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高考状元
2012辽宁高考状元汇总
2012年辽宁高考文科状元总成绩为680分,沈阳市朝鲜族第一中学的郑秋月同学。理科状元是辽宁省实验中学的安美航,高考总分696分。 2012年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学习的时候就集中精力学 中考前半个月,郑秋月患上了病毒性淋巴炎,每天浑身发烧无法继续上课。最后郑秋月带病坚持参加了中考,虽然成绩不是十分理想,但是她顺利地考上了沈阳市朝鲜族第一中学。 郑秋月并没有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而耽误学习。在班级里面郑秋月有两个好朋友,平时上课的时候,三个人都会互相监督,谁在课上走神了,其他两个人会马上提醒。下课了,三个人总是会聚在一起讨论课上没有听懂的地方,遇见“卡壳”的地方三个人会一起去请教老师。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郑秋月也是和两个朋友一起完成的。 上课时,郑秋月是一丝不苟的,下了课她也会快乐地生活。郑秋月喜欢摄影,每当班级有活动时,她就会变成“摄影师”记录下每个瞬间。“很多人都问我学习秘诀,其实我的秘诀很简单,学习的时候就集中精力学,玩的时候就集中精力玩,认真地去做一件事件不会做不好的。”郑秋月表示。 2012年辽宁高考理科状元:每天晚上11点肯定睡觉 高考要考出好成绩,是不是每天都学得很累呢?安美航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我每天晚上11点肯定睡觉,绝对不超过11点。”安美航表示,每天都会制订出学习计划,什么时间学习什么科目,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父母也不在旁边时时监督,所以学得很轻松。按照她的话说是:“学习是一个过程,就像解题一样,不是急于一时就能达到的,要逐步深入,最后达到学以致用。”
23年高考状元是谁
高考状元是1999年开始设立的一个称号,用于表彰高考中成绩最好的考生。根据历史数据,23年高考状元是来自江苏南京的彭孟崇。彭孟崇于1995年参加高考,以总分715分的成绩获得了全国高考状元。他所在的学校是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这也是一所历史悠久,教学质量优良的重点中学。彭孟崇在高考中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高中三年中兢兢业业、勤奋学习,培养了自己优秀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彭孟崇不仅在高考中表现出色,而且在学习和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他曾获得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为中国赢得了荣誉。彭孟崇也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毕业后考入了清华大学应用物理系,并在科研方面不断突破,在纳米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彭孟崇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他一直坚信“天才就是99%的努力+1%的灵感”,这一句话也许真正地解释了他为何能够成为当年的高考状元。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高考状元,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勤奋学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2年辽宁高考状元多少分?
2012年辽宁文科高考状元:郑秋月。
毕业学校:沈阳市朝鲜族第一中学。高考总分680分:其中数学141分;英语135分;语文137分;文综合267分。报考院校: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2012年辽宁理科高考状元:安美航。
毕业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总分:696分:语文121分;数学139分;英语138分;理综合288分(另外加10分)。报考学校:香港中文大学。
理科卷面最高分:白若琦。毕业学校:东北育才学校超常教育实验部。分数:690分(裸分)。报考院校: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
理科卷面最高分:张昊全。毕业学校: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分数:690分(裸分)。报考院校:清华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高考各科状元学习总结
