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大爆炸
此次黎巴嫩首都突发的大爆炸,给予了我们什么启示?
黎巴嫩地大爆炸确实震惊了全球,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恐怖袭击,查到后来才发现居然是一个小小的电焊引发地大爆炸,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我们千防万防的安全隐患问题。这次的爆炸是因为电焊大门的火花引发了堆放在仓库的炸药,再引发了两千多吨的硝酸铵而引起的,据专家估测相当于四级地震的威慑力,好就好在是发生在海港上,而不是居民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让大家都匪夷所思的是为何这个海港上存放着达两千吨的硝酸铵,据媒体报道这批硝酸铵是政府缴获的走私品,但是为什么走私品没有及时处理却在这里放了长达六年之久的时间呢?大家都知道硝酸铵是制作炸药的重要成分,对于这么危险的严禁品政府为什么没有做任何处理而是任由放之呢?这不免让人联想到黎巴嫩政府的不作为,也难怪坊间各种有关政府贪污腐败的言论。我相信经过这次的大爆炸,一定给黎巴嫩的政府和领导一个很大的警醒,听说总理的家人都受伤了,这个教训绝对是惨痛的,接下来该如何去查明事故由来、如何去追责、政府一定要给民众一个合理的说法。虽然黎巴嫩常年受战争困扰,可能政府并是很有钱,但是安全工作真的不能掉以轻心,一个小小的管理失误、决策失误,最后可能换来的都是血的代价,要从最高管理阶层从政策层面引导、监督、落实。其实中国这几年的安全工作就做的很好,黎巴嫩可以效仿中国的做法,力度一定要大、措施一定要狠,如果安全工作中有发现政府工作人员贪污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甚至撤销公职,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政府领导班子好了,很多事情也都好办了。
在爆炸发生后,为何马克龙去黎巴嫩访问却遭到围攻和指责?
在黎巴嫩首都发生爆炸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冒着疫情的风险,亲自来到黎巴嫩慰问。很多人都不清楚,法国总统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法国总统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希望通过这次事件,夺回在中东地区的利益权。中东作为世界的政治中心,是很多大国看重的地方。美国和英国不用说,俄罗斯有叙利亚。而当前的法国,却什么都没有。而他来到黎巴嫩之后,明显把自己当成了救世主,这是人民无法接受的。1、法国总统为什么而来中东是当前世界的政治中心点,很多大国都想在中东分一份利益。几乎所有大国,在中东都有一定的利益和势力。而法国就不同了,自从黎巴嫩宣布独立之后,法国就失去了对黎巴嫩的掌控权。跟其他大国相比,法国在中东的利益几乎是不存在的。现在许多国家都无视了法国的利益,这个时候法国,自然想在黎巴嫩站住脚跟。2、人民为什么排斥黎巴嫩人民是排斥法国总统的,排斥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黎巴嫩曾经是法国殖民地,一直到1943年才彻底宣布独立,而到了1946年法国才承认;二是法国总统的态度,黎巴嫩出现危机后,像英国和中国求救,跟法国并没有关系。可是对方却带着救世主的身份,来到了黎巴嫩首都。还告诉黎巴嫩政府,必须保证自己的物资用到人民身上,不被贪污。这种身份让黎巴嫩群众很反感,所以马克龙遭到了围攻和指责。3、政府的排斥其实不仅仅是群众排斥,黎巴嫩政府也是排斥的。现在黎巴嫩首都群众大举开展示威活动,政府本身就很头疼。而马克龙却会见了示威的群众,这无疑是在排斥黎巴嫩政府。不过法国带来的是物资和救援,这正是人们当前所需要的。
黎巴嫩首都发生大爆炸,原因究竟是什么造成?
