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直播车
2019年车市下行 哪些车企率先交出了成绩单?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在刚刚过去的12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主办的“汉语盘点2019”,选出的2019国际字竟然是——“难”。面对2019年的艰难,人们的感情似乎是相通的,“难”这个字虽然不太讨人喜欢,但却戳中了大部分人的内心。马云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说道:“2019年最不容易的是,以往或许是部分人不容易,2019年可能是大部分企业不容易。”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的车市恐怕最合适不过了,事实上这充满焦虑的暗黑色调,从2018年就开始蔓延了,当然即便是在寒冬笼罩下的车市,仍然有部分企业能够逆势而行,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车企率先交出了2019年满意的市场成绩单。No.1雷克萨斯如今雷克萨斯在华推出了11大系列18款车型,以ES、RX、NX等主力车型的销售为主,随着去年年初UX的上市,进一步完善了该品牌的产品矩阵。而说到雷克萨斯,它也算是这车市寒冬背景下的特例,其它豪华品牌都靠着终端优惠维持销量,它却逆道而行加价销售,销量反而只增不减。刚与2019挥手道别,其便发布了最新的销量数据,据显示,2019年雷克萨斯累计在华销量达到200521台,相比2018年的160468台增长了25%,由于此前的发展势态过于迅猛,许多人猜测2019年雷克萨斯会超越凯迪拉克成为二线豪华品牌的“销冠”,但从数据来看雷克萨斯似乎没能做到,不过25%的增幅倒是能让它成为去年豪华品牌中增长最快的品牌。No.2奥迪作为国内一线豪华品牌,奥迪凭借口碑与影响力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去年上半年由于旗下多款主力车型换代进入过渡期,导致销量不太理想,但下半年伴随着终端优惠的助力,奥迪的实力开始爆发,根据一汽-大众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奥迪品牌(包括进口车)2019年在华累计销量达到688888台,新年新气象,这个数据对于奥迪而言似乎有些吉利,当然由于基数过大,其同比增长率仅实现了4.2%。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上汽-大众奥迪也将介入,国产奥迪A7L又是否会助推品牌走向新的高度,咱们拭目以待。No.3捷达去年2月捷达品牌正式成立,捷达本来是大众旗下的一款紧凑型轿车,从1991年至今,在中国市场已经呆了快三十年了,累计销量恐怕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台,而该车最大的特点便是价格低廉、性价比高,因此捷达品牌的成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大众将魔爪伸向了低端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对自主品牌市场的一次挤占。据相关数据显示,捷达品牌在去年12月共售出了14296台,相比11月上涨了18.3%,目前该品牌旗下仅有VS5和VA3两款车型在售,因此这样的销量数据实属不错,而今年2月定位更高的VS7也将迎来上市,新车主打10~14万级家用SUV市场,届时捷达家族的产品矩阵将更为丰富。No.4捷途捷途作为奇瑞旗下的全新品牌,于2018年正式发布,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捷途却在中国市场迅速生根发芽,2019年仅用了10个月就达成了10万+的销量,在如今的行业背景下,捷途的逆势而上无疑给车市注入了活力。从其首款车型X70开始,就以高性价比而打响名声,随后的几款车型X70S、X90等同样不负众望,而去年11月28日,全新旗舰SUV车型X95再度以诱人的价格席卷市场,并丰富品牌产品矩阵。据显示,捷途在去年12月累计销售了20007台,进入了“月销2万”阵营,同比2018年12月增长了46.6%,致使去年年销量达到13.8万台,同比又增长了245%,并跻身进入了中国二线阵营,据悉,在2020年捷途将冲击20万台的销量目标,同时也将带来五款新车。【写在最后】如今“车市寒冬”已成为了老生常谈的话题,面对行业的萧条,各大车企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不过仍然有一部品牌企燃起了希望之火,相信不仅仅是上述的四个。有了竞争才有更好的产品输出,在这大浪淘沙之下,未来能够站稳脚跟的都是经得住市场考验的。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砥砺前行2020 劝说车企在三个方面发力
国内外汽车市场发展历程表明,不论汽车市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汽车市场与经济发展强正相关。如果照此规律,中国车市到有可能一直2023年,大概率都将是持续下滑或萎缩的,此后才有可能进入下一个新的长期趋势性增长状态。从数据来看,大多数经济体达到每千人汽车保有量100辆之后,在向下一个需求峰值发展的过程中,都出现过5至6年的需求调整平台期。中国车市在2017达到2926万辆的阶段顶峰后,也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需求调整平台期。虽然下行压力较大,但综合各方权威机构的预测看,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任然可以达到6%左右的水平,这意味着,2020年我国汽车市场的大的宏观经济环境是由保证的,即使负增长,也不会很深。而在车市下行市场中,车企如何顶住压力,可能需要在以下几点深耕。自主品牌需提升品牌效应,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2019年,我国车市持续下行,而中国品牌中低端产品较多,因此相对主打中高端产品的合资品牌而言,销量下滑幅度更大。今年前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748万辆,同比下降16.9%,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41.9%下降至今年的38.9%,失去的市场份额被德系、日系车企瓜分。总体来看,汽车行业运行环境困难,消费者观望情绪严重,消费信心不足。