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郎朗和现在一模一样
关于成才的名人事例
1、霍金霍金原本是一个活泼的小伙子,先是就读于牛津大学,后来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而,在他刚刚过完2l岁生日,便因病住进医院,确诊为“渐冻人症”。医生断言他最多只能活两年,然而他却以惊人的意志跟“渐冻人症”做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顽强斗争。从1970年起,他坐上了轮椅。到了后来,霍金能够活动的只有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但是他却能够借助于智能轮椅和翻书机器,大量地阅读各种图书,汲取知识的滋养,依然像当年那样“手不释卷”;借助于为他量身定做的电脑,每分钟能打出15—20个词,他写作诸多学术论文和专著。借助于为他量身定做的语音合成器,与人对话,甚至举行学术讲座(1985年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从此“失声”,成了哑巴,但是他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艰难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位“渐冻人”,长期担任剑桥大学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学术研究硕果累累。2、爱迪生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3、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4、瓦特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可门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瓦特将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负重行走,觉得实在应该将它改进一下。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能不能让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己出钱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机器来。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两年后,总算弄出个新机样子。可是点火一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个毛病。瓦特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然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镗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5、诺贝尔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后天努力成功的名人事迹
成功不是一时的功夫就能达到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够去收获。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后天努力成功的名人事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后天努力成功的名人事迹篇1:成功靠后天的努力 在二次大战期间,丘吉尔已经60多岁了,但他却能够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年一年地指挥英国作战,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诀在哪里呢?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点,看报告、口述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举行很重要的会议。吃过午饭以后,他要再上床去睡一个小时。到晚上,在8点钟吃晚饭以前,他要再上床去睡2个小时。他并不是要消除疲劳,因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他可以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后。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杜邦公司的总裁格劳福特·格林瓦特每天挤出一小时来研究一种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权威人士把他写的关于蜂鸟的书称作自然历史丛书中的杰作。 休格·布莱克进入美国议会前,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他从百忙中每天挤出一小时到国会图书馆去博览群书。数年如一日,就是在议会工作最忙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过。后来,他成了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是最高法院中知识最渊博的人士之一,他的博学多才也使美国人民受益匪浅。 威尔福·莱特康丽奋斗了40年,成了全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尽管事务十分忙碌,他仍然渴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每天抽一小时来画画。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他每天清晨5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他说:“其实那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每天清晨这时候,渴望和追求就会把我唤醒,怎么也不想再睡了。”数年下来,他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被高价买走。他把用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作为奖学金,专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他说:“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这只是我的一半收获。从画画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愉快。” 人的一生在时间的长河中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智者认为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他们努力过好每一天,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们也合理地利用时间享受生活的快乐,对于该做的事,他们会动力地去做,对于没有价值的事,他们绝不去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愚者也在忙忙碌碌地生活,整天都没有闲暇的时间,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在充分地利用时间,可是以头来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有什么成就,其实,在愚者的忙碌中,有一大半是把时间浪费在可做可不做的没有价值的事情上了,生命也就在这一分一秒中悄悄地消失了。 