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完整版
《不成问题的问题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原著作品》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不成问题的问题》(老舍)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1wFhmoUN14Wa-iGBKDOdw 提取码:qyma书名:不成问题的问题作者:老舍豆瓣评分:9.1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4页数:165内容简介: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原载1943年《大公报》,故事发生在抗战重庆树华农场,农场管理者丁场长管理能力不行,但哄人能力一流,精通人情世故,在他治理下,大家整日偷鸡打牌,混日子。树华农场颓势一片,冒牌青年艺术家秦妙斋也掺和进来。留学归来尤主任接管农场后,开始整治作风,大家感到了自律和科学带来的愉悦……全书收录《不成问题的问题》、《微神》、《断魂枪》、《月牙儿》、《我这一辈子》五篇,篇篇皆为经典中的经典。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小说家、剧作家。1899年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满族正红旗人;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任小学校长;1924年赴英,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1937年奔赴国难,直至抗战胜利;1966年8月24日午夜,自沉太平湖。
求《不成问题的问题》电影资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tcljL88oAk90SNANwEytew 提取码:ck2q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梅峰编剧并执导的抗日题材电影,由范伟领衔主演,殷桃、张超、蒋中炜、梁霆炜主演。该片改编自作家老舍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是一部背景设定在战时重庆的三幕寓言黑白片,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
不成问题的问题720p百度云资源
《不成问题的问题》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cljL88oAk90SNANwEytew 提取码:ck2q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梅峰编剧并执导的抗日题材电影,由范伟领衔主演,殷桃、张超、蒋中炜、梁霆炜主演。该片改编自作家老舍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是一部背景设定在战时重庆的三幕寓言黑白片,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
求 不成问题的问题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不成问题的问题》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fywSOge7RyhJFRnHJOR6A 提取码:x5q6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梅峰编剧并执导的抗日题材电影,由范伟领衔主演,殷桃、张超、蒋中炜、梁霆炜主演。该片改编自作家老舍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是一部背景设定在战时重庆的三幕寓言黑白片,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该片于2016年10月29日在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首映;2017年11月2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16年11月3日《不成问题的问题》在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在上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
什么是问题?
“问题”是指:有意识地寻求某一适当的行动,以便达到一个被清楚意识到但又不能立即达到的目的。也有学者对问题给出的定义是“实际状态和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
我们知道了问题的概念之后,不一定立刻能够很清晰地把问题定义清楚,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五个事项。
1.为了便于展露问题,我们在定义目标时,应尽量将其量化或者可视化。
2.无论实际结果高于还是低于初始目标,我们都需要去分析。
3.与自己相关联的目标/问题才有意义。
4.及时性的目标分析才更有意义,周期不要超过1年。
5.评估结果并不是简单的数据比较,可适当地界定评价标准。
什么是问题?
问题的意思如下: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②指需要解决的矛盾或要弄清楚的疑难等。③关键;重要之点:~在于为谁服务。④指事故或毛病。拼音:[ wèn tí ]引证解释: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出山》:“形势稳定可进到局一级,出了问题可上推下卸,躲在二道门内转发一下原则号令。”笔画:问题近义词:1、缺陷 [ quē xiàn ]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生理~。引证:《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这兄弟一伦,也是人生不可缺陷的。” 2、麻烦[má fan] (形)烦琐;费事。引证: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你到底干吗来啦?快说,别麻烦!”
