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克什米尔交火
西亚地区产生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
中东地区的千年争端:“运河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领土之争”
出现在中东的新闻报道里的词语:
波斯湾 耶路撒冷 巴以冲突 犹太人 阿拉伯人
穆斯林 巴解组织 阿盟 水资源 石油资源
中东问题—地理频道
中东,一般指西亚沿地中海的一些国家和非洲的埃及等地。历史上长期以来的中东问题的核心就是巴勒斯坦问题。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的远祖希伯来人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后因罗马帝国入侵,犹太人被驱逐出该地区,在此后的1000多年间,该地区成为阿拉伯人的长期居住地。逃往西欧的犹太人饱受压迫,19世纪末兴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想在这里建国。1947年11月,美国控制下的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以色列建国后,先后通过四次中东战争,占领了巴勒斯坦大片领土。此后双方冲突不断,多年的战争给巴以双方造成了惨重损失。进入90年代,在各方努力下,巴尔干和平进程加快。但由于积怨太深,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及超级大国插手干预,使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沙龙执政之后,巴尔干冲突明显升级,中东和平问题再次陷入僵局。
学科分析
从地理学科分析:
1.该地处于“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2.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储油区,石油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
3.重要的位置,丰富的石油,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焦点。
4.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降水少,水资源极端缺乏。约旦河西岸目前80%的淡水资源被以色列人控制和消费,导致巴勒斯坦人生活和生产用水十分紧张。水资源争夺成为巴以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历史学科分析:
1.中东问题是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殖民统治的恶果。在一战前的一千多年,巴勒斯坦地区一直是阿拉伯人的长期居住地。一战后,英国取得了在这一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2.中东问题又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控制的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国家长期没有建立起来。在西方大国英、法、美霸权主义支持甚至直接参与下,以色列先后四次进行中东战争,侵占巴勒斯坦、约旦、埃及、叙利亚大片领土,更加剧了宗教、民族矛盾,使中东地区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不但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损失,同时也不利于世界和平,不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从政治学科分析:
1.和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和宗教纷争使一些地区冲突不断,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中东问题的产生及迟迟不能解决,主要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该地区的控制权而插手干预的结果。由于美国长期以来偏袒以色列,助长了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气焰,加深了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近年来虽然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但要真正实现和平则十分困难。
3.民族和宗教问题处理的好坏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统一具有重要影响。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宗教纷争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例题剖析
例题: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每一次石油危机都使西方的工业国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导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2000年国际油价的攀升,导致欧美通货膨胀加剧,并给正在迅速发展的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油是地质时期 大量沉积在湖泊和海洋中变成 ,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富集起来,它多半形成在 代及 代的湖盆和大陆架上。西亚最主要的产油国是伊朗、 、 和沙特阿拉伯。
(2)历史上由于该地区主要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和伊斯兰革命,政局动荡,两次引发“石油危机”。简述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
(3)2000年以来,世界油价一路攀升,由每桶不到10美元提高到40多美元。国际能源署一份报告认为,全球油价仍将维持高位。过高的油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请说明油价过高将给世界经济造成哪些影响。
剖析:此题以石油这一最重要的常规能源为切入点,综合考查石油的成因、分布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历史、政治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回答第(2)问,学生往往抛开两次中东石油提价所导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泛泛而论,不结合课本具体知识。回答第(3)问,学生往往只考虑对石油进口国的影响,而不考虑对石油输出国的影响,且容易停留在经济知识上,而不注意上升到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高度来认识问题。
(1)低等生物 有机质 中生 新生 伊拉克 科威特
(2)两次石油危机分别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初和7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结束了资本主义世界长达20多年的“黄金时代”,出现了经济发展缓慢、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
(3)石油作为一种关联性很强的产品,价格过高,会导致相关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物价上涨。特别是依赖进口的石油消费国将会出现通货膨胀,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将下降。对石油输出国而言,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争取有利的国际贸易地位,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中东周围环绕着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东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扼守这些航道的重要门户。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和十字路口,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亚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国家和什么之间的冲突双方冲突的焦点在什么地区
西亚问题的关键是领土之争、宗教之争、种族之争、石油之争等等问题。领土之争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焦点是领土问题在耶路撒冷地区。宗教问题也是麻烦,是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焦点是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教。种族之争就是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矛盾了,焦点是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之间的敌对。石油资源的争夺,西亚是世界著名产油区,石油蕴藏十分丰富,美国等各国为了经济利益经常进行武力争夺。
谁能谈谈印度,巴基斯坦克什米之争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发生冲突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谈谈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克什米尔冲突
一、概述
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现在的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这本来是两个独立的邦国。查谟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
二、争端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三、协议
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印巴军队又交火有多激烈?