高考各科状元学习总结 你想知道高考各科状元都有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吗?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高考各科状元学习总结,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高考各科状元学习总结一 文科622分 初见李瑞雪,她清秀的外表,温婉的举止,处处显露着文科女生特有的气质。李瑞雪家在山城区,家中有两个弟弟,作为姐姐的她是弟弟们学习的榜样,也是父母心中的骄傲。 在李瑞雪看来,三年高中时光,她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认真做笔记。 地理笔记为例,她的笔记本上除了有针对一些地理名词的文字解释,还有大量的图片,有的是从其他资料上剪下来贴上去的,有的是李瑞雪自己绘制的。“我把各种资料整理在一起,进行分类、整理、总结,一目了然,在我查阅的时候能够很快找到需要的内容,可以省时、有效、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李瑞雪说,地理笔记本上的知识点,不少是她收集之后“升级”加工改良过的,上面有详细的注释。 文科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这就需要不断重复,和遗忘作斗争。 李瑞雪有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名为“分散整合记忆法”。 以地理中湖泊成因为例,李瑞雪把湖泊想象成一个大水坑,水坑由水和坑两部分组成,然后把水从哪儿来和坑形成的原因进行归纳,一个完整的知识树形图就在她的脑海中产生了。此外,李瑞雪还“研制”了备考卡片,她把在背诵和做题时遇到的疑惑点记录下来,做成一张赟张赟掌心大小的小卡片,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反复翻阅,到高考前,她已经拥有厚厚一沓卡片了。 如何克服压抑、紧张赟的心理状态尤为重要。 在高考数学开考后,李瑞雪并没有急于动笔,而是深呼吸使自己放松下来,考试中间,她几次用考场镇静操调整情绪。 积累素材 找准方法 张赟19岁 文科613分 张赟赟说:“努力就不会缺少回报,奇迹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她的家在滑县,她以613分的成绩成为我市文科第三名。三年前,邻居开车带孩子到鹤壁高中参加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张赟便乘车到鹤壁一起参加了考试,之后便成为了鹤壁高中的一名学生。 张赟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了答对语文考试中的成语题。 在高考前的最后100天时间里,她看完了近1000页的成语词典。张赟的家里有很多作文书,每晚睡觉前她总要翻看几页,丰富的作文阅读量对于高考作文的理解很有帮助。张赟每周至少要写一篇作文练手,运用当周积累的作文素材,以免考试时生疏,不知所措。 张赟认为,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学好英语是比较简单的。 她非常注重提升自己的英语作文写作能力,从高三开始,她每天练习一张赟手写印刷体,让自己笔下的每个英文字母都非常美丽。“我觉得英语前面的考题以选择为主,能拉开分数的就是英语作文,所以高考时我留了一个小时写英语作文。”张赟说。 学习文科自然离不开背诵,有一套自己的记忆方法固然重要,但一些固定的知识点也需要死记硬背来加强。同时,多做题,培养题感也必不可少。张赟介绍,做政治和历史的选择题不要先看选项,我一般是用手挡住选项,思考后再进行选择,避免先入为主。” 高考前一天去看考场,在张赟看来非常有必要。 提前一天在考场中感受考试氛围有助于考生减少紧张赟情绪,加快做题速度,“看考场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考试用的桌椅有些晃动,我告诉自己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从内心接受现有的考试环境远比不停抱怨,影响情绪要好。”张赟说。 认真努力心态平稳 秦杨 20岁 文科620分 1994年出生的秦杨,比今年参加高考的多数同学都要大一两岁。他是一名复读生,不甘于去年506分的'高考成绩,用了一年的时间卧薪尝胆,今年考出了620分的好成绩,成为我市文科第二名。 在复读的一年时间里,他每个月只有两天的休息时间。 秦杨的文综去年考了160分,今年考了246分,有了86分的大幅提升,秦杨认为这得益于他每天必看课本的好习惯。 “政治、历史、地理的基础知识点又多又碎,但必须牢记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在考场上运用自如。”秦杨说,他每天都要翻看文综的课本,粗看章节串知识,精看内容记细节。“只看不练也不行,我会每天做《5年高考3年模拟(上)》的试题,认真琢磨高考考题的出题角度。”一年来,这本复习资料不知道被秦杨翻了多少遍。 文科考试,干净的卷面、漂亮的字迹在一定程度上对考生有利。 秦杨说,文科考生在答题时忌讳一长段从头写到尾,一定要条目清楚、语言规范,在段与段之间保留适当空隙。 “仔细是一种能力。”秦杨说,为了积累成语,他会把平时遇到的成语记录下来,查看词典后进行记忆,保存在脑海中的内容尽量与规范解释保持一致。 谈到高考作文写作,秦杨选择了开门见山直接点题,“首先保证不跑题。”秦杨介绍,高考作文最好不要过于隐晦,改卷老师不会有过多的时间揣测考生用意,“应试类作文有一定的技巧,优美的开头,好的结尾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 秦杨非常注重英语单词的积累,最喜欢英语阅读理解。 通过有趣的英文短文,不仅能增加阅读量,还可提升理解能力。高考复习前期,秦杨逐词逐句阅读,查字典读懂句意,后来开始练习,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文章找答案。由于秦杨大量的单词积累,一些阅读理解中的选择题,他可以在查看4个选项后很快推测出答案。 除了上述学习和考试方法,秦杨认为自己一年100多分的提升和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复读的一年时间里,我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早晨5∶10起床,5∶35骑车出门,一般5∶50进教室开始背书,每节课的复习内容我都能够合理安排。” 