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乐队演唱会
中国摇滚乐势力94红磡演唱会 什么起来 这世界受苦的人民 谁能告诉我 什么歌啊
呵呵,这是唐朝乐队翻唱的一首老歌:《国际歌》这首歌自从92年被唐朝乐队翻唱后,又流行起来,成为了很多摇滚分子的口号歌。详细介绍你看下我给你找的资料:《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这首歌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中文的《国际歌》。1923年由肖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http://baike.baidu.com/view/30659.htm
94香港红勘演唱会最后唐朝唱完出现窦唯的画面,他唱的那首歌什么名字
http://podcache.cctv.com/published1/2007/07/26/pub1185457772460.mp3
明天更漫长
词:窦唯曲:窦唯
迈开大步匆匆忙忙奔奔波波去寻找
寻找一份能让自己感到欣慰的骄傲
寻找一份能让自己感到欣慰的微笑
不顾一切疯疯颠颠跌跌撞撞地奔跑
奔向那份能让自己感到安全的怀抱
离别了昨天去拥抱希望
告别夜晚等待天亮
过去的辉煌不再重要
明天更漫长
避开大家无聊之中勉勉强强的热闹
开发自己能够得到孤独中的欢笑
不想再去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只想能够努力做到我认为的好
喔快给我力量让我辨清方向
激动在我胸膛
给我一线希望那多珍贵
总是在做梦得到它
明天更漫长明天更漫长
中国摇滚的发展?
如果把1986年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崔健身穿长褂、身背吉他、两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的那一刻作为中国摇滚乐第一次在公众面前的亮相,
到2004年,中国摇滚乐已经18岁。这一年,值得这个18岁青年记忆的事情至少有两件:2004年8月的贺兰山摇滚音乐节和两个月后国庆黄金周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举行的第5届迷笛现代音乐节。前者打出了“中国摇滚的光辉道路”旗帜,将18年来最有符号意义的摇滚音乐人集至麾下;即使是“老干部大联欢”式的讥讽也无法否认它在商业和社会效应上的巨大成功。后者召集了40支中国目前最好的新生摇滚乐队,以4天8万人次的空前规模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青年摇滚文化展示,但主办方希望收支平衡的商业尝试无疑落了空。
中国摇滚18年来的游移和彷徨、冲突和希望从来没有像2004年这样摊开在公众眼皮底下。摇滚乐手们的价值观从未像现在这样多元和混乱;中国摇滚的方向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模糊而充满无限可能。正如乐评(图片-新闻-网页)人张晓舟所说,18岁的中国摇滚正走在从Pole(德国实验电子舞曲先锋)到刀郎之间的雪山和草地上到2004年为止,由香山脚下的迷笛现代音乐学校主办的迷笛音乐节已经是第五届;5年来,这个原本只在学校食堂进行的学员汇报表演影响逐渐扩大,参加的乐队从“土产”变成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新锐摇滚乐队。今年“十一”之前,在“加强石景山区文化建设”名义下,刚刚从“环球(图片-新闻-网页)嘉年华”尝到甜头的国际雕塑公园主动与张帆联系,希望能将迷笛音乐节移到公园举办,门票收入四六分成。这样,“迷笛”音乐节和它本身附带的文化开始了5年来在普通市民面前的第一次亮相。
10月1日,2004迷笛音乐节第一天,在玉泉路地铁站内,文身、金属链、鸡冠头、铁钉、项圈、皮带、布标——打着鲜明摇滚符号的青少年们络绎不绝。在接下来的三天里,这些摇滚孩子和文艺青年、媒体一起,在空旷的雕塑公园里听音乐、玩POGO、摆地摊、发呆、晒太阳、喝啤酒、支帐篷,完成了一次都市内的超现实自我放纵。4天8万人次的摇滚青年们的集体亮相显然让石景山的普通市民们措手不及;地铁售票员和路人们疑惑地看着这一群群奇怪的孩子、雕塑公园周边居民愤怒地给一切有关部门打电话控诉音乐节扰民,音乐节因此将时间从每天下午2点到晚上10点调整成了每天下午1点到晚上7点。这一切确实是国际雕塑公园负责人和石景山武警支队的人没能想到的,在他们原来想象中,这应该是一场游园会,最多是大型演唱会。但事实上,第一天上午,台子一搭起来,从音箱里发出第一声狂噪尖利的音符开始,就与传统联欢晚会式的演出不一样了。
参加过前4届迷笛的乐评人颜峻由于身在国外没能参加第5届迷笛,但他认为这一切是可以想象的。
迷笛学校创立于1993年,目标是提供基础的现代乐器演奏培训以及相关音乐理论课程,由于学校的老师有很多都是中国摇滚乐、爵士(图片-新闻-网页)乐(图片-新闻-网页)的热门乐手,历届毕业学生中,有不少组建了摇滚乐队。第1届迷笛音乐节是2000年4月30日至5月1日。第2届还是相同的日子,乐队从30多支增加到44支。第3届搬到香山,演出场地从学校礼堂搬到开阔的草坪上,时间改为5月1日至3日,乐队多达51支,观众也达到了6000到8000人次。第4届受SARS影响,推迟到10月的头3天举行,乐队41支,观众人数过万,台下有一半观众表示是第一次参加。至少有数百人来自外地,晚上,草坪上的帐篷里、学校的礼堂地上,睡满了年轻人。
