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子女
叶挺夫妇空难牺牲后,后人结局:长子成中将,孙子成著名导演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是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首任军长,是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领导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传奇又热血。 可命运却让他以一种分外惋惜的姿态离开了世界,1946年4月8日,叶挺将军在各方努力营救下离开了监狱,和家人一起坐飞机前往延安,结果飞机失事, 叶挺将军罹难,与他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的还有他的妻子,五女儿和幼子。 他离开了,可他的精神从来没有离开,毛主席得知他逝世的消息之后悲痛万分,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 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的悼词,他的孩子们也继承了他的志向,长大之后都成为了为人民服务之人。 1896年9月10日,叶挺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在那个风飘雨絮的时代,很多人流离失所,很多人家破人亡,农民想要躬耕于陇亩,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获取一点安稳的生活,却终究不可得,叶挺家人也不例外。 可命定的不幸埋没不了一个人的奋斗之路, 他虽出生于贫寒农家,却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 家里人也支持他,希望他可以出人头地,通过读书换取安稳的生活,于是咬紧牙关将他送入了学校。 叶挺在读书期间时成绩十分优秀,1912年考入了广州陆军小学,在那个纷乱的年代,成为一名军人,或许才能改变这个世界, 十八岁那年他已立下了 “强兵富国”的志向。 叶挺在校期间表现异常突出,1917年,叶挺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进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这所学校培养了中国近代 历史 上的许多名将, 毕业之后不久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粤军, 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他跟随孙中山先生为中国的前途奔走呼告,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少年的一腔热血会继承对祖国前途与命运的担忧,可是在那个复杂的时代,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数。1922年6月, 一向对孙中山敬重有加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了革命, 并且带兵围攻孙中山的总统府。 28岁的叶挺率领他的部下与叛军激战,掩护孙中山和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等人脱离了险境, 那个时候的叶挺已经显露出来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国共两党合作之后,叶挺和一批共产党的革命领袖前往苏联莫斯科学习 ,先后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读书,有了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 在1924年10月加入了中国 社会 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就转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孙中山先生领导了北伐运动,叶挺积极响应,北伐一开始的时候是十分顺利了,消灭了大部分的反动军阀势力,其中包括大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部队,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叶 挺所率领的部队屡建其奇功,他被誉为“北伐名将”, 他的第四军独立团也有着“铁军”的称号。 叶挺所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革命热情高涨,短短半年时间内独立团转战湘、鄂、赣三省,行军数千里,逢战必胜, 其中有四场战役对促进北伐战争胜利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独立团因此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和配合。 北伐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国民党内部的高级将领,蒋介石和汪精卫等人叛变了革命,不仅如此, 他们还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发动了全国震惊的白色恐怖事件 ,无数共产党人,无数优秀的革命领导人在这一时期殒命。 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次的事件之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明白了“ 枪杆子里出政权 ”的道理,中国共产党开始主动创建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并领导起义。 