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首辅
侍郎和尚书哪个官大
尚书官位大,侍郎官位小。侍郎和尚书的区别是级别不同,在古代各朝各部尚书属于从一品,侍郎为正二品。侍郎辅助尚书工作,尚书相当于部门正职,侍郎相当于副职。所以是尚书官大。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级别。
侍郎和尚书哪个官大
“尚书”官位大,“侍郎”官位小。尚书是从一品,是朝廷六部的最高掌管,一般一部设一名(清朝为两名,满汉各一)。侍郎是正二品,是朝廷六部的二把手,一般一部设两名。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唐初因太宗为皇子时曾任其职,故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宋代为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明朝废除。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古代首辅是什么官职?
明朝首辅是正一品大员,而次辅地位是仅次于首辅的大学士。一品,是中国古代时期最高级别的官职,起源于明朝至晚清,一品分为正一品和从一品,正一品是古代官品等级的最高级别。官职为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夫,建威将军,子爵(清朝时期)。首辅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可追溯到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内阁的设立。明代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消亡。但明中期后,大学士又成实际宰相,被称为“辅臣”,其中的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内阁中亦争夺剧烈,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正一品官分等级:1、明代:正一品: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文武散阶);左右柱国(武官勋级)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前)。从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文武散阶);柱国(武官勋级)平章政事(洪武九年)。2、清代: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光禄大夫(文散阶),建威将军(武散阶)。从一品: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各部院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八旗满蒙汉军都统,巡捕五营统领,提督九门步军;荣禄大夫(文散阶),振威将军(武散阶);提督,驻防将军。
明朝有哪些内阁首辅
,而是根据排序推论)1、黄淮 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十一月降。 1402(即建文四年,年号由已篡位的朱棣废除,下同)2、解缙 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永乐五年二月罢。 1402-14073、胡广 永乐五年二月进,十六年五月卒。 1407-14184、杨荣 永乐十六年五月进,二十二年八月降。1418-1424第二部分:内阁制度完善时期5、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正统九年三月卒。 1424-14446、杨溥 正统九年三月进,十一年七月卒。 1444-14467、曹鼐 正统十一年七月进,十四年八月卒。 1446-14498、陈循 正统十四年八月进,天顺元年正月罢。 1449-1457高榖 天顺元年正月代,二月致仕。 14579、徐有贞 天顺元年二月进,六月罢。 145710、许彬 天顺元年六月进,七月罢。145711、李贤 天顺元年七月进,成化二年三月丁忧。 1457-146612、陈文 成化二年三月进,五月降。 146613、李贤 成化二年五月复,十二月卒。146614、陈文 成化二年十二月进,四年四月卒。 1466-146815、彭时 成化四年四月进,十一年三月卒。 1468-147516、商辂 成化十一年三月进,十三年六月致仕。1475-147717、万安 成化十三年六月进,二十三年十月罢。 1477-148718、刘吉 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弘治五年八月致仕。1487-149219、徐溥 弘治五年八月进,十一年七月致仕。1492-149820、刘健 弘治十一年七月进,正德元年十月致仕。 1498-150621、李东阳 正德元年十月进,七年十二月致仕。1506-151222、杨廷和 正德七年十二月进,十年三月丁忧。 1512-151523、梁储 正德十年三月进,十二年十一月降。 1515-151724、杨廷和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嘉靖三年二月致仕。 1517-152425、蒋冕 嘉靖三年二月进,五月致仕。 152426、毛纪 嘉靖三年五月进,七月致仕。 152427、费宏 嘉靖三年七月进,五年五月降。 1524-152628、杨一淸 嘉靖五年五月进,七月降。 152629、费宏 嘉靖五年七月进,六年二月致仕。 1526-152730、杨一淸 嘉靖六年二月进,八年九月致仕。 1527-152931、张璁 嘉靖八年九月进,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1529-153132、翟銮 嘉靖十年七月进,十月降。 153133、张孚敬 嘉靖十年十月复,十一年八月致仕。 1531-153234、方献夫 嘉靖十一年八月进,十二年四月降。 1532-153335、张孚敬 嘉靖十二年四月复,十四年四月致仕。 1533-153536、李时 嘉靖十四年四月进,十七年十二月卒。 1535-1538第三部分 内阁鼎盛时期37、夏言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十八年五月致仕。 1538-1539顾鼎臣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本月降。 153938、夏言 嘉靖十八年五月复,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 1539-154139、翟銮 嘉靖二十年八月进,十月降。154140、夏言 嘉靖二十年十月复,二十一年七月罢。 1541-154241、翟銮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二十三年八月罢。 1542-154442、严嵩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二十四年十二月降。 1544-154543、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二十七年正月致仕。1545-154844、严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四十一年五月罢。 1548-156245、徐阶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隆庆二年七月致仕。 1562-156846、李春芳 隆庆二年七月进,五年五月致仕。 1568-157147、高拱 隆庆五年五月进,六年六月罢。 1571-157248、张居正 隆庆六年六月进,万历十年六月卒。 1572-158249、张四维 万历十年六月进,十一年四月丁忧。 1582-158350、申时行 万历十一年四月进,十九年九月致仕。 