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简介
昆曲是哪里的
昆曲发源于苏州昆山,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昆曲在戏曲艺术中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这其中梁辰鱼、汤显祖、洪升、孔尚任、李玉、李渔、叶崖等都是中国戏曲和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昆剧属于哪里的地方戏
昆剧是属于苏州昆山的地方戏。1、昆区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2、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3、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搬走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4、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发展: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广受欢迎。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
昆曲介绍 昆曲简介
1、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2、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3、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4、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昆剧参与其中。
昆曲经典曲目有哪些?
昆曲的经典曲目有《牡丹亭》、《义侠记》、《玉簪记》、《游园惊梦》、《桃花扇》等。1、《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2、《义侠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中武松故事。从景阳冈打虎开始,至上梁山受招安结束,并添出武妻贾氏,写她同母亲访寻武松,路遇孙二娘等情节。3、《玉簪记》是明代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戏剧),刊行于明万历年间。4、《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的一个曲目。作者为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5、《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昆曲起源于哪里呢?
昆曲起源于江苏苏州昆山。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广受欢迎。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16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南戏保留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发展过程中,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但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致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
昆曲起源于哪里 昆曲的简介
1、昆曲起源于江苏苏州昆山一带,早在元朝末期就产生了,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2、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在又被称为昆剧,昆曲一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和小唱,只在苏州一带流传发展,后来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一直扩张和流传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的地方,再到万历末年还流入了北京。昆曲的特点是,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然后昆曲演员唱念做打,表演舞蹈和武术,昆曲的曲词比较典雅,行腔也很婉转,表演也比较细腻。
因为唱腔软糯细腻神似汤圆而被称为水磨调的是什么?
因为唱腔软糯细腻神似汤圆而被称为水磨调的是昆曲。明代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等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在唱腔上作了进一步加工提高,又吸收海盐、弋阳腔的音乐成分,使昆山腔的传播愈加广泛,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改革后的昆腔,曲调细腻宛转,清柔舒缓,人们称它为“水磨腔”、“冷板曲”。在音乐伴奏方面,魏良辅等人把弦索、箫管、鼓板三类乐器合在一起,集南北之所长,创立了一个规模完整的伴奏乐队,不只用于清唱,后来也用于戏曲舞台。传奇作家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合作,用改革后的昆腔创作传奇《浣纱记》,推动了昆腔的传播。万历(1573~1620)以来,昆腔很快扩展到江苏、浙江各地,后由士大夫带入北京,成为玉熙宫大戏之一。特性昆曲的音乐是在南曲基础上吸收了北曲,以及唐宋大曲、金元诸宫调等的滋养而形成的。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都使用曲牌,故称为曲牌体。昆曲曲牌除单个的短小曲牌外,还有将若干个短小曲牌,按一定的规律连成较长的套曲。套曲的结构一般分为引子、正曲和尾声三部分。昆曲常用的曲牌有数百首,有时以音乐性质分为喜乐、哀乐、宴乐、军乐、舞乐、神乐等;有时以使用的乐器分为丝竹曲牌、笛子曲牌、唢呐曲牌等。编剧者和演唱者可以根据各曲牌本身所具有的情趣,自由选用,也可以根据新内容的要求进行创作或将旧曲牌发展变化而形成新的曲牌。
因为唱腔软糯细腻神似汤圆而被称为水磨调的是什么?
因为唱腔软糯细腻神似汤圆而被称为水磨调的是昆曲。 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艺术特点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昆曲的特点(四个字概括)有哪些?
特点: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昆剧的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的舞蹈表演,与“戏”配合,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折子戏。适应了抒情性和动作性都很强的演出场子的需要,创造出许多抒情舞蹈表演,成为许多单折抒情歌舞剧的主要表演手段。代表性剧目如《西川图·芦花荡》《精忠记·扫秦》《拜月亭·踏伞》《宝剑记·夜奔》《连环记·问探》《虎囊弹·山亭》等。昆剧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另外,昆剧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
昆曲的特点是什么?
