让其担任成都县令,而成都也正是刘璋的治所,时间晃过,来到了刘备羽翼渐渐丰满,手中有兵力开始打上了益州的主意,于是派兵攻打益州,此时,看出益州大势已去的李严转而投在刘备帐下,开始了他为蜀国效力的一生。最初拜在刘备麾下时,李严也因为种种的原因没有得到重用,一直到建安二十三年,马秦、高胜等人趁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后方空虚而发动叛乱时,李严临危不惧,不待援军到来,率本郡五千余人平定了高、秦之乱,才让刘备真正的认识到他身上才能,因此封其为辅汉将军。刘备要李严同诸葛亮一起分掌蜀国军政大权,是为了避免出现权倾朝野的权臣在国家权力机构的平衡方面,刘备作为蜀国统治者自然要从大局、从整个国家出发,虽然诸葛亮是他的军事,对于整个蜀汉的建立也有莫大的功劳,但即便是这样,刘备也必须得考虑朝廷权力架构的问题,他不能让权力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因此,出于对国家权力架构的平衡,以及避免让权倾朝野的权臣出现等等方面的考量,他选择了一个较为妥善的办法,那就是让李严作为平衡点,分掌蜀国的军政大权。分掌君权能够平衡朝廷内部势力,确保其后人对蜀汉的统治刘备在位时,其手下基本可以分为四个派系,一是张飞、关羽、赵云等为主的嫡系派,二是以诸葛亮,马良黄忠等为主的荆州派,三是以马忠,张翼等益州将士为主的益州派,第四则是李严,法正等为主的东州派,对于手下的这四个派系,刘备在时倒是能够将他们治理的服服帖帖,但他死后其后人能不能治理就不好说了。再加上在夷陵之战刘备大败,益州集团也失掉之后,蜀汉王朝中的四个派系已经开始出现失衡,因此刘备在临终之际只能选择拉拢以李严为首的东州集团,并且将军权交于李严手中,虽然是一个虚职,但是既将李严禁锢在了永安,也让诸葛亮没有直接的领兵权,需要领兵就必须通过后主刘禅,从而达到让朝廷内部权力的平衡重要作用和让刘备后人有统治整个国家的权力。总之,刘备让李严与诸葛亮分掌军政大权,是为了平衡整个朝廷内部权力架构,也是为了让其后人更好的对蜀汉王朝进行统治。
刘备为什么要把兵权交给李严,而不是诸葛亮?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很准确,严格来说刘备临终时,是把兵权交给了诸葛亮,而不是李严。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七月,刘备在夷陵被陆逊击败,率着残兵败退到白帝城。此时刘备已经六十有二,在那会也算年纪很大了,加上这么一刺激,到了白帝城以后不久,就病倒了。到了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三月,刘备的身体越来越差,他知道自己这次估计凶多吉少,所以就开始安排身后之事。对于刘备来说,这时候最大的麻烦是太子刘禅年纪太小,而蜀汉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惨重,外有魏吴虎视眈眈,内部又叛乱不断,真正的内忧外患。因此他必须为刘禅选择合适的辅政大臣,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刘备把丞相诸葛亮召到白帝城,让他辅佐刘禅,并升尚书令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事务,担任诸葛亮的副手,协助辅政。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对于刘备这个安排,很多人认为刘备是想以李严统领军权,制衡诸葛亮,避免诸葛亮权力太大,日后会篡位。不过仔细看刘备的安排,就会发现其中另有玄机。按照刘备的命令,从表面来看似乎是诸葛亮主政,而李严掌管蜀汉的军事。但是刘备这个安排最后却让李严留守永安,不是回成都。永安是从荆州入川的必经之路,是蜀汉东部边境最重要的城市,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应该说留守永安,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然而李严作为顾命大臣留在永安而不是回成都,那么就无法对朝堂事务做出直接影响,实际权力大打折扣。比如说诸葛亮后来平息南中叛乱、北伐关中,都是自己直接指挥部队,压根没通过李严。而且刘备在托孤时,还任命赵云为中护军。中护军也是掌管中军的高级将领之一,职务虽然不如中都护高,但是赵云却和诸葛亮一起回了成都,加上他资历高,早年就负责掌管内务事务,对中军的影响肯定比远在永安的李严还要大。所以李严所谓的“统内外军事”,其实根本没有落到实处。他真正能掌握的,也就是永安一线防御东吴的蜀军而已,大约也就两万多人。后来曹真伐蜀,诸葛亮为了加强汉中防务,要调动永安驻军,也是通过李严才得以进行。虽然说蜀汉实力有限,两万多军队也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不过和总领兵权相比,显然还是差得远了。因此李严的实际权力,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大。更何况诸葛亮是以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的身份担任顾命大臣。丞相可以管理百官,录尚书事可以代表皇帝处理日常事务,司隶校尉则拥有监察官员的权力。这三重身份任何一个都权力极大,诸葛亮一人身兼三职,还是顾命大臣,那就更不要说了。李严即使身在成都也难以抗衡,此时人在永安,自然是更加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李严既没有掌握兵权,对于诸葛亮也没有太大的制衡。刘备也是经历了不少风浪,他不可能不知道把李严留在永安,其实根本不可能掌控兵权,制约不了诸葛亮。如果他真的要制衡诸葛亮,显然不会这么安排,所以刘备对李严的任命其实另有用意。刘备手下主要分四大派系:从北方带来的元老系,荆州士人组成的荆州系,跟着刘焉到益州的外来人士组成的东州系,益州士人组成的益州系。这四大派系中,益州系因为和地方势力关系密切,一旦壮大起来势必难以控制,所以刘备对他们一向是控制使用,主要依赖其他三个派系。诸葛亮在荆州居住了多年,跟随刘备时间也不短,和元老系、荆州系的关系都不错。任命他为顾命大臣,就可以掌控好这两个派系。李严则出身于东州系。重用李严,其实质就是为了拉拢东州系,加强三个外来派系的团结,以便稳定蜀汉局势。但是李严毕竟跟着刘备时间不长,论信赖度远不如诸葛亮。所以刘备才会这么安排,让李严只有名义上的权力,但是无法真正和诸葛亮抗衡。
上一篇:火苗歌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