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官员
关于钱南周
诗画传世的监察御史--钱南园
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昆明人,清乾隆年间进士。官至通政司副使、湖南学政、湖广通御史,后任军机大臣行走。钱沣"性劲直,遇事无所逊忌",一生既以弹劾权臣贪官而驰誉全国,也以诗书画闻名于世。
钱南园以科举入仕,当时清廷官场贪腐成风,甘肃"昌贩折捐"案败露,上下受诉及流放者数百人,独陕甘总督毕玩造遥法外。钱沣在江南道监察御史任上,上疏弹劾毕玩,"得旨查办",毕玩降三级顶戴。钱南园初入政坛,即弹劾重臣,一反官场明哲保身之风,被誉为"呜风朝阳"。五十六岁时,钱南园不畏权势,欲弹劾和珅,却突然病逝于北京云南会馆。钱南园死后,归葬于昆明郊区龙泉镇羊肠村之北山。
钱南园诗、文、书、画、联皆有名气。诗文有《钱南园遗集》《南无诗存》《南国文存》等。其"所著诗文,苍郁劲厚,独往独来"。钱南园的画,以画马为主,尤擅画瘦马。着重表现马的神姿风骨,给人的印象是苍浑有力。钱南园书法集诸家之长,结构严谨,刚劲婀娜,雄厚清润,力透格背。昆明名胜,多有存留。如筇竹寺中二联,都是珍品。
钱沣的艺术经历
乾隆36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任国史馆纂修官、江南道御史、通政司副使、湘南学政、湖广道察御史、值军机等职,时和珅用事,钱沣曾当面指责。又曾上疏弹劾过陕西总督毕沅、山东巡抚国泰等人的贪污营私案,因此《清史稿》中赞他“以直声震海内”。钱沣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大楷临摹《颜氏家庙碑》、《告身墨》、《中兴颂》、《麻姑仙坛记》、《东方画像赞》;行草从颜真卿《争座位稿》、《祭侄文》、《十二意》入手,晚年以颜为本,参以欧、褚笔法,行笔颇为沉着痛快,亦有八面出锋之势,苍劲雄健,耐人寻味;小楷则博采众家之长,习过王羲之、王献之、钟绍京等历代书家的精品。晚年还得益于褚遂良、米芾书法的精髓。钱书小楷刚健婀娜;大楷笔力遒劲,力透纸背;行书、草书风神独绝。他学习古人而迈出古人的法度,自成一家。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南园入手。如誉满全国的另一大书法家何绍基即刻苦研习钱字而卓然成家。 李瑞清云:“能以阳刚学颜公,千古一人而已。岂以其气同耶。”包世臣《艺舟双楫·国朝书评》列其行书为“佳上品”。杨守敬《学书迩言》曰:“自来学前贤书,未有不变其貌而能成家者,惟有钱南园学颜书如重规迭矩。此由人品气节不让古人,非袭取也。”钱沣一生走的是纯帖学之路,由约到博,以德养字,以文养字,故其作品虽韵味有余,然难得高古之妙,这也是他得中有失主处。钱沣还善画马,尤爱画瘦马,风鬃雾鬣,筋骨显露,神姿逼人。当时画名反在书名之上。直到嘉道以后,书名方显。钱沣的诗文有很高的造诣,主要著作有《南园诗存》、《南园存》、《南园集》等。身致富贵,躬守清贫。亦严履蹈,不苟笑嚬。正色立朝,遇事直陈。戆章每上,权杵怒嗔。公不为动,中心安仁。我瞻眉宇,咄咄逼人……——清·施有奎《钱南园先生像赞》 清乾隆年间最大的宠臣是和珅,最能与和珅顶着干的是昆明人钱沣。钱沣(1740~1795)号南园,清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后步入官场,一生高风亮节,刚正不阿,极富传奇性,被誉为清代知识分子的泰山北斗。当时朝廷内外贪腐成风,钱沣初入政坛,一反官场明哲保身之风,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贪污之事,查实之后,毕沅被处分降级。钱沣由此声名鹊起,有“鸣凤朝阳”之誉。乾隆帝宠臣和珅权倾一时,贪污受贿,无所不为。和珅的党羽国泰做了山东巡抚,竟敢贪污府库银两,被钱沣奏了一本。钱沣查到国泰写给和珅的信,知道二人准备借银填库,应付检查。将此信奏报乾隆帝。和珅探得风声,要收买钱沣,遭到拒绝。钱沣坚持封存府库,彻底清查。国泰被揭穿,终于伏法。钱沣名声,更震动全国。钱沣此举得罪了乾隆帝,后来被乾隆找个借口降了官。一直到死,钱沣也没有得到重用。56岁时,钱沣又准备弹劾和珅,却突然病死在北京云南会馆。在钱沣枕下,发现了奏本底稿,写了几千字,开列了和珅罪状20多条。据说钱沣是被和珅用毒酒害死的。钱沣逝世后5年,和珅终于事发,被抄家,赐自缢。钱沣生于昆明银匠之家,年幼时家贫,无钱买书,就从水德庵惜字炉旁的废纸中拣出残篇断简,熟读深思。在外做官时,钱沣仍念念不忘故乡。昆明经常发生水灾,钱沣曾提出治理六河方案,并捐资家乡水利工程。 钱沣一生最大的亮点是智破山东巡抚国泰的贪污大案,使得和珅庇护国泰的图谋没有得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月,钱沣直接举报国泰贪纵营私以及其他种种不法行为。国泰是皇亲国戚,权倾一方,为人狠毒,朝中又有和珅撑腰,钱沣只是一个六品监察御史,力量的对比相当悬殊,但他决心以智慧将国泰扳倒。当时,乾隆派户部尚书和珅、左都御史刘墉与钱沣一道前往山东查办此案,国泰事先得到和珅的通风报信,早早做了准备,他向商人借来许多银子,凑足了库存数量,以掩盖库银严重短缺的真相。谁知这一切没有瞒过钱沣的眼睛,钱沣开封检查库银,发现库银多半是商家的杂色银,与成色十足、色泽明亮的帑银不符,于是,国泰贪赃枉法、造成国库短缺的罪行彻底败露。国泰曾向和珅行过重贿,和珅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也不敢为他开释。钱沣因此而名声大振,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出任通政司副使。清乾隆六十年(1795)八月,钱沣随乾隆皇帝从热河返京,因过度疲劳而一病不起,一个月后竟溘然长逝。