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玺在手
水镜八奇玉玺在谁手上 水镜八奇简单介绍
1、水镜八奇玉玺在袁方的手上,后被其送还。 2、水镜八奇,出自陈某创作的漫画《火凤燎原》,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所亲自培训的军师集团,因该团体由水镜的八位门下弟子所组成,故名水镜八奇,简称“八奇”。八奇在故事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每位成员皆被视为当代最杰出的军师,因此各方诸侯无不想方设法招揽,以求为己效力,但他们多半仅依自身的意愿、信念和理想行事,不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利诱。出场的除了奇首袁方外,其余皆以史实人物为蓝本。
为什么古代君王手里的玉玺这么重要,没了它会失去天下吗?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玉玺就是权力的象征,但是如果没有玉玺的话,君王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天下的。我不知道,大家在看一些古代的电视剧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每一个皇帝其实他都有好几种玉玺的,在不同场合会用不同的玉玺,但是我们这里说的是传国玉玺,陈国玉玺仅此只有一个,听说是从秦朝开始就代代相传的,但是好像是到了清朝之后就没有玉玺这一说了。对于古代的君王来说,拥有玉玺就相当于拥有了自己的权利和自己的名义,其实也就是一个象征。其实这就跟我们现在国务院的人国徽大印一样,在古代君主的眼里,只有有了玉玺,才能够去当万岁爷,没有玉玺的话,那么一切都是白说。只有拥有玉玺,那么自己的身份才有所保障,自己才能够拥有象征。玉玺上边写有4个大字:受命于天。也就是说,这个君主之所以能够成为君主,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都是上天的指点,而且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是非常信奉神的,对神的只是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是有看到玉玺在谁手上,谁就是上天安排的天子。玉玺只能够让天子来用,臣子或者是旁人用的话是毫无意义的。正是因为君王对玉玺的痴迷,所以很多人都想要去得到玉玺成为君主,但是地就是那么大一块儿,给谁分?那就只能是等待神明的指示了,因此,玉玺这时就出场了。但是一般的人是不会见到玉玺的,就算是普通人了几块假玉玺,也是几乎分辨不出来的。 后来的玉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国玺就成为了老子传给儿子的一个信物了,因为在当时只有得到了自己的老爷子传下来的国玺,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人,其实也就是说白了,这个国玺就是一块普通的不能带普通的石头,只是它具有象征意义而已。
水镜八奇玉玺在谁手上 水镜八奇简单介绍
1、水镜八奇玉玺在袁方的手上,后被其送还。
2、水镜八奇,出自陈某创作的漫画《火凤燎原》,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所亲自培训的军师集团,因该团体由水镜的八位门下弟子所组成,故名水镜八奇,简称“八奇”。八奇在故事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每位成员皆被视为当代最杰出的军师,因此各方诸侯无不想方设法招揽,以求为己效力,但他们多半仅依自身的意愿、信念和理想行事,不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利诱。出场的除了奇首袁方外,其余皆以史实人物为蓝本。
如果传国玉玺被找到了,现在值多少钱?可能在哪?