影片解读:《不成问题的问题》
文/玥茗瑆茜
2017.11.22(56)
片名: 《不成问题的问题》
影片由来: 改编自老舍先生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
主要人物:
1、丁务源:左右逢源的农场主任。
2、秦妙斋:农场的一位无赖租客,自诩“全能艺术家”。
3、尤大兴:刻板强硬的农场新主任。
4、尤太太(明霞):农场新主任自作聪明的妻子。
次要人物:
1、三太太:农场股东许家三夫人。
2、佟小姐:农场股东佟家小姐。
笔者起初是怀着看喜剧的期待而选择了这部影片,观影过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的时代寓言剧。该片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位于抗战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不断走向衰败的故事。
这是一部背景设定在战时重庆的三幕寓言黑白片。树华农场为若干股东合资企业,而丁务源是农场的实际经营管理者。面对着开设三年有余而依旧赔钱的农场颓象,股东们便商量着为农场换了一位新主任。新主任尤大兴是位满腹才华的留洋博士,是个不折不扣的实干家。然而,刻板严厉的新主任却无法驾驭懒散已久的工人们。最终,在流氓租客秦妙斋的设计下,新主任被迫出走。农场依旧由丁务源掌管,又恢复了往昔的极度颓败之态。
影片一开始细致的场景描绘,便简略勾勒出一个善于交际、耽于钻营的农场主任的鲜明形象。尤其写实的,便是国人再熟悉不过的送礼场景。无论是送给许家三太太的野生芦苇花,还是送给佟小姐的笔墨,亦或是麻将桌上承诺给富家太太的大鸭蛋,显然都是露骨的时代印记。精于人情世故,善于拉拢结交,或许是成全他在当时得过且过的小气候背景下如鱼得水的坚实保障吧。一场意料之外的风波之后,一切回归平静。丁主任与工人们把酒言欢,自此继续迎来送往,继续走在春风得意的人生道路之上。
其次,老赖秦妙斋与佟小姐那转瞬即逝的爱情,亦颇值得玩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疑是对这个外表光鲜,实则不学无术的伪艺术家最精辟的概括。整日骗吃骗喝的他,已然忘记了作为人类该有的羞耻感和自尊心,当真是无赖透顶。佯装满腹经纶的翩翩才子的他,却拥有着最暗黑的人格。仅用几句简单直白的溢美之词,他便轻松俘获了单纯富家小姐的少女之心。这是不是也在警示着,匆忙奔走于逐爱路上的少男少女们,一定要慧眼识禽兽,孤胆斗流氓呢?再者,他暗中勾结丁主任,耍阴暗手段设计逼走新主任尤大兴。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却最终还是自食恶果了。大概,这也是对于观众所信奉的“恶有恶报”情结的安慰吧。
其次,农场新主任尤大兴亦是一个颇有深意的人物。初到农场时斗志昂扬,他立志要一改农场以往那日薄西山的衰败。凭借一腔才华,他积极整顿农场的散漫之气,事必躬亲,眼看着农场开始有了期待中的起色。他虽能力卓绝,但却不近人情。故而,混日子混久了的工人们和不着调的租客又怎能如此任人摆布?尤夫人未曾拒绝的工人们的一篮子鸡蛋,最后却成为了逼走尤大兴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尤太太自以为是的聪明,实则是旧社会里妇女们愚昧无知的缩影。得妻如此,丈夫何其无奈。当真悲哀。最终的最终,他不得不带着无限的恼怒与不甘,狼狈地离开了农场。影片结尾短暂定格在尤大兴破败的房间,窗外的水车也开始了旋转,鲜明的对比传递出满满的物是人非之感。带着一腔热情来,最后却只能落荒而逃。人本是怀着理想来的,结果面对的现实是仓惶不堪。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理想终于成了泡影,却对此无能为力。
最后,说一说影片的结尾。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落到了尤太太这个角色身上。看完影片,我着实没理解安置这一镜头的用意,于是通过网络找到了自认为最合适的答案:
综上,笔者来做个简单的总结性评价吧。具有浓厚时代感的语言风格和极简却不乏美感的黑白场景的布置,无疑造就了强烈的视听上的说服力。景为情生,情因景盛。故事围绕着会“做人”的“戏精”丁务源、游手好闲的“艺术家”秦妙斋和踏实做事的尤大兴三人之间展开,辛辣地讽刺了中国式人情事当中的方方面面。在当今花红柳绿的浮躁世界里,这部低调内敛的暗灰系影片着实是一股难得的清流。
笔者阅历有限,思维亦有限。粗陋观感,博君一阅,敬请包涵。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什么片?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梅峰编剧并执导的抗日题材电影,由范伟领衔主演,殷桃、张超、蒋中炜、梁霆炜、王梓桐等主演。该片改编自作家老舍发表于194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是一部背景设定在战时重庆的三幕寓言黑白片,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 [1] 该片于2016年10月29日在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首映 [1] ;2017年11月2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2] 。2016年11月3日《不成问题的问题》在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在上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 [3] 。中文名不成问题的问题外文名MR.NO PROBLEM出品时间2016年10月29日拍摄地点重庆拍摄日期2015年导 演梅峰编 剧梅峰、黄石类 型剧情主 演范伟,殷桃,张超,王梓桐,蒋中炜,梁霆炜片 长133分钟 / 132分钟(北京电影节)上映时间2017-11-21(中国大陆) / 2016-10-29(东京电影节)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 北京话 / 重庆话 / 上海话色 彩黑白imdb编码tt6128782主要奖项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
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怎么样?
