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夜曲舒伯特
小夜曲资料?
分类: 文化/艺术 >> 器乐/声乐
解析:
小夜曲是一种常见的特性乐曲。所谓特性乐曲,就是为特定的目的创作,或是在特定的场合演出,在体裁上有鲜明特征的乐曲。例如小夜曲、夜曲、摇篮曲、船歌、幻想曲、即兴曲、随想曲、狂想曲等等。这些乐曲大都是器乐曲,但其中也有些体裁既有声乐曲又有器乐曲。这里要讲的小夜曲,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器乐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二幕里的小夜曲,是在少女的窗前弹着曼陀林歌唱的典型小夜曲。
莫扎特在这首歌曲中真实地再现了行吟诗人演唱小夜曲的情景。唐·璜是歌剧中一个放荡不羁的西班牙贵族.他在农家姑娘采琳娜的窗前唱这首小夜曲,想用歌声来勾引她。这首歌曲是歌剧中的反面人物所唱的,含有讽刺的性质。但曲调仍优美淳朴,带有民间歌曲的特点,由曼陀林 *** 乐器拨弦伴奏。曼陀林是梨形的拨弦乐器,有四对弦,空弦象小提琴一样。这首歌曲分为两段,构成二段式,每一个段落后面都有短短的过门,然后整个两段再反复一遍。
小夜曲通常是黄昏或夜晚所唱的歌,但也包括早晨在爱人窗前所唱的情歌。例如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的。《听,听,云雀》,就是一首早晨唱的小夜曲。这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辛白林》中,克洛顿向伊摩琴唱的情歌。克洛顿是英国国王李白林的王后和前夫所生的儿子,伊摩琴是国王和前王后所生的女儿。清晨,克洛顿带了一群乐工来到和伊摩琴的闺房相连接的前室,为她奏乐,并唱着这首歌,来打动她的心。这首歌曲用分节歌的形式写成,音乐分两段,第一段在C大调上。旋律生动明快,描写了“云雀在天空歌唱,太阳之神升起”的美丽景色;第二段从C大调转为降A大调,产生了鲜明的调性对比,为“迷人的金盏花,开始睁开金色的眼睛”两句渲染出瑰丽的色彩。唱到“这一切多么美丽,我亲爱的姑娘醒来”,又转回C大调,调性色彩由暗而明,写出了晨光催人,小楼梦回的意境。
舒柏特根据雷尔什塔布的诗所写的另一首小夜曲,是一首脸炙人口的名曲,被收集在他的歌曲集《天鹅之歌》中。旋律轻盈婉转,伴奏模仿拨弦乐器的声音,时而和歌声相应和, 给歌曲创造了一种优美恬静的意境。
法国作曲家古诺为雨果的诗所作的小夜曲,也是一首一百多年来流传不衰的名曲。旋律象一缕青烟,在晚风中飘荡。 伴奏中贯穿着上下摆动的节奏,具有摇篮曲的风格;并不时以优美流丽的曲调,和歌声相呼应。
器乐小夜曲也象声乐小夜曲一样,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 其伴奏部分往往有模仿拨弦乐器的效果。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就是一首典型的器乐小夜曲,整个四重奏也因此而有“小夜曲四重奏”的称号。弦乐四重奏是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和一个大提琴演奏的乐曲。这个乐章所特有的小夜曲格调,表现在第一小提琴演奏抒情的曲调,象人声在歌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拨弦伴奏,模仿着曼陀林的声音。这首曲子用奏鸣曲式写成。奏鸣曲式是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器乐套曲中第一乐章常用的曲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现出两个互相对比的主题的部分,叫呈示部。两个主题中间有个起桥梁作用的段落,叫连接部。第二个主题的后面有一个补充性质的段落,叫结束部。奏鸣曲式的第二部分是发展呈示部各个段落的音乐成分的部分,叫展开部。展开部在结构上和调性上都是不稳定的。奏鸣曲式的第三部分是重复呈示部的部分,叫再现部。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呈示部中分别出现在主调和属调上的两个主题,到了再现部,就都在主调上出现,从而获得了调性的统一。《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是小型的奏鸣曲式,它的规模接近于二段式。第一部分是呈示部,第二部分是非常短小的展开部和缩短了的再现部,所以展开部和再现部加起来,成为一个和呈示部保持平衡的部分。