价值连城!战国所称和氏璧与后来我们理解的玉璧并不是一回事,和氏璧指楚人和氏锄田时意外发现一块蓝田玉料,后来敬献楚王,楚王不识,敬献赵王,赵王视若珍宝,并重赏和氏!史记中对和氏璧的记载贯穿了不少历史事件,如完璧归赵,秦统一后将和氏璧制为传国玉玺,直至五代十国时失传,历时一千余年。很明显,若与古代用于祭天的圆形玉璧相混淆那就无法理解了! 这件传国玉玺如果找到,将会印证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文物研究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无价之宝!国之重器!都什么年代了,得民心,拳头硬才能得天下,和一个破石头一点关系都没有。袁术之流拿到玉玺又能如何?哈哈,如果找到,国家一定收!这是国宝也是权力正统的象征,更代表天命所归,大一统的繁荣富强!散落民间的可能性很小,太有名了,可能做成了宝中宝,在顶级宝贝中有个超级宝贝,还有就是在秦皇陵,传世的全是鹰品!关于和氏璧这仅仅只是个传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专家敢肯定和氏璧到底是一种什么玉!但实际呢,呃,资料文献显示呢,到最后和氏璧呢,是被做成了全国玉玺,这点是对的,但是呢,是哪朝哪代,成了哪位皇帝手中的玉玺?100个50亿你也买不到,那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第一个封建社会的开始,第一个统一中原的老大,第一个皇帝,这块玉,本身的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就像埃及法老的权杖一样,都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五十亿根本算不上保守价,单就它的象征意义,在拍卖行拍卖,势必是全世界的竞拍,而中国富豪绝对是当仁不让挽回。当然,五十亿现金流有点不现实。传国玉玺找到了不会五百块加红旗的,我猜想应该是这样,首先你会被控制,先调查你的几代人,看看有没有什么盗墓还是什么其他污点,接下去会有审问你在哪里发现的,怎么发现的,有没有得到其他东西,第三就算你什么都不知道也会被监视,事情太大就不是捡到普通宝物的规格待遇了。历史只承认那块因为王莽篡汉而失去一角用金代替的玉玺。曹丕在玉玺肩上刻的“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后赵石勒灭前赵,在玉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有这些特征的才是真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得到它,就代表得到了天命!失去它,就代表失去了天命! 华夏民族自大唐之后便失去了对周边民族压倒般的实力,便失去了传国玉玺! 或许有一天华夏再一次站在世界之巅,传国玉玺说不定就出现了呢? 毕竟,天命这个东西真的缥缈!目前世界上估值最高的文物是图坦卡蒙的金面具,其次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但是如果传国玉玺能被找到,它的价值可能几十亿美金。我觉得这个东东谁得到也不敢声张,没人敢买,没人敢卖!普通人就不说了,估计连500的锦旗都还没到手,就被灭了。玉玺露面了,估计也是出钱的少,悄悄干活的多吧!传国玉玺在现在来说已经没有实用价值,有的只是作为文物的研究价值,并不是他能起多大的作用就有多珍贵,你现在拿着传国玉玺又有什么用,不过是一个或许只是一块比较珍贵的玉石。无价之宝,两层意思,第一层价值不了估量,毕竟几千年的历史,肯定就是国宝了,虽然同样是国宝但是肯定比故宫博物馆里面的几个破碗价值高很多。第二层就是没有价值,毕竟这玩意儿又不能去贩卖,国家的东西,就算有神偷偷走了,也不敢卖,别人也不敢收。第一块玉玺还在洞庭湖里,始皇帝回去后用剩下的和氏璧又做了一块一模一样的玉玺,为了掩盖原玺已失,后来只好说有人捞出,失而复得,后世一直传的一直是第二块玉玺。应该不在民间,也不在收藏家手里,民间不识货可能早雕成其他玩意儿了,可能在某个被填埋的古井中,可能在某处遗址土层中,也可能某人偷走了死在兵荒马乱战场上,埋土里了。