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
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什么
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大熊猫,食铁兽一般指大熊猫,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melanoleuca),也称作大猫熊,一般称为“熊猫”或“猫熊”,属于食肉目熊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中西部四川盆地周边的山区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有2060头。
由于生育率低,大熊猫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中评为濒危物种,为中国国宝。大熊猫被誉为生物界的活化石。
大熊猫黑白相间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使其深受人们喜爱,在全世界亦有大量粉丝。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标志,大熊猫俨然已成为了濒危物种保护最重要的象征。
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什么
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熊猫。大熊猫在古代被称为“食铁兽”,有学者认为是因为它常到民居觅食,舔食炊具,甚至用强有力的牙齿咬坏炊具,因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大熊猫在无盐可食的情况下,就会闯进村民家舔食铁锅里残存的盐分,村民们不了解大熊猫的习性,误以为大熊猫在吃铁,从此便得名食铁兽。猫熊这个名称是在1940年确定下来的。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即国兽,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熊猫的习性1、行为特点:大熊猫性情温顺,善爬树,常蹲坐在树杈上休息,躲避敌害。2、气味标记:大熊猫会将肛周腺体的分泌物、尿液涂抹在地上、树干上,标记领地。3、食性食物:大熊猫是肉食动物,但多以竹子为食,每天能吃掉36斤竹竿。
古代传说的“食铁兽”是什么?
有些书上说大熊猫叫食铁兽 是的,它有这个名字.《熊猫的风采》3 一书。其中有一节专谈中国历史上关於大熊猫的记载, 列举了异名及其出处。这裏摘要如下: 貔貅(《尚书》、《诗经》、《史记五帝本纪》) 貘(《东周列国志》第35回、《尔雅》、《上林赋》(司马相如)、《貘屏赞》(白居易)、《本草纲目》(李时珍)) 食铁兽 (《山海经》) 猛氏兽、啖铁兽 《蜀中广记》 我们再翻查《辞海》、《辞源》等工具书, 它们并没有把貘等和大熊猫联系起来。例如《辞海》(1989年)“貘”条:“貘”指 1. 貘属动物……; 2. 古籍中的兽名……, 没有指出与今天的大熊猫有任何联系。可知,《大百科》和《辞海》的专家们对大熊猫的古名并没有共识。 古名“食铁兽”, 真能吃铁吗?有学者认为大熊猫倡导民居觅食,舔食炊具,甚至用强有力的牙齿咬坏炊具, 因此有了“食铁兽”这个名字。 居住在四川盆地天俯之国的大熊猫,在无盐可寻的情况下,就会闯进村民家舔食铁锅里的残余盐份.村民不解大熊猫的奇特习性,误以为大熊猫吃铁,从此得名食铁兽
古代传说的“食铁兽”是什么?
古代中国人没有系统分类的能力。就像《词与物》序言里引述博尔赫斯所述某种中国百科全书对动物分类:属于皇帝的动物、散发香气的动物、驯服的动物、乳猪、美人鱼、臆想的动物、自由的狗、包括在此分类中的动物、像疯子般激动的动物、不可胜数的动物、用很细的驼毛笔画的动物、其他动物、刚刚弄碎了罐子的动物、远看像苍蝇的动物。这段混乱列举确实是对古代中国式动植物分类某些极端之处的绝妙戏仿。(我自己在小说创作中也常常对此进行戏仿)食铁兽是古代中国文献中提及的一种动物,它的最初名字是啮铁。《神异经·中荒经》说:“南方有兽焉,角足大小形状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铁饮水,其粪可为兵器,其利如刚,名曰啮铁。”可以看到,最初的啮铁兽是牛形的。《酉阳杂俎》提到唐高宗时,西域一个国家进贡了一头名叫“天铁”的熊。谢弗认为“天铁”一词是音译,并认为这个熊有可能是喜马拉雅黑熊。后世将铁与熊联系在一起,很可能与此有关。顺便说一下熊猫的其他名字。比如貔貅、比如食铁兽,比如白罴等等,很多网络信源认为这些就是熊猫,其实查一下出处就知道了,其描述大抵如前引神异经,语焉不详。采纳哦
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什么
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我国国宝熊猫。食铁兽在《神异经》有记载,其云:南方有兽焉,角足大小形状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铁饮水,其粪可为兵器,其利如钢,名曰"啮铁"。《玄黄经》曰:南方啮铁,粪利如钢,食铁饮水,腹中不伤。传闻古代的野生熊猫,它们缺铁的时候就下山闯入农户的家,抱着铁锅舔铁锈补充铁元素,不明真相的群众认为它们在吃铁锅,所以得名食铁兽。大熊猫是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外形似熊而略小,头较圆像猫,故名。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大熊猫的前后肢、两耳、眼周、肩部为黑褐色。头胸腹,背为白色。行走方式为内八字,爪子锋利。喜独栖,善爬树,嗜食竹类植物。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叫熊猫、猫熊、大猫熊。
食铁兽是什么动物?