想清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之后,1927年,一批共产党的有识之士发动了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而叶挺就是重要的领导人, 不久之后他又参与和领导了广州企业,担任了红军总司令,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但广州起义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了, 叶挺只能被迫流亡海外,他始终不愿意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想方设法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叶挺回到了中国,拥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日,亲自赶往延安,会见毛泽东,表示完全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38年1月,叶挺成为了新四军的首任军长,但谁也没有想到, 国共第2次合作不久之后,国民党顽固派就掀起了第2次反共高潮, 一些国民党反动派和顽固派偷袭了新四军军部和驻皖南部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叶挺不幸被捕,国民党反动派将他关押囚禁,面对反动势力的威逼利诱,叶挺始终没有屈服, 他在监狱之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囚歌》 。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之中得到永生 ”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气节,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只是一语成谶,将军最后在飞机失事后飞腾的烈火之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叶挺就这样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了5年之久,前后辗转上饶恩施,桂林,重庆等多个地方,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经过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和研究,才被国民党反动派释放, 离开监狱之后,叶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3月4日叶挺获释,1946年3月5日,叶挺立即致电,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复电批准了他的请求,决定接受他入党, 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革命事业奉献了20余年,重新入党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 3月8日,叶挺决定从重庆飞往延安,可谁也没有想到,一个伟大的革命将领将在这个时候陨落,叶挺带着家人匆匆地赶赴延安,赶赴他心目中的革命圣地与理想圣地, 可是他终究还是没能到达延安,飞机失事了,他与陪同他前往的家人一同遇难,享年50岁。 明明他所向往的和平盛世就在眼前,可是他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噩耗发生的时候,举国悲痛,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伟大的革命将领陨落了,毛泽东主席得知消息之后也是伤痛万分,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悼词。 飞机失事,叶挺将军和妻子李秀文,爱女扬眉,幼子阿九,还有同飞机的王若飞,邓发,秦邦宪等全部罹难, 而他遗留的6个子女,长子叶正大年仅19岁,最小的儿子叶启光才4岁 ,4岁的叶启光甚至还不能全然明白“死亡”这样的字眼,可他却永远的失去了父亲和母亲。 毛主席将叶挺将军的孩子接到了延安,他深情地对这些孩子们说道:“我们的家,也就是你们的家。”其他人也给予了这些孩子极大的关爱和慰问, 与叶挺将军关系极好的周恩来总理将叶挺将军的女儿叶扬眉当做亲生女儿抚养长大。 周恩来和妻子邓颖超对叶挺将军的其他子女也给予了极大的关爱,将这些孩子视若己出, 而叶挺将军的次子叶正明继承了父亲未完成的解放事业, 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和父亲一样的人。 1946年4月15日,叶正明写下了名为《给死了的父亲母亲》的悼文,文辞之中的哀痛令人潸然泪下, 那时他还没有成年,但因为父亲的影响,他对革命有了深刻的影响, 毕竟他是在叶挺囚禁期间陪在叶挺身边时间最长的孩子。 叶正明出生于1931年,在陪伴父亲被囚禁的日子,叶正明只有11岁, 但他却始终表现出了和父亲一样的铮铮傲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一点都没有妥协, 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视之下艰难存活,叶挺对这个孩子也十分喜欢,称赞他是“有骨气,不怕恶势力的好孩子。” 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不过15岁,面对父亲的死亡,他心中是巨大的悲伤,他决定继承父亲的伟业,继续父亲未完成的时间, 周恩来总理还亲自给他提了“闻鸡起舞,要做一个革命将军的好儿子”的字。 叶正明始终将这一切牢记在心,1955年,叶正明从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制造系毕业回国之后,担任松林机械厂主人设计院院长,他曾参与了5种型号的飞机设计研制工作,为祖国军事 科技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88年他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是新中国的优秀将领。 为了纪念父亲,他写下了《子女记忆中的父亲——叶挺》一书,这本书是研究叶挺将军生平的重要资料。 叶正明的哥哥,也就是叶挺将军的长子叶正大也同样优秀, 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1批航空专家,父亲的去世给了他极大的刺激,他努力读书,后去了苏联留学,学成之后投身航空航天领域,研制中国自己的飞机,培养中国的航天航空人才,叶正大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两兄弟都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叶挺将军的四子叫做叶华明,叶挺将军去世的时候,叶华明只有10岁,他在红军革命将领的关怀下长大,周恩来,聂荣臻,毛泽东等人始终将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叶华明受到他们的教育,成长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 为了更好的发展和报效祖国, 叶华明学习时刻努力认真, 在学校的时候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后来还获得了国外留学的机会, 回国之后成为了新中国地空导弹专家,为新中国的导弹发展事业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叶华明最早的时候是想成为一个飞行员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虽年幼,但却始终对此事耿耿于怀,他觉得父亲遭遇的那次飞机事故,就是因为飞机质量差和飞行员技术不过关, 做飞行员和成为飞机设计师才是他年少时的梦想。 