高考各科状元学习总结二 从年级200多名,到年级前10名。因为参加国家化学竞赛而耽搁了学习成绩的内蒙古自治区今年的理科状元闫凯旋,就是在“从小目标到大进步”的计划中,实现了自己的清华梦想。 一进入高三,闫凯旋正为国家级化学竞赛的“攻坚期”作准备时,身边同学也开始了最为重要、也最具基础性的第一轮复习。由于两边时间冲突,闫凯旋只得放弃了学校的复习,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化学营、南开大学举办的华北地区化学竞赛培训班。闫凯旋说:“当时是已经完全把高考复习放在了一边,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竞赛中。” 果不其然,闫凯旋在回到学校的第一场月考中就遭遇了重大失利,成绩从稳定在前20名一下子滑到年级200多名,这也是他高中考过最差的成绩。 “不让自己受负面情绪的影响,制订计划尽快赶上学校复习的进度。”随后,他在第一轮复习还剩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给每一天、每一个周末都制订了详细的任务安排。 为了赶上复习进度,闫凯旋舍弃了一些简单部分的复习,把重点放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不断练习。到今年1月学校第一轮复习结束的时候,闫凯旋已经赶上了老师的复习进度。 闫凯旋的高三备考,有一样制胜法宝——小本。小本记忆是他从化学竞赛时就延续下来的习惯,他在上面记满语文成语、英语单词、数学公式和理综二级结论。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在课间别人打闹时,甚至在做操的间隙,他都随时用小本记忆考试内容。 严格执行计划,踏踏实实地做好每天的复习,闫凯旋终于赶在一轮复习结束之前考进了年级前10。 高考各科状元学习总结三 “对我来说,刷题(重新看题)是最好的方法,我很注重总结,也很喜欢整理笔记。”刘梦非说。 理科生刘梦非高中3年刷了不少物理和数学题。她说很难计算到底刷了多少,但是每天在刷题之后,刘梦非都会对错题和大题进行整理总结。 数学大题是她的最爱,每次刷题后她把留下的错题和问题都抄在本子上,然后用彩笔把问题勾画出来,在旁边批注答案和公式,定期复习。这个习惯持续了3年,高中毕业时,她整理的笔记有厚厚一摞。 除了刷数学题,她对语文的复习也没落下。复习文言文时,她对着译文,查看古汉语词典,除了掌握教学提纲内的词语外,她还会把不会和不懂的词都记下。在阅读题上,分类总结人物、特征和思想感情。“每一张卷子上的类型题,我认为需要掌握的,就把题抄一遍,再把答案抄一遍,按答题要素分解抄,慢慢积累就熟能生巧了。” 坚持刷题和总结的状元不止刘梦非,黑龙江省今年的文科状元井源也是一名“刷题狂魔”。 井源学习的“独门秘籍”很简单,在她成为状元之后,反复跟很多人提起过,就是“做专题,总结归纳”七字。 作为一名文科状元,井源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拥有六本文综卷和两本数学卷,每本都有20多张卷子的刷题战绩。她在卷子上找到自己比较薄弱的题目,按题目分类进行练习,这样的习惯,从初二至今,井源已经坚持了5年。 她的数学成绩也一直十分优秀,高考时获得了147分的优异成绩,这都得益于井源在做题上的持之以恒。“考试前,我把近5年的高考题做了一遍,总结命题人的思路,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井源说,“考前的连续复习很重要,考前30天的前10天你做了很多题,但如果后20天不做题了,那么就找不到应试的感觉和状态,不利于考场发挥。” ;
高考状元高效学习总结
高考状元高效学习总结 高考状元是每年高考结束以后都会受到人们关注的,那么他们的学习方法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高考状元高效学习总结,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高考状元高效学习总结(一) 超越年龄的“自制力” 天津:陆宇衡高考总分:683分(满分750分) 这个16岁的小男生在得知自己成了状元时很意外,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一个按照计划跟着老师复习的乖学生。但他也强调,劳逸结合很重要,所以即便已经高三,陆宇衡仍然是看电视、上网、听歌一个都不能少,还经常在学校的贴吧上发发帖、浏览同学的博客、聊聊天,但他总能很好地控制时间,掌握分寸,在学习与玩乐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超越年龄的“自制力”也许就是这个小男生最后夺得理科状元的主要原因吧。 注重基础知识学会心理暗示 山东:赵旭照高考总分:共714分(含20分优秀学生加分)(满分750分) 谈到高考复习,赵旭照的经验是注重基础知识,尤其是到了冲刺阶段,不钻研难题、偏题,而是巩固基本方法。一上高三,赵旭照就给自己定了三轮复习计划。第一轮:详细复习每一个细节,直到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第二轮:大块内容复习,知识系统化。第三轮:针对高考,练习应考技巧。平时,赵旭照习惯“自我心理暗示”:“不断鼓励自己,无论前面考得怎么样,只要还有一门没结束,就有翻盘机会……” 细节决定成败 新疆:林佳瑞高考总分:723分(含10分加分)(满分750分) “我的复习策略就是:抓重点,分小计划,抠细节,争取不失分。我的长处是在学习上很细心,比较注意细节,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我都记得很牢。我还有一个厚厚的本子——错题集,那可是我的宝贝。里头全都是些典型题目,是我平时在学习中做错的题,我把它们抄下来,定期拿出来分析,不断巩固复习,最终达到了查漏补缺的效果。高考结束后,我每天除了帮家里做农活外,已经把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第一册的内容基本自学完了。