颜峻回忆说,前两届,基本没有宣传,观众不是地下乐队的成员就是地下摇滚支持者——参与者完全被“自己人”的规模所感动,艺术交流变成集体的自我认知。从第3届开始,迷笛音乐节开始有义工加入,有主流媒体的协作宣传,有更多外地和外国乐队参演。善于捕捉另类(图片-新闻-网页)文化风向的文艺青年,也纷纷赶来过节,导演、作家、模特、歌手、艺术家、摇滚乐明星、媒体策划人,凡是和另类沾点边的人物都涌了进来,和世界上最穷的朋克、浪人、无业游民挤在一起喝两块钱的啤酒。节日的气氛出现了,大型的内部Party变成了公开的节日。
第4届,迷笛音乐节显示出来的,则是一种生活的可能。曾经以《自由的边缘》而闻名的记录片导演孙志强,又以《节日》为题制作了关于第4届迷笛音乐节的作品,人们在镜头里微笑、踢毽子、玩火球、表演行为艺术、发呆、点蜡烛……而舞台上的乐队也更懂得让人群燃烧起来。
这一切带来的是摇滚文化的散布:从2000年开始,春树这样的朋克外围遍布北京的各个角落,破衣服、铁钉、贴纸、手绘海报(图片-新闻-网页)、燕京啤酒+都宝烟、小面积文身、涂鸦……这些标志性符号也已经扩散到了乐手圈以外的地方。文身热甚至鼓励了许多人购买简易的文眉机和普通墨水。同样,中国摇滚乐也开始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必需品,并从此开始积累自己的风格。1997年以来大受欢迎的lo-fi+噪音+大音量+效果器+压抑的气氛,以及“人人可以弹吉他”理论,尽管一直遭抨击,也逐渐自成了风气。
这些都是张帆在今年敢于用“迷笛”进行商业尝试的信心来源,他认为迷笛最具吸引力的或许不是乐队和音乐,而是那种“生活在别处”的自由的可能性。贺兰山所代表的明星化、娱乐化、大制作、大产出的摇滚模式和迷笛所代表的更自我、更宽泛的摇滚模式共同构成了当下的中国摇滚文化景观。从这两场音乐节中,我们看到的,是各种风格的摇滚音乐在中国都已经发展起来,从最传统的旧金属、朋克、民谣到最新锐最另类的TRIP—HOP、HIP(图片-新闻-网页)—HOP、电子、迷幻以及中间地带的木马、便利商店等所代表的流行摇滚,从流畅、优美到粗糙、有破坏性的多样性;是摇滚乐日益扩大的边缘受众:白领、商人、学生、甚至几岁的孩子。整个社会呈现出日益承认和宽容。正因为如此,颜峻才可以断言,但中国摇滚乐文化的雏形和基础已经奠定。另外可以断定的是,两次摇滚音乐节无疑是一场社会接受度和商业潜力上的“圈地运动”——找到了两极,开发中间地带和向外扩展就容易了。
一切才刚刚开始
一年之内两次大规模的摇滚音乐节、两次在主流媒体上集体亮相对长期处于娱乐业边缘的中国摇滚乐来说绝对是一次良好的普及运动,很多青年人只是在今年才终于见到了崔健、“唐朝”的现场;也只是在今年才知道了“二手玫瑰”、左小诅咒、“扭曲的机器”、“痛苦的信仰”,甚至“BONK”、“声音与玩具”。但是,骤然的兴奋过后,有什么东西被彻底改变了么?中国摇滚乐真的从此就能有一个质的飞跃么?
悲观一点说,核心问题依然都没有解决。残酷地说,此次音乐节的参与者对狂欢的需求要高于对摇滚的需求。
被称为“最妖娆的摇滚乐队”的“二手玫瑰”每场演出都会有这样一段串场词:“中国摇滚乐是中国最大的公益事业,20年来一直没赚过钱。”没赚钱就意味着:良性的商业运作机制一直都没有建立起来。
摩登天空总经理沈黎晖几年前曾是清醒乐队的主唱,由于“不赚钱”,沈黎晖转型成为商人。沈黎晖将良好的摇滚乐商业运作机制形容为一个金字塔:最下面的是大量、频繁的酒吧、俱乐部等小型空间巡演;中间是商业演出、唱片发行;最上层的是大型音乐节和大型音乐会,目前显然每一块都留着非常大的空白。
并不是没有市场需要,沈黎晖认为中国摇滚乐的市场还是很大的,比如“林肯公园”的版权自前年才引进,到现在已经发了25万张;而国内目前上半年卖得最好的唱片就是流行摇滚风格的姜昕——20万张,前几年新裤子乐队的专辑也卖出了10万张,而就整体国内唱片市场来说,每年的摇滚唱片的销售额都能占到整体销量的一半。另外,从版权角度上看,摇滚唱片才是真正值得唱片商付版税的:流行唱片只是一时的销量大,但好的摇滚乐唱片一直都是一版再版。2004年,美国联合录音工业选出了20世纪最畅销的十张唱片,从老鹰乐队到平克.佛洛伊德再到惠特尼.休斯顿,每一张都与摇滚有关。贺兰山的商业成功并不是发掘了中国摇滚乐的商业潜力,而只是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个商业金字塔里,沈黎晖认为目前最容易发展起来的是最底层:小型空间巡演,最难突破的是第二层:由于演艺机制和目前中国摇滚乐的现状,大部分摇滚乐队很难获得和流行歌手一样的演出机会。在盗版达到95%的唱片工业里,失去大量的商业演出机会意味着大量盈利机会的流失。
然而沈黎晖和京文嚎叫唱片的负责人吕玻都承认,中国摇滚乐迟迟发展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本身的创作问题:“一切商业运作都围绕着产品,产品不行你叫我怎么做啊。”吕玻的嚎叫签下了26支摇滚乐队,出了28张唱片,每张唱片的销量只有2.5万张,距离他理想中的5万张差了一半。在雪山音乐节上,吕玻对媒体表示已经到了对中国摇滚乐队本身创作水平反思的时候了。吕玻说,他认为中国目前的摇滚乐队虽然很多,但有商业潜质的实在不多,大多数摇滚乐队沉浸在个人化情绪中不能自拔,缺乏对现实和他人的关照。而黄燎原在采访中更是把许多摇滚乐队称为“边缘贵族”:自己把自己抬高到旗手和斗士的位置。他说:“你不容易,别人也不容易。如果你认为你是先锋的、前卫的、实验的,那为你投资的人要和你具有一样的眼光和勇气。”
