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万隆发生爆炸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意义
出席万隆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大型多边国际会议,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和推进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积极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决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率团与会。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台湾蒋介石集团对此非常害怕,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号飞机空难事件,妄图谋害周总理,阻挠中国与会。但周总理从亚非团结反殖的大局出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以大无畏精神毅然坚持与会,并促成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万隆会议是在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召开的。在29个与会国中,有社会主义国家,有参加美国拼凑的《马尼拉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国家,有中立的民族主义国家;有与我建交、对我友好的国家,有未与我建交、对我不友好甚至敌视的国家。这些对会议的顺利进行带来难度。尤其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为维护旧的强权秩序,千万百计进行干扰和破坏活动。它们见阻挠会议召开不成,便改变策略,在与会国中进行挑拨离间、分化拉拢,阴谋制造分裂,挑起争吵,改变会议的反殖性质和方向。美国就为此派出了70多人组成的庞大的“记者”团到万隆活动。这些对会议产生了很大的干扰和消极影响,使会议杂音时起,出现波折和争吵。虽然多数国家坚持反帝反殖的正义立场,但也有相当部分国家宣扬西方观点。有的代表在会上攻击共产主义是“专制”、“独裁”、是“新殖民主义”,有些国家还在会上宣读一份提案,提出“谴责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说社会主义即为其中的一种;有的代表反对“和平共处”的提法,说这是“共产党的词汇;有的国家的代表甚至公开攻击中国利用华侨对邻国搞颠覆活动。就在会议可能偏离正轨、步入歧途和争执不下、陷入僵局的关头,周总理先后发表了三次极具针对性和说服力的重要演讲,并在会下广泛而深入地做工作,以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合情合理的切实主张、亲切友好的坦诚态度和妥善解决问题的客观公正立场,感动了与会者,赢得了人心,连有些对我不友好的国家的代表也为之心悦诚服。周总理在会议上重申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的团结合作、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精神,提出的反帝反殖、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新兴国家的和平等国际地位、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的主张,成为与会者的普遍共识和会议的基调。这为会议取得历史性重要成果,为万隆精神和“十项原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所展示的大智大勇、顾全大局的气度、非凡的领袖魅力,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与会的各国代表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黎巴嫩代表团团长当面称赞周总理“在会上的每次辩论中都获得胜利”,“取得比任可其他与会者都要大的成功”。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 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卓有成效的工作和非凡的风度,增进了亚非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了解与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不少国家对我国的误解、偏见和疑虑,为新中国赢得了朋友,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万隆会议后,我国的对外关系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出现了一个外国同我国建交的高潮。在短短的5、6年时间里,到1961年,仅亚非地区新增同我建交国即达十个之多,并为十年后即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出现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奠定了基出。 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万隆会议并取得巨大成功,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同时也为开辟国际关系新时代作出了宝贵贡献。麻烦采纳,谢谢!
求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力挽狂澜的表现