叶华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一直对他照顾有加的聂荣臻元帅,考虑到叶家已经有4个人死于空难,他不想让叶华明也将生命绑在飞机上,于是建议叶华明报考哈工大,希望他可以为祖国的军事 科技 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后来得知祖国在导弹发展领域需要人才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成为一个导弹专家 ,叶华明最开始的时候是在乾坤大将的手下学习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因为成绩优异,他被送到了莫斯科军事航空工程学院学习,学成回国之后从事导弹研究领域。 他是新中国第1批地空导弹研制专家,为新中国的导弹发展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改革开放期间,叶华明在深圳创办了先科公司,致力于祖国的经济建设,从地空导弹专家到 科技 公司的负责人, 叶华明始终在自己的领域为祖国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 叶挺将军的长子、次子和四子都投入到了军事 科技 领域的研究之中,为了祖国军事实力的强大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叶挺将军的其他孩子也很优秀,始终表现出坚定的爱国热情。 叶挺的另一个儿子叶正光, 毕业于中国 科技 大学近代物理学系,研究过导弹自动控制技术,他和他的哥哥叶华明一样是一个导弹专家,改革开放之后, 他转身投向了经济领域,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 科技 节能环保公司,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 科技 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对他十分欣赏。走上了从商之路, 他不仅在导弹研究领域有着极高的天赋,在商业领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是率先响应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的一批人。 叶挺的八儿子叶启光, 毕业于哈军工,原本也该从事军事 科技 的发展的。 改革开放后,他积极响应政策,投身商海,是叶氏环新集团的董事长。 父亲去世的时候,叶启光只有4岁,但周围人和哥哥姐姐们的教导让他对父亲一直心存敬仰。叶启光受到父亲的影响,学习一直很好,是真正的学霸,他每个学期都能获得学校的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 叶挺将军的孙子叶大鹰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才, 不同于父辈们在军事领域, 科技 领域,或者商业领域发展和贡献自己的力量,叶大鹰选择了在影视行业发光发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叶大鹰是中国内地著名的男导演、编剧。 1996年11月1日叶大鹰拍摄了剧情电影《红樱桃》,讲述了发生在二战时期一个残酷又温暖的故事, 他也凭借该片获得了第5届不结盟及发展中国家平壤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后来他还拍摄了革命 历史 剧《西安事变》,国庆献礼片《天安门 》等作品。 都说虎父无犬子,叶挺值得所有人尊敬,作为中国开国军事家之一,为革命工作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领导人,叶挺的一生无疑是成功而传奇的, 如果不是1946年那场震惊中外的四八空难,或许他还会创造更多的奇迹。 不过幸好他的孩子们继承了他的遗志,他的孩子有的成为了军事家,有的成为了革命将领,有的成为了航空航天领域的人才,有的成为了导弹专家,他们在 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始终表现出顽强的革命意志,于为祖国发展而奉献终生的热情和激情。 叶挺将军是名副其实的“火焰天使” ,周恩来总理用这样的句子深情地称赞他:“你是人民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十年流亡,五年监牢,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 而毛主席也说: 中国军队的战史要从叶挺写起。 叶挺子女能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是叶挺的精神在指引他们的发展,也是与叶挺交往的几位老将、老帅的倾力保护照顾的必然结果,叶挺将就这样离开了,可他的革命精神没有离开,他为祖国繁荣昌盛的梦想没有离开, 而他的孩子们,用自己的努力见证了叶挺将军所向往和追逐的繁荣盛世。
叶挺子女(叶挺将军九位子女)
叶挺将军是闻名中外的军事家,为我军36名开国军事家之一,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叶挺将军与夫人李秀文生育了九位子女,除了三子不幸夭折、五女叶扬眉和幼子阿九与他们一同遇难之外,还有六位子女。 毛主席曾评价叶挺将军:“共产党的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洵,字希夷,中国广东惠阳秋长人。叶挺将军是北伐名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即叶挺独立团),全团2100多人,担任了北伐军的先锋。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之中所向披靡,因此被誉为了“铁军”。叶挺独立团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而团长叶挺后来更是成为了南昌起义总指挥、新四军的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闻名中外的军事家。 