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伦宣布辞职
卡梅伦宣布辞职为什么
卡梅伦为何要辞职?此前又为何极力推动脱欧公投?这要从英国与欧盟的纠结关系说起。
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复杂关系由来已久。随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非欧元区成员国,英国这一传统强国未能深入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在欧盟的地位不断下降。受此影响,英国在欧盟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也逐渐减弱。同时,欧盟其他国家对“搞特殊”的英国也日渐不满,认为英国在融入欧盟的过程中一直在拖后腿。“不得志”和“受排挤”的现状令英国社会中的疑欧、脱欧情绪日益明显。在英国国内,独立党和反欧盟运动人士认为,退欧将使英国摆脱欧盟监管规定的束缚,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将令英国获得更快的发展。
在内部政治因素和外部尴尬处境的双重压力下,英国脱欧公投的倡议应运而生。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英国原本希望借助脱欧公投这一非常举措来推动欧盟改革,为自身谋取更多利益。卡梅伦去年曾表示,相信改革、协商和公投是正确的政策决定,英国能够成功地与欧盟建立一个新型关系。
分析人士认为,卡梅伦政府打出全民公投这张牌,可谓“一箭双雕”。一来缓解国内的政治压力,安抚选民对欧盟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二来可以反过来向欧盟施压,令后者进行各个层面的改革,以获得更多符合本国利益的东西。
卡梅伦本想以一场胜利的公投彻底解决纷扰了英国多年的问题。他一方面明确公开自己支持留在欧盟的立场,另一方面“坦诚”地告诉百姓退欧的代价:英磅将大幅贬值。
对卡梅伦来说,脱欧公投其实是一场不能输的豪赌。他应该比谁都清楚,英国退出欧盟会有多大的麻烦:英国不仅将失去欧洲统一市场的各种便利和优惠,而且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对于目前执政的保守党和卡梅伦本人而言,英国脱欧将是一场严重的政治灾难。令卡梅伦没料到的是,他此次没有2014年9月举行的苏格兰独立公投时的好运气,未能涉险过关。
此前的分析认为,卡梅伦的政治生涯与公投的结果紧密相连,不论公投最后决定留欧或脱欧,卡梅伦都将下台。而出乎意料的是,在结果出来前,80多位议员在公投结果公布前发表“请您留下”的联名信,指出卡梅伦有责任与权力应继续担任首相,这项举动让保守党走出分裂危机。
报道称,保守党议员认为,卡梅伦去年5月才带领保守党嬴得大选,领导有功。为了保守党的政治稳定,公投结束后应该由卡梅伦继续担任首相。另一名参与联名信的议员说,他不满卡梅伦的公投竞选手法,但是保守党未来长期的发展至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此时发表这封信,保守党必须团结起来。
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此前在接受天空新闻电视台采访时说,卡梅伦仍将担任首相,他将执行英国人民的决定。他相信卡梅伦将留任首相,尽管他输掉了公投。外交部长告诉媒体:“不管公投结果如何,卡梅伦都将继续当首相。现在英国最需要的就是连续和稳定。”
另据报道称,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锁定最终胜利。爱尔兰新芬党表示,他们将会就北爱尔兰独立、爱尔兰统一举行新的投票。苏格兰首席大臣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我们已经看到苏格兰加入欧盟的那一天了。”这预示苏格兰可能脱离英国独立。
卡梅伦为什么辞职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有皇上,皇上下面有首相,就是大臣头子。首相的权利很大,那么脱欧这件事直接由首相来决定即可,民众公投只是参考的结果。即使违背公投结果,不脱离欧盟,也无不可,但是违背民众意愿不太好看。那么遵从民众意愿脱离欧盟,却又违背自己的意愿。那么辞职是一个办法,卡梅伦的意思就是我不做这个决定,我要辞职,然后谁愿决定谁决定,就是撂挑子不干了。
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
Theresa May expected to become Britain's prime minister on Wednesday evening.
特蕾莎·梅将于英国时间本周三晚间就任英国的新首相。
In politics for decades, she has strong stances on immigration, same-sex marriage.