因为进入大学后,每个人在学习方面都很强,我希望自己能够跟上节奏,尽自己最大能力,努力学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辽宁:赵子波高考总分:689分(满分750分) 记者见到赵子波时,她们全家都在为赵子波取得的好成绩欣喜若狂。多才多艺的子波爱好电子琴和吉他,已经取得了电子琴8级证书,即便在最繁忙的高三,她也没有放弃这些爱好。赵子波从小学就是班长,高三时成绩一直排在学校前三名;她在学习上坚持不懂的一定要钻研透,但从不熬夜到11时之后。说到学习秘诀,赵子波引用了一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她笑着说,就是要用平常心看待成绩。 学习就像庄稼汉在烈日下劳作 山西:贺鼎高考总分:694分(满分750) 19岁的贺鼎,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中考时还是全市的第一名。贺鼎说,以前觉得自己属于天才型学生,不用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绩。但后来逐渐领悟到,不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是不可能长久地把别人甩在身后的。“学习就像庄稼汉在烈日下劳作,每掉一颗汗水就预示来年收成更多一点!”高三这一年,贺鼎把老师的复习安排当作准绳,结合自己有效的复习方法,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清华梦。 我没有优势,只能刻苦努力 河南:范佳琳高考总分:705分(满分750分) 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范佳琳给出了四个字:听话,刻苦。谈到学习的苦与累时,范佳琳毫不掩饰地说,自己就是一个农村娃,没有任何优势,只能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有韧劲,学习刻苦,这是所有认识范佳琳的人的一致评价。学校规定是6:20起床,而范佳琳每天早上6:00就起床,用很短的时间洗漱完毕后就去读英语了,同学们很少能在寝室里见到她。从高一到高三,范佳琳三年如一日。对于能坐到“状元”这个位置,范佳琳谦虚地认为只是个偶然,“平时也只会偶尔考了全校第一,没想到这回不小心就成了全省第一。” 注重平时积累高三很轻松 青海:周蕾高考总分:696分(满分750分) “我不喜欢死读书,应该属于发展比较全面的学生。我喜欢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强,也特别热爱体育锻炼。一般人都会觉得高三很痛苦,我倒觉得如果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在高一高二就把基础打好,那到了高三应该是很轻松的。因为高三不再学习新的东西,都是在巩固旧知识,所以我不觉得痛苦。此外,我很感谢父母和家长给我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我能尽情发挥。特别是我的父母,从我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我良好的习惯,直到现在,我还是一进门就做作业,然后再考虑别的事情。这些习惯将会让我受益终身。” 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陕西:陈光玉高考总分:709分(满分750) 当上“状元”的陈光玉说自己并没有什么秘诀,只知道凡事就怕认真二字。陈光玉的家境不好,父母靠种橘子树供养孩子读书,而父母的艰辛也是陈光玉最大的学习动力。陈光玉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总结了四方面“秘诀”:“一方面是心里始终要有目标,有问题就下工夫解决;第二方面是要脚踏实地,注意细节,认真、快活地学习;第三方面是要注意听老师教、授,同时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第四方面是养成好习惯,这样做事才会有成绩。 学习方法是个性化的 吉林:孔令兵高考总分:709分(满分750) 孔令兵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她很有灵气。得知自己成了省级状元,孔令兵显得很冷静,她认为自己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归功于扎实的基本功,而且不偏科。说到学习经验,孔令兵认为“学习方法应该是个性化的”。孔令兵举了个例子:自己学英语很少专门背枯燥的语法知识,也从来没有参加过英语辅导班。大部分时间,她都是进行能够强化口语的训练,比如常听《疯狂英语》。同时,孔令兵认为保持好身体很重要,她每天都坚持跑步。平时常听古典音乐放松心情,把学习当做兴趣和习惯。 学习贵在有张有弛 黑龙江:鄂炎雄高考总分:718分(满分750) “我不是那种拼命学习的学生,我不习惯走题海路线,只会做有代表性的题目,做完后总结特点,举一反三,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能轻松搞定了。另外,我也喜欢琢磨教材,一旦抓住了教材的脉络,学起来会豁然开朗。其实教材里的知识是最基础、最实用的,把这些掌握了,比看一些教辅书效果更好。……我喜欢上网,现在是网络时代,况且我能从网上获取我所需要的信息,为什么不上?而且,我们也该学会调节,有张有弛,该学习时用心学,该放松时也该好好放松。” 高考状元高效学习总结(二) 一、一本纠错秘籍必不可少 高考错题本图片 看过20xx各位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分享,我发现每一位高考状元的背后都有一本默默地小本子(纠错秘籍)。 