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锯扯大锯儿歌
童年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后面是什么?
这个有好几个版本的: 1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送女婿,小外孙也要去;姥姥不给饭吃,上房后吃巴巴蛋去。 2 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拉大锯,扯大锯,你过来,我过去。拉一把,扯一把,小宝宝,快长大。 3 拉大锯,扯大锯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 拉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子也要去。 今儿搭棚,明儿挂彩, 羊肉包子往上摆, 不吃不吃吃二百。 4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冬冬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 5 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接姑娘,唤女婿,小外孙也要去。他妈不让去,嫌他太淘气。姥姥家不给饭吃,舅舅给杀个大公鸡,蒸也蒸不熟,煮也煮不烂,急得外甥直打转。”
童谣中的“拉大锯扯大锯”与后面一句“姥姥家唱大戏”有什么关系?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很多人都是唱着这首童谣长大的,但是未必每个唱过这首童谣的人都思考过,去姥姥家看唱大戏跟“拉大锯扯大锯”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是起源于《诗经》的一种诗歌创作手法。《诗经》的创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赋,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手法;比,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手法;兴,就是先写别的事物,然后通过这一事物产生联想,引出诗人最想要写的事物,或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手法。比如《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就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雎鸟联想开去,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拉大锯扯大锯”就是用来起“兴”的事物,用它来产生联想,引出后面的“姥姥家唱大戏”这一主题事件。用来起兴的事物与主题内容之间难道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当然不是,只是它们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罢了。比如“拉大锯扯大锯”与“姥姥家唱大戏”二者,首先可以看出“姥姥家”一定不是在繁华的都市,而是在相对偏远的乡间,因为只有乡间的人才会对唱大戏这样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其次,“锯”和“戏”是押韵的,也许,最先创作这首童谣的人,一时找不到与“戏”押韵的事物,而眼前正好有人在“拉大锯扯大锯”,所以就顺口唱出来了。总结:像这样偶然关联的情况,在民歌里是很常见的,比如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开头的歌词是“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啊,西瓜大又甜呀,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前面用“石路”“西瓜”作为起兴的事物,可它们与后面引出的达坂城姑娘的“辫子”“眼睛”并没有直接联系。
拉大锯扯大锯是什么歌?
歌曲:拉大锯,扯大锯
作曲:儿歌大师
演唱:儿歌乐团
作词:大师
歌词: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
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
拉大锯,扯大锯,
你过来我过去。拉一把扯一把,小宝宝快长大。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里唱大戏。
接姑娘,请女婿,
就是不让冬冬去。
...展开歌曲:拉大锯,扯大锯
作曲:儿歌大师
演唱:儿歌乐团
作词:大师
歌词: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
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
拉大锯,扯大锯,
你过来我过去。拉一把扯一把,小宝宝快长大。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里唱大戏。
接姑娘,请女婿,
就是不让冬冬去。
不让去,也得去,
骑着小车赶上去。收起
拉大锯扯大锯儿歌童谣
拉大锯扯大锯儿歌童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拉大锯,扯大锯,你过来我过去。拉一把扯一把,小宝宝快长大。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冬冬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摘要】
拉大锯扯大锯儿歌童谣【提问】
拉大锯扯大锯儿歌童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拉大锯,扯大锯,你过来我过去。拉一把扯一把,小宝宝快长大。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冬冬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回答】
《拉大锯,扯大锯》是一首传唱很广的儿歌,也是伴随很多人一起成长的经典儿歌。【回答】
上一篇:厢式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