在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她一直对移民问题和同性婚姻持强硬立场。
Theresa May is not a mother -- her opponent made that clear, to her own demise -- but you may be wondering who exactly is this conservative politician tapped to lead post-Brexit Great Britain.
特蕾莎·梅并没有子女,她的对手以此作为攻击她的弹药,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那么,这位被推举来领导欧脱欧时代英国的保守党政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The 59-year-old May became the heir apparent after Andrea Leadsom, the final of four opponents in the bid to lead the Conservative Party, dropped out following backlash to her remarks that she was more qualified than May to lead Britain because she is a mother.
在保守党党魁的最终选举中,59的梅击败了安德莉亚·利德索姆,成为了党魁的法定继任者。利德索姆是梅在党内终选中4个对手中的最后一个,她此前声称身为母亲的自己比不是母亲的梅更有资格领带英国,此番言论回火伤及自身,而她最终也因此弃选。
To be fair, the tea leaves were already pointing toward May, who garnered 99 more Conservative Parliament members' votes than Leadsom in the first round of ballots, and 115 more in the second.
平心而论,英国政界其实早已偏向了梅。她在第一轮不记名投票中得到的保守党国会议员选票比利德索姆多出99票,而在第二轮中则多出115票。
Prime Minister David Cameron said in a statement: "It is clear Theresa May has the overwhelmingsupport of the Conservative parliamentary party, I'm also delighted that Theresa May will be the next prime minister. She is strong, she is competent, she's more than able to provide the leadership the country is going to need in the years ahead and she will have my full support."
现任首相大卫·卡梅伦在一次声明中说道:“显而易见,特蕾莎·梅得到了议会党保守党压倒性的支持。我很高兴她将成为新一任的首相。她坚强而且能干,她完全有能力为这个国家提供其未来所需的领导力。而且,我会全力支持她。”
Leadsom also pledged her support to May.
利德索姆也承诺会支持梅。
Who Is Theresa May?
特蕾莎·梅是谁
职位:
英国内政大臣(2010至今)
脱欧中的立场:
对欧盟持怀疑态度,但支持留欧
语录:
这就是脱欧,它已经发生了。我们不会再试图留在欧盟,也不会试图走后门再次加入;而且,不会再有第二次公投。
Shortly after graduating, May began working at the Bank of England, where she remained until 1983. May went on to hold positions at what is now the UK Payments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abiography on her party's website.
毕业后不久,梅进入英格兰银行供职并一直在那工作到1983年。据她所在党派网站上的个人简介描述,她随后进入现在的英国支付管理中心任职。
Key Dates for the New PM
新首相的日程表
18 July - Parliament due to vote on Trident renewal
7月18日– 国会将就更新三叉戟系统一事进行投票(三叉戟是一种潜射弹道导弹)
19 July - Possible date for her first cabinet meeting
7月19日– 可能会召开她的第一次内阁会议
20 July - First PMQs as prime minister
7月20日– 就任首相之后的首次首相问答(PMQs = Prime Minister’s Questions)
5 September - Parliament returns from summer recess
9月5日– 国会从夏季休会中返回
2-5 October - Conservative Party annual conference
