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语输入法
上海话和苏州话一样吗?
上海话和苏州话同属一个语系,只不过是个别词发音不同,就好比同一个省的方言不同县市,会有细微差别,但互相基本都是听得懂的。【摘要】
上海话和苏州话一样吗?【提问】
上海话和苏州话同属一个语系,只不过是个别词发音不同,就好比同一个省的方言不同县市,会有细微差别,但互相基本都是听得懂的。【回答】
不一样但是很相似,上海人和苏州人说话时,各人说自己的方言,虽然有些不同,但基本能相互听懂。这是因为上海话和苏州话同属吴系语言(而且这二地语言还被专家认为是吴系语言的代表,就象北京话是北方语系的代表一样)。不光这二地,江苏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无锡、常州、镇江、昆山等,还有浙江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杭州、宁波、绍兴等,那里的方言也属吴系语言,虽然不一样,但也相互讲得通。同时因为这些地区地域相近,经济文化交流及相互移民较多,语言上相互适应和影响,使那里的人在语言上进一步接近。【回答】
苏州话和上海话能互相交流么
苏州话和上海话是可以相互交流的,因为苏州话和上海话都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差别不大,互相可以通话,换句话说苏州话是经典北部吴语,上海话是吴语普通话。
苏州话和上海话在细节上的差别主要是在声母上苏州话分尖团,新上海话不分;
韵母新上海话大多数都合并,而苏州话区分;
音调苏州话比新上海话多,调值也有所区别;
另外上海话和苏州话在词汇上也有少许的差别。
上海方言什么意思?
上海方言: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吴语协会式拼音:zaon he ghe gho)、上海吴语、吴语上海话、沪语, 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话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现代吴语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上海话是以原先上海本地的方言为基础,自然融合上海开埠后的吴语区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吴语。广义的“上海话”1958年,嘉定县、宝山县、上海县、川沙县、南汇县、奉贤县、金山县、青浦县、松江县、崇明县先后由江苏省划入上海市。十县皆为吴语区。实际上,上海市区方言以及除上海县方言以外的各郊区方言使用者自身都不认同郊区方言为上海话。上海县方言使用者有时也会称自己的母语为上海话,或者以“上海本地话”加以区别。上海县方言(老上海方言区)以外的郊区方言与其说是广义的“上海话”,不如说是被外省市人误认为上海话的其他方言。
上海方言常用语有哪些?
上海方言常用语:1、侬好:nong ho(你好)2、再会:zei wei3、十三点:se sai di4、傻瓜:que xi5、很灵:lao ling guang e6、你早饭/午饭/晚饭吃过没:nong zo fei /zong fei/ ya fei qie gu le fa7、谢谢你:xia xia nong8、笨蛋:gang bi yang zi扩展资料上海方言: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也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海方言
上海为什么这么发达?
上海这么发达的原因:1、地理位置优越上海是一个靠海的城市,与西方国家中间隔着太平洋,这时候与其他国家接触来往的交通工具就只能是船只,所以这个时候就凸显出了临海城市的优越性,外来船只的停靠加速了港口的建设。而且也是因为交通的便利,很多外国人直接选择生活在上海。2、沦为租界期间带来的一些基础建设一百多年前,因为届时当朝政府签订条约,开放上海为对外通商口岸,开启了国外人口来华,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成一些西方国家画搁租界,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在此期间,也促成了上海内部建筑与交通建设的发展,时至今日,外滩的万国建筑俨然成为人民旅游打卡的热点。3、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劳动力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力的付出,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自然少不了人口的增加,本地人口不足就会吸引外来劳动力的加入,工作机会多,开出的工资高,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外来劳动力为上海的发展出一份力量。4、国家政策的扶持新中国成立,上海被设立为直辖市,受中央直接管辖,后来国家在上海自有的发展基础上又发展工业技术,建立工厂,一度成为中国工业中心。上海对外经济上海的贸易伙伴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多个国家扩展至现在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海口岸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上海口岸进出口位居世界城市之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约有三成左右的“中国制造”经由上海输往世界各地,也有约三成左右的各国商品经由上海进入中国市场。全国1/3左右的进口汽车、钻石、葡萄酒、乳品,1/2左右的进口化妆品、医药品、医疗器械,超过60%的进口服装服饰,70%以上的进口手表等都是经上海口岸来到全国消费者手中。
上海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好?