还有一个鼎,据说战国时代就弄丢了,以前在传国玉玺前就是用一个鼎来做天子的,在周天子家了摆放着,每次诸侯国都想去问周天子拿这个鼎带回自己封国摆着,所以就有一个成语叫问鼎中原。传国玉玺可能在大元朝被贵族磨平了,制作成其它宝印,可能是王爷印,因为元朝流行玉器印章,而且他们这个不是文明人,属于野蛮民族!十有八九传国玉玺已经被磨了,甚至变成几个印章!即使埋在中国大地下,被老百姓发现也不值钱,因为大家都懂得,如果黑市那是无价,价值连城!如果存世被发现,他的光芒将是中国第一文物,胜过一切,可以与北京人头盖骨相提并论。这么说吧,如果真有人手持传国玉玺自立,让你拥护,肯定有人心里会打吭,虽然不一定真拥护,绝对有人会思考,如果是一般人自立让你拥护,你绝对不需要经过大脑直接否决了然后把他当个笑话,当你在犹豫在思考在迟疑,它的意义就已经体现了!历史上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都能与传国玉玺演绎到一起。因为历史上的事儿、历史上的人都已湮灭在时间的长河里了,谁也没亲耳听过,谁也没亲眼见过,都是凭人们的想象、推测而已。所以,终究是爱咋想,爱咋说咋说。尽管特定的历史、特的空间出现的特殊的“权威”会发出似手是“真理”些的“结论”,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成为另一个历史的假说而已!背景>创意>品相>做工,文物最重要四个要素,论背景全中国所有文物无出其右,论创意,品相,做工,除去品相因为无实物而不能确定外,创意和做工绝对都是文物中顶尖的存在,而创意和做工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以哪怕仅仅只凭借背景这一项也绝对中国第一文物。曾经一个纪录片讲过,这传国玉玺现在市值100亿人民币,但是没有实物啊!这个东西的归属权是谁,如果在个人手上,出货的话,会被没收吗?它属于谁?属于天地?属于全天下老百姓,开玩笑呢?
谁没得到过传国玉玺?
先说谁得到过玉玺吧:
1.汉献帝——唯一名正言顺的拥有者。迁都时弄丢了。(可见玉玺不是由献帝保管)
2.董卓——汉献帝都被他玩于股掌何况一块石头。
3.孙坚——从江东杀到洛阳,找到玉玺收兵回家。
4.孙策——爹被刘表杀了,把玉玺留给他当“纪念”。
5.袁术——用一大批兵马钱粮和孙策交换玉玺,踌躇满志的称帝了。
6.刘备——打趴下袁术后,派人把玉玺送给许昌曹操。
7.曹操——刘备从征袁前线送来玉玺,然后“背叛”曹操。
8.魏国皇帝——曹丕篡位后,魏国皇帝会得到玉玺。如:曹丕,曹睿等等。
9.司马家族——司马篡权后,晋朝皇族拥有玉玺。如:司马炎。
利用排除法,应该知道谁未得到过玉玺了吧?什么刘表,马腾,韩遂,袁绍,公孙瓒,张鲁,刘璋,韩馥,等等恐怕连见都没见过。
传国玉玺哪朝那代最先出现?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清朝。清朝末年,传国玉玺存放沈阳故宫,不知所踪。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直至民国十三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扩展资料:“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到一块璞玉,献给厉王。楚王让玉工辨识,玉工鉴定为石头,楚王以欺君罪断卞和左足。后来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但仍以欺君罪再断右足。公元前690年,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文王让人把璞剖开,果然是宝玉,因称称为和氏璧。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威王将和氏璧赏赐给他。但是不久昭阳就将它丢失,有人怀疑是他的门人张仪偷走,拘留张仪审讯。张仪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后来到了秦国,后被拜为秦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传国玉玺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秦始皇“传国玉玺”失踪之谜:传承1500年后消失