第一回合:伊拉克代表首先发难 总理发言掷地有声 在万隆会议召开之初,总体上还是倾向于亲善和合作。但是好景不长,这种和谐的局面在第一天会议快要结束时被打破,伊拉克的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开始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他宣称当时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他声称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贾马利的发言犹如向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轩然大波。第二天,大会公开发言形式继续急剧恶化。 周恩来当机立断,抓住时机发表了演说,第一句话就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先前紧张的会场气氛一下子松弛了下来,也打破了美国妄图让万隆会议演变为一场意识形态大战的阴谋。周恩来巧妙的语言既申述了中国的立场,又给与会者留下了一种自我克制、通情达理的印象。最为重要的是,周恩来发言中一贯始终的中心思想———求同存异,实际上为与会国提供了互相合作的基本准则,而这也是后来被称为“万隆精神”的主干。至此,周恩来以他的真诚和机智巧妙化解了第一次危机。 第二回合:锡兰总理节外生枝 周总理机智巧避锋芒 两天的公开发言结束之后,万隆会议进入秘密会议阶段。这个阶段,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充当了第二次进攻的号手,当时锡兰的反共立场非常极端和强硬。他直截了当地说:台湾应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并建议将台湾置于联合国或者亚洲国家的共同托管之下。在随后举行的会议上,科特拉瓦拉又公然提出要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论争眼看就要剑拔弩张了。 但是第二天,当科特拉瓦拉一改前一天语调,委婉地说他昨天的发言无意把会议引向分裂。为什么他一夜之间在语气上发生了这么明显的变化呢?人们注意到,在前一天下午的会议结束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周恩来和科特拉瓦拉才从会议室里并肩走出来。随后周恩来发言称,自己和科特拉瓦拉已经在私下通过交谈彼此取得了谅解,虽然他无法同意科特拉瓦拉新式殖民主义的解释,但他赞赏科特拉瓦拉积极的精神。周恩来就这样化解了科特拉瓦拉所设置的障碍。 第三回合:中立国与结盟国家激烈交锋 周恩来选择时机后发制人 随后中立国家与亲西方的国家为中立和结盟问题又吵得不可开交,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几乎一言未发,其实他是在冷眼观察,等候时机。当中立国领导人印度总理尼赫鲁被亲西方国家攻击的异常愤怒时,周恩来不失时机地站了出来,灵巧地避开争论,重申求同存异的主导思想,宽宏大量地建议把有人不喜欢的共处改为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共处,将5项原则改为7项原则。周恩来充满和解精神的讲话再次平息了争论,使误入歧途的会议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的后续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的后续:
周恩来出现在雅加达机场。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成为最繁忙的人。有这样一组数据:会议7天,他参加会议16次,会客约谈10次,宴会活动15次,睡眠不超过13个小时。这样超负荷的运转换来的是中国政府在万隆的成功。“会议之前,仅有6个国家与中国建交,会议后,第三世界国家纷纷伸出友谊之手。多年后,这些兄弟国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成元功说。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简介:
克什米尔公主号,印度航空的一架洛克希德星座型民航机,注册编号VTDEP。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执行包机任务,从印度经香港飞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原定乘载中共代表团前往万隆参加万隆会议。在香港启德机场停留期间,被国民党特工买通的一名启德机场清洁工按照其要求将炸药安上飞机。飞机在接近印尼海岸时爆炸,机上除3名机员生还外,11名乘客及5名机组人员罹难。由于周恩来临时改变路线,所以此次刺杀行动失败。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最后怎么处理的?
香港当局在中印双方的协助和敦促下,为侦破此案作了一些努力,但终未将主犯周驹引渡回香港受审,后来借口证据不足,先后将全部拘留人员,包括证据确凿的要犯,予以无罪释放,驱逐到台湾了事。处理:1955年5月18日,中国政府的代表熊向辉和印度政府的代表高先生抵达香港。当天下午,高先生将中国政府关于该案的综合情报材料面交给了香港总督葛量洪爵士。当晚,香港当局即开始逮捕国民党特务。香港当局从5月18日起至6月1日,共拘捕审讯88人。经过反复调查、审讯、核实,“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终于真相大白:飞机爆炸确系蒋记保密局所属的香港情报站策划,目的是暗杀周恩来。其主使为周斌成,具体施暴人是周驹。周驹作案得逞后,未等到下班,便匆忙从铁丝网下爬出机场,乘坐接应他的汽车逃走,潜避台湾。由于周驹是在港方通缉以前就到了台湾,港局只能要求台湾方面将周驹送回香港受审。台湾方面则在12月14日通知英国驻淡水领事馆称,英国和台湾不存在引渡条约,这一要求无法律依据,拒绝了港方的要求。周驹在台湾保安单位的“保护”下,逍遥法外。其父则在情报人员的安排下,于案情曝光后安全偷渡赴台。父子俩抵台后,立刻改姓埋名,定居台湾。香港当局在中印双方的协助和敦促下,为侦破此案作了一些努力,但终未将主犯周驹引渡回香港受审,后来借口证据不足,先后将全部拘留人员,包括证据确凿的要犯,予以无罪释放,驱逐到台湾了事。更可惜的是,始终不能查明这一案件真相及其幕后主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局。后据谷正文透露,被“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吓了一大跳的香港政府总督,曾与台湾在香港情报网的最高督导王新衡达成了一项口头交易:对于台湾情报人员,香港可以破坏组织,可以抓人,但不准判刑,直接遣送回台,交由台湾自行处理。如果香港政府答应放台湾情报人员一马,则台湾情报人员保证不在香港再搞炸机、杀人、放火等恐怖行为,并停止印制伪港币。扩展资料:事件:1955年4月11日,克什米尔公主号执行包机任务,从北京经香港飞往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原定乘载中共代表团前往万隆参加万隆会议。在香港启德机场停留期间,被国民党特工买通的一名启德机场清洁工按照其要求将炸药安上飞机。机上乘载了8名机组人员和11名乘客(全部为参与万隆会议的中方代表团人员和记者),但是暗杀目标周恩来本人却因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临时秘密改变行程,经昆明取道缅甸前首都仰光赴万隆参加会议。在“克什米尔公主号”起飞约5小时后炸弹爆炸,导致飞机右翼第3号发动机吊舱后面的地方局部着火;正在距海面18,800英尺高空飞行的飞机被迫紧急在海面上降落,最后11名乘客全部遇难,只有3名机组人员生还。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万隆会议与“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下)百度百科-克什米尔公主号
