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镇冰
萨镇冰是何人?厉害么?
萨镇冰(1859年—1952年),字鼎铭,原籍雁门,世居榕城朱紫坊,他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同时,他一生扶贫济困,广造福祉,被人民大众称为“活菩萨”。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 早岁轩昂 报效国家 萨镇冰幼时家境清贫,而勤奋好学。11岁考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天文、驾驶,毕业时名列第一。分配“扬武”练习舰见习,光绪二年(1876年)冬,他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帝海军学院学习驾驶。他从英国留学归来后,报效国家。甲午年间(1894年),他参加中日甲午战争的威海卫港保卫战,率水兵坚守刘公岛炮台,奋勇抗敌。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他为北洋水师帮统,兼带“海圻”兵舰。翌年庚子(1900年)义和团事起,他率舰南下,集中江阴,协助防守东南各省,后任广东水师提督。当时清廷要整顿海军,故派载洵同他往英、美、德、法、日、俄等国考察,回国后,以载洵为海军大臣,他为海军提督。辛亥(1911年)革命,他率舰驻刘家庙及武汉、九江之间。当时革命军虽已得武昌,而清军与革命军仍在对峙。由于海军官兵皆心向革命,他便引退,所属的海军遂易帜,参加革命。1912年,他从教就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1916年,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他又出山任海军临时总司令、海军总长。1918年冯国璋为大总统,他入阁任海军总长,次年5月14日,萨镇冰兼代国务院总理,至8月9日才免兼职,1921年5月14日他卸了海军总长职务,遂回闽任福建省清乡督办。1922年10月15日,北京政府任命他为福建省长,同年11月31日解职。1923年2月,军阀王永泉等策动毛一丰掀起“倒林(森)拥萨”风潮,他由福州南台中洲海军公所迁入城内省长公署,担任了“自治”省长。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在榕发动“闽变”,当时他不计较个人的名位和身家性命的安危,参加这一抗日反蒋的义举,被聘为高等顾问,任命他为延建省省长,但不久又解职。 热爱乡土 造福桑梓 萨镇冰引退后,致力于慈善事业。他热心家乡各项建设事业,同情关心民间疾苦,他在福州倡设孤儿院、工艺传习所、收容所等安置孤儿、残疾者,提倡医生义诊,接受福州开元寺住持宝松和尚等聘请,为佛教医院董事长。他函电海外闽侨募集巨资,佛教医院建成后以济世救人为本,施医赠药,僧尼、居士及贫民受惠存活者甚众。1926年冬,漳泉镇守使军阀师长张毅率部窜袭福州,兵败后,窜到闽县,大掠南港瓜山一带,民舍悉付一炬,乡民流离失所,走投无路。萨镇冰以下台省长之身,走遍南洋群岛,向侨胞乡亲募集了20余万元巨款,重建灾区,亲自督办救济事宜。93个乡村人民为他建起长寿亭,称赞他为“活菩萨”。 他在福州扩建道路,以利交通,市民感戴其德,该路命名为“肃威路”。 心系侨胞 体察民情 早在1908年,清政府采纳萨镇冰建议,由他率“海圻”、“海容”二舰前往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地抚慰侨胞,南洋各地侨胞甚多,闽籍华侨尤为集中,这是近代中国政府要员宣抚华侨的始端,萨镇冰也在华侨中广为传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寄居四川重庆,已是76岁的老人,仍以极高的爱国热情,不辞辛苦,再次前往南洋各地华侨中宣传抗日,募集物资、医药器械支援抗日。由于广大侨胞具有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萨镇冰心系海外赤子,博得广大侨胞的敬重与支持。 回国后,他足迹历遍川、鄂、湘、黔、陕、甘、滇等七省体察民情,时达八载之久。 壮志犹存 北望中原 1945年秋,日军投降,萨镇冰从渝飞沪小住,1946年归里,居住在福州中山路仁寿堂。此堂是他80岁时,由陈兆锵、陈培锟等20多位乡亲捐资建赠的。 1948年,萨镇冰90诞辰,福建省会各界人士为他祝寿,成立筹备会,由当时的省政府、省参议会以及地方知名人士参加。当时,萨老拍有乘马一照,自题:“行年九十,壮志犹存,乘兹款段,北望中原”作业答谢纪念。 晚节余热 留名青史 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代总统”李宗仁来榕,谒萨老于福州佛教医院(他有小恙住院),转达蒋介石之意,力劝他前往台湾,萨老以病坚辞之。他晚年走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为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州城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他的爱国表现和政治选择得到中国共产党的肯定。 福州解放后,他受聘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发挥余热,为乡亲继续作奉献。萨老暮景念念不忘海峡彼岸的袍泽故旧,盼望祖国的和平统一。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病逝于福州,享年94岁。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发来唁电,他的爱国精神,令人可钦可仰。中央人民政府给费治丧,福建人民政府举行公祭,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
晚清著名将领萨镇冰有哪些经历
萨镇冰早年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光绪三年(1877年)受派赴英国学习海军。回国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帮统兼海圻舰管带、广东水师提督、清政府海军统制等职。武昌起义爆发后,被袁世凯任命为内阁海军大臣,萨镇冰未就职。1917、1919年两度任海军总长。翌年5月暂代国务总理。其后继任海军总长等职。1922至1927年,任福建省省长。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萨镇冰挂名为海军部高等顾问。1933年11月他支持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人民革命政府,赞成反蒋抗日的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南洋和后方川、黔、湘、滇、桂、陕、甘等省宣传抗日。
说文解字对历史一词的解释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史,记事者也”意味着记载历史,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从又持中,中,正也”表明要客观公正。由此可见,撰史者应该客观记载历史事实。“历史”一词出现较晚,“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扩展资料近义词1、汗青读音:hàn qīng。解释: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烤时竹子上冒出的水像汗一样,所以古人称竹简为汗青。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引证: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翻译: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2、史册读音:shǐ cè。解释:指记录历史人物的过去的书。引证:郭小川《忆延安》:“是什么,在史册上金光闪闪?”3、史籍读音:shǐ jí。解释:历史典籍,史书。引证:瞿秋白《<饿乡纪程>跋》:“几世纪几千年的史籍,正象心血如潮,一刹那间已现重重的噩梦。”4、史乘读音:shǐ shèng。解释:正史,在史书上有记载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事的真实历史事件。引证: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翻译: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这三本官方史书都是记载齐桓公、晋文公时的事情,都属于历史。
上一篇:中华颂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