20xx年北京理科状元刘智昕:“考前对于自己的弱科语文进行了大补,生活作息按照高考来,始终保持做题手感并坚持总结错题和答题方法”。 20xx年广西高考文科状元凌志宇:“基础很关键,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可以通过做试题来检验自己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做试题中不断总结规律,然后通过做试题,进行相应的查漏补缺。” 总结错题,究其原理,其实也不难理解。整个高中的知识点不可能有人全部完全掌握,这些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会在高考复习做题的时候暴露出来,于是就成了给位状元狂轰乱炸的重点对象。其实这个过程就和扫雷一样,复习的时候把一颗颗地雷挖出来,上战场(高考)的时候自然就安全了。 二、课堂很重要 认真听课 课堂很重要,这几乎是众多高考状元的共识。 20xx年安徽高考理科状元冯沁雪:“课堂上的每一秒钟都很重要。”被问及是否有特殊的学习方法时,冯沁雪告诉记者,她并没有什么“独门秘籍”,主要是在“课堂上高效率地听讲,做的习题并不比别人多,关键在于理解。” 20xx年江苏高考理科状元蒋婧煜:总结经验时,蒋婧煜首先提到了这一点,“上课一定要听讲,同样的问题,老师讲第一遍和第二遍,一定不一样的。第一遍就要把饭煮熟,不然夹生饭第二遍很难熟。” 三、回归课本才是王道 回归课本,重视基础 高考所有的考点都是来源于课本,用其他各种高考复习资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因此课本才是王道,梳理知识体系的时候也应该参照课本的知识体系进行。 20xx年上海高考文科状元刘逸冲:传授高分秘诀和心得,刘逸冲的回答很朴实——“回归教材”。“我的六本政治书基本都被翻烂了。”刘逸冲说,关心时事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必读报纸和时政类 四、死记硬背不可取,理解才是正途 理解 对于知识点,尤其是理科知识点,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要记得,而是要运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因此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理解才是正途,只有理解了才会熟练的运用。 20xx年安徽高考理科状元冯沁雪:“学数学的话,一定要以理解为主,比如说公式,一定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像物理,主要也是理解,我们要懂得(在脑海中)建构物理模型,建构了物理模型以后,对整个物理学都有一个框架,这样所有的物理题,都不会听起来像天书。” 五、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是成功的关键 严格把握时间 20xx年安徽高考文科状元赵昕玥:在赵昕玥自己看来,优异的成绩与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周密的学习计划密不可分。赵昕玥告诉记者,她平时会给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严格执行。 “有了计划,学习起来也更有效率,我通常完成计划后,还能剩下一些时间让自己休息。”她认为,学习不能一味地死读书,也需要劳逸结合。 六、好心态考出好成绩 好心态 状元们修炼得来好心态——放松,有助于调整状态。高考是一场马拉松,不是100米,张弛有度才能到达终点。因此要劳逸结合,放松心态,没有好心态,绝对考不出好成绩。可好心态,并非与生俱来,而靠一点点的修炼。 高考状元高效学习总结(三) 朱凯(清华大学) 学数学,朱凯觉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计算。而就是这一基本的环节却被很多同学忽视了。 在扎实掌握好基本功的同时,朱凯学数学的最大秘诀就是把高考题当习题做。他把历年来的高考题汇总到一起,再跟自己平常的学习进度结合起来。“我从高二时就开始做高考题,老师讲到哪儿,我就把高考题中所有相关的题目做一遍。长时间做高考题,挺有感觉的,收获不小。” 对于学习理综朱凯也有窍门。他觉得理综的三门科目中比较重要的'科目是物理。“做物理最重要的就是要戒骄戒躁,拿到题目要先分析到位,千万别着急上手。”朱凯说。他认为,解物理题切勿着急得结论,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解题过程,这样才能体现学习思路。“我的观点就是要把所有相关的方程都清楚地写出来,这样才不会冤枉地丢分。” 另外,课外的预习早已成了朱凯的习惯。“我高三下学期的时候就把大学要学的高等数学上下册都预习了一遍,习题也做了不少。虽然跟高中不太一样,但是感觉还不错。” 陈洪金(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我只谈谈化学 化学是一门含有很大文科性质的学科,要求理解记忆的东西很多。要学好化学,必须把这一关过好。 在中学化学中,主要的内容还是以某一种元素或某一族元素为主,学习它们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 每一种元素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学习单种元素的时候,对于元素表现出来的所有性质都要一一掌握。例如学习铁元素的过程中,就应该掌握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重要内容。