亚非会议又称为什么会议
亚非会议又称为万隆会议(BandungConference),是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亚非会议召开于何时何地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历史单选求解
万隆会议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10项原则。这10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
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谁是幕后凶手?克什米尔公主事件的全部披露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是冷战时期的一场政治谋杀,其主要目标是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1955年4月11日,参加亚非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及随行的中外记者共11人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包机“克什米尔公主”号。它从香港起飞,经过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海域时,发生爆炸并起火,机身坠入海中。除三名机组人员外,所有乘客都遇难了。4月12日,中国政府外交部就此事件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一令人发指的杀人事件,表明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那么造成这次空难的真的是蓄意谋杀的阴谋吗?抓住真正的凶手根据印尼方面的调查结果,飞机失事的主要原因是机翼右侧放置了一枚定时炸弹,炸弹在飞机起飞后爆炸,导致了此次空难。同年9月,港英政府发表声明称,已找到事件真凶周菊,并已从法官处获得谋杀罪逮捕令。但此时周菊已经从香港逃到了台湾省。1995年,台湾省《中国时报》周刊发表了对时任台湾省保密局侦防组组长顾的专访,讲述了策划暗杀的始末。顾承认“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是台湾省国民党保安局特务所为。直接参与这一阴谋的,一个是时任保密局敌后部署小组组长的周滨城,另一个是小组成员陈。最后,周菊被选中在飞机上安放定时炸弹。事件据顾说,当时台湾省保密局把炸弹交给一个在“四川”号货轮上做厨师的小特务,他从基隆走私到香港,再到台湾省特勤局香港情报站。然后,香港特勤局开始秘密访问,寻找候选人在机场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一个名叫周菊的人进入了特勤处的视线。在台湾省特务机关的威逼利诱下,周菊终于同意接下击毁一架中共飞机的任务。与此同时,周菊得到了特勤局的承诺:事成之后可以从顺冶金得到60万港币的报酬,不锈钢方管,可以安排他在台湾省定居。那么,台湾省特勤局许诺的周菊是如何将定时炸弹带入机场并放上飞机的呢?根据解密记录,爆炸事件发生后,周菊的同乡、知情人周世学和周国辉害怕遭到特务机关的伏击。他们先投案到港英当局寻求保护,然后通过《大公报》的关系来到广州,并向内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4月11日上午,一个名叫黄的间谍交给周菊一枚定时炸弹,并把它带进了机场。克什米尔公主号抵达机场时,周菊利用清洁的机会,在飞机右侧发动机上方放置了一枚定时炸弹。周菊向工头谎称这袋药是西药,说对余以后有好处。得手后,周将成绩单交给,并在上班时间到来之前,坐上一辆台湾省特务驾驶的汽车,溜出了机场。事实上,这是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台湾省的一次暗杀阴谋,主要目标是周恩来。然而,由于周恩来当时刚做完一个阑尾手术,他临时秘密改变了行程,取道仰光前往万隆参加会议。这就是周恩来活下来的原因。虽然蒋介石和台湾省特务机关密谋刺杀周恩来,以破产告终,但还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受到了全世界正义舆论的强烈谴责。
世界历史纪录片万隆会议感悟
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 *** 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 *** 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 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世界历史纪录片万隆会议感Ƃ
《世界历史》是一部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它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远古人类起源到万隆会议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1、处在社交圈中是一种烦恼,而超脱出来简直是一场悲剧。
2、厌倦,就是一个人吃完盘子里的食物后对盘子的感情。
3、参加追悼会的程序常常是,先受一次深刻的人生教育,然后大家一起抽烟喝酒打牌。
4、知识是一种使求知者吃得越多越觉得饿的粮食。
5、爱情是会沉底的,在平淡的日子里,最重要的是经常轻轻晃一晃盛装爱情的“水杯”。
6、战争:用舌头解不开就用牙齿咬吧!
7、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许多梦想,但如果其中一个不断搅扰着你,剩下的就仅仅是行动了。
9、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10、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只是因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11、失败发生在彻底的放弃之后。
谁知道世界上与孔雀相关的传说故事?