在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斩获第53届金马影展双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原著作者老舍还有这样一部小说。故事讲的是1940年代中国抗战时期的重庆,一个名叫树华的农场因为更换主任而引发连锁事件。老舍的原著十分简练,仅两万字、四个角色。小说里有名有姓的人物仅有:将树华农场管向衰败的原主任丁务源,到农场租住的年轻“艺术家”秦妙斋,以及从英国留学回来决心改革农场的新主任尤大兴及其太太明霞。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梅峰被这个故事吸引,他认为老舍写这么个讽刺小说,背后一定有某种强烈的忧虑,“这两万字像一个切片,像带着一个戏剧任务去完成了一次表演,来让我们看看中国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肌理”。这是梅峰决定改编并执导同名电影的冲动之一。2016年10月,参加东京电影节之前,我们在电影学院放了个媒体场。观众基本上是年轻人,有电影学院的学生、媒体记者。秦妙斋一出来,特别有那种故作文艺的矫情范儿,大家开始哄堂大笑,而且笑得特别嗨。当初拍那几场戏时,我们也觉得好笑,但不知道它是创作者跟演员在那自己逗自己玩,还是真达到了所谓艺术幽默和戏剧效果。所以,观众能笑起来,我挺开心的。十八九岁的学生可能是笑“文艺青年”的腔调,工作两三年的观众就会觉得故事特别贴切,好像自己初入职场所接触的社会,公司、单位里的各种风格,与工作伙伴、同事和上下级的关系,都能在这里面看到一些影子。
【盘点】有哪些类似《不成问题的问题》采用方言的影片?
1. 澎湃新闻:你原来是学文学的,老舍肯定是学习当中很重要的必修课,改编他的作品之后对老舍有没有一些新的发现?2. 梅峰:原来就是仅仅阅读,仅仅是在作品阅读量上,老舍人生的轮廓我也仅仅知道是一个大概,比如说早年是去英国留学,回国一段时间,后来在1949年前又去美国,后来又加入新中国的建设,包括后面人生悲剧等等,就是大概只知道这么一个很简单的线索,但是这次为了这个电影做很多准备工作的时候,就是要看大量的老舍先生当时的一些情况,好像对他人生的了解就更完整,这个是一个很大的收获。3. 甚至对于社会对于时代映衬下的小人物生活的描述,我觉得都是让人挺感慨的,这个恐怕也就是艺术作品隔了多长的年代,你看它还是有魅力的原因。另外一个就是说选择这个作品呢,也因为它跟老舍先生其他的作品不太一样,它在那个大的抗战时期的社会背景里面,开始考量中国的国民性,在观察之后提出的问题,我觉得是非常正面和积极的。他的批判文学作品就是这样,看似它是调侃,幽默讽刺和批判,其实它背后隐藏着一种更大的担忧,这个担忧我觉得骨子里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态度,你提出问题,才知道要去怎么做。梅峰:我觉得艺术或者文学的任务就是去表现人嘛,那它自然就带来了社会关系、伦理关系放在一个情景当中来考察,现实生活里面要带着这样的眼光形成一个心理暗示一样,不断去体会,体会人和人之间,或者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感,体会它微妙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比较职业的编剧每天的必修课。
老舍《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 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主要内容:
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
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前后两任主任的不同管理方式告诉人们,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是靠人情关系,而不是靠本事、靠业务、靠科学;一个人只有处事圆滑以及强大的人际背景关系,才可以在社会上寻求一席之地,否则,一切都无能无力。
望采纳。
不是问题的问题是什么意思?
