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阴谋
《阴谋与爱情》是什么题材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什么呢?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作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所创作的戏剧,他首次出版于18世纪,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部戏剧的主要内容。《阴谋与爱情》的故事是比较复杂的,它主要线索是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与平民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他包括着许多方面的故事,第一方面,感情纠纷。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男爱上了平民乐师米勒的女儿,米勒认为自己的家庭就要有大祸降临了,于是就不准宰相的儿子再继续来他的家里。他决定亲自去让宰相中断女儿与她儿子的关系,但是女儿露易丝特别的喜欢斐迪南,所以她悲伤地对父亲说他们需要跨越鸿沟才能得到爱情与自由。第二个部分是爱情战争,伍尔牧求婚之后遭受了拒绝,他便很不甘心,想要借宰相瓦尔特的手排除情敌,于是爱情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他以为能得到自己心爱的人的喜爱,但是最后并没有这样,反而还使的露易丝更加讨厌他。第三个部分,父亲入狱,伍尔牧为了占有露易丝,所以他把露易丝的父亲米勒陷害入狱,丧失了名誉,然后再向米勒的女儿求婚。因为父亲入狱的原因,露易丝最后向邪恶屈服了,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和生活,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第四部分写的是爱情悲剧,因为斐迪南认为露易丝背叛了自己,所以准备下毒,露易丝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喝下了有毒的水,并且在最后说出了真相,告诉了瓦尔特她所写的信,以及表达的爱情都是他的父亲要求的,最后药性发作了,斐迪南与露易丝都去世了,斐迪南痛苦的死在了露易丝身边。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阴谋与爱情的作者简介
阴谋与爱情》是德国十八世纪杰出戏剧家席勒的著名剧作。该戏剧主要描述的是平民琴师的女儿露伊丝和宰相的儿子斐迪南的悲剧爱情故事。该剧戏剧冲突曲折而尖锐,情节线索复杂而清晰,尤以在矛盾纠葛中展示人物性格见长。
费里得利希·席勒生于1759年11月10日,逝于1805年5月9日,席勒生在德国封建社会中,目睹当时德车各小邦君侯的残暴统治,席勒是德车伟大的戏剧爱和诗人,他的剧作、许多抒情诗和叙事诗充满着愤怒的抗暴精神和要求自由的强烈愿望。席勒反应政治的暴君,也故视教会的专横,席勒对冷酷的现实强烈不满,追求自由和美好的未来,他的作品在中国也受到读者的喜爱,戏剧《阴谋与爱情》《威廉·退尔》为许多读者熟知,席勒1785年所作的《欢乐颂》歌颂了人类伟大的友谊与团结友爱,由于贝多芬选用本诗的一部份诗节作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的歌词,此首名诗名扬世界。
主要作品:1781 剧作《强盗》;1783 剧作《斐埃斯柯在热那亚的谋叛》;1784 剧用《阴谋与爱情》;1785 诗《观乐颂》;1787 诗剧《唐·卡洛斯》;1788 著作《尼德兰独立史》;1793 著作《三十年战争史》;1795 抒情诗《诗歌的力量》、《理想》、《理想和生活》、《散步》;1797 叙事诗《潜水者》、《手套》、《波伊比库斯的鹤》等;1799 剧作三部曲《华伦斯坦》;抒情诗《大钟歌》;1800 剧作《玛丽·斯图亚特》;1801 剧作《奥尔良贞女》《图朗多特,中国公主》;1803 剧作《麦西拿的未婚妻》;1804 剧作《威廉·退尔》。
阴谋与爱情的作者
阴谋与爱情的作者是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阴谋与爱情》是德国作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创作的戏剧,首次出版于1782年。《阴谋与爱情》故事的主要线索的是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与平民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之间的爱情故事。作家展现了当时社会特别是上层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生活场景。既具有鲜明的时代、地域特征,又反映了具有普世意义的爱情理想。青年席勒创作的顶峰,同时它又是德国市民悲剧的代表作。该剧的反封建性,尤其体现在它并不取材于历史,而是直接取材于当时的德国现实,观众对此剧的时代意义一目了然。内容简介:斐迪南是宰相瓦尔特的儿子,他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米勒预感到大祸就要来临,打算不准斐迪南再到他家里来。米勒夫人不同意,因为斐迪南送的礼物变卖出了许多钱。米勒大怒说,我宁可拿着我的小提琴沿街乞讨,靠开音乐会换一口饭吃,也不愿用我独生女儿的灵魂和幸福去换他的钱。他决定亲自去请求宰相瓦尔特中断斐迪南同他女儿的关系。米勒正要动身,宰相瓦尔特的家庭秘书伍尔牧来了。伍尔牧是米勒的乡亲,米勒早年曾答应伍尔牧,只要女儿露易丝愿意,就嫁给他。现在伍尔牧要求米勒拿出父亲的权威,将女儿嫁给他。米勒严词拒绝了伍尔牧的要求。