当地时间上周日(21日)晚,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再次猛烈交火,交火持续到第二天早上,造成印方至少1人死亡、3人受伤,巴方暂时没有公布伤亡报告。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克什米尔地区官员称,此次交火始于21日晚,交火一直持续到22日黎明。在短暂中断后,双方军队又于22日晚些时候陆陆续续在多个地方交火。报道称,双方军队彼此朝对方哨所和村庄开炮,已造成印方1位平民死亡,另有3人受伤,巴方暂时没有公布伤亡报告。但2名巴基斯坦官员指出,此次交火由印方引起,巴基斯坦军队是在被袭-击之后才开炮的。他们还透露,克什米尔地区小规模冲突仍在持续,这引发了当地居民恐慌,他们已经开始撤离到安全地带。近年来,类似的情况在印巴边境时有发生,尽管后来印巴军方于2017年11月曾达成一致,同意必须恢复2003年停火协议的“精神”以保护无辜平民,但双方仍然沿实际控制线频繁发生交火。2018年新年伊始,双方更不断交火。此前,印巴军队于17-20日连续多天交火,造成双方人员伤亡惨重。此次交火意味着双方已连续6天交火。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巴杰瓦(Gen Qamar JАVed Bajwa)曾表示,巴基斯坦希望同印度建立正常与和平的关系,但“孤掌难鸣”,希望同印度建立正常良好的双边关系。印度总-理莫迪本月21日在接受印度新闻频道采访时出面“灭火”,并呼吁印巴双方停火一起去抗贫,称“就巴基斯坦而言,我相信并始终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打的太多了,我们应该一起去对抗贫困,一起对抗疾病。如果我们携手,我们很快就会取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2日对印巴两国军队近日在边境地区爆发的冲突发态。古特雷斯呼吁印巴两国通过对话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避免交火造成更多伤亡。和平共处不好吗。
印巴军队边境地区再次交火有伤亡吗?
印巴军队边境地区再次交火, 至少2死4伤。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在边境地区19日再次交火。1月19日消息, 当地时间19日早上,印度和巴基斯坦军队在边境地区再次交火,造成印方至少2人死亡,4人受伤,巴基方伤亡情况暂时不知。据报道,此次交火发生在19日早上6点45分左右,交火引发了附近村民恐慌。印度媒体指责,此次交火是由巴基斯坦引发的,巴方目前暂未就此次交火事件置评。1月18日,印控克什米尔查谟,印度边境安全部队为一名牺牲的成员举行葬礼。这是印巴军队连续第三天交火。当地时间周三(17日)晚,印度和巴基斯坦边防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再次猛烈交火,交火持续到18日凌晨,双方均有伤亡。印媒陈,这场交火堪称第三次世界大战。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处称,17日开始的交火由印军挑起,造成巴方2位女性平民死亡,另有包括3名女性在内的5位平民受伤。在交火过后,克什米尔地区学校紧急宣布停课,但没有进行人员疏散。而就在几天前,印巴军队于15日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也发生交火。印军称交火致巴军7死4伤,不过巴基斯坦军方发表声明称,巴基斯坦军队当天正在维护通信线路时,遭到印军重型迫击炮攻击,随后对印军予以回击,有4名巴军在交火中死亡,印方3名士兵死亡另有数人受伤。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交火事件在克什米尔地区时有发生。据早前报道,印度政府发布的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7年3月,印巴克什米尔边界共发生了69820次交火事件,共造成14000名平民,5000名印度安全人员和22000名巴基斯坦武装人员伤亡。尽管印巴军方2017年11月曾达成一致,同意必须恢复2003年停火协议的“精神”以保护无辜平民,但双方仍然沿实际控制线频繁发生交火。1月18日,印控克什米尔村庄Tevra,印度村民房屋因遭巴基斯坦炮弹袭击布满弹孔。印度内政部长拉杰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早在去年8月曾表示,印度将在2022年之前解决克什米尔争端。印度总理莫迪也曾表示,不能靠子弹和诅咒,而是要靠“拥抱”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而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巴杰瓦(Gen Qamar Javed Bajwa)也曾表示,巴基斯坦希望同印度建立正常与和平的关系,但“孤掌难鸣”。据了解,巴杰瓦于当地时间10月11日,在巴基斯坦港口城市卡拉奇(Karachi)的一场研讨会上发表讲话称,巴基斯坦边境依然面临着诸多变动因素,因此,希望同印度建立正常良好的双边关系。
印巴再度边境交火各有伤亡,对此双方国家各是什么态度?
