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读诵
什么是国学经典诵读
什么是国学经典诵读 所谓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我来告诉各位家长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是什么吧! 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作用及影响。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三、国学经典诵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小学时段是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有效地开发,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但是,这种记忆潜能如果不予开发,就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一天天蜕化。而一旦开发出来,不但现在记忆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从这个层面讲,国学经典诵读开发的是学生一生的潜能。同时,诵读国学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 四、国学经典诵读,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为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识素养。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读经典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 五、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学校、家庭的和谐。 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为贵” 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追求人自我内心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是国学经典的主旋律。现代我国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 “和谐社会” 等,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 六、国学经典诵读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 马来西亚著名经典学教授钟积成先生在他的讲座“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儿女”的报告中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他说: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那一个民族?回答是犹太民族。他接着又说,本来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但现在却又为什么不是中华民族呢?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丢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经典。他认为对孩子进行经典教育是培育优秀子女的法宝,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法宝。钟教授进一步指出,经典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字经典:即教育孩子大量阅读、背诵古今中外经典诗文。另一方面是美育读经:即经常让孩子观看古今中外名画、名雕塑、建筑、艺术品,经常聆听世界古典音乐,歌剧等经典音乐。让孩子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只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望。的确,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曾数次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靠的是什么?现在仔细想想,我们不难得出,靠的就是我们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文化。是她们教会我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由此看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经典的确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大力开展推广国学经典诵读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 ;
诵读国学经典有什么好处和意义?
什么是国学经典?在古典文献《尔雅·释言》里释为:“典,经也”;东汉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界定为:“经,织也”;“典,五帝之书也”,这里表明经典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积淀和传承,才受到后人的推崇。
国学经典涵盖的内容可以说非常广泛,可以举例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
1、经部以儒学经典为代表,分为:诗、书、礼、易、春秋、孝经、四书、乐等。
2、史部历史著作主要书目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战国策》等。
3、子部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主要书目有《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等。
4、集部是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主要书目有《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等等。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规范的道德体系和崇高的民族精神,调和者人与人、人与社会、家与国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提升人的人文素养和积淀文化底蕴离不开国学经典的启迪,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解决道德困惑也离不开国学经典的引导。
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第一, 因为国学是我们一切文化学术思想的根是我们最本源的东西,抛开国学,所有的一切其他的建树都将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
第二,
我们把国学当为“国家之本”是毫不为过的,而我们的国学经典,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是人类最有价值、最高哲学思想的承载。
第三,
为了我们的后代更有礼貌,让我们现在的人更孝敬父母,这也是现今社会比较现实的道德意义,国学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的文化,学习不是表面的去学而是实际的去学习里面潜在的思想,潜在的意义。
经典诵读内容有哪些?
经典诵读篇目有以下这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辞》、《汉乐府》中的《长歌行》、曹操的《短歌行》、曹操的《观沧海》、王维的《使至塞上》等。历史上的经典篇目还有很多很多,都值得我们这些后人细细去品读与学习。经典诵读篇目就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与学习意义,值得我们后人去一再品读与学习的经典,只有经典才能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只有诵读经典,才能不断地从经典当中获取新的人生感悟。诵读经典篇目的意义首先,每一篇经典的篇目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文明,我们诵读这些经典篇目,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从诵读到传承,这是我们诵读的意义,也是我们的职责。其次是诵读经典篇目能够陶冶学生们的品德和情操。也能够从这些经典篇目中体会到更加深刻的爱国精神,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也是中国当代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最后诵读经典篇目也是当代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从经典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与品德,使学生能够更全方位的发展,对学生的教育有很重大的意义。
诵读是什么意思?
诵读的意思:熟读;背诵。拼音:[ sòng dú ]引证解释:叶圣陶 《文心》十四:“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笔画:扩展资料:近义词:朗诵、朗读一、朗诵[ lǎng sòng ]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引证解释:巴金 《再访巴黎》:“有两位法国同学分别用中国话和法国话朗诵了我的文章。”二、朗读[ lǎng dú ]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引证解释: 袁鹰 《悲欢·民心》:“有的高声朗读,有的低声吟诵。”
上一篇:千峰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