国难临头,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叶挺将军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率军奔赴抗日前线。然而就在两年之后的1941年1月,国民党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将军指挥部队浴血奋战8昼夜,后在与毫无信义的国民党交涉时被扣押。 叶挺将军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并怒斥蒋介石派来的说客“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叶挺将军先后被关押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和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囚禁于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在重庆监狱之中,叶挺将军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到(道)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4日,叶挺将军出狱第二天即电告中央: “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1946年4月8日,叶挺将军乘机由重庆飞往延安,不幸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出狱仅一个月便遇难身亡。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中共重要领导人,以及叶挺将军的夫人李秀文、五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幼子阿九。 叶挺将军与夫人李秀文共育有九位子女。 夫人李秀文(1907—1946):祖籍广东省东莞长安镇人,出生于澳门一个士绅的富裕家庭。1925年,18岁的李秀文在执信女子中学毕业之后,与叶挺将军结婚。 1946年4月8日,李秀文在与叶挺将军在由重庆乘机飞往延安的途中,于山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9岁。 长子:叶正大,1927年出生。 叶正大为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在航空科技领域做出了的卓越贡献,并多次立功受奖,199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奖,2017年12月14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0岁。 次子:叶正明,1931年出生。 在叶家众兄弟之中,叶正明是跟随父亲时间最长的一位,并著有《子女记忆中的父亲--叶挺》。周总理曾多次鼓励叶正明,并为他题写了"闻鸡起舞,要做一个革命将军的好儿子"的题词,生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顾问、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主任。 三子:不幸夭折。 四子:叶华明,1935年出生。 1953年,叶华明从北京101中学毕业后,他想当一名飞行员,但聂帅不同意,因为他们叶家已有4人死于空难。在聂帅的建议之下,叶华明选择了航空发动机专业,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地空导弹研制专家,2015年11月29日,叶华明在深圳逝世,享年82岁。 五女:叶扬眉,1936年出生,被周总理认为女儿,1946年4月8日,与父母一同遇难。 六女:叶剑眉,1937年出生,1993年因病去世。 七子:叶正光,1939年出生。 八子:叶启光,1942年出生。 幼子:阿九,1946年4月8日,与父母一同遇难。 中央全力保护将军子女,几位老帅照顾烈士后代。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叶家兄妹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到达了延安。在延安,叶家兄妹住在周总理的窑洞里,生活起居全由朱德总司令安排。虽然那时的延安生活非常艰苦,但是作为烈士的后代,叶家兄妹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1946年5月初,叶家兄妹又在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被转移到了生活条件比较好、当时已经解放了的大城市张家口。在张家口,叶家兄妹的生活全由聂帅、贺帅负责照顾,一直在中央的呵护之下成长。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缅怀叶挺将军!致敬革命先烈!
叶挺夫妇空难牺牲后,后人结局:次子成将领,四子做飞行员遭反对
1946年的4月8日,一架从重庆飞往延安的飞机因天气原因在山西黑茶山遭遇飞机失事。飞机上的是将军叶挺和妻子李秀文、爱女扬眉、幼子阿九等。
飞机失事后,叶挺一家以及同机的王若飞、邓发、秦邦宪等全部罹难。
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四八空难”!
此时,叶挺刚刚结束5年多痛苦的被囚禁生涯。在此之前,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并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期间,叶挺将军经受了各种酷刑,可他始终坚贞不屈。他还在狱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囚歌》,面对当时陈诚、戴笠等国民党要员的劝降,他的答案便是这首诗里的那句:
当时写下这首诗的叶挺绝想不到,自己当时在诗里写下的字句,竟会在几年后一语成谶:他真的因为空难,死在了烈火和热血中。所不同的是,此时的他已经获得自由。
叶挺之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害怕他回革命根据地延安、为国、为民效力的理想再生变故。毕竟,在皖南事变中他和新四军遭遇的逆天大变,已经让他“十年怕井绳”。
叶挺将军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后,毛主席怀着悲痛提笔写下:“为人民而死,虽死尤荣。”而周总理则含泪疾书:“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而人民则哀叹,他是名副其实的“火焰天使”!