以上所讲的小夜曲,都是歌曲和小型的器乐曲。另外还有一种器乐组曲。由于最初是夏天晚上在户外演奏的,所以也叫小夜曲。这种小夜曲都是比较轻松活泼的乐曲,有的由管乐器演奏,有的由弦乐器演奏,有的由管乐器 *** 乐器一起演奏。乐章的数目没有一定,通常都在四个乐章以上。有时可以 多至七、八个乐章。例如莫扎特的D大调小夜曲又称《哈夫纳小夜曲》,就有八个乐章,其中第三、第五和第七乐章都是小步舞曲。
捷克作曲家德伏夏克的《d小调小夜曲》。是由木管乐器、 圆号和低音弦乐器演奏的组曲,共分四个乐章,描写乡村管乐家演奏音乐的情景。第一乐章是一首具有幽默情趣的进行 曲,描写一群富于风趣、逼人喜爱的乡村音乐家在路上迈步行进。去开一场音乐会。整个乐章用三段式写成。第一段是一个小调式的主题,表现乡村音乐家们豪爽而淳朴的性格。第二段在大调上,表现出一种比较含蓄的、优美亲切的感情。第一三段又回复到第一段的音乐。第二乐章是小步舞曲,这是乡村音乐家到达目的地后开始演奏的第一个节目。这个乐章是用大型的三段式写成的,每一大段各自包含几个小段落,这种曲式叫做复三段式。第一大段有“苏塞德什卡”舞曲的性格。苏塞德什卡是波希米亚一种缓慢的三拍子民间舞曲。这一大段包含五个小段落,按“一、二、一、二、一”的次序交替着两个不同的主题。第二大段速度很快,带有“富里安特”舞曲的性格。富里安特是波希米亚一种快速的三拍子民间舞曲。音乐富于节奏上的变化。这一大段的节拍虽然也是三拍子,但中间包含着切分节奏。也就是把二拍子放在三拍子的节拍里。这种节拍的变化,是富里安特舞曲的特征。第二大段包含三个小段落,其中第三个小段落是第一个小段落的变化反复。第三大段是第一大段的反复。
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小夜曲》也分四个乐 章,这里介绍其中的第二和第四乐章。第二乐章是一首优美 的圆舞曲,用复三段式写成。第一大段的音乐以抒情歌唱性的旋律,表现出一种真挚亲切的感情。波状起伏的旋律线和 旋转舞的律动,对于圆舞曲是有典型意义的。第一大段分三个小段落。第三小段是第一小段的反复,但增加了新的流动声部,其中包含着一个跳荡的节奏型。轻松活泼的第二大段的音乐。就是以这个节奏型为基础的。 第三大段是第一大段的变化反复,最后加上一个尾声,音乐由强而弱,渐渐消失。
第四乐章是用俄罗斯民歌主题写成的终曲——终曲就是 最后一个乐章的意思。这个乐章的结构是奏鸣曲式,但要比 海顿的 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规模大得多。引子的 速度是行板,也就是步行的速度。引子的主题是俄罗斯民歌《沿着草地》。从第一主题开始,变成了快板。第一主题采用一首俄罗斯民歌《长着青枝的苹果树下》。这个主题连续变奏了三次。(变奏就是变化反复。)每次变奏的时候,刚才的旋律移到不同的音区和不同的乐器上演奏。第二主题不是真正的民歌,但也具有一些民歌的风格。第二主题的结构是三段式,第一段旋律在第三段中变化反复,第二段是第一段的继续发展。接着是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在展开部中,先发展第一主题,再把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结合起来发展,然后再用模仿复调的手法发展第一主题。所谓模仿复调,就是一个旋律先由一件乐器演奏出来,然后隔开一定的距离,先后由第二件乐器和第三件乐器 依次模仿这个旋律。在呈示部中,第一主题在C大调上,第二主题在降E大调上。到了再现部,两个主题都在C大调上出现,并且增加了一个结束部,也就是补充第二主题的部分。最后是尾声,雄健有力的尾声,以强烈的音响先后变化再现了引子的主题和第一主题,也就是两个民歌主题,全曲在节日欢庆一般的热烈气氛中结束。
——编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讲座,钱仁康先生编著《音乐欣赏讲话》
小夜曲的简介
小夜曲(serenade)是一种音乐体裁,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下面就跟随我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夜曲的相关知识吧! 小夜曲的形成 小夜曲是中世纪一种抒情风格的声乐体裁形式,后来也用于器乐音乐创作。 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器乐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二幕里的小夜曲,是在少女的窗前弹着曼陀林歌唱的典型小夜曲。 小夜曲是一种常见的特性乐曲。所谓特性乐曲,就是为特定的目的创作,或是在特定的场合演出,在体裁上有鲜明特征的乐曲。例如小夜曲、夜曲、摇篮曲、船歌、幻想曲、即兴曲、随想曲、狂想曲等等。