后天努力成功的名人事迹篇2:达利娅.格里 5岁那年,她上幼儿园。小朋友们喜欢聚在一起嬉戏,她却总是一声不响坐在角落里。有时,仅仅是一张小纸片,也可以被她折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副乐此不疲的模样。 9岁时,她读小学三年级,成绩一塌糊涂,唯一能考及格的,只有手工课。老师来家访,忧心忡忡地说:“也许孩子的智力有问题。”她的父亲坚决地摇着头说:“能在手工课上做这么漂亮的环保袋和笔筒,证明她非常聪明。” 看到老师失望地离开,她难过得掉下眼泪。父亲却笑着说:“宝贝,你一点儿也不笨。”父亲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翻到其中一页说:“还记得我给你讲过蓝鲸的故事吗?它可是动物界的‘巨人’,别看它粗枝大叶、肥肥壮壮的样子,可它的喉咙却非常狭窄,只能吞下5厘米以下的小鱼。蓝鲸这样的生理结构,非常有利于鱼类的繁衍,因为,如果成年的鱼也能被吃掉。那么,海洋中的鱼类也许都会面临灭绝了!” “上帝并不会偏爱谁,连蓝鲸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例外。”父亲又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好莱坞着名影星奥黛丽?赫本童年时,由于家庭贫困,经常忍饥挨饿,甚至一度只能依靠郁金香球茎及由烘草做成的‘绿色面包’充饥,并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她身材特别瘦削。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练习她最爱的芭蕾舞。听说她梦想要当一个电影明星时,所有的同学都嘲笑她白日做梦,说一阵风就可以把她刮走。面对大家的冷嘲热讽,赫本从不气馁,终于成功扮演了《罗马假日》中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假如,她当初因为自己过于消瘦而放弃理想,就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影星。” 父亲鼓励她说:“你看,无论是一头巨鲸,还是国际影星,都有不完美的一面。这就好像你数学功课差一点儿,手工却是最棒的,说明你心灵手巧。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下去。” 也许正因为有了父亲的鼓励,从此以后,她不但喜欢做手工,还常常动手搞些小发明。几块木板钉在一起,加上铁丝和螺丝钉,就是一个小巧的板凳。听到母亲抱怨衣架不好用,她略加改造,让它可以自由变换长度,成了一个“万能衣架”,简单又实用。甚至,在父亲的帮助下,她还将家里的两辆旧自行车拼到一起,变成了一辆双人自行车。 伴随着这些小小的发明,她快乐成长着。2010年,她已是美国波斯顿市麻省理工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一个周末,她出去购物,在超市门前,听到有两位顾客在抱怨:“想要找到空车位,简直比彩票中奖还要难!”“如果谁能发明一种折叠汽车,那该有多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她立刻忽发奇想:“为什么不试一下呢,说不定真的可以。” 回到学校,她开始搜集关于汽车构造方面的知识,单是资料就抄了厚厚的几大本。接下来,一次次思考,反复画图。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设计出了折叠汽车的图纸。 看她一副欣喜若狂的样子,有同学泼冷水说:“你懂得如何生产吗?说不定图纸只能变成废纸。”她想起父亲当年讲的一头鲸的故事,笑着说:“我的确不懂生产汽车,但可以寻找合作伙伴。”于是,她在网上发布帖子,寻求可以合作的商家。不久,西班牙一家汽车制造商联系到她,双方很快签下合约。2012年2月,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折叠的汽车面世了。 这款汽车有着时尚的圆弧造型,全长不过1.5米,电动机位于车轮中,可以在原地转圈,只要充一次电,就可行驶120公里,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30秒之内,神奇般地完成折叠动作,让车主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停车。折叠汽车刚刚亮相,就受到众多车迷们的追捧,还没等正式批量生产,就收到了很多订单。 她就是来自美国的达利娅.格里。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有些害羞地说:“我从小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我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用刻苦和勤奋来弥补缺陷,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后天努力成功的名人事迹篇3:金克木 1935年,只有小学学历的金克木经人介绍,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负责借书还书。一天,他忽然想到:我为什么不能也像那些教授、学生一样读一些书呢? 但如何在书海中寻到最有价值的书,令他一筹莫展。后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索引”,就像他根据“索引”给借书人找书一样,反过来,他也可以从借书人那里搜索到有价值的书啊! 从此,借书人就成了他的“导师”。白天,他在借书台和书库间穿梭;晚上他就偷偷阅读那些被别人借过的书。他的“导师”五花八门,但以毕业生为主,这些学生要写论文,因此他们借的书都很有方向性。 给金克木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从十几公里外步行赶来的教授。他夹着布包,手拿一张纸往借书台上一放,一言不发。金克木接过一看,全是些古书名。待这位教授走后,金克木赶紧把记下来的书名默写出来,以后有了空闲,便照书单到善本书库中一一查看。 日久天长,这个曾经的懵懂少年不仅靠自学精通了梵语、印地语、世界语等十多种语言文字,还在文学、历史、天文等领域卓有成就,成为一代奇才,与季羡林、张中行和邓广铭并称为“燕园四老”。
著名音乐家郎朗的成长记。
1982年6月14日,郎朗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原大东区)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
童年郎朗 (5张)
家庭。祖父曾经是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父亲郎国任是文艺兵,曾在部队里做过专业二胡演员,退伍后进入沈阳市公安局工作。母亲周秀兰能歌善舞,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郎朗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