叶挺牺牲这年,年仅50岁,此时,他遗留下的六个子女中,年龄最大的长子叶正大年19岁,次子叶正明年15岁,四子叶华明年11岁,六女叶剑眉年9岁,七子叶正光年8岁,八子叶启光则年仅4岁。
当噩耗传来时,年仅4岁的叶启光还不能完全明白“牺牲”和“死”字究竟代表什么。可命运就是这般残酷,疏忽之间,正在延安等待与父母幸福团聚的孩子,转眼就成了孤儿了。与此同时,他们还得承受失去兄弟姐妹的痛苦。
对于周总理来说,叶挺一家的遇难无疑是一次空前的打击。须知,他和他素来关系极好,与叶挺同机的叶挺女儿叶扬眉,还被周总理认作了女儿。
灾难发生前,周总理特地把叶挺的孩子接到延安并安排在自己的窑洞里居住。为了让重获自由的叶挺高兴,他还将他最喜欢的女儿叶扬眉送达了重庆。沉浸在喜悦中的周总理,甚至想象过叶挺回来后,叶挺全家在窑洞齐聚的热闹场面。转眼,一切却都成了空。
叶挺遇难后,周总理一直继续照顾着烈士的子女们。
此时,叶挺次子叶正明正在延安读中学。
叶正明一直记得,他是在4月12日才得知父亲、母亲牺牲消息的。当时他们是在朱总司令家里看到的报道,看到噩耗后,他和弟弟当场痛哭起来。
身边人看了对他们道:“不要哭 了 , 人死了是不能哭活的 , 你们只能用心读书来继承你父母的遗愿,哭是不能把前人未完成的任务完成的。”
第二天,毛主席将他们叫到窑洞对他们说:“我们的家 , 也就是你们的家 ” 。回到学校后,他们还收到了学校同学们代表个人、集体的十几封慰问信。
4月15日,叶正明为父亲写了一篇悼文,名为《给死了的父亲母亲》。在这篇悼文里,小小年纪的叶正明提到了父亲未完的解放事业。
可以说,当时的叶正明虽未成年,却已在父亲的熏陶下对革命有了深刻的认识。毕竟,叶挺被囚禁期间,他也曾是陪在父亲身边最久且年纪最大的孩子。自然,他受父亲的影响也最深。
1942年12月中旬,国民党把关押在重庆的叶挺转移至湖北恩施后,在叶挺的强烈要求下,叶正明被送到了父亲恩施的“家”,与父母团聚。
再团聚时,叶正明兄妹已与父亲分别多时后来的他曾在回忆文《我的爸爸叶挺将军 》一文中 , 记述了当时见面的情景,他写到:
此间,叶挺一家一直和岳母刘德宜和李秀文姐姐一家一起生活,这样一来当时张口吃饭的人就达到了15口。为了活下去,叶挺不得已带着叶正明和其他孩子在山坡上种菜,当时,他们还在家里养了不少兔子和鸡鸭。
当时的叶正明虽然只有11岁,但他也通过观察知道:他们一家都被监视了。而这些监视他们的人,便是国民党特务。
叶正明一直记得,当时他们的生活艰苦极了。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叶挺也始终不肯妥协半分。
在那段时日里,在便衣特务的盯梢下,叶挺整天农民打扮,他整日头戴草帽、高挽裤脚。一得空他就锄地、挖野菜、放羊。那时候的叶正明听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人,要活得有骨气。”
那时候,每到晚上,叶正明和兄弟姐妹们就会围着父亲,听他讲他过去在军中的故事,有时候,他还会为孩子们讲一些有关解放区的胜利消息。就这样,小小的叶正明便在潜移默化中对革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最好的教育从来是言传身教。在看了父亲宁可吃不饱、穿不暖也坚决不被敌人诱惑后,叶正明也坚定了自己要做一个有骨气之人的决心。
进入湖北最好中学读书的第一天,叶正明就因为宣传共产党的思想,而被人叫做小共产党,他也因此受到了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但他从来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他照旧每天坚持把从父亲那里听来的有关解放区、八路军、新四军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很快,叶正明的行为就引发为了校方的不满,一天,他终于被校长叫到了办公室。收到传唤时,叶正明就断定:一定是自己宣扬共产党的行为被人举报了。
通常,一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境况定会生出恐惧。可一直以父亲为榜样的叶正明却不仅不害怕,反而很自豪,他觉得此时的自己和偶像父亲无限接近了。他不害怕的另一个原因则是:他断定,校长不敢真的把他这个孩子怎么样。
于是,当校长把揭发他的报告掷到他的面前。叶正明理直气壮地对校长道:“请问校长,你打算把我怎么样?”