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沿实际控制线再次发生交火。印军称巴基斯坦士兵7人死亡4人受伤;不过巴基斯坦军方发表声明称,巴基斯坦4名士兵死亡,印度3名士兵死亡,另有数人受伤。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军方15日称,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蓬奇区域沿实际控制线对印军据点开火,双方随即发生交火,巴基斯坦士兵7人死亡4人受伤。 报道称,当天早些时候,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曾扬言,印军将会不惜代价挫败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切“反印度”活动,并警告称印军将会进行更为强硬的反击,“我们将用我们的力量给他们上一课。”巴基斯坦《黎明报》则报道称,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处发表声明表示,15日发生的边境地区交火中,4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于印军炮击。声明称,巴基斯坦军队正在维护通信线路时,遭到开火及重型迫击炮攻击。巴军方表示,印军3名士兵在交火中死亡,并有数人受伤。巴基斯坦军方当天发表声明回应称,印军首先“无端”炮击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巴军方对此进行了“有效回应”。当地警方向路透社表示,“无端炮击”造成巴基斯坦一侧5人丧生、10人受伤。巴基斯坦外交部随后召见了印度驻巴高级别外交官,对印军跨越控制线“无端炮击”造成平民丧生的行为进行抗议。巴方敦促印方遵守双方于2003年达成的停火协议,对此事展开调查,并要求印军遵守上述协议,维护控制线附近的和平。
巴基斯坦和印度有什么关系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南部,与中国、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相邻,长期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别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1947年8月印巴分治后始终不睦,并于1948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爆发全面战争,因印度策动和支持东巴(今孟加拉国)独立,印巴两国1971年12月断交,1976年7月复交。1998年,印巴相继进行核试验,展开核军备竞赛,两国关系急剧紧张。1999年2月,印总理瓦杰帕伊与巴总理谢里夫签署了《拉合尔宣言》,双边一度缓和。但4月印巴试射导弹,5月两国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卡吉尔发生激烈冲突,印巴关系再次由缓和趋向恶化。12月,一架印民航班被劫持,印外长指责巴与此事有牵连。2000年,印巴关系处于僵持状态,年底气氛有所缓和。2001年,印巴关系以“9·11”事件为界线呈前缓后紧之势。2002年,印巴关系仍处于紧张对峙状态。扩展资料巴基斯坦入出境须知:须持有效护照及签证从巴开放口岸入境,护照有效期应在半年以上。入境时应填好入境卡,持有效护照和签证,经边检、海关检验后方可入境。入境后若需延长停留时间,可在巴内政部护照签证处办理签证延期手续。巴基斯坦在5、6、7、8、9月天气炎热,来巴中国公民应注意防暑降温,可携带一些清凉油、风油精等药品。在夏天,建议携带医治肠胃疾病的药品,预防因饮食不洁引发的肠胃疾病。巴基斯坦城市都有国立医院和私人诊所,能够保证一般常见病的治疗。但在农村、边远山区基本上无医无药,卫生条件较差。巴是肝炎疾病的高发区,其他传染疾病主要有霍乱和疟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度百度百科—巴基斯坦
印巴军队边境交火是什么原因?