戏剧作品《阴谋与爱情》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席勒不会放下他手中的笔,两年之后,他的又一部著名戏剧《阴谋与爱情》问世,它被恩格斯称为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剧中,宰相瓦尔特的儿子斐迪南,爱上了穷乐师的女儿路伊斯,并准备同她结婚。然而,这对年轻人的爱情,却遭到了宰相的强烈反对。封建的门第之见,自然是宰相阻挠他们结合的借口,而至为重要的原因,却是宰相妄图利用儿子去实现政治联姻。他早已打定主意,让儿子斐迪南迎娶公爵的情妇,以便使自己的政治地位更加巩固。斐迪南不愿遵从这样的父命,继续与路伊斯恋爱,宰相便施展淫威,大肆侮辱路伊斯的父亲,并将其关押起来。然后,他向单纯、无奈的姑娘实施了卑鄙的阴谋:利用路伊斯救父心切的心理,逼她笔录一份献给别人的情书,再让这份情书落入斐迪南的手里。斐迪南拿着路伊斯写给别人的情书,痛感自己受到了欺骗,他怀着无比愤恨的心情,向路伊斯发难——让她喝下了毒药。临终前,路伊斯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斐迪南后悔已迟,他痛恨父亲的诡计使他失去了路伊斯,愤然之中,他也饮下了毒药,追随爱人的魂魄去了。《阴谋与爱情》通过阴谋对爱情的破坏,以及一对年轻情侣的不幸夭亡,展现了德国社会贵族阶层与平民阶层的深刻矛盾,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虚伪和对人性的戕害,歌颂了年轻一代勇于追求理想,表现自我的叛逆精神。席勒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将德国的市民悲剧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阴谋与爱情》是席勒青年时期的戏剧代表作,1782年公演。剧本的主人公是一对热恋中的青年,斐迪南是某公国宰相的儿子,他爱上了音乐师的女儿露伊丝。宰相瓦尔特为了迫使他与公爵的情妇结婚,在秘书愚蠢的老人等阴谋,使斐迪南误以为露伊丝不忠。斐迪南中计,给露伊丝服用了毒药,露伊丝临死前揭穿了真相。最后,他的喜剧风格比罪犯也被囚入狱中。该剧直接取材于现实,反映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表现了封建贵族和市民阶级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以及市民阶级的觉醒和打破阶级界限的愿望。同时把爱情悲剧和宫廷的政治阴谋联系在一起,更加强了剧本对封建统治的揭露力量,达到了德国市民悲剧前所未有的高度。剧本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斐迪南虽看到了平民的高尚和纯洁,并且珍视他和露伊丝之间的真诚爰情,但也不能体会到露伊丝的苦衷和她与父亲间相依为命的感情,所以很容易就被人煽动起了妒忌心,并铸成大错。
阴谋与爱情有哪些主要内容?
《阴谋与爱情》内容概述:18世纪德意志某公国。宰相瓦尔特的独子斐迪南不顾门第差异爱上了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意丝。乐师夫妇不知究竟,生怕女儿被人诱骗,很是紧张。伍尔穆——宰相秘书也看上了露意丝的美貌,为了排除情敌,向宰相瓦尔特告了密。瓦尔特看穿了伍尔穆的把戏,但他也心中有鬼。为了巩固自己在宫廷中的地位,他希望斐迪南能够去娶公爵的情妇弥尔芙特为妻。因为公爵自己刚刚缔结了一桩政治婚姻,需要让心爱的弥尔芙特隐蔽一下,而有个公爵情妇做媳妇,瓦尔特的地位就会坚若磐石。为了各自的卑劣目的,瓦尔特和伍尔穆开始了密谋。未经斐迪南同意,瓦尔特即让人公布了儿子向公爵情妇求婚的消息,使刚从露意丝处归来的斐迪南大为恼火。为不失尊严,斐迪南仍然如约拜访了弥尔芙特。他原本想羞辱一下这个特权婊子、高级淫妇,却又被弥尔芙特突然讲出来的个人秘密所震动。原来,弥尔芙特本是一个英格兰的公主,因宫廷政变而流落异乡。她被迫做了公爵的情妇,却并不甘心这种屈辱。她目睹了宫廷的荒淫和统治的残暴,也曾用女性的魅力去感动公爵以减少更过分的罪行。她暗恋着斐迪南,希望真正的爱情能使自己得救,重回天堂。斐迪南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愧疚,但对爱情的忠贞仍使他坚决地拒绝了弥尔芙特的感情。瓦尔特和伍尔穆的阴谋悄悄地进行着。他们派人抓走了乐师夫妇,威胁露意丝说他们随时会被执行死刑,而惟一能解救他们的人就是露意丝。她必须亲笔写下一封给侍卫长的情书。为了救父母的性命,露意丝按伍尔穆口授,写下了幽会的情书。宰相瓦尔特又让侍卫长故意把信掉到了地下,让斐迪南发现“奸情”。果然,心情急躁的斐迪南中了计,为露意丝的不忠气得发疯。弥尔芙特此时已彻底醒悟,不愿再委屈下去。她遣散了仆人,匆匆离开了这个小公国。瓦尔特想告诉斐迪南弥尔芙特已走的好消息,气头上的斐迪南根本听不进去。他怒气冲冲地跑到露意丝家,质问露意丝的不忠和荒淫。因为受到伍尔穆的恐吓,露意丝不敢说出实情,仍然违心地告诉斐迪南,那封信是自己亲笔所写。“如果我可以开口,我可以告诉你一些事情——我本来能够的,可是,残酷的命运缚住了我的舌头也缚住了我的爱。即使你像对待一个下贱的妓女那样虐待我,我也只好安心忍受”。已丧失理智的斐迪南却一点也听不出来其中的隐情,他在柠檬汁中下了砒霜,逼迫露意丝喝了下去。露意丝中毒倒下,临死之际,她说出了瓦尔特和伍尔穆的阴谋。斐迪南追悔莫及,喝了剩下的毒药,追随露意丝而去。看着亲子的尸体,瓦尔特也开始后悔。匆匆赶来的警察带走了他和伍尔穆。
上一篇:qq飞车闪耀的皇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