校长见叶正明这般态度,当时就有些恼火。但他却依旧努力装出一副大度的姿态笑着道:“你回去想一下,如果想改过的话,写一张悔过书来给我,不然,哼……”
校长的话未说完,聪明的叶正明就明白了:“他能把自己怎么办的,无非就是开除或者留级”。而这个结果,他并不觉得是自己能承担范围以外。
叶正明当时敢在校长面前全无惧色,自然也因为他平日看惯了父亲被威胁的种种。很明显,父亲每次被威胁时坚贞不屈的形象已经深入了他的骨髓。
后来,因为不肯写《悔过书》。期末的时候,成绩一直非常优异的叶正明,收到了校方的一张留级通知单。
对于校方的处置,叶正明不以为然。他甚至在看到留级通知单后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而与此同时,他也深深觉得这张单子是他和父亲一样有骨气、有信仰的证明。
叶挺在得知事情真相后表扬了儿子的举动,他还称他是一个“有骨气,不怕恶势力的好孩子”。
可真的从来不怕恶势力吗?叶正明的答案是否定的。陪着父亲的这一路,面对随时可能来临的危险,他也曾经惧怕过,尤其,是在父亲失踪的那个晚上。
有一天傍晚,有人告诉叶挺,他们家的奶牛被人牵走了。叶挺查看后发现栓在树上的奶牛果然不见了,于是他决定立即山上去找。叶正明和兄弟姐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去,可因为天色已黑,叶挺坚决要求独自前往。
天完全黑下来时,叶正明也没见到父亲回来,他从母亲李秀文焦虑的神色里已经断定:父亲很可能已经出事了。
左等右等等不来叶挺后,李秀文拿起手电筒,扎了 一块头巾就急急忙忙地向后山奔去了。叶正明兄弟姐妹见状,也纷纷跟着母亲上了山。上山后,叶正明和兄弟姐妹们不停地大声喊“爸爸”,可回应他们的,却只有山谷的回音。
那一次,叶正明真正感觉到了恐惧,在喊了几小时不见父亲回应后,他和兄弟姐妹们哭成了一团。
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叶挺已经因为软硬不吃彻底恼怒了蒋介石,当天他就被装进一辆马车秘密投进了监狱。
父亲失踪的那天,李秀文和母亲刘德宜还有孩子们抱在一起哭得泣不成声。随后,他们一家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困窘,后来他们甚至不得不在一座破庙里休息。
人都说“宁宿荒山,不睡破庙”,这话叶正明以前不信,直到真的在破庙里被土匪抢劫后,他才知道:古人的话,都是有根据的。
那次被抢,若非母亲李秀文机智地将钱包扔到了草丛里,他们全家估计早就饿死在途中了。
但恐惧并没有让叶正明变得懦弱,相反,此后的他更加懂得强大的意义,他极其发奋地学习,也非常努力地帮助打点家里家外。
苦难让叶正明和兄弟姐妹们早熟了,也正因此,小小年纪时他的脸上就有了坚毅的神色。
周总理第一次见到叶正明时,就察觉出了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在进一步了解他后,周总理断定:这是一个可以在各方面继承其父亲叶挺的好苗子。
也正因此,其父叶挺牺牲后,周总理曾单独和叶正明谈过,他鼓励他“努力学习,以继承父亲的伟业”。为了更好地鞭策他,周总理甚至亲笔为他题写了“闻鸡起舞,要做一个革命将军的好儿子”的题词。
在写完题词后,周总理还特地和他讲述了“闻鸡起舞”的典故。讲述完闻鸡起舞的来历和意义后,周总理还语重心长地教导叶正明说:
那天,在月下听到周总理和自己说的这番话时,刚失去父母不久的叶正明感触很大。他深觉作为叶挺儿子的他,有必要接替父亲去完成他未完成的那一番“大事业”。
此后,无论是建国初期还是留苏期间,还是回国后在七机部从事航天技术工作期间,叶正明总是“闻鸡起舞”。他一直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看成是为国家强盛、民族兴盛出力。也只有如此,他才觉得自己不愧为烈士叶挺的儿子。
后来的叶正明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将领,生前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科技 顾问,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主任,并成为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而叶正明的其他活下来的兄弟姐妹也无一例外地全部成才了,在建设国家大业上,他们也都倾尽了全力。其中,他的大哥叶正大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在航空 科技 领域做出了的卓越贡献,并多次立功受奖,199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奖。
叶正明的四弟叶华明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地空导弹研制专家,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叶华明的梦想是成为飞行员。可因为叶家已有四人死于空难,聂荣臻将军怎么也不同意他的选择。
最终,拗不过聂帅的叶华明只得选择了航空发动机专业,并在后来成为了地空导弹研制领域的杰出专家。
叶挺子女能成长成国家栋梁,是叶挺之精神指引的结果,也是几位老帅倾力保护、照顾的必然结果。
末尾:致敬叶挺英雄,致敬曾为照顾英烈子女的老帅们,也致敬叶正明等所有为国家奉献一生的前辈们!