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沿实际控制线再次发生交火。印军称巴基斯坦士兵7人死亡4人受伤;不过巴基斯坦军方发表声明称,巴基斯坦4名士兵死亡,印度3名士兵死亡,另有数人受伤。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军方15日称,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蓬奇区域沿实际控制线对印军据点开火,双方随即发生交火,巴基斯坦士兵7人死亡4人受伤。报道称,当天早些时候,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曾扬言,印军将会不惜代价挫败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切“反印度”活动,并警告称印军将会进行更为强硬的反击,“我们将用我们的力量给他们上一课。”巴基斯坦《黎明报》则报道称,巴基斯坦三军公共关系处发表声明表示,15日发生的边境地区交火中,4名巴基斯坦士兵死于印军炮击。声明称,巴基斯坦军队正在维护通信线路时,遭到开火及重型迫击炮攻击。巴军方表示,印军3名士兵在交火中死亡,并有数人受伤。据报道,就在此次交火发生之前,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曾叫嚣巴基斯坦的核力量是“虚张声势”,此番言论被巴基斯坦领导层认为是“鲁莽和不负责任的”。根据巴基斯坦外交部的说法,印军2018年沿实际控制线和印巴边界已开火70余次,导致至少1名平民死亡,另有5人受伤。
如何评价印巴再度边境交火各有伤亡?
边界容易发生冲突,两国应努力维护和平,交战只会给双方带来损失。印巴军队在克什米尔地区沿实际控制线再次发生交火。印军称巴基斯坦士兵7人死亡4人受伤;不过巴基斯坦军方发表声明称,巴基斯坦4名士兵死亡,印度3名士兵死亡,另有数人受伤。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曾扬言,印军将会不惜代价挫败克什米尔地区的一切“反印度”活动,并警告称印军将会进行更为强硬的反击,“我们将用我们的力量给他们上一课。” 印巴边界关系紧张印巴边境地区近期摩擦不断,冲突有所升级,两国相互指责对方破坏停火协议,加之巴基斯坦近日在最后一刻宣布取消印巴两国国家安全顾问级别会谈,两国关系紧张加剧。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拉希勒2 8 日赴边境地区视察。他表示,印方无视国际公约和规则,威胁到巴基斯坦民众安全,印方违反停火协议向巴平民开火的行为是不道德和不负责任的,而印度与巴境内的恐怖主义存在联系。上月下旬,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靠近巴基斯坦边界的一座小镇遭武装人员袭击,至少9 人死亡。袭击者来自巴控克什米尔。最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也经常发生武装人员与军方交火事件。 交战会给各方带来损失从印巴军力对比看,双方均不具备彻底击败对方的足够军事实力,任何一方都无法通过战争手段达到其目的。而印巴两国均拥有核武器和运载工具。一旦战争爆发,任何一方都不能保证不使用核武器,其后果将是难以预料的。所以说,两军交战对哪一方都没有好处,甚至可能会危害全球。 这次交战双方各有伤亡就表明交战对两国没有好处,作为领国应和平共处。
赞美冰川的句子
一)诗句
冰川上常形成消融区热喀斯特现象,
水深莫测的冰面湖,
数百米深的冰裂缝,
还有浅蓝绿色的冰溶洞、
冰蘑菇,冰下河道等相当发育的冰川奇景,
大量冰川融水由冰舌末端的冰洞流出。
山上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
却突然"雷声"震天响。
雪尘滚滚,飞泻而下,
掀起数十米高的雪浪,
这就是雪崩。
高山探险家们,
若晚上躺帐篷里,
冰河的流水声伴着被冰水冲动的滚石,
沉闷的隆隆声,
不绝入耳,别具番风味。
(二)
离开川藏公路,
过了新建的横跨额公藏布江公路桥后,
只见一条两面均是悬崖绝壁的峡谷,
沿着小河修建的村道仅能通过一辆车,
再走几公里后,
突然出现大片宽阔的谷地,
远处两条壮观的冰瀑布挂在雪峰与森林之间,
就如两道由天而下的巨大银幕……
冰湖的另一端有一道宽近两米、
高达十数米的断裂的冰舌,
发出幽幽的蓝光,
从天而下的冰瀑布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芒,
近800米的落差让人感到一阵晕眩,
一阵阵从冰川上吹来的寒风迎脸扑来,
在强烈的阳光下,
还是让人不寒而栗。
冰瀑奇观只有在补充丰富、
消融得快的冰川上才会出现,
如消融得快而补给不足,
冰瀑就会中断,形成“悬冰川”;
而补充过快而消融不及,
冰雪就会把悬崖埋没。
米堆冰川是一条补充和消融,
都很“均衡”,具有灵性的冰川。
(二)
透明梦柯冰川规模较大
冰面景象丰富、变幻奇特
突兀的雪峰险峻嶙峋、
纵横交错的冰谷曲折迂回、
冰洞神幻奇妙、冰壁高耸陡峭、
冰瀑好似银河倒挂冰谷、冰蘑菇等特色。
冰川地貌在这里随处可见。
各种景观惟妙惟肖。
冰川两侧巍巍雪山,
皑皑帷幔。向上行进,
雄浑、壮阔的冰川尽在脚下、
辽阔的雪原一览无垠。
雄浑、壮阔、旷达,
是大雪山老虎沟透明梦柯冰川的特色。
二、句子句段
第1句:山上天气多变,有时晴空万里,却突然"雷声"震天响。雪尘滚滚,飞泻而下,掀起数十米高的雪浪,这就是雪崩。高山探险家们,若晚上躺帐篷里,冰河的流水声伴着被冰水冲动的滚石沉闷的隆隆声,不绝入耳,别具番风味。
冰川时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冰川( glacier)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第二个阶段,冰川能够发育,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外,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如果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雪花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称之为粒雪,这种雪就是冰川的“原料”。第三个阶段,积雪变成粒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紧密地镶嵌在一起,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以致消失,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这样就形成了冰川冰。粒雪化和密实化过程在接近融点的温度下,进行很快;在负低温下,进行缓慢。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冰川。