这些乐曲大都是器乐曲,但其中也有些体裁既有声乐曲又有器乐曲。这里要讲的小夜曲,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莫扎特在这首歌曲中真实地再现了行吟诗人演唱小夜曲的情景。唐·璜是歌剧中一个放荡不羁的西班牙贵族.他在农家姑娘采琳娜的窗前唱这首小夜曲,想用歌声来吸引她。这首歌曲是歌剧中的反面人物所唱的,含有讽刺的性质。但曲调仍优美淳朴,带有民间歌曲的特点,由曼陀林和弦乐器拨弦伴奏。曼陀林是梨形的拨弦乐器,有四对弦,空弦象小提琴一样。这首歌曲分为两段,构成二段式,每一个段落后面都有短短的过门,然后整个两段再反复一遍。 小夜曲通常是黄昏或夜晚所唱的歌,但也包括早晨在爱人窗前所唱的情歌。例如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听,听,云雀》,就是一首早晨唱的小夜曲。这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辛白林》中,克洛顿向伊摩琴唱的情歌。克洛顿是英国国王辛白林的王后和前夫所生的儿子,伊摩琴是国王和前王后所生的女儿。清晨,克洛顿带了一群乐工来到和伊摩琴的闺房相连接的前室,为她奏乐,并唱着这首歌,来打动她的心。这首歌曲用分节歌的形式写成,音乐分两段,第一段在C大调上。旋律生动明快,描写了“云雀在天空歌唱,太阳之神升起”的美丽景色;第二段从C大调转为降A大调,产生了鲜明的调性对比,为“迷人的金盏花,开始睁开金色的眼睛”两句渲染出瑰丽的色彩。唱到“这一切多么美丽,我亲爱的姑娘醒来”,又转回C大调,调性色彩由暗而明,写出了晨光催人,小楼梦回的意境。 舒伯特根据雷尔什塔布的诗所写的另一首小夜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被收集在他的歌曲集《天鹅之歌》中。旋律轻盈婉转,伴奏模仿拨弦乐器的声音,时而和歌声相应和, 给歌曲创造了一种优美恬静的意境。 小夜曲的发展 舒伯特根据雷尔什塔布的诗所写的另一首小夜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被收集在他的歌曲集《天鹅之歌》中。旋律轻盈婉转,伴奏模仿拨弦乐器的声音,时而和歌声相应和, 给歌曲创造了一种优美恬静的意境。 法国作曲家古诺为雨果的诗所作的小夜曲,也是一首一百多年来流传不衰的名曲。旋律象一缕青烟,在晚风中飘荡。 伴奏中贯穿着上下摆动的节奏,具有摇篮曲的风格;并不时以优美流丽的曲调,和歌声相呼应。 器乐小夜曲也象声乐小夜曲一样,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 其伴奏部分往往有模仿拨弦乐器的效果。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就是一首典型的器乐小夜曲,整个四重奏也因此而有“小夜曲四重奏”的称号。弦乐四重奏是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和一个大提琴演奏的乐曲。这个乐章所特有的小夜曲格调,表现在第一小提琴演奏抒情的曲调,象人声在歌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拨弦伴奏,模仿着曼陀林的声音。这首曲子用奏鸣曲式写成。奏鸣曲式是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器乐套曲中第一乐章常用的曲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现出两个互相对比的主题的部分,叫呈示部。两个主题中间有个起桥梁作用的段落,叫连接部。第二个主题的后面有一个补充性质的段落,叫结束部。奏鸣曲式的第二部分是发展呈示部各个段落的音乐成分的部分,叫展开部。展开部在结构上和调性上都是不稳定的。奏鸣曲式的第三部分是重复呈示部的部分,叫再现部。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呈示部中分别出现在主调和属调上的两个主题,到了再现部,就都在主调上出现,从而获得了调性的统一。《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是小型的奏鸣曲式,它的规模接近于二段式。第一部分是呈示部,第二部分是非常短小的展开部和缩短了的再现部,所以展开部和再现部加起来,成为一个和呈示部保持平衡的部分。 舒伯特的小夜曲 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此曲采用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篇谱写成。
舒伯特《小夜曲》赏析是什么?
