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路过美国
长征7号的作用?
长征七号(CZ-7)运载火箭是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迫切需求而优先发展的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火箭的最早原型是长征二号F/H型,即利用长征二号F型的成熟技术,在大体不变的情况下换成新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即换发型(H型)。在同一时间上,研制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也分为大、中、小三型,其中3.35米直径的中型与长征二号H型有一定的技术和用途重叠性。最后决定研制一种新型中型火箭,其综合长征二号的成熟技术又同时运用长征五号的新技术,并赋予新的编号“长征七号”。扩展资料长征七号中型火箭构型的命名约定:名称为CZ-7XYZ,代号中的X代表级数,Y代表助推器个数,Z代表助推器类型,对有固体助推器的构型用S表示,对液体助推器省略。对有上面级状态增加(SM)区分;对芯二级采用氢氧发动机的构形,增加(HO)加以区分。如捆绑2个2米直径的固体助推器、芯二级采用氢氧发动机的两级构型命名为CZ-722S (HO)。按照上述命名规则,基本型CZ-7的代号为CZ-724,简称为CZ-7。根据火箭级数不同助推器个数不同是否与上面级组合等,中型运载火箭可构建几十余种构型表1列出了可能组合中的几类典型构型[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是真的吗?
是真的。6月25日,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美国佬鼻子很灵敏,知道这次发射很不简单。长征七号搭载的“天源1号”能源加注卫星,成功进行了卫星在轨加注试验,首次实现了中国在太空为在轨运行卫星补充能源。美国早就可以为在轨卫星加注能源,但它只能使用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后,由航天员操控机械臂为在轨卫星加注。美国的航天飞机养不起了,现已全部退役,通过卫星为在轨卫星加注还没有成功。中国先它一步做到了,美国佬看得目瞪口呆。既然卫星可以为在轨卫星加注能源,而无需航天员人工操作,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卫星可以进入敌方卫星的轨道,接近它,然后伸出机械臂,把敌方卫星俘虏了。长征7号发射20颗卫星的意义:长征七号作为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是以往火箭的1.5倍。长征七号是我国目前发射占位最短的火箭,这也是我国首次在海洋环境发射火箭。为后续新型载人飞船的论证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奠定了重要基础,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既定目标全部实现。除了天问一号已经抵达火星轨道,开始对火星进行扫描之外,近期的中国航天又取得一项成果,关键技术终于被突破,长征7号的发射结束后传来一好消息,中国很快也将拥有自己的可回收火箭,美专家直言中国这次取得的技术突破,让美国多年制裁白费了。
中国航天历史是什么?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1970年4月24日,一颗耀眼的‘星”划破天际——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诞生了!这是提前为国庆献上的厚礼,也标志着我国卫星史正式拉开了序幕。在此之后,我国航天事业一次次快速跃升: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三号成功升入太空;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使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中国航天创造的辉煌成绩: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我们以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飞跃!此后,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神七出舱,“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神九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这些都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但是,我国航天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美国宇航局每年的预算在170亿-180亿美元,超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的总投入。在人造卫星领域,我国刚刚达到国际航天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技术水平;在飞船研制技术领域,我国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航天重要领域,我国与世界航天水平的差距保守分析为10年到15年。迄今为止,长征系列火箭已成功把多种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地球观测卫星、气象卫星和通讯卫星等送入太空,为巴基斯坦、瑞典、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提供商业发射服务。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供应商美国休斯公司已与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我们是国家的栋梁,祖国的希望。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惟有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让祖国的航天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要继承中国航天人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为了我们的祖国,甘于奉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史
中国近几年有啥航天大事件?
中国近几年的航天重大科技成就有:
一、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30分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时,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二、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内部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设计在轨寿命两年。
三、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轨道上。
四、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准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共4颗,是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共发射了4颗,即FY-1A卫星,FY-1B卫星,FY-1C卫星、FY-1D卫星。
风FY-1A卫星和FY-1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风云一号C卫星在性能上作的较大改进,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序列,风云一号D卫星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于2002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
五、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
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14吨,[1]?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神舟一号
百度百科—天宫一号
百度百科—东方红一号
百度百科—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百度百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故事有哪些?
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民族脊梁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陈俊亮——纠错编码:将卫星无线数据传输,可靠性提高1000倍。“东方红一号”的研制过程中,北京邮电大学的一位科学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亮。数据通讯设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前端为调制解调设备, 后端为纠错编码设备,而陈俊亮正是承担了纠错编码设备的开发研制工作。3、“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4、吴伟仁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升空,奔向月球。在近月制动环节,测控精度十分重要。在卫星第一次进入100公里绕月轨道时,如果控制不好,可能撞向月球,或者是“跑了”,没被月球“抓住”。当时有很多技术风险。嫦娥二号最终被月球捕获,在月球轨道上环绕起来,吴伟仁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5、孙家栋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人物详细事迹如下: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负责人。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0年1月1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孙家栋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中国航天英雄有什么故事?