一个正常的摇滚乐环境肯定是从最流行的POPROCK到最另类的摇滚乐手都有唱片在唱片店里出售,都能靠音乐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摇滚音乐会就像流行歌手演唱会一样不间断到惹人厌烦,每种不同口味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但这个美好蓝图的前景需要拥有庞大的,足以支撑哪怕最另类风格的摇滚乐文化人群。现在,无论是迷笛的8万还是贺兰山的12万,都不够大,而且大多是参与狂欢的目的。颜峻非常反对崔健从流行歌曲受众中夺取摇滚乐市场的做法,他认为喜爱摇滚乐的核心人群的扩大才是支撑中国摇滚乐发展的根本。但问题在于,在这个人群不够大之前,只有先用良好的商业机制和大量优美动听的摇滚乐作品来夺取市场才能保证这个人群的逐渐扩大。在这个意义上,至少在目前阶段,沈黎晖说“商业解决一切”是正确的。
好在,这些在2004年都显露出了长势良好的萌芽。黄燎原已经将贺兰山做成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张帆也将继续在2005年做青年摇滚文化的拓展;沈黎晖目前正在做一个全国性的酒吧连锁演出工程、吕玻已经在更注意唱片质量而不是乐队数量,大家都在努力充实这个已搭建起框架的金字塔。而两次音乐节不仅展示了中国摇滚音乐的力量和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成功地对社会对摇滚乐的认知和宽容度做出了探索,给了从普通民众到摇滚乐人一个正确认识摇滚乐的途径。正如张帆所说,“摇滚乐不是洪水猛兽”。
2004年,中国摇滚乐的18岁,核心问题并没有解决,但是一切可能性都浮出了水面,发展轨迹和方向已经清晰地显现。所以,这一年,一切都是起点。
中国摇滚就这么一晚上的辉煌为什么这么说
1994年12月17日晚上8点,中国内地挑选窦唯,张楚,何勇,唐朝等摇滚乐队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正式开演,用最直接的方式将中国内地的原创摇滚展示给香港观众。
黄秋生在何勇演唱《垃圾场》的时候一边狂奔一边把衣服撕的稀烂。
在此之前他们很少有机会亲眼目睹来自北京的新音乐丰采,而在香港这个中国人的娱乐重镇中,红磡体育馆向来被视为偶像与巨星的舞台,人们在这里一向只为娱乐而来,在声光舞影中求取一夜欢乐。虽然过去11年了,但是当时现场给我们的极大震撼却依然存在没有一场演唱会像今天一样,没有熟知的偶像,没有华丽的衣裳,甚至没有人带着香港演出中惯见的哨子和荧光棒,他们空手而来,这是一个没人见过,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演出。在没有人能预料到的状况下,这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唱会,几乎全程陷入了不可思议的壮态。红磡体育馆历来严格的规定是只能安静的坐着听歌,但是这阻止不了上万名决心要站起来的观众,他们用双手和喉咙舞动、嘶吼,他们用双足顿地、跳跃,连向来见惯演出场面的媒体和保安人员也陷入了激动的情绪中,在香港,几乎没有一场演唱会像这样疯狂。
在演出前几天的时候,记者问何勇对香港音乐有什么看法,他说:"香港只有娱乐,没有音乐,四大天王除了张学友还算是个唱歌的,其他都是小丑,不服气的话,大家可以出来比试比试。”(这也是何勇在演唱会唱《非洲梦》时会问候'受伤的四大天王’圣诞快乐的原因).后来。此言一出,香港娱乐界哗然,许多黎明,刘德华,郭富城的歌迷把魔岩的演出海报撕毁,使得演出方不得不重新再贴一遍,此次演出前魔岩三杰已把遗嘱写好,万一有什么意外(因为何勇等人的来势汹汹,怕会引起暴乱),把此次演出收入全部捐给慈善机构。结果演出空前精彩,红勘历年的规矩只准观众坐着观看演出,可是演出当天所有的观众都站着和着音乐手舞足蹈,有的甚至站在椅子上,还把超过一半数量的椅子砸坏,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常跪不起,哭着口里呼喊何勇,窦唯等人的名字,演出结束几天里,香港几乎所有报纸的连续3天以头版报道此次演出的盛况。这也是史无前例的。
隔天港台的报纸大都以空前显著的版面报导这场演出的盛况,「摇滚灵魂,震爆香江」、「中国摇滚,袭卷香港」、「红磡,很中国」许多评论文章先后对这场演出做出评述,更多文化人和音乐人先後发表许多意见,大家都对演出当天的热烈反应做出高度评价,也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北京的新音乐乐手们带给港台的冲击正式来自于此,他们首次证明偶像不是一成不变的神话,在香港,这个华人娱乐工业的中心里,有上万个群众同时疯狂於「真实」的力量;他们首次证明,来自丰厚大地母亲的文化养分能够让人产生新的视野和想像,他们见到了久违的音乐本质,发现这是和灵魂相通的线路,因而抛开了惯有的矜持,呐喊疯狂。而带给港台唱片夜与媒体的冲击也是来自於此,他们开始相信,商业应该只是一种流程,一种制度,商业不是一种音乐形式。
这次演出首次结合来自中港台各方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对中国人的文化有一种强烈的使命和想像,他们大都相信中国人将会有更繁盛的文化景观,那也不是来自于虚构的娱乐幻境,而应该是来自於更真实广阔的创造力量,他们在这场演出中,都看见了这样的希望。
在香港红馆开过个人演唱会的有哪几个明星呢?
