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漏油
求康菲漏油事件全经过
康菲漏油事件始末
19-3俩平台相继漏油
6月4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报告,称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方向海面发现不明来源少量油膜。
6月8日,康菲再次报告,在B平台东北方向附近的一条天然断层发现海底渗油。
6月12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确认溢油源自蓬莱19-3油田。
6月17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中国海监22”船报告: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海域发现大量溢油。随后康菲报告,C平台在钻井作业期间发现油气气泡出现在海面,C平台C20井在钻井作业中发生小型井涌事故。该平台距B平台附近的海底渗油地点约两英里。康菲表示其通过打水泥塞,渗油在48小时内得到成功的控制。
康菲其后给予漏油事故原因的解释是:在其进行注水作业时,对油藏层施压激活了天然断层,导致原油从断层裂缝中溢出来。
责令停产 限期清污
7月5日,国家海洋局召开媒体通报会,向社会公布渤海湾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相关情况。除发生事故的作业平台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现以外,海面已无明显漂油,840平方公里海水恶化成劣四类。
7月6日,康菲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渤海湾油田漏油事件进行说明。中海油作为合作方出席了本次会议。据康菲公司介绍,海底渗漏点已被全部堵住。
7月13日,国家海洋局指示康菲公司暂停B平台和C平台的生产作业。康菲表示,停产将导致康菲公司暂时减产每天约17,000 桶原油。根据国家海洋局的指令,这次停产将持续至渗油的风险完全排除后。
8月5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下发通知,要求康菲公司针对B平台的减压和弃井计划,制定专门的溢油应急处置预案报分局备案;同时要求康菲公司制定减压和弃井措施不力情况下彻底封堵溢油源的应对方案。
同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要求康菲8月31日前完成所有的封堵工作,并提交第三方对封堵效果的评估鉴定报告。
8月8,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再次向康菲公司下发通知,进一步要求确保8月31日前完成油污清理作业并提交第三方最终评估报告。
终于道歉 承诺负责
8月16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发布公告,面向全社会公开选聘一家法律服务机构为主、多家法律服务机构为辅的法律服务团队代理渤海溢油索赔案。
8月19日,康菲石油首次发布公告表示道歉,并将承担相应责任。
8月19日,国家海洋局在蓬莱19-3油田海域发现3处油膜覆盖区域,油膜长度从5公里到10公里不等,宽度约50米到100米,分布的海域范围达1.35平方公里,总体呈现银灰色和彩虹色、局部呈兰/棕色。C平台附近海底油污清理现场海水环境受到石油类污染,石油类浓度较前几日有所升高。
8月20日,康菲公司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承认在C平台西北侧发现9处海底油污渗漏点。
8月20日24时,渤海溢油索赔律师团队公开选聘报名截止时,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共收到全国各地49家律师事务所的报名材料。
8月24日,综合卫星、海监飞机、海监船舶监测信息显示,蓬莱19-3油田监测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类浓度较高。高值区主要位于C平台海底油污清理现场,平均浓度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8月24日,康菲石油公司就渤海湾漏油事件在北京召开媒体发布会。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在发布会上向公众道歉,表示将对溢油事件负责。他同时表示,康菲公司尚未收到任何有关赔偿的要求,如果收到要求,将“给予考虑”。
同日,司徒瑞还表示蓬莱19-3油田溢油原已被永久封堵,这一说法随即遭到广泛质疑。
油污未清 索赔开始
8月25日下午,国家海洋局在京召开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置情况视频通报会议。国家海洋局局长刘锡贵明确提出“两个彻底”和“两个切实”——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切实依法维护渔业渔民的合法权益、切实依法维护国家海洋生态环境利益。
8月25日,康菲公司承认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海床又发现新的油污(含油基泥浆)渗漏点,C平台附近先后共发现渗漏点16个。
8月26日,国家海洋局发出通知,再次催促康菲全面实现国家海洋局“两个彻底”的要求。
8月29日,康菲发表公告说,已在C平台周边海底清理出矿物油油基泥浆399立方米,或6月17日泄漏之矿物油油基泥浆总量的99%以上。
8月31日,据央视报道,目前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依旧有油花。据《经济参考报》透露,海监部门现场调查显示,日前16个新溢油点的产生,与康菲公司在渤海湾5个钻井平台的继续作业有关。若有关部门已获得充分证据,有可能责令康菲公司的蓬莱19-3油田7个钻井平台全面停止作业。
