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汉献帝刘协
三国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是谁
三国中挟天子以令诸侯,被挟持的皇帝是汉献帝,他是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扩展资料:引证解释:挟辅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三国志-武帝传》:“建安(196-220)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袁术所置陈相袁嗣降。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指的是谁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是汉献帝刘协。三国中挟天子以令诸侯,被挟持的皇帝是汉献帝刘协,他是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挟天子以令诸侯(拼音: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汉语成语,本义为绑架天子号令天下诸侯。挟辅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挟天子以令诸侯详细经过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当时洛阳残破不堪,百官自己采集野草籽果腹,甚至饿死于残檐断壁间。荀彧趁机向曹操建议: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曹操于是致信杨奉,表示自己粮食充足,可以接济。八月,曹操率兵入洛阳,反对接纳曹操的韩暹望风逃走,汉献帝以曹操为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参预朝政。九月,曹操接受董昭的意见,以求粮为名,将汉献帝及朝廷百官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县,改名许昌,以为都城,自任大将军,从而摆脱杨奉等对汉朝廷的控制,将汉献帝牢牢地置于自己掌握之中。
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这是为什么呢?
汉献帝登基的时候只是一个孩子,没有实权,所以成为了傀儡皇帝。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如果只是一个孩子登基为帝之后,他们不懂得自己去决定如何去管理大臣。那个时候的辅助大臣是董卓,到了董卓之后就是曹操控制汉献帝。但是在董卓的长期控制之下。汉献帝虽然有反抗的心,但是却特别的弱小。朝中其他大臣也畏惧董卓,所以即使有想要反抗董卓的最后也会被董卓以其他的名义所斩杀。而且汉献帝身旁没有一个亲信的人,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依靠,所以汉献帝慢慢的变成软弱无能的样子,曹操虽然救出了汉献帝,但是并没有给汉献帝实权。更重要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即使想要自己把握朝政,但是因为和朝政长时间没有接触。所以他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朝政,也不知道外面的局势是怎样的。傀儡皇帝的悲催而且在软弱无能的同时,才让自己成为了永远都无法反抗的傀儡皇帝。32岁的时候汉献帝退位,那个时候曹操的势力早就已经覆盖了整个朝野。只要是曹操所说的话,其他的文武百官都会照做。即使有反对的,但是在庞大的势力之下,也无法帮助汉献帝掀起任何风波。所以汉献帝一忍再忍之下,情愿逍遥自在,也不愿意做一个傀儡被别人所操控。无法打破僵局汉献帝这一生还是比较悲催的,本来应该成为高高在上的王者,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在几经辗转之下,他的人生也破败不堪。当时大家都觉得如果他被救出来,那么他的人生也许会有很大的转折,没有想到在这种转折之下,他依旧进入了一个胡同里面,无法走出来,也无法打破这个局面。
汉文帝也是被大臣拥立当上的皇帝,但为什么没有像汉献帝一样变成傀儡?