4年前,一段历时21小时23分的太空旅行,让全世界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
一飞冲天,千年梦圆。随着杨利伟的成功返航,中国一跃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舞台从此更加广阔。杨利伟,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以自己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国人的尊敬,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
“在祖国和人民给予的巨大荣誉面前,杨利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展示了中国航天员的过硬素质和优秀品质。”对于这位出色的“战斗员”,单位领导和同事称赞道。而他们评价这位新“指挥员”的话是:“杨利伟考虑问题深刻,工作思路清晰,处理问题果断。”
在紧张的训练之余,作为公众人物,杨利伟还要经常与公众“面对面”。“我希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唤起人们对航天的兴趣,让更多的人关心支持航天事业。”杨利伟说。
“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我不仅要代表航天员这个集体,还要代表广大部队官兵,既感到使命光荣,也感到任务重大。”杨利伟说,“我一定要加强学习,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认真履行好党代表的神圣使命!”
简历:杨利伟,42岁,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曾荣获“航天英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中国这枚火箭发射瞬间,为什么会有400吨水喷下
火箭点火时,尾焰直冲发射平台,让其瞬间接近3000摄氏度。如果不对其进行降温保护,集多种设备于一身的多功能发射台势必将会因高温遭到损坏。
据“大流量喷水降温降噪系统”技术负责人陈劲松介绍, 这400 吨水喷出去后,有30%的水将汽化到大气中,水分蒸发将带走大量的热。
除了降温,400吨水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降低噪声。
神七发射过程?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第一日 9月25日
17时3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胡锦涛来到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亲切看望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并为他们壮行。
18时许:三名航天员抵达发射场。确认技术状态后,航天员先后进入神七返回舱。
18时35分许:翟志刚开始用指挥棒尝试操作。
21时09分许:神舟七号发射进入1分钟准备,摆杆全部打开。
21时09分许:火箭点火
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升空
点火第120秒 火箭抛掉逃逸塔
点火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
点火第200秒,整流罩分离
点火第500秒,二级火箭关机
点火第583秒时,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21时22分许:航天员报告:太阳帆板展开,身体感觉良好。
21时30分许: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飞船正常入轨。
21时32分许: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22时07分:神七升空后第一次在轨和出舱活动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环境平静,对飞船的在轨运行是安全的。
23时19分许:在神舟七号飞船飞行第二圈过程中,航天员翟志刚首次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开展工作。
第二日 9月26日
4时04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变轨,由椭圆轨道变成近圆轨道。
10时20分许:航天员开始组装测试舱外航天服。
12时0分36秒至8分46秒:远望六号船首次精确测控神七飞船。
12时47分至12时59分:神七飞船成功穿越南大西洋异常区域。
21时47分许:“飞天”和“海鹰”两套舱外航天服均组装完成
21时59分许: 航天员翟志刚与飞控中心试验天地对话。
22时25分许,航天员开始穿个人装备
23时36分许:翟志刚着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首次亮相。
第三日 9月27日
13时57分许:返回舱舱门关闭,航天员开始进行出舱前准备工作。
15时30分许:舱外服气密性检查正常,气压阀检查正常。
15时48分许:指控中心批准轨道舱开始泄压。神七轨道舱开始进行第一次泄压。
14时许:神七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翟志刚为出舱航天员,刘伯明在轨道舱支持配合翟志刚出舱,景海鹏值守返回舱。
16时17分许:神舟七号和北京飞控中心对话,飞船运行正常,航天员表示感觉良好,航天员吸氧排氮结束。
16时22分许: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
16时24分许:出舱活动重要步骤均已结束。航天员吸氧排氮、泄压工作准备完毕。
16时26分许:轨道舱开始第二次泄压,当舱内气压降至2千帕时可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
16时39分许: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16时48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
16时5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
16时59分许:翟志刚进入轨道舱,并完全关闭轨道舱舱门,完成太空行走。
15时01分许:轨道舱关闭正常。
18时32分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与神七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
19时24分:神舟七号飞船飞行到第31圈时,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这是中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
20时16分许:伴飞卫星完成对神舟七号的20分钟拍照,图像十分清晰。
21时45分:神舟七号上的三位航天员与家人进行天地通话。
第四日 9月28日
11时06分许,航天员换好舱内航天服。
11时16分许,三名航天员穿舱内压力服,做返回准备。返回控制数据将注入飞船。
11时46分许,返回控制数据已注入飞船。
12时51分许,神舟七号返回舱舱门关闭,神七返回阶段开始。
15时26分许,担任搜救回收神七飞船任务的车队已从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出发,正在向主着陆场进发。
15时59分许,四子王旗主着陆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大小路口均有执勤人员把守,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16时22分许,主着陆场地面搜救分队正向飞船理论落点开进。
16时41分许,各测控站点进入神七飞船返回跟踪的10分钟准备。
16时44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发出飞船调姿指令。飞船一次调姿到位。
16时51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宣布飞船进入正常返回轨道
17时02分许,主着陆场六架搜救直升机全部起飞
17时06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各测控点发出落点预告
17时12分许,推进舱和返回舱成功飞离
17时17分许,搜救直升机到达指定空域待命
17时20分许,神舟七号飞船飞入中国上空
17时20分许,返回舱降落伞打开
17时21分许,飞船进入黑障区,与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暂时中断。
17时22分许,飞船进入主着陆场上空
17时24分许,飞船飞出黑障区
17时25分许,搜救人员在直升机内举牌提示:搜救开始。
17时25分许,三名航天员向地面通报感觉良好
17时36分许,神舟七号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返回舱顺利着陆。
18时22分许,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
18时23分许,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成功出舱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具备机动发射能力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中国卫星计划的主力运载火箭,其运载能力达13.5吨,是原有运载火箭的1.5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为总体研制单位研制的新型液体燃料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采用“两级半”构型,箭体总长53.1米,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14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5.5吨。长征七号四个助推器,每个使用一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单摆);火箭芯一级使用两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双摆)。研制背景2020年前中国将发射大量各种轨道的航天器,对运载火箭尤其是中型运载火箭的需求比较旺盛,中国已经立项研制了CZ-5、CZ-6、CZ-7运载火箭,其中的长征七号(CZ-7)运载火箭是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迫切需求而优先发展的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火箭的最早原型是长征二号F/H型,即利用长征二号F型的成熟技术,在大体不变的情况下换成新研制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即换发型(H型)。在同一时间上,研制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也分为大、中、小三型,其中3.35米直径的中型与长征二号H型有一定的技术和用途重叠性。最后决定研制一种新型中型火箭,既综合长征二号的成熟技术又同时运用长征五号的新技术,并赋予新的编号“长征七号”。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在哪儿发射?
