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问题
三峡大坝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三峡大坝的作用和意义如下:1、三峡大坝拦洪三峡大坝拦蓄超过中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确保三峡工程以下的长江河道行洪安全。2、三峡大坝削峰三峡大坝即在下游防汛形势紧张时,削减上游来的大洪峰,减少水库出库流量,缓解下游的防洪压力。3、错峰三峡大坝错峰,是为防止上游与中下游同时遭遇洪峰,进一步降低下游的防洪压力。三峡大坝的意义:三峡大坝建成后,每年大约能提供1000亿千瓦时发电量,有效解决了电力不足等问题,同时可以自由调节水位,控制下游地区用水量,一定程度上平衡水资源利用。三峡大坝具有巨大的防洪效益及航运效益,为内陆与沿海联系提供便利,同时,三峡大坝建成后为国家5A级风景区,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三峡大坝修建的时间三峡大坝是2006年建成的。其具体时间为2006年5月20日,当天项目组正式宣告竣工并投入使用。三峡大坝工程的最高峰期有超过3万人同时参与施工,仅单混凝土浇筑一项总耗时达8年,消耗量为3000万立方米。大坝总长2209米,坝体高181米,号称世界最大水坝。
三峡大坝的利弊有哪些
三峡的有利之处在于:具有防洪、抗旱、运输、旅游、发电五大功能,主要是为了前三项,能够使得三峡地区的准能运输条件有所改善.因为以前三峡是鬼门关,后来虽然炸掉了一些礁石,急流险滩仍然是它的特色,逆水行船、夜间航运都有一定的危险性.筑坝之后,万吨运输船队可直达重庆,通航能力提高了数倍,发电也是世界流行的清洁能源产生的电力(全天然无污染的长江水为动力),符合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而且,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前期投入,对三峡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弊端主要有:三峡部分地区的文物会被淹没,有些已经异地重建,有些永久沉入水下;其次是部分植被淹没,改变了三峡坝区附近的生态和小气候(不一定都会变坏);三是让支流的河水水位提高,对部分居民有影响,需要搬迁移民百万人;四是地质不稳定地区可能有一些泥沙卵石冲入河道,需要用冲沙的办法排出(设计时已经考虑到).
总的来说,修建三峡大坝是利大于弊的.即使发生灾害或者战争,它也不会成为一个难题或者一个充满风险的战略目标.因为它的下游有三个巨大的急转弯,可以防范大坝突然的破坏.
三峡大坝为什么限水位到145米?
水位低于145米,发电就会受到影响,这个原因可以成立。现在也在闹严重的电荒,很多地方都在限电。水位太低,也会影响到上游的用水。长江上游也干旱。此外可能还会影响到航运等其他方面。水库放多少水,由国家防总决定,不由三峡自己决定,要根据全国的情况统一安排。以国家颁布的黄海高程零米为基准零米。三峡大坝的水位高度时145米,就是比黄海零米高程高出145米。三峡大坝库区的正常存储水位最高是一百七十五米,而就在开闸当天,水库水位突然降到147米,离最低的145米的蓄水位比较近了。由于之前的三峡水库已接收流水量快到达每秒四万立方米的洪水,所以此次水库的泄洪水流量控制在了每秒3.5万立方米左右。扩展资料:在现有水库特征条件下,三峡水库解决中下游干旱缺水问题的潜力就在于165立方米亿的兴利库容在6-7个月内如何分配,如果均衡下泄,可以增加1660-2390立方米/秒;如果在某时段多增加泄量,可以明显改善中下游水流条件,但需要改变正常的发电计划,可能影响水库发电和航运的保证率。在枯水期,电站按调峰方式运行,尽可能保持高水位(175米)运行,实现多发电和保证航运。如果不改变发电保证率为95%和多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度(不考虑右岸地下电站发电)的发电量和航运水位的控制要求,枯季没有弃水,165立方米亿的兴利库容仅够基本满足原有调度目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峡水库
三峡大坝防洪效果特别好,为何不在长江中下游再建一座?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的清洁能源基地。它集发电、防洪、导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自建成以来,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三峡工程规模宏大,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是全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长江下游的许多地方都受到了灾害的影响。三峡大坝确实起到了防洪作用,但也不是万能的。三峡大坝的修建只是为了给长江下游争取更多的防洪时间,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挡住洪水。毕竟三峡大坝的蓄水量也是有限的。如果有汛期,三峡大坝很容易达到临界值。此时三峡大坝也需要泄洪,所以如果下游没有消化能力,洪水还是会发生。根据气候特征,中国主要有两种气候: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雨热同期,降雨集中,夏季降雨多,冬季降雨少。在降雨集中的季节,我们称之为“汛期”,而长江流域80%的水集中在汛期,也就是说80%的水集中在短短两个月内,大大增加了河流的负担。过去,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前,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洪水,平均10年一遇。但三峡大坝建成后,直到这次洪水,长江中下游近几十年没有发生大洪水。三峡大坝防洪效果很好,但不可能再建一个。首先,这是因为巨大的工程。三峡工程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这样的项目,不是想建就能建的。需要详细的规划。其次,对地形要求很高。三峡大坝对地形的要求也很高。既要有落差大的地形,又要有合适的地质条件。没有特定的地形和地质,不可能建设这么大的水电工程。最后,没有实际意义。三峡大坝防洪效果虽然好,但也不是越建越好。三峡大坝的建设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否则,再多的建设也没有任何意义和作用。三峡大坝本身的蓄水能力也是有限的。三峡大坝的总高度只有185米。但如果汛期到来,三峡大坝水位必须保持在145米以下。如果超过这个值,就会很危险。毕竟汛期的降雨量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汛期,三峡大坝也需要泄洪,可能会给下游带来负担。
三峡水利工程谁提出修建的