舒伯特《小夜曲》赏析如下:《小夜曲》是舒伯特短暂生命的完美谢幕,它为舒伯特的一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也成为舒伯特留给这个世界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舒伯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礼物。这首钢琴曲无论从旋律还是从旋律所表达的情感上看,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这种旋律与情感的相互融合,给予了《小夜曲》灵魂和生命,赋予了这首乐曲新的使命。对于舒伯特来说《小夜曲》是特别的,也是非同一般的,在《小夜曲》中舒伯特采用了全新的创作手法,将诗意、精致、自然以及创作者的即兴表演融合得恰到好处,在充满浪漫色彩和神秘情怀的过程中,让听众感受到作者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说《小夜曲》是舒伯特所创作出来最有型的曲子。其他小夜曲是一首吟唱爱情的作品,爱情是人类生命中最灿烂最美妙的旋律。在《小夜曲》中,舒伯特根据自己对歌曲独特的理解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浪漫诗意的方式对这首曲子的旋律进行了丰富的描绘和艺术的升华,并对自己内心爱情的完美形象进行深刻的演绎。与此同时,他巧妙的运用了和声伴奏的调节和渲染,对音乐的场景以及氛围进行完美的融合。在《小夜曲》的前两个部分,曲调都运用了相同的旋律,这种旋律像一阵春风一样,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曲子的第一段采用了d强调,表现出歌者对爱情的向往,对心爱姑娘的真挚的倾诉,到了后半段,则转向D大调,当我们听到曲调时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变化,此时,歌者情绪高涨,一时激动起来,这也就很自然的过渡到这首乐曲的第一个高潮。虽然满腔热血,但是仍然没法得到姑娘的欢心,由于没有得到回应,求爱者的内心非常失落,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仍然用一颗期待的心去憧憬爱情,期许爱情的美好。所以,第二段开始的时候继续用d小调展开断断续续的情愫,随后又转回D大调,同样是d转D调,但是,与上次不同,这次的情绪更加跌宕起伏,这里是这首曲子的第二个高潮,由于两小节之间歌曲和节奏的区别,让我们感受到了仿佛徜徉在乐曲夜曲的旋律当中。在一切审美享受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所有情感来源都是摆脱自我本能的体现,而这种摆脱自我的感觉实际上是对所有审美体验的最终感受。而《小夜曲》的真正艺术魅力正是由于一种自恋情怀的真正摆脱。
舒伯特小夜曲(音乐随笔)
舒伯特小夜曲(音乐随笔)
齐凤池
仅仅在世上行走了三十一年的舒伯特,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随意即兴谱写的音乐小品,却成了世界小夜曲之经典,一直在世界传唱。
舒伯特创作的《小夜曲》,是偶然的。
一天,舒伯特的一个朋友,为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过生日,他为姑娘创造了一首短诗。也请舒伯特创造一首,并请舒伯特为诗歌谱支曲子。
舒伯特对这位漂亮姑娘一点也不了解,就随便写下几行简约的音符给了他的朋友,然后抱歉地说:“对不起,眼下我没时间写更严肃的东西了。”
舒伯特的朋友把这支乐曲带回家,在钢琴上试弹了几遍,感觉非常好,非常喜欢。于是,他重新做了安排,请舒伯特和很多朋友,在另一位朋友家里给音乐爱好者亲自演奏。
到了约定时间,所有的人都到了,惟独舒伯特没来。女主人简直快要急疯了,她马上派舒伯特的一个好友到舒伯特经常喝酒的小酒店去找。终于,在小酒馆里找到了舒伯特。当时舒伯特正在喝酒,就被朋友拽到客厅里。舒伯特十分抱歉的对大家说:“我完全忘记了”。然后,他坐了下来,弹奏那支随意写成的曲子。弹完之后,舒伯特不禁热泪盈眶的说道:“我不知道它是这么美。”这支曲子就是著名的《舒伯特小夜曲》。
小夜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达情意的歌曲。它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
全世界很多音乐家都创作过小夜曲,如勃拉姆斯、莫扎特、肖邦、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德彪西等大师创作的小夜曲都是经典之作。
我听后感觉,莫扎特的《小夜曲》开始是急速的小快板,之后,是舒缓委婉轻柔的抒情慢板;肖邦的《小夜曲》抒情味道更浓,每个音符似乎都包含着浓浓的爱情成分,甜蜜的味道用反复连音呈现出来,之后更加抒情,似乎把心要掏出来给情人的感觉;巴赫的《小夜曲》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往外蹦,接着是一句一句的诉说婉约的情感。简约明快,富有浪漫色彩,最后是急速的小快板,一下把内心的情感全部倾吐干净;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完全是一股浓浓的俄罗斯风情味道,激昂,明快,是翩翩起舞的画面感;勃拉姆斯的《小夜曲》是一种独特的诉说慢板,就像他深深爱着克拉拉的感觉。不张扬,不动声色,只是默默地爱恋着克拉拉。每个音符都是情,每个音符都是爱,每个音符都是心血,让人听了有一种凄楚酸甜的美;海顿的《小夜曲》是弦乐四重奏,风格独特,更像是表达爱情的一种绝妙方式,在姑娘的身边,起舞求爱,用浪漫的情调诉说表白真情。