新三国袁术怎么知道孙坚有玉玺
孙坚是如何得到传国玉玺的?他为何要送出去呢? 三国时期董卓乱政,在孙坚击退董卓后,意外获得传国玉玺,不过孙坚却用传国玉玺和袁术换了三千兵马,但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孙坚发现传国玉玺 孙坚是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历史记载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据《三国志》记载,孙坚自称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孙坚人物像 孙坚在讨伐董卓期间立下了许多战功,比如斩杀华雄、击败吕布、率先进入洛阳、逼得董卓被迫求和等诸多英雄事迹。不仅如此,孙坚在进入洛阳后,还主动修复了洛阳的皇陵、宫廷。 公元191年,孙坚带兵杀入洛阳近郊,董卓领兵作战却大败而归,只好将首都从洛阳迁至长安,由于董卓离开前将洛阳搜刮一空,即使洛阳没有被战火波及,也是一片疮痍,即使如此,孙坚和士兵仍在洛阳内搜索,最后在城南的一口井内发现传国玉玺。 之后这件事被袁术知道后,要求孙坚交出来,但对方却发了一个毒誓后,火速撤军回豫州,几年后,袁术派孙坚进攻荆州的刘表,一开始作战顺利,直到逼近荆州城,孙坚却中了埋伏,惨遭乱箭射死,袁术也意外获得玉玺。 袁术如何获得玉玺 相传孙坚的儿子为了报仇,拿玉玺和袁术换的,但这不是事实,据《后汉书.徐璆传》记载: “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是也。孙坚得到玉玺后,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 孙坚战死后,袁术软禁孙坚的妻子吴夫人,因此获得玉玺,但奇怪的是吴夫人弟弟吴景事后却被任命为丹阳太守。 由于吴景没有像孙坚一样的战功,又不是袁术的嫡系,却可以当上太守,吴景可能为了救姐姐,才拿着玉玺和袁术私下交易,并才获得官职,至于当时什么都没有的孙策,能够崛起则是靠自己招募人力,获得父亲旧部的支持,才能平定江东六郡,而不是用害死父亲的玉玺和袁术换3000人。 之后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后,疑似冲昏了头,竟然自己称帝了,国号为仲,引起各方诸侯围剿,在位两年半屡次兵败。没多久袁术就病死了,最后传国玉玺也落入荆州刺史徐璆手里,他把玉玺献给曹操,曹操再把玉玺献给汉献帝,物归原主。
袁术怎么得到传国玉玺?
三国志里,没有明确说明袁术怎么得到的玉玺,但在《后汉书·袁术传》中记载,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兵士见宫中一井发光。孙坚遂使人入井,得传国玺,孙坚将玺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孙坚妻,夺玺。三国演义里,孙策为借袁术许些兵马自立,而把先父遗留下的传国玉玺交出暂做抵押。孙策利用借来的兵马,进攻江东六郡,并将江东作为基业不断发展。扩展资料:袁术称帝失败后,玉玺归属曹操。曹魏代汉,传国玉玺作为“君权神授”的象征,传入曹丕之手。曹丕使人在传国玉玺肩部刻下八个隶字“大魏受汉传国之玺”。西晋受禅,传国玉玺又落入司马氏手中。此后,北方陷于十六国分裂动荡的局面,传国玉玺几经辗转,杨坚建立隋朝后,公元589年,灭陈统一全国,传国玉玺入了隋宫。公元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归于唐朝。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朱温篡唐后,传国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被契丹击败,登楼自焚,玉玺也遭焚烧,下落不明。参考资料:
三国时玉玺到底在谁那里?