港台地区:
谭咏麟(在红馆开演唱会最多的港台艺人)
徐小凤
梅艳芳
张国荣
张学友
林志颖(第一次红馆开演唱会年龄最小的男艺人)
许冠杰
黎明
刘德华
林子祥
郭富城
twins(第一次开演唱会年龄最小的女艺人)
SHE
F4
beyond
周华健
周杰伦
五月天
谢霆锋
容祖儿
陈奕迅
王力宏
王菲
飞轮海
陶喆
杨千嬅
大陆:
窦唯,张楚,何勇还有唐朝,这是大陆歌手第一次站在了红馆的舞台上~~!
那英
张敬轩
崔健
郑均
2006年11月26日在cctv-3播出的同一首歌走进香港红馆演唱会有周笔畅和凤凰传奇
国外:
新加坡孙燕姿
大陆和国外在红馆开过个人演唱会的艺人很少的,具体原因那是人家内部问题,反正好像说是一般水准的不行,在那里开歌唱的大陆和国外的艺人都必须是实力派的,我知道的就这些了,呵呵,希望了楼主满意
香港乐坛有那些人或乐队在红馆开过演唱会
你问对人了,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第一个在红馆开演唱会的人是粤语歌鼻祖许冠杰1983年,经典歌曲无数,第二个是陈百强,第三个是邓丽君,第二个问题,按你说的真正的乐队是beyond,1991年,成为第一个在红馆开唱的乐队,而内地是唐朝乐队,再回答你大标题问题,最值得看的有如下几场,可以说是最经典的几场。1:张学友2007光年世界巡演,2。张国荣2000热情,1989告别演唱会,3:邓丽君十亿个掌声,4:纵贯线。5:张学友2003音乐之旅,6:梅艳芳2003经典金曲人生绝唱。排名不分先后。
光辉岁月演唱会的光辉岁月演唱会简介
光辉岁月演唱会是由中视传媒和最美年代共同投资主办的迄今内地摇滚史上最大规模的巡回演唱会,光辉岁月巡回演唱会将在18个月的时间里,将足迹由北京、上海、广州等内地城市推及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温哥华等海外城市。光辉岁月演唱会的主体阵容是唐朝、黑豹、黄家强( BEYOND)三支华语摇滚乐坛最经典的摇滚乐队。去年在北京、上海成功举办的“怒放”演唱会,让中国的摇滚迷们集体缅怀了一番中国摇滚乐的辉煌,引起相当热烈的反响。今年,一场定名为“光辉岁月”的中国殿堂级摇滚乐世界巡回演唱会又将开始。据悉,这场光辉岁月演唱会将在1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26场世界范围的巡演,巡演站点除了大部分内地的一线大城市,还包括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温哥华、旧金山、墨尔本等城市。如此规模及范围的中国摇滚巡演,不仅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大型的一次,也是中国人自从有了自己的摇滚乐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巡演。北京站之后,光辉岁月巡回演唱会于6月初将在上海上演,随后将到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等海外城市开唱,在未来18个月里完成总共26场演唱会。谈到这场摇滚演唱会与去年8月在工体上演的“摇滚怒放”演唱会有什么不同时,这次巡演的发起人之一、黑豹乐队的鼓手赵明义表示,“ 怒放 把中国摇滚人集中到一起,是一次集体爆发,勾起了大家青春的回忆。这次演出则是按照不同的主题将三支乐队的经典作品进行组合和编排,配合带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现场视频,呈现一个融合音乐电影、音乐剧、演唱会等多重元素的新形态表演。”为了配合光辉岁月演唱会,主办方还投拍了一部名为《光辉岁月之再见理想》的电影,讲述的是与音乐有关的青春故事,也会有乐手客串演出。赵明义透露,该片是为演唱会服务的,届时影片的视频片段也会在演唱会中作为演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播出。自去年以来,摇滚乐正逐渐成为中国演出市场的主力,这其中既有华语流行音乐整体不景气的原因,又是中国摇滚乐沉淀多年触底反弹的结果。目前从商业角度观察,受众对本土摇滚乐演出的消费需求极其旺盛。众多摇滚演唱会纷纷登场之时,光辉岁月演唱会的主办方打出了“这不是一场演唱会!”的口号,那么光辉岁月不是一场演唱会又会是什么呢?在上周的光辉岁月巡回演唱会发布酒会上,主办方透露了一些细节:这次的光辉岁月演唱会从形式上完全打破了传统拼盘演出轮流演唱的常态,将按照不同的主题把各乐队经典作品进行编排,配合专为本次巡演投拍的一部商业电影≪光辉岁月之再见理想≫中的核心画面,在现场用音乐讲述一个有着完整剧情的青春成长故事。当然,有关“这不是一场演唱会?”的真正答案只有在5月13日光辉岁月巡回演唱会北京站的演出中才能彻底揭晓了。敬请期待光辉岁月巡回演唱会精彩演出!
