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邺城
三国时期邺城是什么?
邺城,古代著名都城。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邺城作为魏晋、南北朝的六朝古都,在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占有辉煌地位,堪称中国城市建筑的典范。全城强调中轴安排,王宫、街道整齐对称,结构严谨,分区明显,这种布局方式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特别是它对后来的长安、洛阳、北京城的兴建乃至日本的宫廷建筑,都有着很大借鉴和参考价值。城市沿革:临漳和安阳均古属邺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于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他治河投巫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曹魏时建北邺城(今临漳县邺北城),东西长7里,南北长5里,外城有7个门,内城有4个门。曹操还以城墙为基础,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是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邺城
三国邺城是现在的哪里
三国时期邺城的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
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营建邺都。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王都。邺城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1957年考古工作者对邺城遗址进行了首次勘察,1979年,邺城遗址被公布为临漳县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在临漳县北吴庄发现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东魏、北齐石造像及残件,是目前所知建国以来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邺城遗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学、北朝文化的大型遗址。
邺城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邺城,古代著名都城。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邺城作为魏晋、南北朝的六朝古都,在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占有辉煌地位,堪称中国城市建筑的典范。全城强调中轴安排,王宫、街道整齐对称,结构严谨,分区明显,这种布局方式承前启后,影响深远。特别是它对后来的长安、洛阳、北京城的兴建乃至日本的宫廷建筑,都有着很大借鉴和参考价值。城市沿革:临漳和安阳均古属邺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于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他治河投巫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曹魏时建北邺城(今临漳县邺北城),东西长7里,南北长5里,外城有7个门,内城有4个门。曹操还以城墙为基础,建筑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是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邺城
邺城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邺城,古代著名都城。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王都。邺城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扩展资料1957年考古工作者对邺城遗址进行了首次勘察,1979年,邺城遗址被公布为临漳县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在临漳县北吴庄发现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东魏、北齐石造像及残件,是目前所知建国以来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邺城遗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学、北朝文化的大型遗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邺城
“邺”的含义邺城的历史
基本解释: -------------------------------------------------------------------------------- 邺 (邺) yè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北省临漳县西。 姓。 笔画数:7; 部首:阝; 笔顺编号:2243152 详细解释: -------------------------------------------------------------------------------- 邺 邺 Yè 【名】 (形声。 从邑,业声。 本义:邺城)同本义〖Yecapital〗。 古地名。 春秋齐桓公始筑城。 秦置县。 三国·魏为邺都。 晋避怀帝讳,改为监漳。 此后,历为前秦、后赵、东魏、北齐的首都。 隋复为邺县,宋废。 故址在今河北省监漳县西,河南省安阳市北 邺城的历史 失落的文明:邺城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这里曾经是六朝古都,这里曾铜雀春深,歌舞升平,魏王曹操曾在这里宴饮赋诗,抒发壮怀,“建安七子”曾在这里歌咏吟唱,探讨人生的要义…… 而现在,这些鲜活的历史影像都湮没在滚滚的河水中,消失在熊熊的战火中,留给我们的只是地上残缺不全的城垣遗址和地下的碎砖片瓦,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正是“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郑板桥诗)。 最早与邺城有关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西门豹,我们在上中学时就知道“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西门豹是个战功赫赫的武将,被魏文侯任命为邺令,他到任后,发现当地的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对泛滥的漳河无计可施,竟想出了“河伯娶妇”的花招,蒙骗残害百姓,借机聚敛钱财。 于是将计就计,惩治了地方恶势力。 所谓河伯,指的是商王冥,商代时商王冥自商丘(今河南濮阳)迁都于邺,因商王冥曾任水官,故死后被尊为河伯。 可见商代时已有邺城,春秋时齐桓公重新筑城,战国时属魏。 