三国时玉玺归于曹魏政权之手。东汉末年,何进谋诛宦官之乱,汉少帝出宫避难,返宫后遍寻传国玉玺而不得。不久,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攻入洛阳,长沙太守孙坚部下自甄宫井中投井而死的宫人身上搜得传国玉玺。自此传国玉玺归孙坚。后孙坚战死,其子孙策以传国玉玺作抵押向袁术借兵,传国玉玺归袁术,引得袁术大白天做起皇帝梦来,不久,袁术败亡,传国玉玺归于曹操。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大魏,史称曹魏政权,玉玺就归于曹魏政权手中。扩展资料:传国玉玺是皇权的象征,在秦朝、汉朝,无论是全盛时期,还是比较动乱的时候,这块之宝都是可以号令群雄,但是唯独在三国时期不是,在这个无比动乱的年代,传国玉玺实在是一块鸡肋。三国时汉献帝的前半生可谓是悲惨至极,身为皇帝,手中却无半分实权,等到曹操死后曹丕继位,也许是自愿,也许是被迫,总之是把自己皇帝的位置让出来给了曹丕。可是禅让也需要玉玺,偏偏玉玺在皇后曹节,也就是曹丕的妹妹手里。让人想不到的是,曹节竟然不肯将玉玺交给曹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传国玉玺
三国演义的玉玺来历
公元前722年,史称的春秋时期……。
这年的秋天,风和日丽,楚国人卞和同往日一样,到荆山(今天的湖北漳县)砍柴,挥汗之间,只见祥云炫耀,一只美丽的凤凰,昂着脖子,拖着金碧闪闪的翎子,矜持又傲慢地栖在一块青石上。华夏自古有“凤凰不落无宝地”的传说,卞和认定这块凤凰栖立过的青石,必定是绝世珍宝,就将它搬到山下,献给楚厉王。谁知经过宫廷玉工辨识,被认为是一块极为普通的山石。
厉王大怒,为惩罚卞和欺君之罪,当即砍掉了卞和的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抱着青石又去献宝,仍被有识之士判为普通的石头,结果又被武王砍去了右足。
若干年后,武王的儿子文王即位,失去双足的卞和坚信青石是传世瑰宝,依然想去献宝,无奈他失去了双足无法行走,无法将他亲眼看见凤凰停留过的宝贝上呈君主,便抱着“石头”痛哭不停。
过了三天三夜,卞和泣声不止,消息传到宫廷,文王听说这件事,立即派出大臣和玉工迎接卞和,又命玉工开青色石头,果然从中得到了一块光滑滋润,完整无瑕,晶莹洁白的美玉。文王将玉精工雕凿成一块玉璧,世人就用卞和的名字命名它为“和氏玉璧”。
在雕凿成“和氏玉璧”的几百年后,楚国相国昭阳灭越败魏。为楚国立了大功,楚威王为了表彰昭阳的功勋,就将和氏玉璧赏给他。
一天,载誉而归的昭阳率领百余宾客在姜太公曾直钩钓鱼的名胜地赤山游玩,大摆庆功宴,酒席宴上,众嘉宾欲一睹和氏玉璧的光彩,昭阳推不掉众人之请,把和氏玉璧拿出来让大家观赏,众宾客见和氏玉璧宝光铄铄,照人颜面,都交口称赞。这时,山下深潭中忽然有丈余长的大鱼和无数小鱼跃出水面,众人顿时争相观看,及至散席,和氏玉璧不翼而飞了。当时纵横家张仪还未发迹,正在昭阳门下做食客。昭阳手下人见张仪贫穷落魄,就诬陷他偷了和氏玉璧,结果“嫌疑崐犯”张仪被鞭苔数百下,遍体鳞伤。但和氏玉璧依然杳无下落,究竟谁偷了和氏玉璧,千古以来无人可解。
五十余年后,赵国有个太监缪贤,用五百两黄金在一个外地人手里买了一块玉璧,后经玉工辨识,才知道这块玉璧就是无价之宝的和氏玉璧。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玉璧在缪贤之手,就把和氏玉璧夺去,占为己有。
秦昭襄王听说和氏玉璧在赵国,也想得到这块宝贝,就写信给赵王,假说愿以十五座城市的代价和赵国交换和氏玉璧。赵王不得已派葡相如怀璧出使秦国。
秦昭襄王见和氏玉璧纯白无瑕,宝光闪烁,连声称赞,葡相如见秦王无意兑现诺言,就用计拿回玉璧,约定秦王于五天后在正殿当着各国使者、文武大臣的面交璧换城。葡相如回到使馆,却暗地命人带着和氏玉璧偷偷回了赵国。
五天后,秦昭襄王得知和氏玉璧已送会赵国,怒气冲天,但杀了葡相如也不能追回和氏玉壁,反让各国耻笑,只好将葡相如放回赵国。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事隔六十一年以后,赵国终究被秦国吞并,和氏玉璧也就落在秦王赢政的手中。