细数华语乐坛至今无法超越的10场演唱会
现在的华语乐坛出现了很多录音棚歌手,虽然录音版的歌曲经过后期处理,几乎没有瑕疵,但是对于喜欢音乐的听众来说,现场版才是王道,那种真实与激情,简直不要太享受。
这些录音棚歌手,最怕的就是开演唱会,甚至连大型演出他们都不敢真唱。
以至于人们越来越喜欢怀旧,喜欢听老歌,它就像是生活中的一剂良药,能让你开心,也能抚慰伤痛,能让你扫去阴霾,也能鼓励你砥砺前行。
尤其是那种经典的演唱会现场,即便只能通过录像重温,但带给人的感动与震撼依旧鲜活。
1984年1月7日,邓丽君在台北中华 体育 馆举办了15周年巡回演唱会。
此次演唱会被大众称之为“十亿个掌声”,并广为流传。
何为“十亿个掌声”?
起初,演唱会命名这个问题,困扰了工作人员很长时间,直到演唱会开始前的报幕,也没能确定。
当主持人田文仲说:
正是他这句“十亿个掌声”的无心之语,解决了演唱会命名问题。
不久后,各大媒体电台在报道台北站演唱会的内容时,便使用了“十亿个掌声”这个名字。
这场演唱会不仅有台湾电视公司录影转播,还有英国国家广播公司以及纽约时报的大力报道。
“十亿个掌声”演唱会的舞台效果、表演形式以及创新价值,给当时的华语乐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邓丽君在演唱会中首次尝试爆炸头、紧身衣、露背装、超短裙以及西式舞步,让台下17000名观众看花了眼睛。
开场曲《漫步人生路》瞬间点燃现场气氛,紧接着就是《独上西楼》《夜来香》。
这场20世纪最经典的演讲会,在浩大的声势中结束。
邓丽君不同于其他歌手,她是华语的天花板,是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的象征,并且她还以歌手身份入选文化部评选的十大文化影响力第一名。
她获得过世界级的荣誉和奖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七大女歌星;时代周刊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星;美国CNN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乐家;20世纪百大最具影响力艺人;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日本大众音乐殿堂唯一外国歌手。
可惜,众多荣誉光环加身的邓丽君,有生之年从未到过大陆,没能踏上这片土壤,也许是她最大的遗憾。
演唱会 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西方摇滚乐队——包括甲壳虫乐队、警察乐队、滚石乐队等,经过非正规途径传入中国,并深深影响了一大批人。
1984年,北京歌舞团的崔健、杨乐、文博、刘元、安少华、李秀丽和周晓明七个年轻小伙,组建了一支名叫“七巧板”的电声乐队。
1985年,为纪念联合国将1986年定为“国际和平年”,由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共同作曲的《We Are The World》横空出世。
同年,罗大佑、张艾嘉、李宗盛等人模仿《We Are The World》的公益模式,创作了《明天会更好》。
另外,他们还出面召集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地共60位华人歌手共同演唱。
其中就有蔡琴、苏芮、潘越云等歌手。
1986年,远在北京的郭峰深深被这两首歌触动,在女朋友张丹丽的建议下,提出了用音乐呼吁“爱与和平”的想法。
不久后,在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和东方歌舞团的支持下,创作了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郭峰:
说干就干,公布消息后,在5月9日当天,毛阿敏、田震、丁武、韦唯、崔健、常宽、成方圆、蔡国庆、付笛生、程琳等100多位初出茅庐的歌手齐聚北京工人 体育 馆,一场轰轰烈烈地“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就此拉开了帷幕。
虽然《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采取的是100多人合唱的方式,但由于当时流行音乐属于刚起步阶段,歌手个人气质及演唱风格并不是太突出。
整场演唱会,最亮眼的当属崔健带来的《一无所有》。
他抱着一把吉他,穿着松垮的衣服,卷着高低不齐的裤筒,开嗓就是一句“我曾经问个不休”,嘶吼的声音如同一把利剑划破了沉寂的长空,不仅震惊了台下的观众,就连当时的华语乐坛也为之颤动。
中国摇滚,就此诞生,崔健也开始了他的摇滚长征。
而《一无所有》,也成为中国摇滚乐当之无愧的开山之作。
很多人对于黄家驹的beyond乐队,一直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如果你喜欢Beyond,那么必须要了解1991年的《生命接触》演唱会。
如果在世界范围内评选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演唱会,那么“Beyond1991Live”必然在列。
90年代的香港乐坛,歌手不到红馆开演唱会,那就说明你不够红。