西门豹治邺期间,对漳河进行治理,沿漳河修12渠(一说是西门豹之后的邺令史起所修),引河水灌民田,化害为利,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亩产达到6石4斗,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产量。 西门豹又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使邺城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为邺城日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人痛心的是,这位对魏国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却遭到一些小人的诬告,说他治理漳河时滥征民夫,魏文侯虽未听信谗言,他的儿子武侯继位后,却未放过西门豹。 西门豹终于惨遭杀害,含冤而死。 战国末期,邺城归赵国。 东汉末年,邺城成为袁绍的驻地,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攻占邺城,建安十八年(213年),定都于邺。 此时曹操虽未称帝,却已称魏王,他把邺城当作王都,大兴土木,造就了邺城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 据《水经注》记载,城垣东西长七里,南北五里,考古挖掘实际测量略小于记载。 外城七个城门,城内有宫殿、衙署、苑囿等,楼台亭阁星罗棋布。 左思《三都赋》中的“三都”即指魏都邺城、吴都建业,以及蜀都成都。 在《魏都赋》中,左思用这样的语言描述当时邺城的繁华绮靡,“街冲辐辏,朱阙结隅”,“百隧毂击,连轸万贯,凭轼捶马,袖幕纷半”,“重闱洞出,锵锵济济。 珍树猗猗,奇卉萋萋。 蕙风如薰,甘露如醴。 禁台省中,连闼对廊”。 邺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城市,在城市的整体布局上,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手法。 城内划分为宫殿区、贵族区和平民区。 这种设计思路对后代的城市规划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的长安城、洛阳城、元明清三代皇城——北京城,乃至日本奈良,都是采用这种格局。 在邺城建筑中,最著名的当属“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 三台均筑于邺北城西北角的城墙上,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有二桥相连通。 左思《魏都赋》说:“三台列峙而峥嵘”,传神地描写了三台的建筑形象。 三台建成后,曹操命诸子登台,并让他们各自作赋,曹植出口成章,下笔立成,一时传为美谈。 其中冰井台高8丈,有房屋140间,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 井深15丈,可储藏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食盐等物,以防不虞。 如果说冰井台是仓库,那么铜雀台就是歌舞厅。 铜雀台为三台之主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曹操在戎马倥偬之余,也需要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就与文人骚客在铜雀台宴饮赋诗,或观赏姬妾宫女的歌舞表演。 有时也在这里议决一些军国大事或接见贵宾,蔡文姬自匈奴归汉后,曹操就在铜雀台上接见和宴请了这位女诗人。 一提起铜雀台,人们便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其实铜雀台并不是困为杜牧的诗而出名 ,而是因??柑ㄌ?忻?拍敛湃ジ栌剿??br> 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建安骨,即建安风骨。 指活动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19)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以及建安七子等人的诗作,有着刚健遒劲的共同风格, 文格清峻,文思通脱,文气驰骋,文藻华靡,人称“建安风骨”。 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他们都居住于邺城,故又称“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流派,得益于曹操这个领军人物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更与邺城宽松安定的生活环境有关。 邺城的繁荣并未在曹魏时代达到顶峰。 东晋末年十六国时期,后赵石虎定都于邺,石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生活极度奢侈,他对邺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和增建。 重修东、北城门,建齐斗楼、九华宫、观雀台、太武殿、华林苑、阅马台。 仅铜雀台一项工程,就由原来十丈增高至十二丈,并于台上修建高十五丈的五层楼,共高二十七丈。 楼顶置高一丈五的铜雀,舒翼若飞。 那时的邺城,可谓金壁辉煌,恍若仙境。 历史的天空总是风云变幻,邺城的主人如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 继曹魏、后赵,之后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也都定都于邺。 公元350年后赵为冉魏所灭,两年后冉魏又被前燕慕容隽所灭,公元370年前燕又为前秦所灭。 不久慕客垂建立后燕,战乱中曾入据邺城,使邺城受到严重毁坏。 东魏天平元年,由洛阳迁都邺城,次年开始大规模修筑南邺城,南北二城中间共用一道城墙,南城故址在今河南安阳境内。 后东魏改称北齐,公元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 隋文帝杨坚篡位建立隋朝,攻占邺城后,一把火将这个千年古都付之一炬,六朝繁华瞬间灰飞烟灭。 邺城初建时内城在漳水南岸,后漳水南移,今内城遗址已在漳水北岸,金戈铁马,雄图霸业,只剩下一堆残破的瓦当、纹砖、螭首、柱础,让人感慨之余,不禁想起了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邺城是哪个朝代的都城-简短介绍
邺城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朝代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虽然现在已经没落了,但是它在我国建筑历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对后来长安、洛阳以及一些国外的历史建筑,都有这非常大的借鉴以及参考价值。 邺城是几个朝代的首都 邺城相信很多对历史有了解的人都不陌生,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都城之一,其遗址在我国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郊一代,它有千年古城的美誉,更是历史上的六朝古都,只不过现在已经渐渐没落少有人知了。 邺城先后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这六个朝代的都城,长达四个世纪一直都是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地带,早在1988年的时候,就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邺城作为六朝古都,在我国建筑历史上有承前启后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邺城在修建的时候王宫、街道整齐且对称,结构十分严谨,对后来的长安、洛阳以及外国的一些宫廷建筑,都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邺”的含义“邺城”历史简述