他的儿子钱嘉枣在整理其父诗稿时,在他的枕下发现有一份数千言的弹劾和珅奏疏草稿,列举他罪证20余条,但这份奏稿生前没有送到乾隆手上。这说明钱沣早在秘密收集贪污证据,准备在合适的时机给和珅以致命的一击,由于天不假年,他的心愿生前没有完成。钱沣一生清廉节俭,是清朝有名的清官。他当京官时,不饰车马,只是买了一匹瞎了一只眼睛的骡子当坐骑。他当湖南学政时,前往各县视察,按当时的规则,学子要凑钱向学政致意,称之为“棚规”,但钱沣一概不受,当时湖南就传诵着“钱沣来了不要钱”的民谣。到了晚年,钱沣名满朝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他在昆明任职期满,回京复职,连路费也没有着落,当地官员打算赠路费,却被他谢绝,最后他向亲戚借钱上路,回到北京。 钱沣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洁,敢于谏议弹劾贪官污吏。先后举劾山西巡抚毕沅和山东巡抚国泰。钱沣入仕二十余年,一生与贪赃枉法进行斗争,清乾隆年间的三起反贪大案,也就是勒尔谨、王檀望的“冒赈折捐案”,山东巡抚国泰贪污案,闽浙总督伍拉纳与福建巡抚浦霖的贪污案,他都是积极的参与者。甘肃勒尔谨、王檀望“冒赈折捐案”被揭发后,他抱着除恶务尽的决心,首先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认为他作为陕甘两省政务的最高领导,对此案负有失察之责,乾隆将毕沅的官阶从一品降为三品。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福建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贪污大案,那就是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浦霖、福建布政使伊辙布、福建按察使钱受椿的共同贪污案。此案的贪污额巨大,达白银250多万两,涉案的官员达30多人。钱沣对此案不是直接举报者,但他与此案的主犯浦霖有过一段争斗的往事。钱沣任湖南学政时,浦霖任湖南巡抚,两人在湖南共事过三年。浦霖是个贪黩小人,清乾隆五十年,湖南大旱,他却试图以办寿礼为名借机敛财,钱沣对此加以讥讽,浦霖被迫取消寿庆,还受到警告处分。有意思的是,清乾隆六十年,钱沣病故于北京,他的灵柩出京返回云南,途经北京良乡,浦霖因案发被押解到北京处斩,他的囚车也经过良乡,灵车与囚车不期而遇,相对而过,令人发出无限感慨。
云南清朝历史上人物有那些
云南清朝历史上人物: 政治人物 严清——吏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李因培——福建巡抚,云南晋宁人。 赵士麟——浙江巡抚、江苏巡抚,云南澄江人。 朱嶟——工、刑、兵、户、吏诸部尚书兼内阁学士,云南通海人。 赵光——工、刑、兵、户、吏诸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何桂清——两江总督,云南昆明人。 陈时夏——江苏巡抚,云南元谋人。 丁槐——广西巡抚,云南鹤庆人。 钱沣——江南监察御史,云南昆明人。 何桂珍——两江兵备道,云南师宗人。 王人文——四川总督,云南大理人。 袁嘉谷——云南科举史上第一个全国状元,云南石屏人。 著名商人 李沅——19世纪的云南首富,云南昆明人。 银行家 王炽——20世纪初的中国首富,云南弥勒人。 画家 缪嘉蕙——著有《供奉画稿》,云南昆明人。
云南的历史名人有哪些明朝的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 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 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世称“三保太监”。 1405-1433年,郑和率27,800余人,分62艘宝船,先后七次下西洋,南至爪哇、西至波斯湾和红海、最远到赤道以南非洲东海岸,历经39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余万公里。 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伟大的贡献。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 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 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 著有《玄壶集》等十九种书。
乾隆年间都有哪些主要大臣?
富察·傅恒、和珅、刘统勋、蔡新、王杰等。1、富察·傅恒富察·傅恒(约1720~1770年),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外戚、名将,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初为蓝翎侍卫、山西巡抚、总管内务府大臣,累迁户部尚书等职,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罗奔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担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书。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担任经略,督师云南。