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场阅兵中国仪仗队 喀秋莎
为什么中国阅兵要唱《喀秋莎》呢?
这是因为,“喀秋莎”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歌曲,是中俄两国友谊的见证。中国人民解放军每回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就都会唱起这首歌曲。“喀秋莎”一般是俄罗斯姑娘的芳名,在二战中还被命名为一件享誉世界的武器: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德国纳粹则称它为“斯大林的管风琴”。这首歌虽然是苏联歌曲,但它见证了中俄两国的友谊,在被创作出来后,迅速传遍中俄大地,尤其是经过战火的洗礼后,让这首歌曲更是显得意义非凡。扩展资料《喀秋莎》的灵感来自中国。上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艰难的抗日战争中,苏联、日本在中苏边境的张鼓峰爆发了一场中小型战役。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当时在战地采访,看到中国东北珲春地区春末夏初的美丽景色后,随即写下一首抒情诗歌。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后,马上把它谱成了歌曲——《喀秋莎》自此诞生。两年后,《喀秋莎》迅速唱遍苏联。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喀秋莎》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人民最为熟悉和喜爱的苏联歌曲之一。五十年代的许多场合都会演奏这首歌,《喀秋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喀秋莎》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饱含少女深情的歌声,让抱着冰冷武器、卧在寒冷战壕里的战士们,获得了温存和慰藉。苏联为了表彰《喀秋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鼓舞作用,还在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州福斯霍达村为《喀秋莎》建立纪念馆,这在人类战争史和音乐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中国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红场上高唱《喀秋莎》,就是为了表达对反法西斯老战士的尊重和缅怀,并致以最高的敬意。
中国军队为什么唱喀秋莎
选择这首歌曲不仅纪念了卫国战争中为了家,为了祖国牺牲的烈士,更是在歌唱两国之间铁血情谊。喀秋莎是二战的民曲,卫国战争很多苏联红军唱的这首歌,这个歌曲应该说对中国的老一辈人影响还是比较大。而且它是激发军人斗志的一个非常优秀的歌曲,在行进中,不是拔正步唱这首歌,这也拉近了中俄双方之间的感情。扩展资料: 这首歌曲创作于1939年,但当时并没有流行,是两年后发生的苏联卫国战争使这首歌曲脱颖而出,并伴着隆隆的炮火流传了开来。如此说来,恰恰是战争使《喀秋莎》这首歌曲体现出了它那不同寻常的价值,而经过战火的洗礼,这首歌曲更是获得了新的甚至是永恒的生命。这首爱情歌曲竟在战争中得以流传,其原因就在于,这歌声使美好的音乐和正义的战争相融合,这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这饱含着少女纯情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战壕里的战士们,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战后,苏联当局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它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应该是首例。
俄罗斯媒体与民众如何评价解放军参加红场阅兵唱《喀秋莎》?
现代的我们都生在了好时代,没有战乱,没有饥荒。所以关于国家战争的事情,大家都忘记了,或者说没有轻身经历过就不能更好的理解。所以,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珍惜爱之不易的和平,勿忘战争留下的创伤。1、表达的意义在这首歌实际上表现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苏联对中国的帮助,歌颂的是中苏两国的美好友谊。我前些天去我们学校留学生学院实习的时候,一节课上,准确的说是90分钟课的第二节课开始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很自豪很开心的到讲台上面唱了喀秋莎2.我的经历由于他们的汉语是零基础,才来中国一个月,所以中文也不好,所以用这种方式表示对我们实习老师和对他的老师的喜爱与欢迎,感觉他可自豪了呢,很开心,还用眼神“扫描”了人数比较多的韩国留学生(四个)……很开心,很自豪啊,而且很可爱完全是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刚刚打铃上课,就很主动的站在那里……我们都不知道他要干什么……结果就是唱了这首歌……3.总结至于他为什么“扫描”韩国人呢?因为五个俄罗斯留学生,四个韩国留学生,而且韩国留学生普遍比他们学习好很多很多。所以老师们好像普遍也喜欢韩国留学生吧。班级还有其他国家的同学,但基本上都是一个同学一个国家了,没能形成那种阵营。
上一篇:六小龄童辽宁卫视春晚视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9-07 红场阅兵中国仪仗队 喀秋莎
- 09-07 六小龄童辽宁卫视春晚视频
- 09-07 你把我灌醉黄小琥
- 09-07 edg vs rng 总决赛
- 09-07 mide-194
- 09-07 girigiri e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