公元前221年,秦王统一了中国,自称“始皇帝”,皇帝的印自然要选天下绝无仅有的宝玉才行,于是秦始皇命令宰相李斯磨和氏玉璧作皇帝的印玺,称之“传国玉玺”。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游天下,龙舟行至湘山(今湖南岳阳县),突然,狂风大起,波浪淘天,龙船颠簸起伏,眼看就要船翻人亡,秦始皇吓得魂飞魄散,一个博士急忙叫喊:赶快丢宝,谢神镇浪!秦始皇在慌乱中,掏出传国玉玺丢入洞庭湖,顿时风平浪静,龙船靠岸。秦始皇上岸后,抬头一看,前面有座红砖古祠----湘君祠,相传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作妻子。舜南巡死在湖南,二妃追至湘水边死去,后人在此立祠。秦始皇见祠大怒:朕是世上人王帝主,圣天子出巡,理应百神开道,大胆湘君,不来护驾,其罪非小,留尔祠庙何用!一怒之下,命令地方官员将山上树木统统砍掉,一把火烧了祠庙。
八年以后,关东有个使臣赴咸阳公干,半夜经过华阴平舒道,突然,路旁跳出一个面目狰狞的怪物,怪物将一块玉璧交给使臣,并说:为吾赠?高池君,今年祖龙死。说罢就不见踪影。使臣又惊又怕,急赴咸阳如实奏闻,秦始皇取玉细看,才知是八年前沉入洞庭湖底的传国玉玺。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功入咸阳,秦王子婴手传国玉玺,敬献给刘邦。刘邦扫秦灭项,建立了汉朝。传命将传国玉玺代代相传,号曰“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做了皇帝,当时因汉家小皇帝刘婴才两岁,传国玉玺由孝元太皇太后代管,王莽就命弟弟王舜去长乐宫取传国玉玺。孝元太后见王舜进宫逼玺,取出传国玉玺狠命往下一摔,骂道:得此亡国玺,看尔兄弟有何好下场!王舜连忙拾起传国玉玺一看,传国玉玺已被摔去一角。由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任你巧夺天工,精心细作,一块完整的宝璧终究还是留下缺痕。
短命的王莽政权灭亡后,传国玉玺复归汉光武刘秀,史称东汉。
东汉末期,十常侍作乱,汉少帝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未带传国玉玺,回宫后,传国玉玺就此不知去向。
不久,十八路诸候讨董卓,长河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夜间,孙坚忽见城南有五色毫光直冲斗牛,近前一看,毫光来自一口井,井栏上刻“甄官井”三字,井口闪闪发光,井内蒸气飞扬,孙坚命军士抽干井水,从井中捞起一具宫装打扮的女尸,尸体仍未腐烂,女尸颈下有一锦合,内有一金锁扣着的朱红小盒子,孙坚从中取出一方玉玺,该玉玺方圆四寸,上刻有五龙交钮,旁缺一角,用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相传这八个篆字,是秦朝宰相李斯亲笔所写,刻在玉崐玺之上。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心生异念,也想靠天命做上皇帝,下令撤兵回鲁阳另作打算,孙坚不久阵亡野山。袁术乘孙妻吴氏扶柩归里之机,派兵半路拦截,抢去了传国玉玺。后来,袁术死后,其妻扶棺奔庐江,遇到广陵太守徐缪,依袁术先例办理,也将传国玉玺抢去。
徐缪将传国玉玺献给了曹操,三国鼎立,传国玉玺属魏,三国归晋,传国玉玺也归晋。
西晋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年代,传国玉玺不停地被你抢我夺,每一次传国玉玺的交替易主,都伴随着一场血腥的厮杀和战争。公元352年,慕容俊攻克魏国的邺城,谎称获得了传国玉玺,改永和八年为元玺年。自己登上燕国皇上的宝座,而真正的传国玉玺早已被濮阳太守戴施派人偷偷献给了晋穆帝。
后来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夺回了传国玉玺。经过隋末农民大起义,传国玉玺又落入唐高祖李渊之手。
秦始皇的玉玺
秦始皇的玉玺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两千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
上一篇:奥拉朱旺视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