次年四月,率领京师及满蒙士兵,分三路入缅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后与云贵总督阿桂合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缅甸遣使请和,上疏奏请罢兵,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回朝,不久病卒。乾隆皇帝亲临府邸奠酒,谥号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2、和珅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四十九岁3、刘统勋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清朝政治家。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军机大臣,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4、蔡新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福建省漳浦(今漳浦县大南坂下楼村林西墘)人,清朝大臣。乾隆元年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直上书房、翰林院侍讲,累官内廷总师傅、兼理兵部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务、礼部尚书兼理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兼国子监事务、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太师。嘉庆四年十二月,卒于家,赠太傅,赐祭葬,谥文恭。5、王杰王杰(1725年-1805年2月9日),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清朝状元、名臣,有清一代陕西第一名臣。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即位,仍为首辅。王杰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老成端谨,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为太子太师,谥号文端,祀于北京贤良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察·傅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统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珅
乾隆年间的官员是怎么设置的
清朝官职制度 : 清朝入关后,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是官,九品以下是吏。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总督(加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司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统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武职外官:防守使、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管带官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司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钦天监监正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云南的名人有哪些 云南历史名人
1、郑和郑和(1371年 - 1433年),明朝太监,云南人,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一说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入宫前经历不详。1382年,被选于宫中尚衣局训育两年。1384年,他经宫中指派,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1404年(永乐二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时间约在1433年(宣德八年)。2、段思平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今喜洲)人,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段思平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段保隆为南诏布燮。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节度使,因受大义宁国主杨干贞迫害,遂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联合奴隶和农奴为主的起义队伍,举行起义。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为都。