汉朝历史上,被大臣拥立为帝的君主以汉文帝和汉献帝两人非常典型。他们虽然一个身处西汉,一个身处东汉,但是命运却截然不同。汉文帝和汉献帝虽然都是由大臣拥立的,但是汉文帝却并没有像汉献帝一样成为傀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汉文帝被拥立之时有自己的主动权,而汉献帝则没有汉献帝和汉文帝登基的场景是完全不同的。汉文帝刘恒在代国的时候,听说大臣们想拥立自己,他心里也非常担心自己成为傀儡。亲信张武等人就担心周勃趁机挟持专权,所以不同意汉文帝去见大臣们。他的另一个大臣宋昌则持保留意见,认为周勃等人要专权早就专权了,没必要再拥立一个刘氏子孙称帝。为了试探大臣们,汉文帝还让自己的舅舅薄昭去长安拜访周勃等人,发现并没有危机之后这才答应进入长安。献帝刘协登基之前已经经历了兄长的惨死,当时的东汉朝廷不是董卓党羽,就是有心无力的其他大臣,地方上还有随时想称帝的割据势力,混乱不堪。从被董卓挟持开始,刘协手里能依靠的力量非常少,可以说一脸茫然,毫无反抗之力,所以他只能依靠做傀儡保命。而反观汉文帝时却不同,刘恒自己有自己的势力,更有很多支持自己的强力大臣,所以他俩在称帝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汉文帝能力、素质强,幼年继位的汉献帝太过柔弱汉文帝成为皇帝的时候已经23岁了。在做代王期间,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权力经验。进入长安之后,他一面赏赐诸吕有功的周勃等人金钱,让功臣们没有话说,一面又将自己在代国的重臣提拔起来。比如:汉文帝的舅舅薄昭被封为了轵侯,文帝麾下的将领宋昌被封为壮武侯,其他过去在代国的大臣也被封为了九卿。这样的举动在一定的程度上分化了周勃等大臣的权力。不但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且避免了被专权夺权的窘境。除此之外,汉文帝将自己的兵马安排的很妥当。史书记载,文帝在进入未央宫之前就让宋昌做卫将军,提前将朝廷南北军的兵权拿在手里,警卫工作则由张武负责。可以说,为了防止被劫持或谋害,汉文帝做出了非常周密的举措。 而汉献帝就不一样了,他继位之初刚刚八岁左右,手里不但没有自己的兵马,连个可靠的人都没有,年纪小小的孩童,更是没有任何城府和心思,别提什么谋略和御下之道了。而且,刘协继位之后颠沛流离,一度被各路割据势力视为重要的劫持对象,甚至一度要依附他人,这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压力。在选择的收买人马上,刘协也都不像汉文帝那样比较精明。比如,成年之后,刘协一度想拿回权力,曾经用衣带诏让董承等大臣替自己除掉曹操。但他选择的人,不是太弱,就是心里也想小算盘,都不靠谱。另外,献帝作为傀儡,他的四周早就遍布了眼线,成长之路自然荆棘重重。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发现,汉献帝的经验、能力、心理素质都不及汉文帝,从小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谋虑更是不值一提,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汉献帝才会成为傀儡,而汉文帝能够亲自掌握权力。 最后,汉文帝和汉献帝所处的时局、格局有很大不同汉文帝所处的西汉虽然,内部百废待兴,外有匈奴作乱,但是在汉高祖和吕后的治理下还是呈上升趋势的,大臣和百姓的心中都是以维护汉朝为主。根据史书记载,汉文帝登基之前曾亲自拜谒高庙并表扬周勃等大臣诛灭诸吕的功绩。在宣扬自己地位的合法性的同时也将周勃等拥立他的大臣放在同一个大局中,有了维护西汉稳定的同一个宗旨,君臣上下必然会一心。另外,晚年的周勃和陈平等大臣也都是非常识时务、顾大局的人。汉文帝继位不久,周勃因为不想惹汉文帝猜忌选择了称病退休。陈平虽然做了一段时间左丞相,但是身体不好,不久就病逝了。灌婴选择了为西汉厮杀,来到了抗击匈奴的边境。这些老臣用不同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将权力留给了年轻的文帝。由此可见,明事理的大臣和比较稳定的朝廷中心才是汉文帝亲手掌握权力的关键。与汉文帝相比,汉献帝就太痛苦了。他手里的东汉在桓灵二帝,外戚和宦官的折腾下已经变得支离破碎,四处起火。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手里有点兵马的都是心怀叵测。在掌握专权的两个人中,董卓希望利用权力控制所有人,顺他则昌、逆他则亡。曹操则希望延续汉室的同时,还要成为一代枭雄霸主。两个人的野心都不会允许汉献帝成为独立的皇帝。天下混乱,献帝又无力反抗把持朝政之人,这就造成了汉献帝的傀儡命运。 总而言之,西汉相对东汉的平稳环境,文帝因年龄经验能力比献帝强,两方人才的帮扶、顾大局的支持不同,使得汉文帝不但没有成为献帝一样的傀儡,反而最终将权力握在了自己手中。这也就造成了,汉文帝和汉献帝命运的截然不同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上一篇:三国战纪-风云再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