据说,在很古老的时候,孔雀的羽毛并非像现在这样五光十色,也没有那美丽的"圆眼"羽翎。只因它驯良、温顺而被人喜爱。一次,在当地举行小乘教"摆帕拉"宗教节日庆典时,听说佛祖为此下凡此地。为能得到佛光的普照,虔诚的信徒们纷纷赶到寺院,把佛祖围得水泄不通。有一只栖息在遥远天柱山上的雄孔雀得知佛祖下凡的音信后,急忙赶往寺庙可惜已经过迟无法靠近佛祖,而在人群外急得团团打转。孔雀的虔诚之心被佛祖察觉后,便向孔雀投去一束佛光。不巧这束神力无比的佛光,只落在了来回奔跑孔雀的尾部,使雄孔雀尾部的根根羽翎霎时缀上了镶有金圈的"圆眼"纹图案,成为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样子。在佛祖离去时,特意叮嘱孔雀:在明年的"摆帕拉"节时再见。从此以后,每当"摆帕拉"节,佛祖释迦牟尼便会高坐于莲花宝座上,接受人们朝拜之后,观看从天柱山赶来的孔雀向佛祖献演的《孔雀舞》。同时,孔雀也将向人们展现佛祖赐予它羽毛的异彩。从此后,每当宗教节日和年节庆典,人们为了赕佛和祈求吉祥,就都要表演民间传统的《孔雀舞》。扩展资料:孔雀开屏孔雀开屏是为了保护自己。在孔雀的大尾屏上,我们可以看到五色金翠线纹,其中散布着许多近似圆形的“眼状斑”,这种斑纹从内至外是由紫、蓝、褐、黄、红等颜色组成的。一旦遇到敌人而又来不及逃避时,孔雀便突然开屏。然后抖动它“沙沙”作响,很多的眼状斑随之乱动起来,敌人畏惧于这种“多眼怪兽”,也就不敢贸然前进.孔雀开屏是鸟类的一种求偶表现,每年四五月生殖季节到来时,雄孔雀常将尾羽高高竖起,宽宽地展开,绚丽夺目。雌孔雀则根据雄孔雀羽屏的艳丽程度来选择交配。开屏的大多都是雄性孔雀,他们开屏是为了吸引异性孔雀习性与分布绿孔雀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它们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也有生活在灌木丛、竹林、树林的开阔地。多见成对活动,也有三五成群的。食物以蘑菇、嫩草、树叶、白蚁和其它昆虫为主。每年二月中旬进入繁殖期,每窝下蛋4—8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雀
文秘知识、时事政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这个2010年1月-2011年2月考试时事政治半月谈了望资料有没有用
2011 考 试 时 事 政 治 电 子 书(1103)
时事政治和测试更新2011年2月;《半月评论》更新2011年第4期;《了望时评》更新2011年第8期;半月谈时事和小测验更新2011年第4期;112个申论写作模板及范文资料主题;新增《2010人民日报》社论合集、2010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中央一号文件等。
可以上网搜索一下“2011 考 试 时 事 政 治 电 子 书”的下载地址
“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的空难死亡人员名单
中国代表团的工作人员石志昂、李肇基、钟步云,记者沈建图、黄作梅、杜宏、李平、郝凤格及同机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王明芳,波兰记者斯塔列茨和奥地利记者严斐德等人全部遇难。沈建图: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黄作梅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李丙衡(李平):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记者杜宏:广播事业管理局对外广播部副主任郝凤格: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员钟步云:总理司机石志昂:对外贸易部三局副局长李肇基:外交部情报司科员(拟提副科长)王明芳: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严斐德:奥地利记者斯塔来茨:波兰记者
“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的生还者的记忆
克什米尔公主号失事后,搜救和打捞工作迅速展开,不久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在空难搜救现场,意外地找到了客机上的生还者。克什米尔公主号生还者,印度航空公司的维修工程师卡尼克1958年撰写了回忆录《克什米尔公主号》。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客机失事亲历者的真实回忆,也为人们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1955年4月10日午后,克什米尔公主号从孟买机场起飞,经停加尔各答。4月11日清晨飞抵泰国首都曼谷,然后,克什米尔公主号又从曼谷飞往香港,抵达香港的时间已经接近中午时分。卡尼克在回忆录里写道:飞机刚停稳,香港航空公司的工人们就围了上来,他们大部分是中国人。有的检查引擎,有的量机油,其余大部分人在擦引擎外面的废机油。