冰川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是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根据冰川的形态特点,可将冰川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印巴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印巴战争(Indo-Pakistani Wars),印巴分治后印巴之间发生的3次战争。1947年10月,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发生武装冲突,战火延续15个月。1949年1月,印巴双方接受联合国决议宣布停火,并于同年7月划定停火线。那么印巴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 印巴冲突的祸根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种下的。历史上,印巴同为英属印度,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二次大战后,随着世界许多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日益高涨,英国政府不得不同意向印度人移交政权。但是,为了达到在撤走后仍能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国极力在由其一手造成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政党对立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极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制造矛盾,扩大分裂。1947年6月3日,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充分体现这一政策的印度独立方案——“蒙巴顿方案”。
2、 “蒙巴顿方案”将印度一分为三,即印度教徒的印度、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和王公土邦。规定各王公土邦有权按自愿原则选择加入上述两个国家,或保持同英国的旧有关系。这样一来,印度两大教派政党,即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围绕国家统一还是分治,以及争夺各王公土邦,展开了激烈斗争,两大教派间发生了大规模仇杀事件。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分治后,分治矛盾以及民族、宗教、领土等各种矛盾愈益加深。1947年10月和1965年8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发生了两次克什米尔战争。这些都为两国爆发更大的战争埋下了火种。
3、 在印巴之间存在矛盾的同时,巴基斯坦内部,主要是东巴与西巴之间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巴基斯坦独立后,中央政权以及经济、军事大权基本上都控制在西巴地主、资产阶级手中,东巴人几乎处于无权地位。随着东巴经济的发展,东巴资产阶级对此种状况日益不满。1966年,东巴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点自治纲领。及至1971年年初,东巴进一步掀起了大规模“不合作运动”,打出了“孟加拉国”的旗号。同年3月26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宣布取缔在东巴占领导地位的政党人民同盟,逮捕人民同盟主席穆吉布·拉赫曼和其他领导人。为此,东巴发生兵变。巴基斯坦国家军队随即出动,至5月底基本平息了动乱。
关于印巴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印巴战争中国都干了什么
第一次印巴战争,即1947年印巴战争,中国还没解放,所以什么也没干。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
中国向巴方提供了一大批武器装备,有歼六战斗机数十架、59式坦克近300辆等,由于生产时间不够,基本上都是从我军正使用或库存的装备中直接抽调的,而且是先供货不收钱,价格留待战后再谈。
在形势最紧张时,我国甚至还派出参谋人员加入巴方总参谋部,实际上是直接指挥了部分战斗行动。并拟派兵进行援助。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印巴战争)
由于中国处于十年文化动乱状态,我们只能对巴基斯坦进行有限的的援助,在在政治、外交上给以支持,谴责并声讨印度对巴的侵略行动。并在军事上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些飞机、常规武器。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巴基斯坦与印度原来是一家人,印度原来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国。1857年莫卧儿帝国(包括今印度和巴基斯坦)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6月英国颁布了《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4日宣布独立,成为巴基斯坦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为英联邦成员国,1971年东部地区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 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首都伊斯兰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
上一篇:印尼海域客船翻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