不是问题的问题的意思是表达问题很简单,解决起来不费力,很容易。相关句子:一、有人说,每个人的小脚趾上,都缠着一根看不见的红丝线,还说它的另一端就缠在另一个人的小脚趾上,而这个人正是与你有缘的那个人!然而有时,这根线却乱成一团,让你理不清头绪,所以,通往有缘之人的那条路,往往有些遥远。二、优胜者固然有彰可表,但那些虽然遍体鳞伤仍不服输且一息尚存者,才是真正收获尊严的人。三、只要你勇敢地说出再见,生活一定会赐予你一个新的开始。四、我们没有谁能够去解释,这所谓的爱,和这所谓的伤害。我们谁都想把爱情看的比较透彻,却不想,总是会被伤害,把爱情纯洁的光彩湮没。五、只要不把问题当问题,就不是个问题。
不是问题的问题是什么?
不是问题的问题是是老舍的短篇小说。《不是问题的问题》是中国近现代作家老舍发表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树华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不成问题的问题会是个大问题,以小言大,内部的蛀虫是可恨的,难以对付的,更应重视的。《不成问题的问题》赏析:小说在丁务源、秦妙斋等几个主要人物在故事的展开中,阐释了中国人的性格弱点,也就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一切问题不要伤及面子,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打通了人际关系,那就没有问题了。人际面子关系是主要问题,其他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小说结构严密,情节环环相扣。小说写农场第三年亏损,场长召开股东大会时,股东们面对亏损,不直接面述问题要求唯一的管理者做出解答,而是当作叙旧和到郊区走了一趟。
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对原著的改编,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部电影?
老舍先生的作品总有一种漫画的喜感,尤其是对小人物的描写。在收到这部电影资源时,特意去找了原著看了一遍,两下对比,更有几分感悟。同原著相比,多出来三太太,仝小姐等几个角色,原本是占有一点戏份的董事会中各位董事的角色倒是被弱化了不少。在小说的一开头,便直接点明了农场赔钱的原因,是由于内部管理的问题,但在电影中,这个原因是被逐渐讲述出来的,若没看过小说,电影中丁场长的种种举动,总给我感觉是个人能力不足造成的农场亏损,而并非是从上而下的一条龙的贪污腐败。范伟老师在影片中的表现相当抢眼,对于他来说,大家更多的印象应该是春晚舞台上那个被忽悠的角色,仿佛他就适合演那些智商不在线的角色。但在本片中,范伟老师将一个精于算计,善于钻营的小人物形象演活了,一开场,丁场长就带来了三太太最喜欢的芦苇花,可见是下过一番苦心的。不过有一个点个人觉得还是和原著有点差异,原著中说丁场长可以说各地方言,以便和别人迅速拉进关系,但在电影中,貌似没有看到这点,不得不说有几分遗憾。感觉几位演员中,饰演秦妙斋的角色有些用力过猛,出场时便是一副油滑嘴脸,很容易让人一眼看去就心生提防,和在原著中那个长袖善舞却又能在无形中给人洗脑的角色有一些差距。另外新场长太太的举止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尤其是原著中偷偷背着场长收受鸡蛋的桥段改成了明目张胆,完全打乱了她的初衷,让人觉得她才是智商不在线的那一个。总体来说,电影还是比较贴近原著的,黑白影片也有着故事发生年代的质感,两个多小时的片长也不枯燥乏味。个人感觉,同原著相比,还是有些亮点精华没有表现出来,不得不说略有遗憾了。
【探究】《不成问题的问题》有哪些隐喻的内容?