10月2-5日– 保守党年会
20 October - Her first European Council meeting as prime minister
10月20日– 就任首相后第一次参加欧洲理事会会议
本世纪英国的历任首英国在这个世纪里已经换了24任首相,他们中有一半并非通过大选产生。
1、英首相卡梅伦辞职了,将来是否还可竞选首相(也就是英首相不论辞职还是任期到,均有可能东山再起)
是可以继续竞选首相的,英国是一个民主国家竞选是根据票数决定
下议院议员是通过普选产生的。凡英国公民以及爱尔兰共和国公民(其公民为选举目的时不视为外国人),年满18周岁或自选举登记公布日起12个月内将满18岁者,在没有法定的丧失选取权的情况下,并且居住在规定选举登记的选区内(根据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Act 2000),均可以参加下议院的选举投票。投票人要参加议会选举必须在所在选区(a parliamentary constituency)进行登记,并列名在选举登记(electoral register)之中。
那么,下议院选举制度的基础又是什么样呢?整个英国被分为659个选区(parliamentary constituency),每个选区的选民人数约为五万名,每一个选区都要选出一名代表成为下议院中的议员(MP)。所以,下议院一共由659名成员组成。根据最新的《2000政治党派、选举及全民投票法案》(Political Parties,Elections and Referendums Act 2000),规定原来由几个边界委员会(Boundary Commission)共同履行的职权现通归选举委员会执行(Electoral Commission),再由选举委员会根据《政治党派、选举及全民投票法案》建立四个边界委员会,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各有一个。每个边界委员会由2到4名成员组成,只有选举委员会的委员或副委员才有资格担任其成员。选举委员会直接对英国议会负责,而并非对任何政府部门负责的独立机构,其最明显的功能是在大选中的规划角色:包括各选区候选人的登记功能,以及全民投票和政府行政区域划定等有关选举的重大事宜。
选举委员会将定期对每一个选区的选民进行核查,并对选区进行调整。比如说,某一个选区的选民人数增多就可能需要增加一个新的选区,而某一个选区的选民人数减少,则可能需要废弃这个选区或将其并入其他的选区。选举委员会对选区的划分以及选民登记等事项的决议,一般来讲都会得到英国各政党的认可。对选举委员会决定的诉讼在历史上来说也鲜有成功的案例。如案例:R v Boundary Commission for England,ex parte Foot [1993] QB 600。
英国下议院选举的原则是每一个选区都有数目相等的选民,每一个选民都有平等的选举权,用一句话概括来讲就是:“一人,一票,一价”(one man,one vote,one value)。选举的方法是 “简单多数票当驯(first-past-the-post),即每一个选民只能投一票给一个候选人,在这个选区内获得最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为本选区的下议院议员。
选举委员会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包括工党、保守党以及自由民-主党三个主要政党在内的英国各政党将会在整个英国各选区逐一争夺每一个议席。各政党的地方组织首先负责挑选本党在659个选区的候选人。候选人一旦确定下来,各政党就要展开激烈的竞选活动,核心是宣传自己的候选人和攻击竞选对手。竞选中,候选人会不断走访选民,发表演说。各政党还将以政治集会、设宣传车以及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等形式,扩大本党的影响,替本党候选人拉选票。在英国选举中,政党的影响度非常重要,候选人如果没有政党的帮助,通常根本不可能获胜。选民一般不看重候选人,反而更看重他(她)所代表的政党的总体表现。竞选一般仅持续3-4周,时间虽短,却很激烈。议会选举结束后,国王(或女王)召见多数党领袖,邀请他出任首相并着手组阁。照例,内阁名单早已拟好,议会表决通过后,新政府即告成立。最大的在野党依法成为正式的反对党,组成“影子内阁”。
英国脱欧成定局,卡梅伦为何辞职?
就是因为脱欧成了定局,卡梅伦才不得不辞职。整个事件中,卡梅伦一直是反对脱欧的一派,而是否脱欧是整个英国全国人民的投票决定的。卡梅伦支持的是反对脱欧,而投票结果是超过一半的民众支持脱欧。这一结果、对于卡梅伦所在的政治团体来说、已经失去了绝对的话语权。卡梅伦作为英国首相,国家超过一半的民众都反对了他的决议,那么、辞职这件事,在投票结束后就已经成了定局。卡梅伦悲情辞职演讲传递8大重磅信号:1、卡梅伦辞职,首相任职进入倒计时最后3个月。10月将选举,选出新一届首相。2、英国公投结果不容质疑。3、英国经济的基本面非常强壮,没有问题。4、签证等政策暂时不变,英国人出行和商业不收影响。5、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和欧盟谈判。6、与欧盟的谈判,不能英格兰一家做主,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都将参与其中。7、我非常荣幸能担任6年的英国首相。8、3个月后的10月,在保守党党内选举中,他将把首相之位交给下一届首相。
英国首相卡梅伦为什么要辞职?难道他主使脱欧了就一定要辞职吗?