三峡水利工程孙先生提出修建的。其中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建设项目,在世界同行业、同类型的建设工程中也绝无仅有。在长江上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防洪、发电、航运、调水等诸多之利,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振兴,这是我国几代人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数据分析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kW。右岸预留后期扩机的6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kW)地下厂房位置。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垂直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岸临江最高峰坛子岭的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280m×34m 5m(长×宽、坎上水深),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t。
三峡工程存在哪些问题
1,早期对抗洪能力的预估过于乐观
三峡工程上马之初,宣传的首要功能,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江中下游的洪患问题。当年的口号是“三峡工程峻工之日,就是长江告别洪患之时”。
但从媒体宣传来看,这个口号在建成以后越来越低调,03年建成时号称“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而08年就变成了“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而去年则宣称“今年抗洪还不能全都指望三峡大坝”。
2,解决泥沙淤积也不如预期顺利
大坝淤沙是水利建设一大难题,据报道,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来处理排沙问题,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便可以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这被认为是水利史上一大创举。但最近又有报道指出,从水库运用初期的监测来看,这种方法仅能排出70%左右的泥沙。据监测,蓄水以来,2003~2007年,每年入库2亿吨泥沙,约有1.3亿吨淤在库内。
3,调水与发电尚需协调
水利工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削丰补枯,调节水旱平衡。但对三峡公司来说,发电是他们的收益来源,与调水之间存在一定矛盾,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关于今年旱灾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此前出现的“淡季用电高峰”让三峡用去大量水体发电,加剧了下游旱情。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基础理论研究室主任王银堂也认为,由于三峡工程兼具水利、水电的枢纽作用,其大体量发电用水客观上会造成下游“缺水”的现象。
二,环境影响:可能被夸大,仍然很严峻
旱灾被认为与三峡工程有关
1,“影响气候”的指责缺乏依据
近年来,中国南方频现异常气候,四川和重庆等地出现酷热、大旱以及暴雨等异常天气,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而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结论是:三峡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温度、湿度、风和雾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则表示,有人认为三峡库区对三峡周边广大地区的气候产生了严重影响,并把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归结为三峡工程的影响,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库区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根据2007年由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显示,三峡库区的污染问题形势严峻,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至135米之后,监测结果显示,三峡在135米蓄水过程中和蓄水后局部时段,香溪河等12条支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华(藻类过度繁殖)现象,回水区水流减缓,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报告称,地面污染源是三峡库区的主要污染源,占到总体污染的60%—70%,主要来自库区的农药和化肥使用。
3,比起地震,山体滑坡是更值得重视的地质影响
三峡工程曾被指责为库区地震的原因之一,其实大坝与地震的关系以目前的观测手段尚无法证明,但山体滑坡已经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据新华社记者报道,重庆库区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3月18日,受试验性蓄水及退水影响,重庆库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等14区县发生166处地质灾害灾(险)情,崩滑体总体积约6024万立方米,影响人数11535人,已造成土地损失约2380亩。值得注意的是,166处灾(险)情点中,新生突发性灾(险)情点达到121处。三峡水库每年从145米蓄水至175米,再消落回145米,所产生的30米消落相当于百年一遇的长江洪水,对库岸边坡的考验就可想而知。
三,航运作用还需要长期开发
重庆并未迎来万吨巨轮
1,“巨轮直航重庆”目前难以实现
三峡设计和论证过程中,曾经提出“万吨轮直达重庆”的诱人蓝图,但实际上,长江中下游一座座跨江大桥早已形成百桥锁江,巨轮无法从桥下通过,进入长江上游。
对于“巨轮入重庆”的构想,三峡的出现理顺了上游航道,而下游要不要拆桥让船,已经引起了持续的争论。
2,航运效率需要进一步改善
据公开的信息,三峡船闸设计之初确定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为5000万吨,双向运行为1亿吨,而实际上,三峡船闸的五级船闸启用后至今,双向船闸的通过能力到5000万吨就已经出现饱和。而且,由于永久船闸分为五级,因此通行速度较为缓慢,理论上过闸要2小时40分钟,在目前实际运行中,往往需要3.5个小时以上才能通过。重庆市交通部门提出要尽早论证、规划并最终在三峡大坝上建设第二座双线五级船闸或第二座升船机,并称“这才是打开长江通航瓶颈的根本办法”。
为什么要建三峡大坝?