1583-1591第四部分:内阁动荡时期51、王家屏 万历十九年九月进,二十年三月致仕。 1591-159252、赵志 万历二十年三月进,二十一年正月降。 1592-159353、王锡爵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二十二年五月致仕。 1593-159454、赵志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进,二十九年九月卒。 1594-160155、沈一贯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三十四年七月致仕。1601-160656、朱赓 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三十六年十一月卒。1606-160857、李廷机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四十年九月致仕。 1608-161258、叶向高 万历四十年九月进,四十二年八月致仕。 1612-161459、方从哲 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 1614-162060、刘一燝 泰昌元年十二月进,天启元年十月降。 1620-162161、叶向高 天启元年十月复,四年七月致仕。 1621-162462、韩爌 天启四年七月进,十一月致仕。 162463、顾秉谦 天启四年十一月进,六年九月致仕。 1624-162664、黄立极 天启六年九月进,七年十一月致仕。 1626-162765、施鳯来 天启七年十一月进,崇祯元年三月致仕。1627-162866、李国 崇祯元年三月进,五月致仕。 162867、来宗道 崇祯元年五月进,六月致仕。 162868、周道登 崇祯元年六月进,十二月降。 162869、韩爌 崇祯元年十二月进,三年正月致仕。1628-163070、李标 崇祯三年正月进,三月致仕。 163071、成基命 崇祯三年三月进,九月致仕。 163072、周延儒 崇祯三年九月进,六年六月罢。1630-163373、温体仁 崇祯六年六月进,十年六月致仕。 1633-163774、张至发 崇祯十年六月进,十一年四月罢。 1637-163875、孔贞运 崇祯十一年四月进,六月罢。 163876、刘宇亮 崇祯十一年六月进,十二年二月罢。1638-163977、薛国观 崇祯十二年二月进,十三年六月致仕。 1639-164078、范复粹 崇祯十三年六月进,十四年五月罢。1640-1641张四知 崇祯十四年五月代,九月降。 164179、周延儒 崇祯十四年九月进,十六年五月罢。 1641-164380、陈演 崇祯十六年五月进,十七年二月罢。 1643-1644蒋德璟 崇祯十七年二月代,三月罢。 164481、魏藻德 崇祯十七年三月进,本月卒。 1644第五部分:南明王朝内阁弘光(朱由崧)时期李建泰 崇祯十七年三月代,五月罢。 164482、史可法 崇祯十七年五月进,八月出。 164483、高弘图 崇祯十七年八月进,十月罢。 164484、马士英 崇祯十七年十月进,弘光元年闰六月罢。 1644-1645隆武(朱聿键)时期[1]85、黄道周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隆武元年七月出。 164586、路振飞 隆武元年七月进,二年十月降。 1645-164687、丁魁楚 隆武二年十月进,永历元年正月叛。1646-1647永历(朱由榔)时期瞿式耜 永历元年正月代,二月降。 164788、吴炳 永历元年二月进,八月卒。 1647瞿式耜 永历元年八月代,九月降。 164789、严起恒 永历元年九月进,三年正月降。1647-164990、黄士俊 永历三年正月进,四年正月罢。 1649-165091、严起恒 永历四年正月进,四月罢。 16592、文安之 永历四年四月进,五年二月出。1650-165193、吴贞毓 永历五年二月进,八年三月卒。1651-165494、丁继善 永历八年四月进,十四年罢。 1654-16695、马吉翔 永历十四年进,十五年七卒。 1660-1661张煌言 永历十五年七月代,永历十八年九月卒。 1661-1664监国鲁 (朱以海)时期[2]方逢年 弘光元年闰六月进,监国鲁元年六月叛。 1645-1646熊汝霖 监国鲁二年十月进,三年正月卒。 1647-1648马思理 监国鲁三年正月进,十月卒。1648张肯堂 监国鲁四年十月进,六年九月卒。 1649-1651沈宸荃 监国鲁六年九月代,七年正月卒。1651-1652
明朝历代内阁首辅
1、黄淮黄淮(1367~1449),明朝内阁首辅,字宗豫,号介庵,永嘉(今温州市鹿城区)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进士。永乐二年主会试,五年进右春坊大学士。仁宗时,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洪熙元年,进少保户部尚书兼大学士。宣德间,曾以八十岁高龄主持会试。他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为一代名臣。83岁卒,谥文简。他是明朝内阁初创期间的重臣,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官至“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著有《省愆集》和《介庵集》。2、解缙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3、胡广胡广(1370年-1418年6月11日),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江西吉水人,南宋名臣胡铨之后。明朝文学家,学者,官员。建文二年(1400年)庚辰科状元。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永乐十六年(1418年),胡广去世,年四十九。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明仁宗即位后,加赠太子少师。胡广留世著作有《胡文穆公杂著》、《胡文穆集》等。4、杨荣杨荣(1371年—1440年7月30日),原名道应、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进士及第,授翰林编修。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杨荣受其赏识,得以入阁,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侍读,任首辅。在朱棣去世后,帮助明仁宗朱高炽顺利即位,拜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此后随从明宣宗朱瞻基平朱高煦叛乱。宣德十年(1435年),进升少傅。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正统三年(1438年),杨荣升任少师。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病逝,年七十,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杨荣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史称其“挥斤游刃,遇事立断”,被比作唐代的姚崇。杨荣既以武略见重,又好诗文,他和杨士奇、杨溥等多有唱和,为“台阁体”文学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后北征记》、《杨文敏集》等。5、杨士奇杨士奇(1366~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汉族江右人,今泰和县澄江镇城东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阁首辅
上一篇:建平西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