英国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地区4号晚发生暴力爆炸,这次爆炸造成4000多人死伤。爆炸的现场一片狼藉。冲击波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街道上到处都是瓦砾。天空上到处都是灰尘,落日被烟所笼罩。一些当地人惊呼:“这就是世界末日。爆炸造成联合国驻嫩临时部队停靠在贝鲁特港口的一艘军舰亦受损,多人死亡和受伤,其中一些人伤势严重。早些时候,当地电视台报道说,爆炸与港口仓库中储存的烟花或化学品有关。黎巴嫩总理此前表示,一批2750吨硝酸铵在港口仓库存放了6年,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久前,工作人员在检查隔壁另一家危险化学品仓库时,发现仓库大门急需维修,于是于8月4日下午开始用炸药将仓库门焊接起来。在此期间,焊接火花点燃仓库内的炸药,引发爆炸火灾。接着,火势升温,导致隔壁仓库储存的硝酸铵爆炸。包括以色列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向黎巴嫩提供了援助。卡塔尔和伊拉克已经向贝鲁特派出了战地医院,世卫组织也向贝鲁特运送了药品和手术包,以治疗伤员。中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也已迅速组织官兵了解并且掌握嫩首都发生的大爆炸事故情况,清点物资和机械。根据目前的资料,贝鲁特港爆炸是由于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善造成的。我们发现,在历史上的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像这次爆炸的工业事故都避免不了,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全球化工巨头孟山都、巴斯夫和道达尔都在硝酸铵可怕威力的“名单”上。有的是发生不怎么大的事故,有的是重特大责任事故。
黎巴嫩大爆炸的罪魁祸首
当地时间8月4日下午6时左右,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剧烈爆炸。据黎巴嫩当地多家媒体报道称,爆炸事件已造成超过100人死亡,约4000多人受伤,30万人流离失所,政府预计死亡人数还会增加。
黎巴嫩官方宣称此次爆炸由存放在仓库中的2700吨硝酸铵引发。这些硝酸铵已在仓库内放置了六年。
2700吨硝酸铵,如果引发爆炸,威力相当于港口挨了一颗小型战术核弹。
那么这里的硝酸铵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种铵盐,无色无味的透明或白色晶体,特性是受猛烈撞击或受热爆炸性分解。主用于化肥和化工原料。
1659年,德国人J.R.格劳贝尔首次制得硝酸铵。19世纪末期,欧洲人用硫酸铵与智利硝石进行复分解反应生产硝酸铵。后来,化学家弗里茨·哈伯提出了用氢气和大气中的氮相结合产生氨的思路。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哈伯-博斯制氨法”。到了1913年,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已经建立起工厂,日产30吨氨,并且合成出硝酸氨。
到了二战时期,硝酸铵早就成为了制炸药的必备材料。在二战结束后,硝酸铵曾经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爆炸事故。
1947年4月16日清晨,一艘停泊于美国得克萨斯城的货轮Grand Camp号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吨硝酸铵。爆炸断了船体并把烟草、麻绳、重油和剩下的装着硝酸铵的袋子炸上了600米到900米高的空中,火球闪亮整个天空。爆炸引发4.5米高的海啸,巨浪冲上码头并淹没了周围的区域。位于64公里之外的休斯敦的窗户被震碎,400公里外路易斯安那州的人们都感受到了震动冲击,这次爆炸令大约600人丧生,3500多人受伤。
这并没有让美国将其管制,因为它在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不过因为硝酸铵的爆炸特殊性与作为化肥易获得,还是有许多人将其当做炸药来使用。2001年在我国石家庄就发生一起因硝酸铵引发的特大爆炸案,造成上百人伤亡。此后在中国硝酸铵就被列为管控对象。
算然收到了管控,但它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化工原料,即使这样一个不慎还是会引起事故,就在2015年8月在中国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就发生了这样的爆炸事故,其中165人遇难。原因就是高温天气下,硝化棉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硝化棉与其他化学物品大面积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了堆放在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物品爆炸。
希望我们不要重复之前的悲剧,每一次的事故都是触目惊心,一幕幕都是血与泪的教训。
黎巴嫩发生大爆炸,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的?
黎巴嫩贝鲁特港发生了巨大爆炸,早期就爆炸原因这一问题电视台给的解释为:爆炸与港口仓库中储存的烟花或化学品有很大关系,而后确定为此次贝鲁特港大爆炸的原因是由于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善造成的。此次爆炸对于黎巴嫩的损失十分惨重,死伤人数多达4000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周围的建筑物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爆炸现场惨不忍睹。黎巴嫩总理曾表示,此次爆炸的发生与国家管理层脱不了关系,贝鲁特港有一批重达2750吨的硝酸铵在港口仓库中存放了6年,却忽视了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才导致了大规模爆炸。黎巴嫩民众对于此次意外爆炸对政府非常不满,举行了反政府示威活动,要求解散政府和议会,提前举行大选。面对持续不断的抗议,黎巴嫩总理最终决定响应民众的意见,宣布政府内阁集体辞职,并表示自己的辞职问题将由总统决定。黎巴嫩贝鲁特省省长在得知此次伤亡结果时不禁哀叹称这是一场危及全国的爆炸,此时的黎巴嫩堪称日本遭受原子弹时的广岛和长崎的缩影。黎巴嫩长期处于经济危机之中,此次爆炸带来的损失更让黎巴嫩雪上加霜,好在包括法国、卡塔尔、伊朗等多个国家对黎巴嫩伸出援手,给予了黎巴嫩一定的帮助,才让黎巴嫩喘一口气。巨大爆炸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噩梦,迅猛且剧烈的特点使得人类无法提前对爆炸做好提前防备。历史中不少国家都发生过,如美国、英国、德国这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没能幸免。想要减轻爆炸带来的损失,只能在预防措施与保护措施上下功夫,让意外爆炸减轻伤害甚至避免爆炸发生。
上一篇:王嘉尔对卫生纸告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