黄家驹自1983年组建Beyond乐队后,曾先后举办过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不过这些演唱会留下来的录像画质很粗糙。
但是,1991年在红馆举办的演唱会跟以往完全不同。
当时,举办公司为大名 娱乐 ,这是第一次极其专业的把Beyond演出记录下来,无论是前期录像还是后期的制作都很认真。
1991年9月19—23日,Beyond在红馆连开5场。
这次盛会亮点实在太多,《金属狂人》的前奏响起时,黄家驹穿着一条背带花裤,光着光着膀子从后台直奔出来,一声仰天长啸冲开束缚,把狂人的金属气质展露无遗。
他唱得身上大汗淋漓,而现场歌迷也发了疯的嘶吼、呐喊。
演唱会期间,黄家驹说:“因为我不是很会说话,希望今晚我们用音乐来让大家领略我们的喜怒哀乐。”
何勇“狂言”一出,香港乐坛哗然一遍。
刘德华、郭富城、黎明的歌迷把他们演唱会海报全部撕毁。
随着事情愈演愈烈,主办方担心出大乱子,不得不把红磡 体育 场封了一面看台,随即又将演唱会门票压缩到8000张。
为了演唱会正常举办,王菲也出面自嘲“我也是小丑”借此来平息争端。
好在,最后演唱会如期进行,不嫌事大的何勇居然在演唱《非洲梦》的时候,朝着台下的四大天王走去,还“亲切”的问候他们圣诞快乐……
期间,现场很多四大天王的粉丝并没有躁动,反而沉迷在何勇的音乐之中。
这是一场不应该被遗忘的演唱会,也是中国摇滚乐迄今为止最高水平的演唱会。
可惜,这种辉煌成了最后的狂欢。
多年后,香港乐坛因为模仿翻唱走向没落,众多歌手纷纷转战内地市场。
当时,窦唯说了一句:“港台的那些人过来,脸上带着笑,但笑里藏着的是什么?他们真的是过来发展本土音乐的吗?”
窦唯也好,何勇也罢,他们对音乐的态度跟黄家驹如出一辙,只不过黄家驹少了他们那种目空一切和张扬的态度。
2000年7月31日,当那束蓝色灯光投映在香港红馆舞台上的时候,张国荣“热情世界巡回演唱会”拉开了帷幕。
张国荣极为重视这场演唱会,并且自己亲自担任艺术总监,从音乐到歌曲编目,从唱法到舞台效果,甚至是唱腔他都精心准备,只为给歌迷带来最好的体验。
大众并不清楚这场名为“热情”的演唱会过后,会赢得多少赞誉,又会面临多少流言蜚语,或者掀起多大风浪,这些都是无法预估的。
因为他在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试图通过多元的文化形式打破人们固有的性别概念认知。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张国荣在舞台上的表演风格,尤其是穿“女装”的模样,港媒甚至评价他“妖气冲天”、“不男不女”。
其实那并不是“女装”,而是他邀请法国殿堂级时装设计师让·保罗·高缇耶为他设计的拉丁俊男概念的演出服。
“热情演唱会”的主题是从天使到魔鬼,信仰到背叛。
而备受某些人争议的服装,都是围绕着“热情”的主题打造。
第一套白色羽毛装,象征着天使的化身。
第二套鱼鳞装,象征着天使到人间。
第三套苏格兰贝母裙裤,象征着人间美少年的成长。
第四套金属色西装,象征着火辣青年。
第五套透视上衣、皮裤、红袍,象征着从青年到魔鬼的魅惑。
第六套白色背心搭配流苏仔裤,象征着放浪的情 人。
第七套灰色西装,象征着成熟优雅。
第八套白色浴袍,象征着欣赏自我,自我认知。
张国荣在演唱会最后说:“其实我整个的主题就是说人要懂得怎样去爱人之外,最重要的是懂得欣赏你自己——我。”
演唱会本身是一场秀,但张国荣把它当成了艺术,“热情”绝对是他的巅峰之作,也是第一次有人把哲学艺术融入到演唱会当中。
张国荣是一个真挚、努力、敢于突破的人,这场演唱会极具概念性和突破性,就连一向苛刻的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都这样评价:
“张国荣的热情演唱会从表演形态,艺术理念,服装道具,观众反响都代表着中国演唱会的最高水准,无人超越。”
梅艳芳在病重之际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梅艳芳是一个宁天下人负她,她绝不负天下人的人。
她心里很清楚,如果再不开演唱会,就真的没有机会跟歌迷告别了。
2003年11月6日,梅艳芳在香港红馆举行了“经典金曲”演唱会。
即使身体虚弱,她也不欺场,不假唱,正如她在现场说的话一样:“只要有信心,无难事!”
连开八场演唱会,透支了梅艳芳原本就病重的身体。
更衣室里放着6台取暖器,可她还是觉得很冷,因为血小板低,每次唱完,她都要伏在助手身上,喘息好长时间。
2003年11月7日,在演唱张国荣的歌曲《今生今世》时,梅艳芳哭成泪人,她难过、痛心。
待心情平复,她向粉丝道歉:“头先好失礼,做歌手不应有自己的情绪。”
2003年11月9日,当晚梅艳芳略有低烧,但心情格外高涨,她穿上婚纱劝歌迷们早点结婚。
对于过往的遗憾,她也早已释然:
之后唱完《夕阳之歌》,她背对舞台,独自拖着长长的婚纱一步步走向楼梯,孤独的背影让人心疼。
在最后一场演唱会中,梅艳芳再次穿上婚纱,歌迷们疯狂呐喊,同样是演唱《夕阳之歌》,但为了不再让她一个人穿着婚纱孤独地走上去,刘德华以喜庆红杉率陈奕迅、谢霆锋、草蜢等人一起当花童,为梅艳芳拖裙尾,陪她走完最后一幕。
八场演唱会,梅艳芳私下留票邀请很多朋友在演唱会上见面,也是做最后诀别。
她舍不得这个舞台,舍不得歌迷,舍不得这么多好友……
2004年10月5日,张学友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了《活出生命live演唱会》。
“活出生命”演唱会又名“气死原唱”演唱会。
何为“气死原唱”?
