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子以外
林徽因窗子以外是什么意思
这四个字蕴含着林徽因所想要表达的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感悟。
对于林徽因来说,“窗子以外”对于她的意思是,有的人坐在窗子里面,有的人行走在窗子外面,而一扇窗子隔绝出来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她的文章里里可以明确地看出,窗子里面是安逸幸福的生活,而窗子以外,人们却在经历着痛苦和磨难,这是林徽因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无能为力的一种心情,窗子以外的世界和自己好像很遥远,却又看得那么真实,是林徽因对生活在痛苦的群众的深切关心,是对生活和制度的一种反抗。
林徽因《窗子以外》
读林徽因的《窗子以外》
? ? ? 这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林徽因写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诗见长,因此文章中也弥漫着诗的气息与灵性。作者以一独特视角——窗子内外,用女性的敏感工笔画般描绘了种种人生的横断面。在这里,“你”是观察者 ,作者把一天的形形色色隔着各式各样的窗子暴露在你的眼前,看似没有条理,没有故事,没有技巧,却处处透露匠心。在主人公的眼里,“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心怀着对窗外的向往,离开窗子,想到窗外去寻找世界,寻找一次自由,一种向往,然而最终却发现:世界仍在窗子以外,不管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作者不仅真切地剖析了自己的生活与心灵的状态——这种与现实人生若即若离的状态,同时也在教我们观察、思索、关注人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生。
原文: ? ? 窗子以外 ?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铁纱窗以外,话可不就在这里了.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风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你站起来,穿上不能算太贵的鞋袜,但这双鞋和袜的价钱也就比——想它做什么,反正有人每月的工资,一定只有这价钱的一半乃至于更少.你出去雇洋车了,拉车的嘴里所讨的价钱当然是要比例价高得多,难道你就傻子似地答应下来?不,不,三十二子,拉就拉,不拉,拉倒!心里也明白,如果真要充内行,你就该说,二十六子,拉就拉——但是你好意思争!
到了热闹的大街了,你仍然像在特别包厢里看戏一样,本身不会,也不必参加那出戏;倚在栏杆上,你在审美的领略,你有的是一片闲暇.但是如果这里洋车夫问你在哪里下来,你会吃一惊,仓卒不知所答.生活所最必需的你并不缺乏什么,你这出来就也是不必需的活动.
此刻洋车跑得很快,你心里继续着疑问你出来的目的,到底采办一些什么必需的货物.眼看着男男女女挤在市场里面,门首出来一个进去一个,手里都是持着包包裹裹,里边虽然不会全是他们当日所必需的,但是如果当中夹着一盒稍微奢侈的物品,则亦必是他们生活中间闪着亮光的一个愉快!你不是听见那人说么?里面草帽,一块八毛五,贵倒贵点,可是“真不赖”!他提一提帽盒向着打招呼的朋友,他摸一摸他那剃得光整的脑袋,微笑充满了他全个脸.那时那一点迸射着光闪的愉快,当然的归属于他享受,没有一点疑问,因为天知道,这一年中他多少次地克己省俭,使他赚来这一次美满的,大胆的奢侈!
那点子奢侈在那人身上所发生的喜悦,在你身上却完全失掉作用,没有闪一星星亮光的希望!你想,整年整月你所花费的,和你那窗子以外的周围生活程度一比较,严格算来,可不都是非常靡费的用途?每奢侈一次,你心上只有多难过一次,所以车子经过的那些玻璃窗口,只有使你更惶恐,更空洞,更怀疑,前后徬徨不着边际.并且看了店里那些形形色色的货物,除非你真是傻子,难道不晓得它们多半是由那一国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奢侈是不能给你愉快的,它只有要加增你的戒惧烦恼.每一尺好看点的纱料,每一件新鲜点的工艺品!
你诅咒着城市生活,不自然的城市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那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洋鬼子们的一些浅薄,千万学不得.
那一天早上你无意中出去探古寻胜,这一省山明水秀,古刹寺院,动不动就是宋辽的原物,走到山上一个小村的关帝庙里,看到一个铁铎,刻着万历年号,原来是万历赐这村里庆成王的后人的,不知怎样流落到卖古董的手里.七年前让这牧师买去,晚上打着玩,嘹亮的钟声被村人听到,急忙赶来打听,要凑原价买回,情辞恳切.说起这是他们吕姓的祖传宝物,决不能让它流落出境,这牧师于是真个把铁铎还了他们,从此便在关帝庙神前供着.