两岁半的小郎朗被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猫演奏的《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吸引,对钢琴家的手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无师自通地在家中他出生前就已购买的国产立式钢琴上弹出了基本旋律。从此由父亲郎国任对他开始钢琴启蒙。三岁正式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5岁第一次参加东三省少年儿童钢琴比赛,获得第一名,并在赛后举办了生平第一场个人演奏会。1989年,7岁的郎朗参加首届沈阳少儿钢琴比赛,再次获得第一名。在朱雅芬老师的建议下,郎父排除万难带着郎朗赴北京求学,备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郎朗在1991年9岁时,从3000余人的报考大军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师从赵屏国老师。入学两年后,1993年11月,11岁的郎朗参加第五届“星海杯”全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获得专业二组第一名。
郎朗在国际上的第一个奖项来自1994年自费参加的德国埃特林根第四届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还在就读央音附小六年级的他获得了甲组的冠军(甲组15岁以下、乙组20岁以下),并且因为比赛中优异的表现使得钢琴比赛的组委会自创建比赛以来首次特别颁发了杰出艺术成就奖,这是埃特林根大赛历史上第一次给同一个人两项大奖,这也是当时中国同年龄段的琴童在国际上获得的最好成绩。
1995年9月,13岁的郎朗以公派的身份参加在日本仙台举办的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International Tchaikovsky Competition for Young Musicians),在这项全世界影响最大的青少年钢琴比赛中,郎朗在比赛中力拔头筹获得第一名金奖。回国后,郎朗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演奏肖邦24首练习曲。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1996年重组时,郎朗还应邀与新成立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在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作为嘉宾出席的开幕式音乐会上,14岁的郎朗被指定担任钢琴独奏。
在郎朗获得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以后,为了让郎朗走向世界,郎朗在父亲的帮助下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退学报考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钢琴大师加里·格拉夫曼在看完柴科夫斯基比赛录像带和北京音乐厅现场录制的肖邦24首练习曲录像带后,迅速给郎朗寄来报名表、邀请函以及给美国领事馆的信,以便协助他尽快赴美参加当年的柯蒂斯入学考试。1997年3月,14岁的郎朗不负众望,又一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位于美国费城的世界著名的音乐学院,师从加里·格拉夫曼。
在留学前近半年的空档里,郎朗在国内多个城市包括沈阳、上海、长春、哈尔滨、大连等地举办告别巡演。1997年8月12日在沈阳中华剧场的个人独奏音乐会是他留学前真正意义上的告别演奏会,在这场演奏会的现场,他第一次领会了《我的祖国》描述的对祖国热爱和依恋的感情。
1997年9月入学后,郎朗一边在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各种音乐课程,一边在当地高中进修文化知识,还跟随曾主管费城文化教育方面的前任副市长同时也是莎学权威的大学文学教授理查德·多郎补习西方历史文化。除了钢琴技艺日渐成熟之外,郎朗从费城从柯蒂斯迈出了登上国际舞台的第一步,陆续获得了与某些知名乐团合作的机会。1997年底,在格拉夫曼的引荐下,郎朗通过甄试,成功得以与国际上著名的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从此走向了职业演奏家的道路。
我国著名钢琴家郎郎简介
我国著名钢琴家叫朗朗。1982年6月14日郎朗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国钢琴演奏者,联合国和平使者,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1999年8月14日,刚满17岁的郎朗参加美国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世纪庆典明星音乐会,并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从而开始了他的音乐演奏生涯。2001年,在人民大会堂进行100周年百年庆典巡演。2002年,获得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2003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协奏曲名录》。2005年,在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2006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黄河之子》。2008年,获得美国录音师协会颁发的“艺术荣誉奖”。2010年,获得国际门德尔松大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2011年,举行了“弗朗茨·李斯特诞辰200周年郎朗现场音乐会”。2013年,参加维也纳音乐厅100周年音乐季,并应邀举行了两场音乐会;同年,获得“全英古典音乐奖”年度国际艺术家奖;同年10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郎朗授予了“联合国和平使者”称号 。扩展资料:郎朗的祖父当过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他的父亲郎国任是文艺兵,在部队里做过专业的二胡演员,退伍后进入沈阳市公安局工作,他的母亲周秀兰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总机工作,负责整个总机房的维修、服务和转接。郎朗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周秀兰在长达8年的时光里,跟父子俩“分居”两地,独自“留守”沈阳,为郎朗的成长提供必需的经济保障;此外,父亲郎国任为了让郎朗练琴不分心,甚至不让母子相见,更有郎国任在极端失望与迷茫时对郎朗的暴烈。郎朗与比其年小12岁的吉娜·爱丽丝(Gina Alice)相识于德国柏林,作为同行,两人有许多共同话题。2019年6月2日,郎朗晒出九张婚纱照,宣布已与德韩混血女钢琴演奏者吉娜·爱丽丝结婚,并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婚礼晚宴。
我国著名钢琴家郎郎简介
2004年5月,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并于8月访问非洲,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也是其最年轻的大使。
2004年10月,郎朗成为2004年度德国留声机音乐先生。
2004年11月,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州长授予郎朗“2004年度音乐先生”称号。
2004年11月,郎朗正式签约世界顶级名表“劳力士”,成为其形象代言人。
2004年,郎朗正式签约世界级名车“奥迪”,成为其形象代言人。
郎朗是残疾的吗? 怎么还想听说他是智障?现在看到又不是?是不是一个人呢?