8月31日,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49家报名的律师事务所中,已初步选定了4家作为国家海洋局的法律服务团队,对康菲的索赔诉讼即将展开。
9月2日,康菲公司收到了中国国家海洋局的“三停”的指令。即,在整个蓬莱19-3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康菲中国介绍说,此次在渤海湾停止作业的231口井中,包括180口生产井和51口注水井。
9月6日,康菲宣布将设立一项关于蓬莱19-3油田事件的基金。9月18日,康菲又宣布要为专门处理渤海湾的环境问题设立第二项基金。“第一项基金是赔偿基金,第二项基金是环境基金。”
12月16日,康菲石油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对蓬莱19-3号油田钻井平台周围的水质进行了检测,还在海岸沿线进行了调查研究,基本没有证据显示渤海湾蓬莱19-3号油田今年6月份发生的漏油事故对环境产生了影响。
2012年1月25日,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农业部、中海油总公司同时发布,康菲将出资10亿元,用于解决河北省、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和补偿问题。
【康菲就“漏油事件”道歉】康菲漏油事件
话题展示 2011年8月19日,康菲石油首次就持续两个月之久的渤海湾漏油事故表示道歉。康菲公司称,今年6月发生的两起溢油事件(2011年6月4日,蓬莱19-3油田B平台开始少量溢油:6月17日,C平台发生小型井底事故)约115立方米原油渗漏到海面,约400立方米矿物油油基泥浆渗漏并沉积到海床。康菲公司表示,计划向国家海洋局提交一份计划,对事件的处理措施和未来计划作的汇报。此外,还将向公众通报工作进展状况。同时,将全力以赴满足国家海洋局、中海油及中国公众关于快速、彻底清理的要求,并将采取措施确保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但康菲公司并未在声明中提到赔偿事宜。
8月底,康菲石油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已经成功封堵漏油源,但国务院调查组透露的情况显示,漏油还没有被完全堵住。9月2日,国家海洋局责令其必须在蓬莱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9月6日,溢油累计造成5 500多平方公里海水被污染:9月7日,康菲承诺将设立生态基金,但对赔偿事宜只字不提。12月13日,107位渔民向天津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渤海湾溢油事故的责任方康菲中国赔偿经济损失4.9亿余元。
如今,这个事故还未完结,污染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却已经逐渐显现,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事情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多维解读
一、立法与执法。自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以来,作为作业方的康菲中国一直遮遮掩掩,欺瞒公众,态度傲慢,而中国海洋局和政府也一直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都让人不由地想起去年墨西哥湾的原油泄漏事件。墨西哥湾发生漏油后,美国当局及司法系统立刻全面介入,成立总统委员会进行调查,墨西哥湾沿岸各州政府也出面索赔,所依据的法律有《清洁水法》《石油污染法》《濒危物种法》等。反观中国,对海上漏油事故的责任界定和处罚标准,只有一部《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对海上石油勘探开发造成污染的罚款上限是20万元人民币,这对于几百亿美元身家的康菲石油而言,根本不值一提。而来自政府和民间的索赔,前景更是不容乐观。
二、事故与责任。尽管漏油事故的作业方和直接责任者是康菲石油,但是中海油作为蓬莱19-3油田的所有者、开采者,如何完全脱得了干系?当康菲石油漠视公众利益之时,大股东中海油有责任积极督促康菲石油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进展情况。如能做到这点,或许事故责任者不会至今无法给公众一个满意的说法。另外,溢油事故发生一个多月才向公众公布,且溢油规模只由康菲公司单方面宣布,国家海洋局也难辞其咎。溢油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作为监管方,未见实质性行动,只是频频对康菲公司高调喊话,要求其道歉、赔偿等。
三、污染与治理。据说,对渤海更严重的污染其实来自陆地,现在的渤海1/5以上海水均被污染。渤海面积仅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水体交换缓慢,污染易,治理难。多年来对渤海虽有治理,但陆源排污依然超标严重,渤海沿岸城市近年来在海边新建众多工业区和港口。造成渤海海岸线和近海湿地被肆意破坏。而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控制陆源污染非环保部门一己之力可为,渤海管理体制牵涉9个部委,部门之间彼此推诿等情形并不少见,这也使得渤海治理难上加难。
蓬莱19-3油田的漏油事件