上海之所以能够发展得这么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地理位置优越: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临近海洋,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使得上海能够充分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成为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中心。2. 历史积累深厚:上海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就已经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为上海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人才优势:上海拥有众多优秀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聚集。同时,上海也积极引进海外人才,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4. 政策支持:上海一直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政策上给予了大量的优惠和扶持,这促进了上海的快速发展。5. 创新驱动:上海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的创新企业和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6. 社会开放:上海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这种开放态度也促进了上海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上海在全球影响力上更具竞争力。综上所述,上海的发展得益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地理位置、历史积累、人才优势、政策支持、创新驱动和社会开放等。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上海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经济中心。
上海话里13点是什么意思啊?
“十三点”这个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上海人常以“十 三 点”隐指“痴”(神经兮兮的意思),除了形容人做事没脑子或举止轻浮,也指口无遮拦、傻得可爱之类的意思,多数是贬义的。它是上海人的一种习惯用话,主要表达某人“不清醒“的一种说法。在实际生活中,13和13点是有区别的,对于一般痴头怪脑,愚昧无知只说“13”,而“13点”属于恶劣词语,常用来骂人并强调对方大脑有严重问题。扩展资料:上海话,是汉语的一种方言,吴语的一种次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上海吴语、吴语上海话、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现代吴语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狭义上海话指上海市区方言,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上海话是以本地吴语为基础,自然融合上海开埠后的吴语区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吴语。广义上海话还包括各上海本地(郊区)方言,主要包括浦东话、松江话、嘉定话、崇明话、金山话、青浦话、奉贤话等。上海地区原由江东11个吴语县组成,方言反应江东文化信息。上海话是在上海地区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方言,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有深厚文化积淀。上海话承载上海这座城市的时代回音、文化血脉、历史记忆。上海要努力建设成一个有个性特色的东方文化明珠,理应继承上海语言文化的灵魂参考资料:上海话_百度百科
广东话的生气这个字(也就是“男女男”)怎么拼
嬲,普通话读作「鸟」,而上海话与「叉」字同音,读作平声的「错」。其实,上海话里虽有这个音,却无这个字,这个字,还是在广东用得比较多,只是「嬲」字正好表达了这样的一个意思, 就取来借用了。
嬲,在上海话里,有两种意思。一种是专指男人调戏女人,以前有句话,是八十年代末的男青年很喜欢说的,叫做「嬲小姑娘」。当时有许多不良青年,三五成群,站在大街上抽烟吹牛,看到漂亮女生路过,就上去搭高,便是「嬲小姑娘」。有些男生死要面子,明明是好好地追求一个女生,偏偏要装酷,硬要对朋友们说「我嬲嬲伊咯呀」,「伊」指的是「她」,「咯呀」是沪语中的一种句尾语音,「咯」还有「的」的意思。
「嬲小姑娘」,在九十年代后逐渐式微,说的人越来越少,主要原因可以是上海男生越来越没用,而女生越来越厉害,颇有被「倒嬲」的可能。