这些大师的《小夜曲》都是世界的经典,都是献给人类的精神极品,让人听了咀嚼回味,让人听了浮想联翩。这些大师的小夜曲和舒伯特的小夜曲相比,就像红酒、葡萄酒,香槟、白兰地一样,各有各的品味各有各的味道。
舒伯特的《小夜曲》是他短暂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经典之一,也是舒伯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歌词是德国诗人莱尔斯塔勃的诗篇。
“我的歌声传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皎洁月光照耀大地/树梢在耳语/没有人来打扰我们/亲爱的别顾虑/亲爱的别顾虑/歌声也会使你感动/来吧亲爱的/吻你亲你我的歌声/带来幸福爱情/带来幸福爱情/你可听见夜莺歌唱/他在向你倾诉/他要用那甜蜜歌声/诉说我的爱情/他能懂得我的期望爱的苦衷/爱的苦衷/用那银铃般的声音/感动温柔的心/歌声也会使你感动/来吧亲爱的。”歌词优美情感真挚,画面感极强。使人听了心情激荡,有一种愉悦,渴望,期盼的感觉。
舒伯特的《小夜曲》在钢琴的导引和烘托下,呈现出一个青年向他心爱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倾诉。随着感情逐渐升华,曲调第一次推向高潮。第一段是在恳求、期待的情绪中结束。
在抒情而安谧的间奏之后,音乐转入同名大调,“亲爱的请听我诉说,快快投入我的怀抱”,情绪比较激动,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后是由第二段引伸而来的后奏,仿佛爱情的歌声在小夜曲的旋律中回荡。乐句之间出现的钢琴间奏是对歌声的呼应,意味着青年所期望听到的回响。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他被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位学校教师,母亲是厨师。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1813年他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
1814年10月19日他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这是舒伯特的第一部歌曲杰作,从此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的《小夜曲》在世界流传后,各种乐器演奏家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这支曲子,他们用小提琴,单簧管,小号,钢琴,萨克斯,口哨,二胡等乐器演奏,再现了《小夜曲》的魅力。同时,世界三大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和中国的廖昌永,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也用真情演唱了舒伯特的《小夜曲》。
音乐评论家认为,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舒伯特最崇敬贝多芬,他曾把创作的四首钢琴变奏曲,题献给贝多芬。1827年3月19日,舒伯特举着火炬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
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乐派的登峰造极者,那么舒伯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
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患伤寒,因没有钱医治,离开了人间。他的亲朋好友把他安葬在贝多芬墓的近旁。在他的墓碑上镌刻上这样的字句:“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更加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
在白色的大理石墓碑上,还雕刻着缪斯女神正给舒伯特的头象戴上桂冠,小天使向他敬献花蓝。
舒伯特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人们称誉他为“歌曲之王”。
诗人艾略特说,我不希望我的生命走的多长,但我希望我的诗歌比我的生命走的更远。一个人的生命不在长短,关键是他给世界留下了什么。
尽管舒伯特在世上仅仅行走了三十一年,但他的音乐却比他的生命走的更远,而且会一直走下去。
上一篇:金枪鱼刺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