昆曲的特点:在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昆曲的发展史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京剧和黄梅戏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京剧和黄梅戏是中国的两种传统戏曲剧种,虽然都是戏曲剧种,但是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京剧是中国最有名的戏曲之一,其特点是高亢激昂、华丽壮观,有着强烈的表演风格和独特的唱腔。与之相比,黄梅戏则是江南地区的代表性戏曲剧种之一,其特点是婉转柔和、甜美动听,具有柔性美感。京剧和黄梅戏的特点有以下不同之处。首先,京剧和黄梅戏的唱腔具有明显的区别。京剧的唱腔很激昂,声音高亢,有吼叫之感,强调气势磅礴的表现方式。而黄梅戏的唱腔则较为柔美,音调婉转,强调情感表现和柔性美感的营造。这种区别从表演的音色和韵律上可以明显感受到。其次,京剧和黄梅戏的表演风格不同。京剧注重身段动作,戏曲艺术的核心是表演。演员们要呈现出刚柔并济、动静结合、奇妙变化的身段。而黄梅戏则注重演员的形体美感和动作流畅自然。演员们一般穿着轻盈华美的服装,在一些情节中,舞蹈方面的表演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最后,京剧和黄梅戏所表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京剧是一种流传于中国北方的戏曲形式,表演风格粗犷且具有民族色彩,曾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代表之一。而黄梅戏则是流行于中国的江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其文化内涵更加婉转柔美、温情脉脉,代表着中国南方水乡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京剧和黄梅戏虽然都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种,但在音乐形式、表演风格和文化内涵上都有明显的差异。人们对两种不同戏曲表演的趣味性和欣赏口味的不同选择,也对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产生了新的理解和认知。
昆曲.黄梅戏分别来自哪里
分类: 艺术 >> 戏曲戏剧
解析: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早在元末明初就已产生了。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一般人习惯认为,黄梅戏发源地是安徽,这是不确切的。黄梅(县)本身就在湖北,不过,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区。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流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
永嘉昆剧的介绍
永嘉昆剧又称温州昆剧,是流行在以浙江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属于昆剧流派之一。明万历年间(1573一1619)昆剧传入温州后,和温州的戏曲声腔互相融合,逐渐形成这个地方剧种。 永昆的声腔,既有与苏昆同牌同调,也有同牌异调和独有曲牌。演唱中不受传统联套宫 调规律限制,可以同宫异调联套,甚至在某一曲牌中间转调,呈现极大灵活性和丰富性。在打击乐方面也保存了较为古朴的汉族民间锣鼓点。
永嘉昆剧的剧目表
《荆钗记》、《白兔记》、《屠狗记》、《琵琶记》、《金印记》、《八义记》、《绣襦记》、《寻亲记》、《千金记》、《牧羊记》、《青莲记》、《西厢记》。 《摩天岭》、《霸王庄》、《金钱豹》、《拾花扇》、《打郎屠》、《打面缸》、《大回朝》、《界牌关》、《喜封侯》、《卖花线》、《荡河船》、《绝闯山》、《麻姑进酒》、《蟠桃大会》、《八仙过海》、《双埕翻醋》、《王文诊脉》、《挡马》、《太白醉酒》、《金钱豹》、《罗锅》、《打韩通》、《八打投辽》、《挑女婿》、《哑背疯》、《双下山》。 上世纪50年代后创作改编移植的剧目(共43种)《罗衫记》、《马陵道》、《杜十娘》、《东窗记》、《审诰命》、《十五贯》、《彩楼记》、《雪里梅》、《百花赠剑》、《补锅》、《画皮》、《社长的女儿》、《赠书记》、《玉面狼》、《秦楼月》、《田螺女》、《取火棍》、《金鱼仙子》、《枯井案》、《平顶山》、《炼印》、《三请梨花》、《海上渔歌》、《风雪摆渡》、《焦裕禄》、《郑明德》、《红灯记》、《水牢记》、《党的女儿》、《平原游击队》、《雷雨夜》、《风雷渡》、《刘介梅》、《龙角山》、《星星之火》、《洪湖赤卫队》、《红霞》、《赶白鹅》、《血泪荡》、《游乡》、《一袋麦种》、《风雨同路人》、《琼花》。 上世纪80年代后创作改编移植的剧目(共12种)《飞龙传》、《墙头马上》、《百花公主》、《浮沉记》、《凤求凰》、《白蛇后传》、《斩娥》、《春草闯堂》、《牲祭》、《贵人魔影》、《婉娘与紫燕》、《嘉富村琐事》。
昆剧和豫剧分别是什么?
昆剧,也称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迄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发源于江苏昆山,明末清初呈现蓬勃兴盛的局面,并形成众多流派,对许多地方剧种产生过影响。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地区,唱腔清晰流畅,表演真切细腻,成为梆子声腔系统中影响最大的剧种,出现了常香玉等一批著名演员,以及《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朝阳沟》等一批优秀剧目。
上一篇:陕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7-26 昆剧简介
- 07-26 陕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间
- 07-26 最新款高跟凉鞋
- 07-26 生活时尚人气美食
- 07-26 《战狼2》电视剧版即将开拍
- 07-26 叙利亚大量出售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