三峡水库建在宜昌,是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长江上游落差大、流速快、发电动能大。长江作为我国最大的河流,水流量大且稳定,利于发电。三峡这个地区地质构造稳定(不易发生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对修建三峡大坝这一浩大工程提供了有利保障。三峡大坝的选址最初有南津关、太平溪、三斗坪等多个候选坝址。最终选定的三斗坪坝址,位于葛洲坝水电站上游38千米处,地势开阔,地质条件为较坚硬的花岗岩,地震烈度小。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岛,将长江一分为二,左侧为宽约900米的大江和江岸边的小山坛子岭,右侧为宽约300米的后河,可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扩展资料;影响;三峡工程影响环境来自于水库的污染。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的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泻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对此,当地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决污染问题,如果发现污染过于严重,也可能会采取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三峡工程的利弊是什么?
相关介绍如下:利端:1,防洪: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有效控制上游进入中下游平原的洪水,遇百年一遇洪水,可在不动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控制荆江河段的流量在安全范围以内,遇千年一遇洪水或1870年型洪水,可控制枝城站流量不超过80000立方米/秒。2,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840亿千瓦小时,可供电华中、华东以及川东地区。每年约可替代煤炭5000万吨,可减轻上述地区的煤炭运输压力,并可减轻因火电燃煤引起的环境污染。3,航运:三峡工程建成后,水库回水形成660公里长的深水航道,可改善重庆以下的航道条件。由于险滩淹没,航深增加,坡降变缓,流速减小,船舶的运输效率将明显提高,运输成本可较目前降低35%~37%,必将大力加速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弊端:为了三峡工程的早日建成,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做出了巨大牺牲,淹没大片良田、搬迁成千上万的工矿。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三峡一带属石灰岩地貌,那水的压力如此之大,而三峡地区的脉形纵横交错,是极易发生地震的板块挤压地区。如此多的水聚积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危险至极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在全球为第一,不是某些人说的第六。中国所缺的是有水处的耕田。水库完成后淹地五十万亩,将来更多,用来换取电力,实不可取。详见《论降水川流与水资源的关系》。3,三峡电站经济可行性考虑到卵石沉积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区大中型电站要贵两三倍。报告中的经济核算是错误的。十八年内只有支付,没有产出,也无以解决当前缺电的问题。
三峡工程的利弊
三峡工程的利在于防洪方面,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弊端是,造成下游水位降低,周边自然环境质量下降。
三峡工程
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6月1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大坝使用寿命是多长时间?如果到期拆除后,会怎样?