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大行分封,笃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逝世后由子段思英继位,谥号神圣文武皇帝。3、李恢李恢(?—公元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今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 )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员。初仕郡为督邮,后投靠刘备,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迁州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跟随蜀汉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郡太守。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去世。李恢是蜀汉第二任庲降都督,在平定南中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并于战后积极调配南中物资,有效地支持了蜀汉政府的财政。4、段功段功,云南大理人,白族。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之后裔,元灭大理国后封段氏为世袭大理总管。段功乃段隆之子,段光之胞弟。段功是第十位大理总管,同时元朝也授他为承务郞、蒙化州知州。1363年,红巾军将领明玉珍及其弟明二率兵三万攻打中庆路,梁王巴匝拉瓦尔密逃奔楚雄,得段功出兵援助梁王,和明玉珍大战于吕阁关,保住云南不失。后来段功夜袭古田寺,用火攻将败明玉珍击退,并在七星关击溃明玉珍的兵马,终收复中庆路、夺回昆明。5、傅宗龙傅宗龙(1591~1641),字仲纶,一字元宪,号括苍、云中,云南昆明府昆明县(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明末重臣。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授铜梁知县,调巴县,行取,入为户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失守,请战领兵。四年(1624年),巡按贵州,打败水西土司安邦彦。崇祯三年(1630年),以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不久罢官。十二年,召为兵部尚书,以不能从谀承意,忤旨下狱。十四年,从狱中释出,起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由陕入豫。与保定总督杨文岳合围李自成、罗汝才联军。中伏大败,逃至项城,与战阵亡。复兵部尚书职,赠太子少保,谥忠壮。有诗集、文集各一卷传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
古代有哪些文学家,急需80个人
古代名人
屈原、贾谊、陶渊明、竹林七贤、李白、杜甫、唐宋八大家、朱熹前七子、后七子等。
李白(诗集《李太白集》)
杜甫(诗集《杜工部集》)
屈原(长诗《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司马迁(史学著作《史记》;赋《报任安书》)
关汉卿(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曹雪芹(长篇小说《红楼梦》)
白居易(诗集《白氏长庆集》)
苏轼(诗文集《苏文忠公全集》)
韩愈(诗文集《韩昌黎集》)
柳宗元(诗文集《柳河东集》)
欧阳修(诗文集《欧阳文忠公集》;词集《六一词》)
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隋唐志传》、《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施耐庵(长篇小说《水浒传》)
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
辛弃疾(词集《稼轩长短句》)
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
汤显祖(传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诗文集《玉茗堂文集》)
孟浩然(诗集《孟浩然集》)
王维(诗集《辋川集》)
高适(诗集《高常侍集》)
岑参(诗集《岑嘉州集》)
李煜(词集《南唐二主词》)
柳永(词集《乐章集》)
孔尚任(传奇《桃花扇》)
洪升(传奇《长生殿》)
王安石(诗文集《临川集》)
司马相如(赋《子虚》、《上林》)
班固(史学著作《汉书》;赋《两都赋》)
刘禹锡(诗文集《刘宾客集》)
黄庭坚(诗文集《山谷集》)
陆游(诗集《剑南诗稿》;文集《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
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诗文集《文木山房诗文集》)
蒲松龄(短篇集《聊斋志异》)
曹植(诗集《曹子建集》;赋《洛神赋》)
陶潜(诗文集《靖节先生集》)
元稹(诗集《元氏长庆集》)
秦观(词集《淮海居士长短句》;诗集《淮海集》)
周邦彦(词集《清真集》)
李清照(词集《淑玉词》、《易安词》;文集《易安居士文集》)
杜牧(诗文集《樊川文集》)
李商隐(诗集《李义山诗集》;文集《樊南文集》)
李贺(诗集《昌谷集》)
李汝珍(长篇小说《镜花缘》)