原来,这场演唱会的宗旨是为慈善募捐。
张学友只唱了5首自己的歌曲,其余都是翻唱别人的歌,令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这在他的演唱会中,可谓仅此一场。 而且,很多编曲改动幅度颇大,甚至有的歌节奏比原唱要快。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只是风格不同,不存在谁高谁低,但更多的观众认为张学友碾压了原唱。
比如,翻唱杨千嬅的《小城大事》。
据说,这首歌成了杨千嬅的心理阴影。
还有陈百强的《等》,张学友痴心的陶醉身心投入,引人入胜,尤其最后的哼唱,余音绕梁。
翻唱张震岳《爱我别走》时,加速的曲调,立即显示出“歌神”醇厚的声线,那种莫名的骚气,丝毫没有原唱中悲伤挽留无奈的感觉。
《但愿人长久》是邓丽君的经典曲目,王菲翻唱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但是,没有人敢说能胜过邓丽君,王菲不行,张学友也不行。
不过,张学友翻唱的《但愿人长久》,应该是男版最好的版本。
整场演唱会,单从演唱技术而言,均高于录音棚水平。
其中有一段,张学友为了润喉,一边吃苹果一边唱歌,完全没有影响到发声,台下歌迷可谓是过足了瘾。
2004年10月2日,周杰伦“无与伦比”巡回演唱会在台北开场。
这是一场音乐至上的盛会,那时的周杰伦略显青涩,不太懂怎样与歌迷互动,就连感谢的话都没说完整,站没站姿,坐没坐相,走路左摇右摆,头发还染了一撮白……
但是,每一首歌都被他演绎到了极致,现场版甚至比CD版的还要好听。
《七里香》时他故意要跳下舞台,引起歌迷欢呼时嘴角扬起的笑,酒窝特别可爱。
《梯田+爸我回来了》的串烧极为巧妙,从比卡丘卖萌的歌词,到被称为神改编的编曲,到最后的笛声结尾。
原来,杰伦还会吹笛子。
《晴天》《断了的弦》《东风破》《你听得到》等歌曲,比录音棚里的那种中规中矩更有特色。
2004年的“无与伦比”名副其实,就连周杰伦自己也无法超越,更无法复刻。
“少年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不惑年。”
2006年5月5日,李宗盛的“理性与感性”世界巡回演唱会在台北小巨蛋开场。
何为“理性与感性”?
当48岁的李宗盛穿着宽松的休闲长裤、格子衬衫出场的时候,那种轻松,安静,平和、舒缓的气氛真实不做作,与台下歌迷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样惬意陶然。
纵观整个华语乐坛,谁又能像他以这种豁达的方式出现在自己的演唱会上?
观众座无虚席却井然有序,掌声不息却波澜不惊,没有人发了疯的呼喊,也没有荧光棒发光字牌的衬托……这就是理性。
整场演唱会李宗盛的节奏感掌握得恰到好处,简单点说就是有人被节拍带着走,节拍为主,歌唱为辅,而他却是能和节拍共舞的人。
李宗盛的歌曲,唱的是人生,是感悟,是留恋。
他不仅局限于情爱,也不仅限于空洞乏味的说教。
李宗盛的内容,充斥着最普通、最平实的语调,而这些东西真真实实地戳到你的内心深处。
“理性与感性演唱会”没有花哨,听完之后就像是听了一段人生,听了一个老人诉说 情感 和过去。
那种内心的独白,更容易打动人。
2008年7月25日,李宗盛、罗大佑、周华健、张震岳四人成立了纵贯线乐队。
2009年3月7日,纵贯线世界巡回演唱会首场在台北小巨蛋开唱。
罗大佑和李宗盛是华语乐坛当之无愧的教父,而周华健和张震岳的实力也是毋庸置疑。
他们的巡回演唱会,注定不会平凡。
罗大佑表情丰富,宗盛还是很深刻,周华健笑的很暖,张震岳很腼腆。
才华这个东西,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这一次是汇集了四个。
四个老男人年龄加起来一百九十岁,出道资历八十六年,创作超过六百首歌曲,发行过七十张专辑。
可惜,“纵贯线”这颗如流星般闪耀短暂的神话般的组合,只成立了不到两年时间。
以上10场经典演唱会,代表了华语乐坛最高水准。
虽然近几十年来,华语乐坛不乏优质歌手,但能像他们为大众带来现场演唱盛宴的人,寥寥无几。
华语乐坛你最想看谁的演唱会?