这样一来你的窗子前面便展开了一张浪漫的图画,打动了你的好奇,管它是隔一层或两层窗子,你也忍不住要打听点底细,怎么明庆成王的后人会姓吕!这下子文章便长了.
如果你的祖宗是皇帝的嫡亲弟弟,你是不会,也不愿,忘掉的.据说庆成王是永乐的弟弟,这赵庄村里的人都是他的后代.不过就是因为他们记得太清楚了,另一朝的皇帝都有些老大不放心,雍正间诏命他们改姓,由姓朱改为姓吕,但是他们还有用二十字排行的方法,使得他们不会弄错他们是这一派子孙.
这样一来你就有点心跳了,昨天你雇来那打水洗衣服的不也是赵庄村来的,并且还姓吕!果然那土头土脑圆脸大眼的少年是个皇裔贵族,真是有失尊敬了.那么这村子一定穷不了,但事实上则不见得.
田亩一片,年年收成也不坏.家家户户门口有特种围墙,像个小小堡垒——当时防匪用的.屋子里面有大漆衣柜衣箱,柜门上白铜擦得亮亮;炕上棉被红红绿绿也颇鲜艳.可是据说关帝庙里已有四年没有唱戏了,虽然戏台还高巍巍的对着正殿.村子这几年穷了,有一位王孙告诉你,唱戏太花钱,尤其是上边使钱.这里到底是隔个窗子,你不懂了,一样年年好收成,为什么这几年村子穷了,只模模糊糊听到什么军队驻了三年多等,更不懂是,村子向上一年辛苦后的娱乐,关帝庙里唱唱戏,得上面使钱?既然隔个窗子听不明白,你就通气点别尽管问了.
隔着一个窗子你还想明白多少事?昨天雇来吕姓倒水,今天又学洋鬼子东逛西逛,跑到下面养有鸡羊,上面挂有武魁匾额的人家,让他们用你不懂得的乡音招呼你吃菜,炕上坐,坐了半天出到门口,和那送客的女人周旋客气了一回,才恍然大悟,她就是替你倒脏水洗衣裳的吕姓王孙的妈,前晚上还送饼到你家来过!
这里你迷糊了.算了算了!你简直老老实实地坐在你窗子里得了,窗子以外的事,你看了多少也是枉然,大半你是不明白,也不会明白的.
赏析:
好多年前,曾看过林徽因的散文《窗子以外》,现在印象已经完全模糊了.那是写景的名篇吗?她是怎么描写窗外的景物呢?我从书橱找出她的文集,找到这篇文章,细细读了一遍,没想到,这一读,赏春的心绪完全被打乱了.
林徽因的窗外,有两树马樱,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枝条,海棠每年只开两三朵有着虫眼的花,还卷着一点焦边的边……她的目光,显然主要不在这些花木上面.她还看到了送煤人的黔黑的脸,送米人肩上沉重的米袋,赵妈夫妇的争吵,已经走了很多路,一袋烟后还要走很多路的看不清脸庞的乡下人.她感叹:“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着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她接着写,一个有钱的妇人出了门,坐上了雇来的洋车,“但世界仍然在你窗子以外.长长的一条胡同,一个个大门紧紧关着.就是看着的,那也只是露出一角”,无论是坐在瓜棚下缝缝作作的一个女人,抓住不会走路的孩子,伸出头来唤那卖白菜的另一个,还是装菜的那辆车,或是对面撞见的粪车,你能了解他们吗?还有那高高的大衙门,和外面隔着的就不仅仅是窗子了!在街心和店铺,她看到急忙忙买东西的人,飞快地跑着追赶电车的男女,克己省俭赚来一次奢侈的光头汉,她心里完全没有喜悦,她为自己平日的靡费,感到惶恐、空洞、彷徨.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这就是她的结论.
即使学者到陌生的地方考察,那无形的窗子仍然存在.“接触和认识实在是谈不到”,窗里窗外的隔阂,永远不能消除.窗外是劳作、奔波、挣扎、穷苦,窗内是奢侈、悠闲、烦闷、无聊.这是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窗外的人固然不了解窗里的人,窗里的人,也永远不能了解窗外的人.
她继续写着窗外的见闻,连带着她本人的联想和遐思,甚至,她设想,一个人,如果不是背着照相机的旅客,而是做小本买卖的商人,会怎么样呢?你“需要全副的精神来走路,得计算一路上每吃一次烧饼和几颗沙果的钱……”
文章弥漫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情绪.读者似乎只读出了一个知识女性对下层人民的悲悯,对社会裂痕的哀伤,以及对自身优越生活的愧怍和不安.