许仲琳(长篇小说《封神演义》)
马致远(杂剧《汉宫秋》;散曲集《东篱乐府》)
郑光祖(杂剧《倩女离魂》)
白朴(杂剧《梧桐雨》、《墙头马上》)
王昌龄(诗集《王昌龄集》)
王之焕(诗集《王之焕集》)
笑笑生(长篇小说《金瓶梅》)
冯梦龙(短篇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三遂平妖传》;传奇《双雄记》)
姜夔(词集《白石道人歌曲》)
晏殊(词集《珠玉词》;文集《晏元献遗文》)
晏几道(词集《小山词》)
阮籍(诗文集《阮步兵集》)
嵇康(诗文集《嵇中散集》)
高则诚(杂剧《琵琶记》)
施惠(杂剧《幽闺记》)
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
褚人获(长篇小说《隋唐演义》)
西周生(长篇小说《醒世因缘传》)
李百川(长篇小说《绿野仙踪》)
范成大(诗集《石湖居士诗集》;词集《石湖词》)
杨万里(诗集《诚斋集》)
曹操(诗集《魏武帝集》)
蔡文姬(长诗《胡笳十八拍》)
温庭筠(诗集《温飞卿诗集》;词集《金奁集》)
韦庄(诗词集《浣花集》)
宋廉(诗文集《宋廉文集》)
刘基(诗文集《诚意伯文集》)
方苞(文集《方苞集》)
姚鼐(文集《惜抱轩全集》)
李渔(文集《闲情偶寄》;传奇《风筝误》、《比目鱼》、《蜃中楼》;短篇集《无声戏》、《十二楼》)
谢灵运(诗集《谢康乐集》)
鲍照(诗集《鲍参军集》)
谢眺(诗集《谢宣城集》)
吴文英(词集《梦窗词》)
徐霞客(散文集《山海经》)
范仲淹(文集《范文正公集》)
苏洵(文集《嘉佑集》)
苏辙(文集《栾诚集》)
曾巩(诗文集《元丰类稿》;史学著作《隆平集》)
宋玉(赋《九辩》、《风赋》、《神女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
石玉昆(长篇小说《三侠五义》)
郭小亭(长篇小说《济公全传》)
文天祥(诗文集《文山全集》)
袁枚(诗文集《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文集》)
王勃(诗文集《王子安集注》)
骆宾王(诗文集《洛临海集笺注》)
贾谊(文集《贾长沙集》)
杨雄(赋《甘泉赋》、《长杨赋》;文集《法言》、《解嘲》)
李宝嘉(长篇小说《官场现行记》)
吴趼人(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长篇小说《老残游记》)
曾朴(长篇小说《孽海花》)
孟郊(诗集《孟东野诗集》)
贺知章(诗集《吴中四士诗注》)
龚自珍(诗文集《龚自珍全集》)
黄遵宪(诗集《人镜庐诗草》)
柳亚子(诗词集《柳亚子诗词选》)
附:古代文学重要诗词人、散文家、小说家、戏曲家
1、重要诗人:李白、杜甫、屈原、白居易、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刘禹锡、苏轼、黄庭坚、陆游、曹植、陶潜、元稹、杜牧、李商隐、李贺、王昌龄、王之涣、欧阳修、王安石、范成大、杨万里、曹操、蔡文姬、阮籍、嵇康、谢灵运、鲍照、谢眺、文天祥、袁枚、王勃、骆宾王、孟郊、贺知章、龚自珍、黄遵宪、柳亚子、韩愈、柳宗元、郑板桥、钱谦益、吴伟业、陈子昂、张九龄、李颀、崔颢、张籍、张继、韦应物、沈诠期、宋之问、储光羲、刘长卿、皎然、左思、陆机、郭璞、庾信、皮日休、陆龟蒙、尤袤、梅尧臣、苏舜钦、元好问、曹丕、王揲、刘桢、陈琳、阮禹、徐干、应炀、张华、张载、张协、沈约、王融、上官仪、杨炯、卢照邻、卢纶、司空图、柳开、王禹俣、杨亿、徐照、虞集、汤显祖、龚鼎孽、屈大均、张惠言、周济
2、重要词人:苏轼、辛弃疾、李煜、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姜夔、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温庭筠、韦庄、吴文英、刘禹锡、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晁补之、陈亮、张孝祥、刘过、刘克庄、张炎、元好问、马致远、柳亚子
3、重要散文家:司马迁、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司马相如、班固、阮籍、嵇康、宋廉、刘基、方苞、姚鼐、徐霞客、范仲淹、王勃、苏洵、苏辙、曾巩、宋玉、贾谊、杨雄、枚乘、张衡、蔡邕、杜牧、左思、陆机、陶潜、鲍照、庾信、丘迟、袁枚、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高启、梅曾亮、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元好问、汤显祖、龚自珍
4、重要小说家: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吴敬梓、蒲松龄、李汝珍、许仲琳、笑笑生、冯梦龙、褚人获、西周生、李百川、石玉昆、郭小亭、李宝嘉、吴趼人、刘鹗、曾朴、文康、吴睿、韩邦庆、吕熊、佚名、钱彩、唐芸洲、凌蒙初、刘义庆、干宝、郭勋、李渔、洪升、孔尚任
5、重要戏曲家: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洪升、马致远、郑光祖、白朴、高则诚、施惠、纪君祥、李渔
上一篇:描写秋雨的诗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6-20 昆明官员
- 06-20 描写秋雨的诗句
- 06-20 北京留学服务中心
- 06-20 六一儿童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 06-20 两夹弦
- 06-20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