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黑板报
重阳节黑板报内容是什么?
可以写些关于老人的内容,重阳节有的地方又称老人节,还有的地方定为长寿节。例如:1、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2、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相关诗句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4、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5、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6、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7、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8、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重阳节黑板报
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下面是我整理的重阳节黑板报,欢迎阅读。 重阳节黑板报(一) 重阳节黑板报(二) 重阳节黑板报(三)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推荐阅读:
重阳节黑板报内容资料?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可是你知道有关重阳节的黑板报该怎么做吗?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些重阳节黑板报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重阳节黑板报图片鉴赏
重阳节黑板报图片1
重阳节黑板报图片2
重阳节黑板报图片3
重阳节黑板报相关资料1:重阳节古诗
1、《九月九日》
唐·崔善为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2、《九日怀襄阳》
唐·孟浩然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
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
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3、《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节黑板报相关资料2:重阳节经典诗句
1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____宋祁《九日置酒》
2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____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3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____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4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____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5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____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6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____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7 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____徐灿《菩萨蛮·秋闺》
8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____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9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____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0 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____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11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____李白《九日龙山饮》
12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____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3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____曹雪芹《螃蟹咏》
14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____杜甫《九日寄岑参》
15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____杜甫《九日寄岑参》
以上,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黑板报的资料整合,希望你会喜欢!
这篇文章的还查:
重阳节黑板报花边
九九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登高、赏菊的日子,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重阳节黑板报花边,欢迎大家阅读! 重阳节黑板报图片一 重阳节黑板报图片二 重阳节黑板报图片三 重阳节黑板报:重阳节知识一 重阳节,它也叫敬老节,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黑板报:重阳节知识二 为什么要将九月九叫做重阳节呢? 在中国一般将奇数像一三五七九称为阳,而偶数称为阴。在阳中九最大,有登峰造极之意,而九月九又是双重九,阳最盛时,可驱邪避害。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开始很重视九月九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就是选择在这一天登上王位。
九九重阳节黑板报内容资料
重阳节的起源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的起源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关于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黑板报资料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正菊花争艳的季节,可是你知道有关重阳节的黑板报该怎么做吗?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些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黑板报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黑板报图片鉴赏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黑板报图片1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黑板报图片2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黑板报图片3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黑板报相关资料1:重阳节的古诗
1、《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黑板报相关资料2:描写重阳节菊花的古诗
1、《重阳夕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2、《亿白菊》 唐·陆龟蒙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3、《紫菊》 齐白石
九月西风霜气清,舍南园圃紫云晴。
看花只好朱栏外,不惹园丁问姓名。
以上,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黑板报的资料整合,希望你会喜欢!
这篇文章的还查:
九月九日重阳节黑板报资料
霜叶红红映晚霞,一朝浓绿一朝发,莫非青蝉掩其声,勿将秋色比春华。金秋重阳至,可是你知道有关重阳节的黑板报该怎么做吗?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重阳节黑板报图片鉴赏
九月九日重阳节黑板报图片1
九月九日重阳节黑板报图片2
九月九日重阳节黑板报图片3
九月九日重阳节黑板报相关资料1:重阳节古诗
1、《九月九日》
唐·崔善为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2、《九日怀襄阳》
唐·孟浩然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
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
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3、《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重阳节黑板报相关资料2:重阳节经典诗句
1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3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____郑谷《菊》
6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7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8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9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____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10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____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1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____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12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____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3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14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____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5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____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以上,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黑板报的资料整合,希望你会喜欢!
这篇文章的还查:
上一篇:中国vs阿联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