叶挺将军子女如今何在?个个成就斐然,长子中将,次子更厉害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子女的大部分天赋都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当然,后天的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成长环境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初,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和家人能时刻相聚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像叶挺将军这样的军旅家庭,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解放事业,无暇顾及他的妻子和子女; 而今将军的后辈们个个成就斐然,有中将、学者和商业精英,他们都是将门之后的骄傲。 从陆军学校毕业后,叶挺从学生成为国民军官,那时的他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听着中山先生的事迹,幻想着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然而现实告诉他,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许多无法明言的规则和党派分歧充斥在军中。不过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选择。 莫斯科的进修学习对叶挺的影响是深远的,学成回国后,他卓越的指挥能力在北伐作战中屡立战功, 叶挺独立团“铁军”的称号也是这个时期打响的 。好景不长,北伐失败,之前的努力彷佛都付诸东流,一切又将重新开始。 因为信仰和立场不同,叶挺与一众矢志报国人士参与组织领导了 八一南昌起义 ,这是人民军队创建的开始,也是我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的第一次发声。他所在的队伍冲锋在前,扫清了不止是前方的障碍,更是开辟出一条属于人民子弟们独立的道路。 轰轰烈烈的战斗落下帷幕,自从广州之行失败后,叶挺和他的同伴们陷入了被动,国内的形式和党派问题最终祸及到叶挺身上,他不得已 逃亡海外 。 这期间他可能有无数次想回国的冲动,但他和家人都被严密的监视, 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他在折服、隐忍,他要在最恰当的时间做最正确的选择。 十年流亡,终于等到了报效祖国的机会;叶挺回来了, 带着他当年一往无前的勇气披挂上阵 。利剑出鞘,自然光芒万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抗外族入侵。 从城市作战到敌后游击,在面对不同的境况,叶挺和其他将领们共同制定新的作战计划适应新的环境;创建根据地后, 对军队进行了各方面的整改,配合两党合作抗敌 。 叶挺在军中的影响力颇深 ,“铁军”的名头也是如雷贯耳,他积极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许多爱国人士、海外华侨、甚至是国际友人纷纷慷慨解囊,为抗日募捐,筹集物资,在各阶层领域开展动员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抗日队伍。 国仇家恨抵不过利益熏心 ,皖南事变后,叶挺所在部队以十分严重的伤亡代价突出重围,却在双方交涉的过程中被扣押;将军百战死,对于当时一腔热血,想着为国尽忠的叶挺来说,监禁生活更加难挨,镣铐束缚住的不仅是他的手脚,还有他的铁军意志。 监禁的日子是思想上最容易摇摆的时候,可是叶挺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威逼利诱时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在无数个日夜中, 他将自己的志向融入进《囚歌》中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否活着出去,但他希望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战胜利后,叶挺结束了5年2个月的监禁生活,他历经考验,重新入党;但天意弄人,他和他的妻女、儿子没能从飞往延安的飞机上归来, 一代传奇的军事家陨落 ,举国同悲。 叶挺将军虽然故去,但叶家的荣光还在继续;叶挺与妻子李秀文共同生养了9个子女,其中第三子当年不幸夭折,五女儿叶扬眉与幼子阿九在飞机上与叶挺夫妇一同遇难, 其余的6人长大成人后都在各自领域有着不逊于父辈的功勋 。 叶家是军旅家庭,叶正大作为叶家长子继承了父亲的崇高理想,在 飞机设计领域 有十分突出的贡献,曾被授予中将军衔;叶正明是叶家次子,他是陪伴叶挺将军身边时间最长的孩子,在兄长的影响下,也投身于航空事业,并在地空导弹领域开创先河,为国防事业再次助力。 叶家的骨血里相传的是刚正不阿的性格,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可能是因为叶挺将军一家四口是飞机遇难的,所以后辈们学习的领域都与航空、飞机有关的项目。四子叶华明留学回来后,与自己的二哥一起研究地空导弹,后也成为了 专家级别的学者 。 叶将军夫妇遇难时小女儿和两个儿子还年幼,小女儿被廖承志夫妇收养, 文理兼修 ,曾被安排学习火箭总体设计,后来离开部队,投入到热爱的文学领域,做了一名主编。 叶家七子叶正光和八子叶启光没有从事军事相关的职业,他们都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尤其是叶正光先生,他给人的感觉 随和沉稳 ,像是出身书香门第,很难把他和将门之后联系在一起;叶启光先生虽然定居香港,但他的爱国情怀丝毫没有减少,在商业领域也一样为国出力。 叶家将门之后有投身国防 科技 事业的科学家,有投身商界、默默付出的良心企业家,也有执笔书劾、行文千万的女作家; 战场上的将领千万里挑一,叶家人的优秀个顶个的服气 ,所以遗传和基因都是门学问啊! 无论是叶挺将军,还是叶家后辈们,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都铸造了无法复制的辉煌成就, 将军的大义和坚持最终实现当年的抱负和理想,他的英魂会看到新时代的变迁。 生于乱世,国难当头不退缩;起于微末,铁军过境无人挡。