长征七号在9月13号从我国文昌的航天发射场成功的发射升空,而且卫星也已经顺利的进入到了预定的轨道,正式的发射非常的圆满成功。据了解,这颗卫星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通话的语音质量,以及一些数据和电视的传输服务。这款卫星是搭载了中型主力构型,具备着一箭双主星的发射能力,同时还具备一箭一星的发射能力,非常的厉害。据设计师来介绍的这款,火箭用的是直径为4.2米的一个构型,整个火箭有60.1米高和之前发射的遥二火箭,它们的高度是一样的。这款火箭是中国第一次采用的助推器和芯一竖式技术捆绑的火箭,比之前的要更加的简单,而且整个身体都会落在同一个区域内,更有利于把火箭的残骸给控制在一起。这次的火箭技术上进行了非常多的优化,配置也大大的增强。卫星的发射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在经济上来看,可以带动信息,材料等等非常多技术的提高,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不断的提升,在太空中不断的探索,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在研制卫星的时候肯定会对许多材料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助推更多材料的创新和进步。卫星在军事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你现在发射也给我国的科学创新带来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人乘坐着自己造的火箭进入太空中的时候,对于民族的自豪感是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的,也能够凝聚国人内心的凝聚力。相信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在未来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给大家的生活也带来更多的方便,给大家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长征四号什么运载火箭?
长征四号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四号(代号:CZ-4)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一型三级常规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由风暴一号(FB-1)、长征四号(CZ-4)、长征四号甲(CZ-4A)、长征四号乙(CZ-4B)和长征四号丙(CZ-4C)组成。长征四号火箭一、二、三级均采用常规推进剂,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四号于1979年开始研制,1988年9月7日首次发射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科技特点采用数字式姿态控制系统。数字式控制系统是以数字式网络、数字式调零方案和双向伺服机构等新技术组成的。数字式网络的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应变性能好。数字式调零方案,与机电式调零装置比较,调零精度提高了一倍,增加了火箭起飞的可靠性。双向摇摆伺服机构,用一个液压能源带动两个作动器,使重量功率比达到了先进水平。
长征10号运载火箭里面有哪些人
目前还没有长征十号运载火箭,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9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五号B、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和长征十一号15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六号甲、长征六号X、长征十一号甲3个型号在研,长征九号1个型号论证中。扩展资料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是一款由钱学森论证的纸面火箭。规划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50吨至150吨,用于重型货运或载人登月。长征十号火箭原计划于1975年首发,未飞。由于时代局限及其目标的不切实际,最终夭折。2009年至今,中国发射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42枚,平均每年发射20.17枚,其中发射成功232枚,部分成功3枚,失败7枚,达到了95.87%的发射成功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七号发射20颗卫星干什么用的
其中,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设计与研制的“天拓三号”微纳卫星,是由6颗卫星组成的集群卫星,包括1颗20公斤级的主星、1颗1公斤级的手机卫星和4个0.1公斤级的飞卫星。卫星入轨后,手机卫星和飞卫星与主星分离,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通过太空组网,实现6颗卫星集群飞行。【摘要】
长征七号发射20颗卫星干什么用的【提问】
亲你好,关于你的问题,答案是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回答】
其中,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设计与研制的“天拓三号”微纳卫星,是由6颗卫星组成的集群卫星,包括1颗20公斤级的主星、1颗1公斤级的手机卫星和4个0.1公斤级的飞卫星。卫星入轨后,手机卫星和飞卫星与主星分离,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通过太空组网,实现6颗卫星集群飞行。【回答】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团队自主设计与研制的“紫丁香二号”,则是我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所涉及的不仅是科研攻关上的创新,更有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人才培养上的创新。【回答】
上一篇:凯胜机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