卡梅伦为何要辞职?此前又为何极力推动脱欧公投?这要从英国与欧盟的纠结关系说起。 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复杂关系由来已久。随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非欧元区成员国,英国这一传统强国未能深入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在欧盟的地位不断下降。受此影响,英国在欧盟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也逐渐减弱。同时,欧盟其他国家对“搞特殊”的英国也日渐不满,认为英国在融入欧盟的过程中一直在拖后腿。“不得志”和“受排挤”的现状令英国社会中的疑欧、脱欧情绪日益明显。在英国国内,独立党和反欧盟运动人士认为,退欧将使英国摆脱欧盟监管规定的束缚,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好处将令英国获得更快的发展。 在内部政治因素和外部尴尬处境的双重压力下,英国脱欧公投的倡议应运而生。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英国原本希望借助脱欧公投这一非常举措来推动欧盟改革,为自身谋取更多利益。卡梅伦去年曾表示,相信改革、协商和公投是正确的政策决定,英国能够成功地与欧盟建立一个新型关系。 分析人士认为,卡梅伦政府打出全民公投这张牌,可谓“一箭双雕”。一来缓解国内的政治压力,安抚选民对欧盟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二来可以反过来向欧盟施压,令后者进行各个层面的改革,以获得更多符合本国利益的东西。 卡梅伦本想以一场胜利的公投彻底解决纷扰了英国多年的问题。他一方面明确公开自己支持留在欧盟的立场,另一方面“坦诚”地告诉百姓退欧的代价:英磅将大幅贬值。 对卡梅伦来说,脱欧公投其实是一场不能输的豪赌。他应该比谁都清楚,英国退出欧盟会有多大的麻烦:英国不仅将失去欧洲统一市场的各种便利和优惠,而且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对于目前执政的保守党和卡梅伦本人而言,英国脱欧将是一场严重的政治灾难。令卡梅伦没料到的是,他此次没有2014年9月举行的苏格兰独立公投时的好运气,未能涉险过关。
卡梅伦为啥要辞职
英国脱欧公投获得通过,卡梅伦辞去首相职务。卡梅伦2013年提出英国脱欧公投计划,整个事情是卡梅伦牵头的,卡梅伦也因此必须为此承担责任。2016年6月23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洲联盟举行全民公投。24日清晨,完整的计票结果出炉,出乎几乎所有人的预料,支持脱欧的票数过半,脱欧派阵营获胜。2016年6月24日早晨8时,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前发表讲话。卡梅伦在讲话中宣布辞职。他说,英国人决定走另外一条道路,所以需要一名新的首相。他没有就离职给出具体的时间表,但暗示今年10月保守党大会前会“让位”给新的首相人选。扩展资料欧盟25国首脑于2004年10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的首部宪法条约,旨在保证欧盟的有效运作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发展。按照原定计划,《欧盟宪法条约》将在所有成员国批准后,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生效。然而,《欧盟宪法条约》却先后遭到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的否决,使得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宪法条约陷入困境。2007年10月19日,欧盟各国领导人在里斯本就新条约文本达成一致,并将之定名为《里斯本条约》,条约获得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的批准。《里斯本条约》的第50条——退出条款,里约在马约的“最终规定”一编中,规定“任何成员国可以根据本身的制宪要求,决定退出联盟”,并制定了实施程序。这是欧盟以往所有条约中未曾有过的规定,是一种体制性改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梅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脱欧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英国脱欧释疑:如何影响世界 卡梅伦为何辞职
英国脱欧成公投结果出来后,卡梅伦宣布辞职说明了什么?
在公投之前,卡梅伦各方奔走,呼吁英国人投票留在欧盟,不断提示“脱欧”所带来的经济和安全后果,但是,51.9%比48.1%的胶着结果,显示了多数英国人民并不顾这些风险,”脱欧“意愿最强的是英格兰和威尔士,而苏格兰,北爱尔兰和首都伦敦则更支持留在欧盟。
尽管80名工党议员此前签署联名信表示,卡梅伦“有责任”继续留任,但数十名保守党人士在公投后都认为,他不可能继续长时间在唐宁街十号待下去了。
以英国工党影子外交大臣希拉里·本和英国独立党(UKIP)党魁法拉吉为首的一批反对者们,已经在呼吁卡梅伦应立即辞职。
批评者们很可能会质问,当一个国家超过一半的选民在对于一代人而言最重要的政治议题上都与首相唱反调的时候,这个人如何能够继续留在首相位子上。
上一篇:新年英文祝福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