邺 邺(yè)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 后赵、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在此建都,魏时曹操也曾以此为北方政治中心。 邺本有二城。 北城为曹魏在旧城基础上扩建,东西七里,南北五里,位于漳水之北,城西北隅自北而南有冰井、铜雀、金凤三台。 近代漳水南移,故址大都已在漳水之北,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迤东一带。 南城兴建於东魏初年,在今漳水之南,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较北城大,在今河南安阳县境内。 邺原为东汉末年冀州治所,河北平原统治中心。 韩馥、袁绍前后为州牧居地。 建安九年(204),曹操破据有邺城的袁氏残馀势力,领冀州牧,即以邺为根据地经营河北。 继而为丞相,封魏公,晋爵魏王。 此后,东汉名义上的都城在许(今河南许昌东),实际政治中心是魏都邺城。 曹丕代汉建魏后迁都洛阳,邺长期为北方商业和军事大城市。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以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阳平(今河北大名东)、魏(治所在邺)为“三魏”;同时又以长安(西汉故都)、谯(魏帝本贯)、许昌(汉献帝旧都)、邺与洛阳合称“五都”,足见邺之重要。 十六国时,后赵石虎将都城从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迁至邺城,改太守为魏尹。 此后汉人冉闵建立魏国,亦都於此。 前燕慕容灭冉魏,初都於蓟(今北京),后亦迁都於邺。 前秦苻坚曾以王猛为冀州牧,居邺。 北魏孝文帝立相州,以邺为州治。 东魏天平元年(534),高欢入洛阳,立孝敬帝,迁都於邺。 北齐亦建都於此,改魏尹为清都尹。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灭北齐,改邺为相州魏郡治所。 周静帝大象二年(580),大丞相杨坚企图代周之际,相州总管尉迟迥从邺起兵讨伐,失败。 杨坚焚毁邺城,千年名都化为废墟。 ://baike.baidu/view/162521. 老了不死;邺城”历史简述
邺字的意思 邺是什么意思
邺的拼音是yè,很多小伙伴只知其音,不知其意。那么邺的意思是什么?邺字到底有何解释呢?下面跟随我一起来看看邺字的意思 邺是什么意思吧。 邺字的意思: ● 邺 (邺) yè ?ㄧㄝˋ ◎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北省临漳县西。 ◎ 姓。 邺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邺 邺 Yè 〈名〉 (形声。从邑,业声。本义:邺城) 同本义 [Ye capital]。古地名。春秋齐桓公始筑城。秦置县。三国·魏为邺都。晋避怀帝讳,改为临漳。此后,历为前秦、后赵、东魏、北齐的首都。隋复为邺县,宋废。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河南省安阳市北 邺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邑字部】邺;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270第07 【唐韵】【正韵】鱼怯切【集韵】逆怯切,
西门豹治理的邺城是现在的哪里?丢巫婆的河是现在的哪条河?
这是小学语文书里学到的一篇课文呢,说的是战国时期,西门豹因深的魏王的信任被派去邺城做父母官,在任期间发生的事情。邺城在河北临漳县一带,魏国的邺城 在当时是个军事要镇,西门豹得魏王任命上任邺城,他刚来邺城的时候,见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找来当地的乡民询问是什么原因,乡民们告诉他,每到夏天的时候,漳河都会发大水,邺城的三老、廷掾,联合巫婆每年会以给河神娶媳妇的名头大肆搜刮老百姓的钱财,却只拿出其中一小部分来为河神娶媳妇,还会强迫百姓送出家中稍有姿色的女子献给河神,这些女子坐在专门制作的床铺枕席上漂向河中,最后在河上漂流几十里后新娘子和枕席一起沉没到河底,女子被淹死,巫婆却说河神娶了媳妇就会保佑一方百姓。要知道古时候的人们迷信思想还是很重的,老百姓们虽深受其苦却很相信巫婆说的,西门豹却是不会相信这些,于是到了河神娶亲的那天他以献祭的女子不美为理由,要巫婆、和三老依次去问河神意见,把他们通通投入河中,那河应该就是漳水河。这一举动威震住了当地的官员富绅,自此之后邺城的官员和百姓没有人再敢提河神娶亲的事,西门豹又发动乡民开挖水渠,灌溉农田,开垦荒地,不仅缓解了水患,庄家也得到了丰收,百姓的日子也过的越来越好。
邺怎么读
yè。邺,形声字,通业声,从邑,是中国古地名,也是姓氏。邺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一带,历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隋复为邺县,宋废。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现在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邺城为什么消失了?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治所邺城)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相州、魏郡和邺县及大部分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于邺城旧址置灵芝县。在杨坚焚毁邺城之后,邺城的书籍、资料、文物,都随着邺城居民迁到了安阳,可以说,安阳在一定程度上是邺城的继承者。只不过,因为今天的安阳在河南,邺城遗址(河北邯郸临漳县附近)在河北,所以才引起了诸多误会。但很遗憾,杨坚的那一把火,将邺城一千多年的苦心经营,付之一炬。这座曾与长安、洛阳并驾齐驱的城市,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辉煌。邺城遗址的发展1979年12月,邺城遗址被公布为临漳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23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河北省临漳县完成了《邺城保护总体规划》的编制评审,邺城遗址保护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36家大遗址之一,并列入国家、省、市“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2013年5月27日,河北省邺城遗址(含河南安阳高陵)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
上一篇:广汽丰田雷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