大熊猫
之所以大熊猫在古代被称为食铁兽,是有学者认为是因为它常到民居觅食,舔食炊具,甚至用强有力的牙齿咬坏炊具,因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大熊猫在无盐可食的情况下,就会闯进村民家舔食铁锅里残存的盐分,村民们不了解大熊猫的习性,误以为大熊猫在吃铁,从此便得名食铁兽。
大熊猫真的吃铁吗?
古籍中有不少关于熊猫吃铁的记载:
汉东方朔(公元前153年至前93年)在《神异经》中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
晋朝郭璞注释的《尔雅释兽》中,对大熊猫这样描述: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明代袁牧的《新齐谐初集》,有更详细的记述: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
四川省的《北川县志》把大熊猫称之为食铁兽。
其实,这些都是当时古人对熊猫的习性不了解的误传,大熊猫本身并不会食铁。
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此外,野生大熊猫还偶食一些动物尸体或其它植物。
“食铁兽”是什么?
关于“食铁兽”食铁的事实,可以从《神异经》中得到比较详细的记录,其中不仅说它喜欢吃铁,甚至拉出的粪便都可以作为兵器,这就很不可思议。《神异经》:南方有兽焉,角足大小形状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铁饮水,其粪可为兵器,其利如钢,名曰"啮铁"。【旧注云:俗云:"咋铁"。《玄黄经》曰:南方啮铁,粪利如钢,食铁饮水,腹中不伤。】一般认为,食铁兽要么是指貘,要么是指大熊猫。但从很多方面的证据来看,是大熊猫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比如从食性考虑,貘是食草性动物,而大熊猫就不一样了,这家伙妥妥地一个杂食性动物,在《尔雅》中,郭璞就说它不仅吃铜铁,还吃竹子和骨头。《尔雅·释兽》:“貘,白豹。”晋郭璞注:“似熊,小头,库(矮)脚,本白驳(黑白毛色相间),能舐食铜铁及竹骨。”那么大熊猫又为何要啃食铁制品呢?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说是由于过去很少人进入深山,而大熊猫每逢冬季食物淡季,就会下山到人类聚居地附近活动,或吃抛弃的猪骨羊头,或吃人畜残食,甚至将盛食物的锅鼎(生铁铸造)等炊具一并咬碎,以舔舐其上的油腥盐味,偶而或还吞下部分,故而给人留下了其好食铜铁的印象。大熊猫不仅长得萌,吃的也杂,消化能力也是杠杠的,至少从科学分析角度来看,大熊猫的肠胃结构的确极为特殊,拥有能够“食铜铁”的硬核构造。其肠的长度只相当于其他动物的1/6或者1/10,粗短而结实;其胃黏膜也较厚,胃壁肌层结实发达。最奇特的是,其非蜂窝式的肠道结构能够基本保证即使把铜铁等金属咬碎吞下肚子,也不会损伤肠胃,所以如此一来,大熊猫“好食铜铁”也有了科学的“铁证”。
上一篇:国足迎战上海申花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5-24 古时候有食铁兽之称的动物是
- 05-24 国足迎战上海申花
- 05-24 翼装飞行女大学生
- 05-24 天津夜市给52家商户免房租
- 05-24 华盛昌董事
- 05-24 12岁男孩持刀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