1.看完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又去读了老舍的小说。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解释了电影情节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同时,看完小说才能知道编剧做了哪些改动,比如添加了佟老板、许先生、三太太和佟小姐等人物,多了佟小姐和秦妙斋恋爱又分手等戏份。电影把小说中一带而过的情节用更加具象的细节来表现,比如开场丁务源到许太太家打麻将的桥段,表现秦妙斋“艺术无能”的画展等等。总之,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各有可圈可点之处。2.下文将借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小说文本,来谈谈电影中难以展现的细节。树华农场到底为何会亏钱?“农场亏损”这条线索推动着电影和小说的情节发展。在电影中,可以看出农场亏钱大致因为丁务源只注重“外联”,完全不在意“生产活动”,具体表现在农产品被丁务源送礼、被工人私自销售、被大伙儿一起享用,丁务源还要用农场的钱为股东做红白事的场子。如果排除丁务源的因素,树华农场是否就不亏钱了。电影对此事没有明说,但小说在一开始就交代清楚了:按道理说,农场是赚钱的。由实际上说,树华农场的用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江就在它的脚底下。出品的运出也没有问题。它离重庆市不过三十多里路,江中可以走船,江边上也有小路。它的设备是相当完美的:有鸭鹅池,有兔笼,有花畦,有菜圃,有牛羊圈,有果园。鸭蛋、鲜花、青菜、水果、牛羊乳……都正是像重庆那样的都市所必需的东西。况且,它的创办正在抗战的那一年;重庆的人口,在抗战后,一天比一天多;所以需要的东西,像青菜与其他树华农场所产生的东西,自然地也一天比 一天多。赚钱是没有问题的。同时,电影中并没有讲丁务源上任后,为了安插自己的远方亲戚,辞退一些有经验工人的前因。当他刚一得到农场主任的职务的时候,他便被姑姑老姨舅爷,与舅爷的舅爷包围起来,他马上变成了这群人的救主。没办法,只好一一敷衍。于是一部分有经验的职员与工人马上被他“欢送”出去,而舅爷与舅爷的舅爷都成了护法的天使,占据了地上的乐园。没被辞退的职员与园丁,本都想辞职。而关于农产品被私自销售和食用,电影里用几处对话、冲突和细节表现,例如佟老板向许老板告“猪菜”之状、工人偷鸡蛋被尤大兴撞到以及丁务源官复原职后大伙儿大吃大喝。不过小说里描写得更加详细,并用了黄鼠狼的隐喻,将半夜在农场偷偷摸摸的工人比喻为黄鼠狼。这些事,丁务源似乎知道,可没有任何表示,当夜里闹黄鼠狼子的时候,即使他正醒着,听得明明白白,他也不会失去身份地出来看看。及至次晨有人来报告,他会顺口答应地声明:“我也听见了,我睡觉最警醒不过!”假若他高兴,他会继续说上许多关于黄鼬和他夜间怎样警觉的故事,当被黄鼬拉去而变成红烧的或清燉的鸡鸭,摆在他的面前,他就绝对不再再提黄鼬,而只谈些烹饪上的问题与经验,一边说着,一边把最肥的一块鸭夹起来送给别人:“这么肥的鸭子,非挂炉烧烤不够味;清燉不相宜,不过,汤还看得!”他极大方地尝了两口汤。看到“当被黄鼬拉去而变成红烧的或清燉的鸡鸭,摆在他的面前,他就绝对不再再提黄鼬,而只谈些烹饪上的问题与经验”这句时,读者很难不笑出声来,心领神会老舍的幽默感。而此种文字上的隐喻很难在电影中“直译”,由此也可看出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不同。电影开场,丁务源被三太太留下来打麻将,期间说起农场的鸭蛋很难买到,要托丁务源帮忙才行。