专家表示三峡大坝能用100年以上三峡大坝,在1992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经历十多年劳动者的日夜兼程,终于在2006年5月正式竣工,全长2308米,坝高185米。一些专家也曾表示,大坝的使用寿命在100年以上。如果再加上及时修补和维护,使用的实际年限还会拉长,比如四川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已有千年的历史,直到如今,依然在岷江上发光发热。我们都知道,任何材料都有使用的年限。三峡大坝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主体建筑,比如我们居住的房子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是70年。如果使用超过了一定的年限,就有安全方面的隐患,然而三峡作为一个世纪的大工程。当初的设计的安全性和牢固性,肯定达到了最高标准,肯定比我们居住的房子(70年)的年限要高。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表示,三峡大坝属于常年使用,跟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些类似。水利部在2014年发布了关于水利工程使用年限的相关说明。当然,如果三峡大坝真的到了无法维护修补的那一天,从安全的角度着想,大坝肯定是要被拆除的。到期拆除了,会怎样?先来说说国外的两座水坝:位于意大利东北的瓦依昂大坝,从1963年10月9日那天起,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报废的原因是水库内泥沙太多,无法进行蓄水。而泥沙较多的原因让人有些无奈,当天水库附近的山体滑坡了,大量的石沙倾入水库,水平面迅速抬高,同时沙石的倾入也让水坝的底部抬高,从而失去了蓄水的功能。2019年8月29日,印度的一个投资22亿的大坝,刚投入使用不到一天就坍塌了,这一消息在国内引起不小的反响,当初官方给出的解释有些敷衍,说是因为老鼠洞而发生溃堤。刚修建的大坝就有老鼠洞?印度民众开始不断质疑,后来没有办法,只能宣布重新调查,至今还没有公布原因。我国当初建设三峡的主要目的,不是发电而是为了防洪,对三峡大坝的选址,也进行了多年的深入勘察。据了解,单单三峡工程的选址,前前后后就花了24年。现今的三峡水库周围,都是硬如磐石的花岗岩基石,性能十分坚固,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极小。再者,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在国际上都属罕见,光是混凝土总的浇筑量就达到了惊人的2800万立方米,主要是依靠坝体自身的重量来抵抗上游水压。这2800多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放在一起到底有多少,大家可能没有直观的印象。那么可以换个角度,如果折算成“直径一米的混凝土管道”的话,可以绕地球赤道走一圈。有一说一,三峡大坝未来最大的可能性是:混凝土历经百年后不断地老化,同时维修的成本越来越大,拆除重建是最好办法。如今,我国的科技实力日新月异,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就算不得不拆除的那一天真的到来,也没必要害怕,我们祖国也一定有能力,在大坝的附近再重造一个大坝,继续为三峡中下游城市服务。三峡大坝带来了哪些好处?1.近年来,三峡每年的发电量近900亿千瓦时。这些电力输送到了沿江地区,给三峡水电站带来了每年超400亿的稳定收益;水力发电是清洁能源,为我国的节能减排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2.三峡大坝的建成,既是水利枢纽的世纪工程,也造就一个规模宏大的雄伟建筑。有个词叫“高峡出平湖”,说的就是三峡大坝的壮丽奇观,每年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远眺大坝,俯瞰长江,推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3.减少了中下游的洪灾和旱灾的发生次数。它就像一个水龙头一样,通过控制水的排放量,维持长江中下游水位的平衡状态。写在最后近年来,三峡大坝的效应越来越明显,给出的成绩单也同样喜人。累计的利润,早已超过了前期建造的费用,对长江流域的城市群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峡大坝,是一个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它的出现,除了要感谢当初的建设者和决策者,还要感谢当时的反对者。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有同意有反对,这才是正确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三峡大坝的使用寿命是多少年?
可使用500年以上。1.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核心景观、三峡水库的东端。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全长约2308m,坝高185米,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修建成功。经国家防总批准,三峡水库于2011年9月10日零时正式启动第四次175米试验性蓄水,至18日19时,水库水位已达到160.18米。2012年7月23日,三峡枢纽开启7个泄洪深孔泄洪。上游来水流量激增至每秒4.6万立方米。2012年7月24日,三峡大坝入库流量达7.12万立方米/秒,是三峡水库建库以来遭遇的最大洪峰。三峡水电站大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水库长2335米,静态投资1352.66亿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三峡水电站,2012年7月4日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2.世界之最①、综合工程规模大。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含导流)建筑物施工总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础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混凝土基础2794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5.65万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34台套、2250万千瓦。除土石方填筑量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属世界第一。②、单项建筑物大。⑴大坝:三峡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式,挡水前沿总长234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体总混凝土量为1700万立方米,其大坝总方量居世界第一。⑵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为坝后式厂房。水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水电站送出工程包括2回±500千伏直流输电,11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送出工程规模居世界第一。⑶双线五级梯级船闸:三峡工程梯级船闸是世界总水头最高(113米)、级数量多(5级)的内河船闸,其单级闸室有效尺寸(长280米、宽34米、坎上水深5米)及过船吨位(万吨级船队),属世界已建船闸最高等级的内河船闸。船闸最大工作水头49.5米,最大充泄水量26万立方米,边坡开挖最大高度170米,均属世界最高水平。⑷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承船厢有效尺寸120×18×3.5米,总重11800吨,最大提升高度113米,过船吨位3000吨,水位变幅上游30米,下游12米等指标均超世界水平。三峡升船机属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③、金属结构居世界第一。三峡工程金属结构总量包括各类闸门386扇,各种启闭机139台,引水压力钢管26条,总工程量26.65万吨。其综合工程量为世界已建和在建工程之首。单项金属结构中,引水钢管的内径12.4米,永久船闸人字工作门挡高度37.75米,门高39.75米,运转时最大淹没水深17-35米,均属世界之最。
为什么要建三峡大坝
建三峡大坝的目的是: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长达600公里的水库,采取分期蓄水,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
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
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
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三峡大坝使用寿命到期后,如何继续防范长江水患?