嬲,也有不发生在男女之间的,则带有「调侃、嘲弄、戏讽」之意,大多数情况是明知对方无力做到某件事,说成对方力所能及甚至不废吹灰之力。比如下班时,甲说「喔哟,要快点回去烧饭了,菜也没买」,乙明知甲家境不佳、为人节俭,却说「侬还要烧啥饭啦,上馆子一人点鱼翅吃吃 好来」,乙听了就会说「侬勿是嬲我 ?」
这种嬲,往往发生在关系不错的朋友或是经常斗嘴玩的同事之间,要去玩去「嬲」泛泛之交的人,恐怕是要「扳面孔」甚至「吃生活」(挨揍)的了。
这两本清末民初的方言词典记录了百年前上海粤语的“活化石”
“刀,一刀ih破陶;袖珍——洋刀杨头;纸——切纸刀;a大——,关刀关头,大刀头;劈砍,薄刀卜头”上述从这个词条可以看出上海话一百多年来的传承和演变。比如在今天的上海话和普通话中,“裁纸刀”仍然被翻译为“裁纸刀”。现代上海话中,“袖珍刀”不再翻译为“洋刀”,而是翻译为“折刀、小刀”。比如从词条“刀”的读音可以看出,直到20世纪初,上海话还有两个入声,比如词条例“易道”中的“ih”和“拨道”中的“拨”。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是在《英汉上海方言词典》的基础上重新整理重印的。同时出版《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两本书都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上海和广东是百年前的“活化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大批西方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大地上翻译出版了大量汉语方言圣经及其通俗教义,编纂出版了种类繁多的方言和方言学著作。遗憾的是,这些由西方传教士撰写的中国方言学著作散见于国内外的市级、高校图书馆或馆藏中,长期被忽视。《英汉上海方言词典》和《法粤字典》,原本是清末出版的,几乎失传。唯一的善本,长期藏在天津马场路原工商学院教堂钟楼的阁楼胶合板里。钟楼建于民国初年,后置于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场道校区。上世纪80年代,学校在清理教堂钟楼做其他用途时,偶然发现了两本字典。其中《法粤字典》更是不全。这两部词典的价值在当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担任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后,修刚教授非常重视两本词典的发现,并将其搬到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成为镇馆之宝。201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朱亚军在《汉日大词典》项目上认识了修刚。他听说这两部辞书的发现后,认为其文化价值和学术史料价值不可低估,当即表示要收集、整理、出版。在抄了两本词典后,朱亚军请教了中国著名的对话学家钱乃荣教授。钱乃荣认为,这是中国唯一记录百年前上海、广东面貌的活化石。为此,上海译文出版社词典编纂组主持专家组历时三年,收集了1901年的《英汉上海方言词典》和1909年的《法粤字典》两部孤本,存放在天津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以及散落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香港大学、乔治敦大学、国会图书馆、耶鲁大学、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其余1909年版《法粤字典》本善本,参考民国初年再版的通俗读物,分别在《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和《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进行了重新整理和重印。两部词典的第二版《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收录了约15000个词条,涵盖了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文化、科技、生产活动等方面的词汇。当时,又采用了罗马字母来制定上海拼音方案。收录了丰富的粤方言口语词汇和常用表达,而《粤平》则是用与法语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母组成,真实地记录了粤方言的单词,pronunc钱乃荣教授长期致力于吴语和方言保护的研究,开发了“上海话输入法”。在两本书的序言中,他写道:“两部词典作为活化石,见证了近代中国上海、广东一带方言在西方语境影响下的变迁。透过语言这一重要的文化载体,我们可以一窥上海和广东的政治历史,以及伟哥鸡年特别狂欢的社会文化变迁。它们为沪语和粤语方言的历史研究、历时和共时特征的综合研究,乃至清末民初中国整个社会生态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晚清民初粤语法汉词典》见证上海话变化最快的时期。《法粤字典》还在1926年第六版的《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中增加了许多有完整注音的实用短句,从中可以看出20世纪初市场买卖、交通运输、生活的基本特征,以及语言结构的一些新老变化。