当然是周杰伦啊。周杰伦的歌声陪伴了我整个读书时代(简直是暴露年龄,要记住我一直是18岁就好),只要听到周杰伦的歌,就会想起年少时的美好啊。很多人问过我最想去看谁的演唱会?周杰伦!为什么?那接下来就来说说什么,从刚开始接触周杰伦的歌的时候,我就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虽然他并不是很帅,但是我很喜欢他的歌。那时候还在读初中,他的有些歌听起来真的很甜,表达的是那种纯纯的爱,比如他的《甜甜的》、《不能说的秘密》、《简单爱》等等,现在去KTV都要点来唱,一边唱一边还会觉得很暖,他的《告白气球》听了吗,听了吗,一说起周杰伦我就好兴奋哈哈哈哈哈。当然他的中国风歌曲也是很棒,他的说唱等等也是耐人寻味,特别是他和方文山合作的一些歌曲,方文山作的词也是,我找不到词形容,反正就是,好!棒!真的很爱啊。还有一点,他的歌有些歌词虽然简单,但是曲调不俗,真的百听不厌。除了有才华歌好听,他本人也是一个非常礼貌非常谦虚的人,对朋友很讲义气,对亲人也是充满爱。对朋友讲义气也是出了名的,他红了以后,哪些朋友需要他的,能够帮得上忙的他都尽量帮,很多歌也是他和朋友合作做出来的,或者是帮朋友找工作等等。他的歌曲也是结合自己的生活,他简直把亲人朋友都写了一遍呢,有《以父之名》啊、《听妈妈的话》啊、《爷爷泡的茶》啊等等啦。自己红了以后也是虚心受教,以前他唱歌一直都有个缺点,就是是咬字不清,他本来觉得他唱歌是唱给喜欢他的人听的,别人就喜欢他咬字不清,后来有个人跟他说(我忘了是谁),希望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喜欢,他觉得有道理,后来唱歌慢慢的纠正了他咬字不清的缺点。他对粉丝也是非常暖,前两天还有个新闻说他答应了个女孩来参加他的演唱会,现在他办演唱会了,他果真就去邀请了那个女孩。周杰伦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也会犯错,但是他有错就认,对身边的人都是善意的,他很有才华,钢琴弹得很棒,作词作曲也很厉害,对音乐很执着,但是又不耻下,谦虚礼貌,他真的是一个很值得人喜欢的亚洲天王啊!
第一个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的内地歌手是谁?
张敬轩,他集词曲、演唱等于一生被称为“E世代全才唱作人”。 2008年首次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开唱,作为第一位在香港开个唱的内地男歌手,张敬轩的成绩很不错。连着举行三场演唱会。张敬轩的歌曲都很经典。【摘要】
第一个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的内地歌手是谁?【提问】
您好,第一个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的内地歌手是张敬轩。【回答】
张敬轩,他集词曲、演唱等于一生被称为“E世代全才唱作人”。 2008年首次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开唱,作为第一位在香港开个唱的内地男歌手,张敬轩的成绩很不错。连着举行三场演唱会。张敬轩的歌曲都很经典。【回答】
2001年,那英首次在香港红磡开唱,成为首位在香港红馆举行个唱的内地歌手。【回答】
不好意思亲亲,是那英【回答】
那英是第一个在红馆开演唱会的内地歌手【回答】
张敬轩是第一个在红馆开演唱会的内地男歌手【回答】
所以最终答案是那英【回答】
第一个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的艺人是谁?
分类: 娱乐/明星 >> 演出展览
问题描述:
香港红馆是无数歌手艺人的梦想,登上了红馆的舞台就等于登上了事业的颠峰,那么我想知道第一个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的艺人是谁?
解析:
许冠杰是第一个在红馆开演唱会的歌星.在这之前红馆只是用来进行球赛,用来开演唱会,1983年5月5日起,许冠杰在新落成的香港体育馆(以下均称红馆)举办两场演唱会,成为第一个在红馆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歌手
当年唐朝乐队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香港的观众也喜欢他们的歌吗?
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那次演唱会是经典,真实的评价是直至现在仍无法超越。
首先从创作到音乐本质都代表了当时中国最高水准,其次来自中华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带给当时整个香港音乐圈的震撼,摇滚力量是流行乐无法比拟的。
(据说当时台下观看的观众还有香港的四大天王)呵呵。。。
窦唯的迷幻;何勇的朋克;张楚-新民谣摇滚;唐朝-金属。(风格)
个人非常喜欢唐朝。
这里补充一点,我也是比安的歌迷,家驹的崇拜者,但是老是有些人拿BEYOND找点话说,比来比去的,个人不太认同。
以上是我的愚见,楼主明白答案了么?
我的回答是:很喜欢,很经典。
最后附上一个资料链接:
http://baike.soso.com/v805418.htm
谁能告诉我魔岩三杰当初在香港的演唱会
以下都是在线观看的链接,不全(少了三四首歌),但也很过瘾了,呵呵!
窦唯
悲伤的梦 http://youtube.com/watch?v=1Km2mEoB4ZY
高级动物 http://youtube.com/watch?v=AiyXaawsgcQ
张楚
part A http://youtube.com/watch?v=8UTuAIKUmVw
part B http://youtube.com/watch?v=mNlUPiY-dKU
何勇
非洲梦 http://youtube.com/watch?v=Tsrha0sVOFs
垃圾场 http://youtube.com/watch?v=H3RkR2xv_5w
钟鼓楼 http://youtube.com/watch?v=CokXkq0mAbA
唐朝
选择 http://youtube.com/watch?v=BE7yn2V2_HA
中国摇滚采访及演出实录
http://youtube.com/watch?v=f7cIk1pL7YY
上一篇:cf教程视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