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style
辛弃疾的资料
1、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2、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3、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资料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任掌书记。次年奉耿京命赴建康与南宋政权联系。北返途中闻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遂率五十骑突入金营,活捉张安国,率众归宋。南渡后历任建康府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江西、福建安抚使等职。曾多次上疏,力陈北伐大计,因与主和派意见不合而两次落职,闲居上饶、铅山近二十年。宁宗嘉泰四年(1204),韩佑胄准备北伐,曾被起用为镇江知府,不久又被罢免,忧愤成疾而终。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淡泊。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南宋前期爱国词人的传统,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境界更阔大,手法更多样,融进了诗歌、散文、辞赋、经史百家成语,语言丰富多采,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推动了词风的转变,在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词中也有大量清丽婉媚的婉约之作,反映了作者多方面的精神生活和艺术造诣。其散文亦颇有成就,尤以议论文为佳,《九议》、《美芹十论》为其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
汉代陶器鉴赏与介绍
汉代是我国经济文化复苏繁荣的一个朝代,经历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经济文化达到汉代最昌盛的时期,陶器的发展也到达了一个新的局面。汉代的陶器种类十分丰富,作为前代的秦朝,给汉代陶器的发展留下了许多契机。说来要对汉代的陶器鉴定,那就要了解汉代的主要陶器是哪三种?汉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汉代的陶器主要是是什么材质呢?如果能详细的学会以上三个方法,再鉴赏汉代陶器必定是胸有成竹了,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汉代的陶器是什么样子? 灰陶的介绍和鉴赏技巧:灰陶是汉代最主要的陶系,已普及到全国各地。汉代灰陶容器是继承商周以来的传统而进一步发展,在制作技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一般都呈青灰色,火候均匀,烧成温度约在摄氏1000度以上,质地坚实,形状规整,表面较光滑。除了随着陶轮的旋转而刻划的少许平行的弦纹及一些局部几何形划纹和印纹以外,基本上是素面的。些灰陶器绘有彩色的花纹,称“彩绘陶”,其花纹的陶器烧成后才绘描的,易于脱落。这就是灰陶的特点,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它是比较容易脱落的,和其他的比较规格是很完整的。 硬陶的介绍和鉴赏技巧:硬陶流行于长江以南,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江苏南部等地区,用当地一种密度较大、粘性较强的粘土制成。烧成温度更高,陶质更坚硬,故称硬陶。汉代的硬陶是继承华南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以来的“几何印纹硬陶”的传统。一般圆形的容器,主要亦系轮制。器物表面往往拍印细密的方格纹,或刻划有波状纹、锯齿形纹,等等。器物的种类,多属瓮、罐、壶、盒、碗等容器。有些器物,如匏形壶、三足罐、四联罐或五联罐等,在形态上具有显著的地方性特色。鉴赏硬陶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些细纹。 釉陶的介绍和鉴赏技巧:釉陶汉代制陶业的一项新发明,是浓厚 的棕黄色和绿色的釉陶。烧成温度约为摄氏 800度左右,内胎呈砖红色。釉药中含有多量的氧化铅,故称“铅釉”;由于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所以也称“北方釉陶”。开始出现于西汉中期,先在陕西中部和河南流行,器物种类有鼎、钟等仿铜容器,也有仓、灶、井、楼阁等模型及鸡、狗等动物偶象。由于陶质不坚,釉也易于脱落或变质,只存在于墓葬中而不见于居住址,可以认为是专供随葬用的。我们鉴赏的时候主要注意釉陶的质地和出现的时间,这是与其他陶器不同的。 我们通过了解,对于汉代陶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汉代文化高度繁荣,灰陶硬陶和釉陶这三种主要的陶器基本上体现了汉代陶器的特点,通过对典型陶器有一个整体的感官认识,对汉代陶器的鉴赏基本上是胸有成竹,灰陶鉴赏的时候要注意规格是比较的完整,表面是比较的光滑,慢慢后来就发展彩陶器。硬陶器的质地是十分坚硬的,这是和釉陶的最大的区别点,我们在鉴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釉陶器很容易脱落,是西汉后期才出现的,我们在鉴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特定历史时期,每个陶器的材质和特点,这都是汉代陶器鉴赏时候是很重要的条件。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汉代陶器艺术有什么发展?
两汉前后延续了近500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艺术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汉代陶器主要是各种饮食器、贮藏器等容器,也包括其他生活用具,以及专为随葬而制作的明器。因年代和地区的差异,器物的种类形态、制法、纹饰及烧成温度等都有所不同,大体上可分灰陶、硬陶、釉陶和青瓷4大类。河南省荥阳牛口峪发现的西汉彩绘双鸟怪兽陶壁壶,通高45厘米,宽25厘米,壶为壁壶式,呈蹲兽状,直口,蒜头,器身雕塑成一怪兽,嗔目,呲牙,上戴蒜头形冠,身着衣物,双臂双腿挽起,双手双足为鹰爪,上部两爪抓一鱼,作欲吞状。双鸟怪兽陶壁壶通身彩绘,以白色为底,其上绘毛;壶两侧附加堆塑双鹰,鹰扭头立于兽肩,长尾与下部鸟首相接,鹰首绘有头、目、嘴,鹰身绘羽毛;壶背面绘一尖耳圆目的怪兽。
上一篇:故事枕头动画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