钱乃荣在序言中,引用了上海话的是非问题。上海话从松江方言继承下来的常见语法形式是“Vva”,然后受苏州话和保山话自带的“AV”形式影响,在1916年版中增加的乘坐火车、电车时的新句子“夜班车上有被困车吗?这样的说法也产生了“AVva”这种两者叠加的新的混合用法,比如:“拉火车有吃的吗?」钱乃荣在接受该报采访时指出,上海话至少有700年的历史,上海话是黄浦江两岸松江话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府城松江话一直是上海人眼中的权威方言。开埠前,上海话和松江话很像,可以统称为松江方言区。开埠后,随着上海的城市化,市区的上海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10年代开始,上海成为全国的金融、经济、文化中心,上海话也成为江南乃至全国语言发展的领头羊。层出不穷的新词通过上海话被引入到普通话的洪流中,如roads、cars、course等。钱乃荣,根据目前收集到的资料,一百多年来,传教士在上海出版了50多部上海话作品。利用这些著作中记录的资料,可以梳理出变化最快时期上海话语音、词汇、语法的真实发展史。这些资料证明,上海市区话虽然在语音语调上明显不同于被称为“本地话”的郊区话,但上海话仍然是以松江话为基础的,而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由“宁波话、苏州话和其他本地话混合”而成的新语言。钱乃荣说,世界各地的移民对上海话的贡献就是炒出了各种各样的新词汇,因为很多新事物在当时都是首创。《上海方言常用习惯用语》据悉,上海译文出版社计划于近期启动“英、法、日上海方言录集”项目,未来将继续与天津外国语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收集、整理、出版中国语言文化和方言文化的国宝,以呈现和普及更多的珍本善本,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加入到挖掘和保存民族语言文化瑰宝、培育世界语言文化共同体的队伍中来。“英法日三语上海话记录集”项目将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书单如下:《英汉上海方言词典》;;;结构,所以老上海话的语序是“SOV”,和日语差不多。比如上海话说“我吃晚饭了”,而不是普通话的“我吃晚饭了”。此外,通过语言这一重要的文化载体,现代人可以一窥近代以来上海历史、社会、文化的演变。
上海话骂人方言
上海话骂人方言如下:1、综桑 (畜生)2、乡吾宁:乡下人、外地人,地方来的,含鄙视义。3、港卵。4、册那 相当于国骂的***的。5、弄就是蟑螂帮蚯蚓额杂交体。6、侬喋扎赤佬。7、弄就是沉睡在南极下面千年哥斯拉仿现代版。8、起西伐(去死吧)。9、上海话骂人不带脏字 上海话骂人的词 上海话骂人的方言。10、噢呦~泥垢西欧次郎~(噢呦,你个小混蛋)。11、窑子里乡册来额刚B。连米空啊麽额。生日短信。12、小侧老,侬伐要帮吴甚子无子。13、越看越象是章小惠饿私生女。有种生种。那娘就是咋老B。14、森经病 (神经病)。15、上海人常以十三点隐指痴,除了形容人做事没脑子或举止轻浮,也指口无遮拦、傻得可爱。16、眼睛下苍蝇籽。17、册那(他妈的)。18、贱骨头 俗语。指懒散性贱,非抽打和施加压力不肯服从的人。19、比毛么多来象没有净化好额黑猩猩。 要西!20、册那娘B 册那的完全体,意思自己体会。21、没宁教。没人养。没心。没肺。没人性。只晓得错比。22、港比养子(也是傻子、笨蛋的意思)23、脓脑子瓦特啦 (你脑子坏了)。24、吾侧那娘额比。25、聊错比。行男宁。聊自摸。聊对摸。弄啊就个砸档次了。
钱乃荣的生平
1945年2 月13 日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1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1981年12月起任复旦大学分校(后并入上海大学)中文系教师;1985年和1988年曾两度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任客聘语言学副研究员,合作研究吴语。1991年起应聘在日本福井大学任外籍教师3年。1995年5月起任上海大学教授。1997年4月-2002年12月任上海大学中文系系主任。2002年12月起任上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语言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所任学术职务还有: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诗词学会理事,上海民俗学会理事,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上海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大学上海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语言能力:吴语、英语(熟悉)、普通话。
上一篇:申请格式范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