然而,在文章的结尾,高潮出现了——
原来,明朝灭亡以后,另一个朝代的皇帝不放心,赐了他们新姓,但这朱家后裔还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让后人不忘他们是这一脉的子孙.
“这样一来你就有点心跳了”,林徽因写道.
昨天,你雇来的打水洗衣服的小子,不也姓吕吗?他原来是皇裔贵族的骨血呢,而这位吕姓王孙的妈,正是给你送饼的那个老妈子.
林徽因表面是说,窗外的风景是看不透的.“算了算了!你简直老老实实坐在你窗子里得了,窗子以外的事,你看了多少也是枉然,大半你是不明白,也不会明白的.”
其实,她是明白的.她一定大有铜驼荆棘,故宫离黍之感.
我们,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当然心里也是很明白的.
《窗子以外》的思路和主旨是什么?
对于林徽因来说,“窗子以外”对于她的意思是,有的人坐在窗子里面,有的人行走在窗子外面,而一扇窗子隔绝出来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四个字蕴含着林徽因所想要表达的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感悟。表达作者的无奈和无能为力的一种心情,窗子以外的世界和自己好像很遥远,却又看得那么真实,是林徽因对生活在痛苦的群众的深切关心,是对生活和制度的一种反抗。人物评价林徽因,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她与夫婿梁思成将一生献给挚爱的中国建筑与艺术事业,共同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研究体系,一起创办了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两个建筑系,是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与奠基人。林徽因不仅在建筑领域成就非凡,同时具有令人惊叹的文学造诣——她的著述文章别具一格,充满诗意又不失科学严谨;她的散文充满灵性,诗歌更是脍炙人口。她一生执着于对美的追求,对美学理论体系有其深刻的解析,在工艺美术等领域开拓创新,成果卓著。
林徽因《窗子以外》是什么意思?
人们总在期待,期待着来到窗外,窗外的世界是那样丰富多彩,永远都不会落幕。作者迫不及待地想到窗外,却发现“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和生趣,全在那里;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可是永远隔在你的窗子以外。”“永远”和“隔”字,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无奈和失落。她这样的期待,可是无论到哪里,却永远走不到窗外。窗外有那么多的事物,充满了生趣,那么多的颜色,所有的一切是那么令人向往。可你,只是一个旁观者,坐在窗子里只能呆呆的看着的旁观者。窗外的一切,一切,似乎都与你无关,你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也不能体会到辛酸,痛苦,这多彩的窗外世界似乎并不属于你,你不能经历,也体会不到什么,因为你只是一个旁观者!无论你怎样努力,用怎样的方法,都走不出你的窗子,这一切还在你的窗外。你无奈,向往,期待??可你永远也改变不了,你还是只能呆呆地看着窗外!这可能就是她的生活!窗里窗外的隔阂,永远不能消除。窗外是劳作、奔波、挣扎、穷苦,窗内是奢侈、悠闲、烦闷、无聊。这是两个世界,两种生活。窗外的人固然不了解窗里的人,窗里的人,也永远不能了解窗外的人。
读林徽因《窗子以外》有感
2017年高考的全国二卷阅读题就截取了林徽因《窗子以外》的一部分。
解析中说,文章中“窗子”既指具体的铁纱窗、玻璃窗之类的窗子,也指“无形的窗子”,即 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
而人称的转换,则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冷静审视态度——文中的“你”即是作者本人,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与思想进行观察和描写,从而对自己进行更加客观的剖析与反思。
文章中并不是通篇使用第二人称的:开头以第一人称写起,第四段起才开始用“你”。作者将本来是自己所见所闻所感,通过第二人称表达出来。最后一段结尾“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是对“你”的嘲讽,而此处的“你”即指作者本人,所以也就是作者的自嘲了。
通篇读下来,作者不满足“窗子”把自己与外界世界隔离开来,想要逃离窗子,但却做不到——因为这“窗子”不仅仅镶嵌在建筑物的墙上,还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人对于外界有所抗拒,无法完全融入外部世界,所以这个“窗子”也是开在每个人的心上。即使去了很远的地方,也总会有意无意地与外部世界保持些距离——因为走到哪里,你是无法忘记自己是个什么人,什么身份的。虽然身在外,但你的心有一部分留在了家里,因为你总是要回到那里的。所以到达一个地方,即使风景优美,绿水青山,也无法让你完全融入其中,那是内心还有剪不断的凡尘羁绊、生活琐事。
以上只是在我的理解上(+答案)对这篇阅读文的解读,并不是我的感想。
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真实的感想,其实是有些不理解作者。
作者一直在强调“窗子”把她与外界隔离开来,并表达了她强烈想要摆脱窗子的意愿,以及她最终无法摆脱的自嘲与无奈。
但是于我而言,我是喜欢窗子的。林徽因笔下的“窗子”代表了她与外界的隔膜,而我却认为,窗子象征人们为了与外界保持联系而打通的(此处应填一恰当名词OvO)。
在千百年前,人类居住在洞穴里。洞穴只是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而且只有洞口,也即是“门”,并没有窗子。
之后……
To be continued...(*′?`)
读林徽因《窗子以外》有感作文