三峡大坝使用寿命到期后,想要继续防范长江水患的做法如下:一、修复三峡大坝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一座大坝的使用寿命大概在五十年左右,所以等到使用年限到了以后,三峡大坝的稳定性就会出现问题,安全性也会出现问题,有不少地方可能会出现裂缝。所以在达到了使用年限以后,就需要对三峡大坝进行全面的检查,然后把有裂缝的地方全部修复出来。这个过程就跟修复古建筑是一样的,虽然工程量也有点大,但是跟重新修建一座三峡大坝比较起来,还是要轻松很多的。毕竟三峡大坝耗资巨大,如果全部拆除以后再重建肯定是不显示的。在现有的基础上尽量修复三峡大坝是最省钱和省时的时间。二、加固三峡大坝三峡大坝在达到了使用寿命以后,本身的牢固性会降低,如果不进行加固的话,三峡大坝不仅不能抵挡洪水,还有被冲垮的可能性。一旦三峡大坝被冲垮的话,将会危机数以万人的生命。所以说在三峡大坝到了使用使命以后,需要对三峡大坝全面加固,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如果三峡大坝通过加固可以保留下来的话,就可以选择加固。但是如果加固所需要的费用已经很高,超过了重新建立的费用的话,那么三峡大坝的寿命也就到了,只能够拆除旧的大坝,然后再选择新的地方重新修建大坝。毕竟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很高,如果没有了三峡大坝的话,长江下游在汛期的时候发生洪水的可能性会更高。所以说如果三峡大坝使用寿命到期后还是要对三峡大坝进行修复,只有到了不能修复的情况下才会彻底废弃,那么就要重新修建新的大坝来抵挡洪水了。
三峡大坝自从修建以来,给国家带来了哪些好处?
从三峡大坝开始筹备建设到2006年三峡大坝建设完毕,反对建设三峡大坝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学术界上关于三峡大坝利弊的讨论就一直没有一个结论。有很多人认为修建三峡大坝的修建可能会导致加剧当地的自然灾难的发生,蓄水会可能会诱发地震,大坝四周也可能会遭到侵蚀和山体滑坡,还有可能会污染当地的水质,还有三峡大坝的建设会影响到一些生物的生长,甚至还可能会导致生物的灭绝,还有人认为三峡大坝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还有其它很多危害,但是虽说有这么多危害,但是建设三峡大坝的利处也是有很多的。一.三峡大坝可以防洪蓄洪,非常有效的控制洪水。在中国降水的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一带是个地上河,根据历史统计,在这一带不到十年就会发生一次洪灾,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三峡大坝修建以后,可以把十年一洪延缓到百年一洪。在三峡修设时预留了防洪库存约为221.5亿立方米,蓄洪可削减流量高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是非常优秀的防洪大坝。二.三峡大坝的发电功能。三峡大坝以约为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处于世界第一,为无数的家庭提供了电,如果当时不建这个大坝,那可能当时很多家庭会出现无电可用的局面。三.三峡大坝的抗旱功能。因为当长江中下游面临严重的干旱灾难时,三峡大坝可以加大放水量,缓解,或解除长江下游的干旱灾难。三峡还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增加当地的旅游业。但是三峡大坝到底是优点大还是缺点大。时间会证明一切。
三峡大坝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是移民安稳致富及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三峡后续工作的首要任务。规划统筹考虑库区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两调、一保、三完善”的综合措施。
二是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以保护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库为目标,将水库水域、消落区、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作为整体,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施“控污、提载、抓重点”的综合措施。
三是库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规划着眼于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长效机制建设,提出“预防为主、监测为要、避险搬迁为先、工程治理突出重点”的综合措施。
四是对长江中下游河势重点影响区的处理。针对三峡工程蓄水后水沙条件变化对中下游河势的影响,规划提出“工程整治、生态修复、观测研究和水库优化调度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五是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建设。规划提出了构建综合监测体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综合会商决策系统,综合提升组织协调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应急管理功能。
六是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拓展。以洪水资源化,水库优化调度,供水效益拓展为主攻方向,拓展防洪、发电、航运效益及生态、水资源配置等效益,拓展其在国家水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等更大范围的战略保障能力。
上一篇:三对鸳鸯一张床 在线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6-03 三峡大坝问题
- 06-03 三对鸳鸯一张床 在线
- 06-03 三天40次
- 06-03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 06-03 三坪房间的侵略者ed
- 06-03 三国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