而学习某一族元素的时候,首先应对这一族元素的代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制法等进行学习,然后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地展现这一族元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这样掌握的知识全面牢固,在以后用到的时候就可信手拈来,而不用找课本。 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学问,所以贯穿于化学始终的是化学反应,所以说学好了化学反应也就学好了化学。例如在有机化学中的种种重要反应,考到的很多,也很重要,是难点重点。但是也有解决这类问题的捷径:那就是对反应本质的理解,以及熟练掌握反应原理、装置、条件、注意事项等内容,这样大部分的题目就可以顺利通过了,剩下的题目也就是再加上数学运算,就可以很容易得通过。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先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就可以提高很大一截。 在做题目时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大大减小运算篇幅,并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元素守恒法:在一个化学反应里,改变的是元素的原子的排列结构顺序,而元素的种类个数在反应前后是不变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略去很繁琐的中间过程,直接对要求的元素进行求解。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在100g硫酸亚铁样品中含有杂质硫酸铜,把样品溶于水,放进足量铁粉,之后过滤放进足量盐酸,过滤,灼烧残留物得到物质的质量是样品的1/20,求样品的纯度。这个题目就是典型的应用这个方法的例子,虽然中间经过了很多变化,但铜最终都转移到了氧化铜中,则可以据此进行计算,显然要简单得多了。 相关元素法:这是个很简单的方法,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现有硫酸亚铁、亚硫酸铁、硫化亚铁三种混合物,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a%,求氧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这三种物质仔细看就可以看出每一个铁原子对应一个硫原子,根据铁与硫的原子质量比就可以求出硫的质量分数,氧的质量分数只用100%减去铁和硫的质量分数就得到了。 特别的反应现象或条件,例如生成黄色溶液,产生红色沉淀,产生气体,需要高温,需要催化剂等,从这些现象或条件,我们可以联想到我们学过的元素的性质,来与之对应,很快就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还有很多在做选择题时的方法:最简单的是代入验证法,即把答案代进题目进行验证;排除法,这个都知道,不必多说。在这种情况下是灵活多变的。 在考试的时候,不应当被题量所吓倒,要知道你觉得题目太多,别人也这样认为。要静下心来做题目,但头脑不能慢。要机动灵活的有选择的做题,即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把会做的,熟悉的做完,在做简单题目时一定要细心,很多成绩好的同学都是在做简单题目上失分。 尤其是对于后面的大题,不会做还不如保证前面会做的得分。这样才会把自己的所学知识显示出来,得到优异的成绩。 ;
今年高考全国第一状元是谁?多少分
没有高考全国状元,因为高考是分省份进行的,不是全国统一的,只存在省状元,不存在全国的状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录取批次是指“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等招生批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近年积极推动各地开展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截至2019年06月,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甘肃、江苏、山东、福建、四川、山西、陕西、广西、湖北、江西、辽宁、广东、内蒙、重庆、贵州、河南、安徽、云南、西藏、新疆、宁夏、吉林,27个省(市、区)取消第三批次本科。其中天津分二批AB段、山西分二批A/B/C段,其余省份待定。改革已经取得重要的积极成效,取消批次对减轻基础教育焦虑负担和高考焦虑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2019年27个省份的改革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尤其是浙江的高考录取改革具有重要的推行价值。国家支持全国各省份尽快取消所有批次,促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促进高考和高校更深层次的改革。
高考状元最高分是多少
历史高考裸分最高分748分张镇风,总分748分。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语文: 150分;英语:150分;数学:148分;理综:300分。张镇风,1998年 全国高考状元。在中国高考史上,他缔造了传奇。除了数学失了2分,其余都是满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高考状元王端鹏,总分749分。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数学:149分;理综:300分;加分:20分。2004年高考,烟台二中校实验班学生王端鹏以749分的高分获得山东省理科“状元”,成为烟台市学生在“恢复高考”27年来,第二次夺得全省文化成绩最高分。