微博透露,渤海湾油田漏油的消息,“渤海油田有两个油井发生漏油事故已经两天了,希望能控制,不要污染”。漏油时间可能是在2011年6月10号左右,据说是2号平台在注水的时候压力过大把地层挤破了。造成原油外泄,有可能当时没有能及时发现。该油田所有的钻修井指令和数据由康菲石油负责拟定,中海油服油田生产事业部负责具体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康菲的钻井监督的指令操作。因此不排除作业设计/程序本身就有缺陷的可能。 2011年8月22日,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承认,在蓬莱19-3油田C平台北侧15米范围内发现10处海底油污渗漏点。中国海监船只和飞机在2011年8月19日巡航监视发现油田海域有3处油膜覆盖区域,油膜长度从5公里到10公里不等,宽度50米到100米,分布的海域范围达1.35平方公里。发生溢油事故的蓬莱19-3油田B、C平台已经停产,B平台附近已经安放了集油罩,C平台附近还有数艘船只正在进行油污清理工作。海面仍有肉眼可见的少量油膜覆盖,海面偶尔会冒出油花,仿佛海面上一个个“伤疤”。2011年8月22日,事故联合调查组组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一行乘坐海监船只到蓬莱19-3油田B、C平台附近海域进行现场察看,并在船上召开了三场调查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农业部渔业局关于生态损害评估、渔业资源评估等情况汇报。 2013年2月16日从国家海洋局获悉,经过排液泄压、维护治理等一系列整改措施,蓬莱19-3油田已恢复正常状态,具备正常作业的条件,国家海洋局同意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逐步实施恢复生产相关作业。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事故详情
中新网北京8月26日电(记者 阮煜琳)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范围仍在扩大。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最新监测显示,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仍有油花持续溢出,附近海域发现油带。截至目前,在康菲公司作业的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先后共发现渗漏点16个。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表示,在北海分局监督、督促下,康菲公司在8月25日承认蓬莱19-3油田C平台附近海床又发现新的油污(含油基泥浆)渗漏点,这些渗漏点与前几日发现的渗漏点为同一来源。截至目前,C平台附近先后共发现渗漏点16个。8月25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综合卫星、飞机、船舶、平台值守海监执法人员等多方信息显示,蓬莱19-3油田B、C平台继续处于停产状态。B平台附近未发现油花溢出,B平台集油罩回抽液体16立方,含油量约5.4升,说明B平台溢油点仍有油污溢出;C平台附近仍有油花持续溢出,附近海域发现油带。 2011年7月10日卫星遥感信息,在B、C平台附近再次出现油带,且经进一步海底探测发现,B平台附近海域仍有可能发生溢油的迹象。2011年6月4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美国康菲石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报告,称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方向发现不明来源少量油膜。2011年6月8日,康菲公司再次报告,B平台东北方向附近海底发现溢油点。北海分局组织专家分析,认为根据卫星遥感、油指纹鉴定以及专家会商,确认溢油来自蓬莱19-3油田。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称,此次蓬莱溢油事故发生在距离龙口70公里、长岛60公里和秦皇岛170公里处,溢油污染受风向和海流影响主要集中在19-3油田周边和西北部海域,溢油事故共造成劣四类海水面积840平方公里。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利用卫星、航空遥感、船舶监视监测等手段,对以蓬莱19-3油田为中心的4600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了监视监测。基本完成了溢油影响范围、溢油对海水水质、沉积物影响评价工作。本次溢油单日最大分布面积达到158平方公里,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达到历史背景值的86.4倍。从中国海监总队获悉,中国海监总队每天有4艘船舶和2架飞机值守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区域,其中每个平台上都有2名海监工作人员驻守,加紧进行环境水质监控,并进行调查取证,加快进行案件查处。溢油原因的排查进展缓慢,但这次事故已引发周围群众的担忧。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介绍
2011年6月11日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B、C平台附近10日再次出现油带,其中C平台仍有少量油花溢出。2011年6月11日16时可以清晰看到一条千米以上的油带浮在海面。五艘红色和蓝色的消油船围绕在C平台周围,船边的吸油拖缆和吸油毡在不停进行消油工作。2011年8月24日,康菲石油公司就渤海湾漏油事件在北京召开媒体发布会,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司徒瑞在发布会上向公众道歉,表示将对溢油事件负责。2011年8月31日,是国家海洋局要求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实现“两个彻底”(即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的最后期限。
上一篇:破晓之爱中文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