长期来看,低速发展将成为常态,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优秀企业将凭借强大产品优势与品牌效应取得销量与业绩的稳健增长。中汽协秘书长师建华曾公开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到了结构性调整,到了优胜劣汰的时间点。汽车产业脱离高速增长之后,中国自主品牌面临着的是生存问题。不是活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中国汽车市场正在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突破,对于中国品牌而言,在与合资品牌的正面较量过程中,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如果中国自主品牌再按以前粗犷、依靠性价比的形式发展,恐怕难以为继。与合资品牌展开正面、全面的竞争,因此一定要选好自己的战略和定位。车企如何打好精细化营销,将成为一把利剑产品本身具备的不同特点,往往决定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差异化。根据消费决策周期的长短,常见的产品可以被分为以食品饮料、美妆为代表的快消品,和以大家电、汽车为代表的耐用品。但对于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耐用品来说,在市场变局之下,品牌营销仍有着不变的核心。据数据显示,品牌效应目前仍然占据消费者购车决策最高权重。这也就是说,面对通常十几万到几十万的汽车购置支出,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依然保持谨慎,汽车品牌效应的影响力,仍然坚守着稳固地位。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已经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这意味着“用户”已然成为各大主流车企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那么问题是如何才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取更多的用户?如果说此前的汽车营销只跟产品有关,那么如今的汽车营销不仅仅与产品有关,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愈发发达的时代,汽车营销也需要摆脱以往的老观念,这种扭转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扭转,而应该是深入到骨髓里的扭转。在汽车营销下半场,谁掌握了新的营销理念、新的营销方式、新的营销路径,谁就能在竞争当中占取先机。掌握好新四化这张牌的节奏,电动化仍是突破口目前来看,我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例如,产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关税的大幅降低、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行、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双积分政策实施等给行业带来了新挑战;同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产业新趋势、新业态、新变革趋势,都给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7月开始也始终处于销量下滑状态,但是,优秀企业将凭借强大产品优势与品牌效应仍然会稳健增长,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仍然会保持增长。补贴退坡阵痛与全球转型为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技术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经济性决定的市场前景已非常明朗。目前消费者仍然存在一些焦虑情绪,如里程焦虑、成本焦虑、充电焦虑、安全焦虑等;但现阶段,纯电动汽车的技术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例如,动力电池生产商的安全理念也有了转变,更加强调系统安全而非单体安全,强调预警而不是报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正在不断提升。所以,面对国际汽车市场的抱团现象,本土车企也应加强合作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推动跨界合作。根据中国汽车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补贴大规模退坡之后,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呈现5个月的同比下滑。但是,数据显示,高端新能源汽车销量不降反增,其销量占比从2017年10月的6.2%上升到2019年10月的25.4%。从上涨趋势来看,高端新能源汽车仍具备较大的增长空间,这也间接证明了高端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比如,以奥迪、奔驰为代表的传统高端汽车品牌正在向产品+服务的模式快速转型,强势发力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域。汽车渝评近两年来,汽车市场将经历一段调整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汽车市场潜力仍然很大,各企业需要持续提升企业体系能力,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胜出。同时,车企需要精准把握汽车产业政策动向,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和业务规划,及时反馈政策调整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促进政策调整实施的规范化、科学化,共同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一篇:加拿大歌曲红河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