郎朗不是残疾的。郎朗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原大东区)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郎朗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郎朗2岁半时就被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猫演奏的《匈牙利第二号狂想曲》所吸引,从而对钢琴演奏者的手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无师自通地在家里的国产立式钢琴上弹出了基本旋律,从此由父亲郎国任对他开始钢琴启蒙。扩展资料:郎朗个人生活:郎朗的祖父当过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他的父亲郎国任是文艺兵,在部队里做过专业的二胡演员,退伍后进入沈阳市公安局工作,他的母亲周秀兰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总机工作,负责整个总机房的维修、服务和转接。郎朗在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周秀兰在长达8年的时光里,跟父子俩“分居”两地,独自“留守”沈阳,为郎朗的成长提供必需的经济保障;此外,父亲郎国任为了让郎朗练琴不分心,甚至不让母子相见,更有郎国任在极端失望与迷茫时对郎朗的暴烈。郎朗与比其年小12岁的吉娜·爱丽丝(Gina Alice)相识于德国柏林,作为同行,两人有许多共同话题。2019年6月2日,郎朗晒出九张婚纱照,宣布已与德韩混血女钢琴演奏者吉娜·爱丽丝结婚,并在法国凡尔赛宫举办婚礼晚宴
朗朗的成长经历
郎朗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原大东区)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郎朗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郎朗3岁时正式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学习钢琴。5岁时第一次参加东三省少年儿童钢琴比赛,获得第一名,并在赛后举办了生平第一场个人演奏会。1989年,年仅7岁的郎朗参加首届沈阳少儿钢琴比赛,再次获得第一名。1991年,郎朗从3000余人的报考大军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科,师从赵屏国老师。1993年11月,郎朗参加第五届“星海杯”全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获得专业二组第一名。1994年,自费参加的德国埃特林根第四届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获得了甲组的冠军(甲组15岁以下、乙组20岁以下)、杰出艺术成就奖。1997年3月,郎朗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位于美国费城的世界著名的音乐学院,师从加里·格拉夫曼;同年,在格拉夫曼的引荐下,郎朗通过甄试,与IMG演出经纪公司签约,从此走向了职业钢琴演奏者的道路。扩展资料:一、朗朗简介郎朗(Lang Lang),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国钢琴演奏者,联合国和平使者,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1997年12月,郎朗与IMG经纪公司签约,开启了职业演出生涯。1999年8月,参加美国芝加哥“拉维尼亚音乐节”世纪庆典明星音乐会,作为替补登台演奏。2001年,在人民大会堂进行100周年百年庆典巡演。2002年,获得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2003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协奏曲名录》。2005年,在白宫举行个人专场独奏会。2006年,推出个人钢琴演奏专辑《黄河之子》。2008年,获得美国录音师协会颁发的“艺术荣誉奖”。2010年,获得国际门德尔松大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2011年,举行了“弗朗茨·李斯特诞辰200周年郎朗现场音乐会”。2013年,参加维也纳音乐厅100周年音乐季,并应邀举行了两场音乐会;同年,获得“全英古典音乐奖”年度国际艺术家奖。同年10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郎朗授予了“联合国和平使者”称号 。2015年,凭借专辑《莫扎特》获得“德国古典回声大奖颁奖典礼”年度器乐演奏家大奖(钢琴类)。2016年,推出首张个人跨界专辑《纽约狂想曲》。2017年8月27日,获得亚洲新歌榜年度盛典音乐视频杰出贡献奖;12月8日,获得“商业星力量巅峰人物年度盛典”年度实力音乐人奖。二、个人生活郎朗的祖父当过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他的父亲郎国任是文艺兵,在部队里做过专业的二胡演员,退伍后进入沈阳市公安局工作,他的母亲周秀兰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总机工作,负责整个总机房的维修、服务和转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朗朗
求朗朗的生平介绍资料急
郎朗(1982年6月14日—),出生于中国沈阳,满族人,是一位钢琴家。
郎朗3岁学习钢琴,5岁时在沈阳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7岁第二次获沈阳钢琴比赛第一名,9岁获全国星海钢琴比赛第一名。11岁获德国第四届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并获杰出艺术成就奖。13岁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14岁考入著名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
2004年10月,郎朗成为2004年度德国留声机音乐先生。
2004年11月,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州长授予郎朗“2004年度音乐先生”称号。
2004年11月,郎朗正式签约世界顶级名表“劳力士”,成为其形象代言人。
2004年,郎朗正式签约世界级名车“奥迪”,成为其形象代言人。
上一篇:13届华表奖颁奖典礼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5-31 13岁的郎朗和现在一模一样
- 05-31 13届华表奖颁奖典礼
- 05-31 13亿分贝
- 05-31 13个13吧
- 05-31 13999999999
- 05-31 138支铅笔放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