成为高考状元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高考状元”这个头衔我自己不会对外宣传,但身边不少人是知道的,因为百度一下,你懂的。对我的最大影响就是:毕业回国找工作时,很多面试官会问高考成绩,而且会因此影响录取的可能性,这算是幸福吧。另外就是会遇到一些素未蒙面的同龄人说他们认识我,见了面才知道是听过我“高考状元”这个头衔,还能报出我当时的分数,有时候还是有点小尴尬的。工作以来,我遇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同事和同辈,他们中很多人有着不错的学历,但也有不少人在学历上并不突出。在职场上成功更多时候靠的是在工作中的积累、奋斗与坚持,再加上不断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好的学习成绩会让你在学术/职场的起点占有先机;但如果在学业大考中没能发挥出色也不要紧,未来的日子里充满后来居上的机会。各位目前学业/工作中不如意的校友们,千万别失去希望和向上的动力啊。此外,工作以后我也更深刻的体会了幸福的意义:就是你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从中汲取快乐与能量,同时又可以赚钱养家,衣食无忧。当然,各位校友也要注意身体健康,切莫赚了钱却搞垮了身体,这样才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长长久久。
早年高考状元们都在干什么?
所谓的高考(微博)状元“全军覆没”,是说这些曾经的“状元”们,没有继续在各行各业中做“状元”,没有做到赫赫有名,让全国人民都闻其大名。 附《 1977-1998 年我国部分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表》,请读者认识下这些“全军覆没”的队伍。
状元们都在干什么?
1977-1998 年我国部分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表
1977 重庆 董运庭 西南大学 中文 重庆 42 中 ( 老师 )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1977 北京 郭方 北京大学 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附属中学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
1977 四川 胡小钉 北京大学 新闻 - 北京电影学院教师
1977 四川 黄宗瑜 清华大学 土木建筑 成都五中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77 吉林 李沛然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 东北师范大学附中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1977 北京 刘学红 北京大学 新闻 和平街二中 中青在线总经理
1977 浙江 宋安澜 清华大学 自动化 杭州市清河中学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
1977 江苏 童星 南京大学 哲学 南京一中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1977 海南 韦坚 中国科技大学 - 文昌中学 美国马里兰州大学教授
1977 上海 袁均英 复旦大学 生命科学 - 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1977 黑龙江 袁启鸿 哈尔滨工业大学 热能工程 上海 62 中学 黑龙江省政协常 委,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
1978 四川 高贤均 北京大学 中文 -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当代》主编,现去世
1978 陕西 韦成枢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 西安高级中学 陕西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1978 江苏 萧柏春 南京大学 数学 南京一中 美国长岛大学教授
1979 江西 陈通文 清华大学 自动化 南昌十中 IEEE Fellow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1979 四川 霍永忠 北京大学 物理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1979 河南 宋新宇 北京大学 数学 - 易中创业董事长 openBC 中国 区总经理
1979 山西 吴滢 中国科技大学 - 太原五中 现移居美国工作
1979 江西 周南平 西安交通大学 计算机 - 美国遗赛国际公司创始人
1980 浙江 蔡申瓯 北京大学 物理 -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
上一篇:1988话剧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6-19 2013北京高考状元
- 06-19 1988话剧
- 06-19 2013江苏语文高考
- 06-19 浙龙卷风掀翻鸡舍
- 06-19 奔奔油耗
- 06-19 去世6年无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