这样的情节设置给人留下“鸭蛋着实紧缺”的印象,但从小说中可得知这是鸭蛋都被工人偷偷卖掉的缘故。树华农场的肥鹅大鸭与油鸡忽然都罢了工,不再下蛋,这也许近乎污蔑这一群有良心的动物,但是农场的账簿上千真万确看不见那笔蛋的收入了。外间自然还看得见树华的有名的鸭蛋——为孵小鸭用的——可是价钱高了三倍。找好鸭种的人们都交头接耳地嘀咕:“树华的填鸭鸭蛋得托人情才弄得到手呢。”在这句话里,老张、老谢、老李都成了被恳托的要人。 3.“人情代表”丁务源关于电影和小说中最核心的人物丁务源,文字塑造的形象和视觉形象大致是一样的。电影中的丁务源一直穿长袍,领口和袖口都非常白净,但只有看了小说才知道这样设计的缘由。他的长袍,不管是绸的还是布的,不管是单的还是棉的,永远是半新半旧的,使人一看就感到舒服;永远是比他的身材稍微宽大一些,于是他垂着手也好,揣着手也好,掉背着手更好,老有一些从容不迫的气度。他的小褂的领子与袖口,永远是洁白如雪;这样,即使大褂上有一小块油渍,或大襟上微微有点褶皱,可是他的雪白的内衣的领与袖会使人相信他是最爱清洁的人。从“即使大褂上有一小块油渍,或大襟上微微有点褶皱,可是他的雪白的内衣的领与袖会使人相信他是最爱清洁的人”可以想到,老舍的言外之意大致为,纵使丁务源的确有很多做得不对的地方,甚至直接造成了农场的亏损,但大家似乎并不能否定他是一个好人。电影同小说相比,增加了丁务源落水的情节。电影中,捡回一条命的丁务源对秦妙斋说,自己觉得当不当这个主任已经不重要了。编剧和导演大概认为丁务源太想做主任这个位置了,所以才有这样一系列行为,进而让他经历生死,参透人生。但或许丁务源只是一个虚构的角色而已,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如此极端的性格,我们也无需把自己的反思强加在他身上。在老舍的笔下,他就是一个无根无源、无目的性的存在。丁务源是哪里的人?没有人知道。他是一切人——中外无别——的乡亲。他的言语也正配得上他的籍贯,他会把他所到过的地方的最简单易学的话,例如四川的“啥子”与“要得”,上海的“唔啥”,北平的“妈啦巴子”……都美好地联结到一处,变成一种独创的“国语”;有时候也还加上一半个“孤得”,或“夜司”,增加一点异国情味。他吃得好,穿得舒服,睡得香甜,永远不会发愁。他绝对没有任何理想,所以想发愁也无从发起。他看不出社会上彼此敷衍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只知道敷衍能解决一切,至少能使他无忧无虑,脸上胖而且亮。如果把农场看作职场,丁务源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情”,这不仅体现在他懂得用农场的东西贿赂大家,还表现在他懂得打情感牌。他刚来农场时,因为安插亲戚的事情,有些工人想辞职,来看看小说里的丁务源是如何处理的。可是,丁务源不给他们开口的机会。他们由书面上通知他,他连看也不看。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但是,赶到真要走出农场时,大家的意见已经不甚一致。新主任到职以后,什么也没过问,而在两天之中把大家的姓名记得飞熟,并且知道了他们的籍贯。 “老张!”丁务源最富情感的眼,像有两条紫外光似的射到老张的心里,“你是广元人呀?乡亲!硬是要得!”丁务源解除了老张的武装。 “老谢!”丁务源的有肉而滚热的手拍着老谢的肩膀,“呕,恩施?好地方!乡亲!要得么!”于是,老谢也缴了械。“在两天之中把大家的姓名记得飞熟,并且知道了他们的籍贯”以及 “最富情感的眼,像有两条紫外光似的射到老张的心里”,这些情感牌都是丁务源的职场核心竞争力。而这些,后来出场的新主任尤大兴都不具备。
上一篇:云杰鸿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