但是,让卡尼克感到有些蹊跷的是,当他们机组在启德机场候机餐厅吃饭的时候,一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闯进来。这个人四处打听乘坐飞机的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当得知飞机准备起飞时,他急忙冲出餐厅。1955年4月11日中午12时15分,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起飞,飞向雅加达,空中飞行时间预计7小时。这是当天香港启德机场唯一起飞的航班。北京时间4月11日下午5时30分左右,飞机正在离海面5000多米的上空飞行,从舷窗望出去,飞机正在穿越北婆罗洲沙捞越古晋海域。就在这时,飞机出事了。卡尼克在回忆录里写道:“忽然轰隆一响,传来一阵沉闷的爆炸声。”卡尼克发现机舱里的冷气管开始冒出白烟。卡尼克马上冲进驾驶舱,向机长杰塔报告说,他怀疑是后行李舱起火,杰塔机长异常冷静地命令顿哈前去灭火。领航员派塞克从机舱跑过来报告说,机舱右翼发动机吊舱后面起火。克什米尔公主号上的大火已经失控,凶猛的火焰席卷整个飞机。当杰塔机长从客舱回来,重新坐到正驾驶的座位上的时候,他的第一个指令是立刻发出飞机失事信号,第二个指令是采取非常措施,让飞机在水上迫降。因为附近没有可以降落的陆地,距离最近的新加坡有350英里。机舱里所有乘客都已经穿上救生衣。正在机舱里查看情况的卡尼克大吃一惊:熊熊燃烧的大火已经接近飞机的主油箱了。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液力系统、电器系统相继失灵。机身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在黄昏的空中不断翻滚着,驾驶舱里已经充满浓烟。机长杰塔、副驾驶员狄克希特在极力控制着飞机,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在他们最后迫降水面之前,杰塔机长决定再次发出电讯,向雅加达空中管制中心报告他们迫降的确切位置。但是狄克希特发现无线电已经坏了,飞机与地面联系中断,这时距离雅加达约一个半小时的航程。在生死关头的最后瞬间,飞机机舱四壁已经被烤得通红,无数长长的火舌喷来喷去。机长杰塔命令把机舱内的所有紧急出口和乘务组座舱的门统统打开。这时,滚滚黑烟进入座舱和机舱,飞机的前方能见度模糊不清。机长想拉平飞机向左转弯企图将飞机降落到附近靠陆地的地方。尽管机长作了最大的努力,但机身毁坏严重,完全失控,随着一声呼啸,飞机像一团烈火冲向海面,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裂为三段,坠入大海。卡尼克记录了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最后时刻。当时,他要打开紧急出口:“飞机离水面只有几尺了,连走到机舱门口都来不及了。我很清楚,飞机随时都可能和水面相撞。我只有站在那里,听天由命。心里明知很危险,后面是发动机,飞机一撞到水面,螺旋桨还在转,机身还会前冲,假如飞机一歪,那发动机和螺旋桨就会把驾驶舱打得粉碎。我被关在了领航员室里,无法出去。我突然想到,这回必死无疑了。突然,我听到飞机撞在水面的声音,地板好像翘了起来,我一下子滚到水里。顿时,我觉得有很多金属片从头上掉下来。”当卡尼克从水中钻出来的时候,他看到的情景是:“在飞机接触水面时,一个机翼脱离了机体,这使得飞机深深扎进了海里,我不敢跳海,虽然当时大约离舱口只有五英尺,我怕被划伤。等到飞机扎入水里之后才游出来,当时我感到无数的东西砸在头上,我不敢冒出水面,又潜游了好一会儿才冒出水面。当时我发现海面上有很多行李箱,着火机翼坠落海面,海面上一片火海,我才想起自己穿着救生衣,我记得那时人人都穿着救生衣,可是即使有救生衣,在乘客舱里的人也没有生还的机会,因为他们上浮的时候会被上顶板挡住。卡尼克能够活下来,那应该是个奇迹。在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中,奇迹般生还的还有两个人:副驾驶员狄克希特在飞机坠海后,猛力踢开身旁的滑动窗,拼力钻出水面得以生还。领航员派塞克也从坠海的飞机中死里逃生。他们3个人彼此鼓励着,在鲨鱼出没的大海中,在落日余晖下,朝着远处的岛屿游去,最后终于游到一个无名小岛,被当地土著居民救助,最终被送到了英国商船“太朴号”上,并从那里被英国一艘参加克什米尔公主号搜救任务的护卫舰丹皮尔号接走。在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中牺牲的8位中国人中,其中5位是记者,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和平年代以身殉职的新闻记者。
上一篇:卫龙辣条宣布从乐天玛特下架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6-01 印尼万隆发生爆炸
- 06-01 卫龙辣条宣布从乐天玛特下架
- 06-01 hikaru
- 06-01 highkick3短腿的反击
- 06-01 high school musical3
- 06-01 high school dxd无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