窗子以外,蝉鸣正酣,却打断不了你奋笔疾书的思绪;窗子以外,夕阳晚霞,却勾不起你漫步田园的欲望。窗子以外,花开花落,窗子以外,云卷云舒。窗外的世界,空灵流动,而我们却停止了理解生活,理解生命的脚步。读完了林微因的《窗子以外》,我的心被深深地颤动,窗外的世界仿佛就在忽然之间豁然开朗。
林徽因说:“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但是,我们就真的要把自己永远关在窗子里吗?自打我们出生那天起,不得不说,我们就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了——皮肤把我们封在一个狭小空间里。眼睛是供光进入的小窗;鼻子是供气息出入的小孔??除了几个小窗张开,我们就是一个完全的窗子以内的人了。窗外繁华依旧,窗内颓然失色。忘了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开始习惯窗子以内的生活。开门一声啪,闭门一声咚。我们在宿舍里欢唱,在虚拟的世界里升级,然后对着那堆无法兑现的金币欣喜若狂。窗子以外的世界宛若空壳,我们在自己营造的“世外桃源”里休养生息。窗子以外是生活,有好的,有坏的'。好的你羡慕,想亲近;坏的你咒骂,避之唯恐不及。是的,窗子以外的生活太复杂。我们欣喜地用几扇小窗把自己锁在躯壳深处:“再也不用劳心费神啦!”找不到一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安然睡在躯壳里的自己,自然惶恐极了。有时我们疯狂装扮自己的身体去炫耀,以为躯壳是我们的全部;有时我们拼命往肚子或大脑里塞什么,以为塞进去的就是我们的全部。我们真正找的却早已夭折在儿时飞翔的梦里。
窗外的世界始终锣鼓喧天,窗外的夏天已经蓄势待发。而我,而你,是否依旧蜷缩在窗子以内昏昏欲睡?那一扇纱制的薄屏,那一门厚重的玻璃窗将我们无情地阻隔在最真实生命之外。“车开始辗动了,世界仍然在你的窗子以外,长长的一条胡同,一个个大门紧紧的关着。……”林微因试图走到窗子以外的世界,却又走进了另一个窗子。我开始感到惧怕,当窗子将我们的生活牢牢地捉紧时,我们的一厢情愿又能否让我们如愿打破窗子?
窗子以外的事,有些我们看了一辈子,悟了一辈子也不见得明白。何必明白,爱也常弄不懂恨的想法,自由也不见得去猜束缚的心思。至于路上的同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专心走自己的路就好。
用思想开窗,追求自由;用自由飞翔,寻觅心灵。想好了,就出发吧。
林徽因主要作品有哪些?
林徽因的主要作品有:《惟其是脆嫩》《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蛛丝和梅花》《九十九度中》《谁爱这不息的变幻》《深夜里听到乐声》《窗子以外》《山中一个夏夜》《城楼上》《红叶里的信念》一、林徽因简介:1、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2、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3、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二、文学创作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余,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当时,她曾被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林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三、文学贡献:在当时,知识分子是社会少数、精神贵族,像林徽因这样受过良好教育才貌出众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她承认自己是受双文化教育长大的,英语对于她是一种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一种灵感、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中西文化融合造就了一个“文化林徽因”。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受徐志摩影响很明显,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在文学方面,林徽因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集》(1985年)等。1931年3月,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附近平房养病。先后发表诗《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另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林徽因经典作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内容是,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1903-1955),女诗人、建筑学家。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1919年随父去英国,1921年回国。1923年赴美国留学,入宾汐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后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1928年回国,参与创办文艺刊物《绿》。1930年后在东北大学、燕京大学任教。30年代从事诗歌创作,为新月派成员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九十九度中》,散文《窗子以外》,剧本《梅真和他们》。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
上一篇:适合大脸女生的发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