虽然周围的环境和以前大不相同,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也应该牢记 历史 ,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责任,给家人长久的陪伴,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叶挺将军的儿女有多少 叶挺将军儿子叶华明去世原因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洵,字希夷,中国广东惠阳秋长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新四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后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叶挺与夫人李秀文共生了9个子女,长子:叶正大,次子:叶正明,四子:叶华明,六女:叶剑眉,七子:叶正光,八子:叶启光,1个夭折(三子),五女叶扬眉(1936年生)和出生后尚未来得及起名字的幼子阿九和父母于1946年一同遇难。叶华明,叶挺第四子,新中国第一批地空导弹研制专家。深圳先科集团原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曾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市科委主任和党组书记。2015年11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于2时50分在深圳逝世,享年82岁。
叶挺的后代叶启光
叶启光,是叶挺第八子。叶启光,男,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七机部二院二十五所,后任深圳赛格集团整机部经理,2002年去世。少年时期的叶启光在葵涌刚上完小学二年级,就随母亲定居香港,并于1962年进读香港定远学校。由于勤奋好学、成绩优秀,他每个学期都获得学校的奖励,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刚念完初中一年级就转学西德,重点攻读德文和英文。假期他还到酒楼跟师学艺。23岁时叶启光先生进修期满,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会写、会读常用英语,并练就从主厨到楼面一整套经营洒楼的过硬本领。1968年旅居德国,任献拉市中国酒楼董事长,2002年去世。扩展资料:叶启光的兄弟姐妹:大哥:叶正大,1927年出生,中将,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总装科技委顾问,俄罗斯齐奥可夫斯基宇航学院国际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二哥:叶正明(1931年~2003年),生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顾问,中国对外应用技术交流促进会主任;四哥:叶华明,1935年生,深圳先科激光公司董事长,曾任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六姐:叶剑眉,1937年出生,1993年因病去世;七哥:叶正光,1939年生,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六合天融(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并担任副董事长,现任海南六合公司总经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启光
叶挺是谁?
叶挺(1896~1946年),原名为询,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今天属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开创人民军队之路的功绩以及崇高的气节,将永世流芳。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6年3月4日,由于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始获自由。出狱后即电中共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
叶挺遇难时飞机上还有三人,他们是何人?
叶将军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革命家,每次提到叶将军,我们第一印象可能都会想起南昌起义的事情,因为叶将军是在早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革命,在当时的革命历史长河之中,叶将军的出现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是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奉献出自己的强大的力量之人,是在中国的革命先河之中引领朝代的人物形象。然而叶将军在一次飞机事故中失去了生命,随行还有三个人。第一位王若飞将军,王将军出生在十八世纪末,很早的时候就应经开始了革命,可谓是中国革命的先烈,毕竟王将军接收到了更加先进的工业文明和时代的发展,曾经在日本留学,后来一心一意心报效国家和民族,回国之后能够从外国学习生涯来回报中国的发展,投入到工业的发展之中,也是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二位就是博古将军,人民都称之为半个布尔什维克,是因为在早期革命的时候,博古将军就曾经与孙中山先生相处过一段时间,也算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当时的时期,博古将军为了能够宣传当代的革命也是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因为博古将军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学习的十分透彻,就是因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才让这位有才的博古将军能够用马克思的思想去发展和改革当时的社会,曾经在中山大学学习,后来投入革命。第三位邓发将军,邓发将军可能好多人不太了解,邓发将军是工人运动的接触代表,因为邓发将军擅长于领导工人革命,为工人革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为当时的革命发展也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曾经在香港地区领到过大规模的罢工运动,有很好的领导能力。这些杰出的人物都是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上一篇:叶寸心的妈妈和黑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