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德班气候大会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的最终成果如何?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会议(COP17/CMP7)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194个与会方一致同意再延长5年《京都议定书》的法律效力,原协约将于2012年失效。
就本次会议的结果而言,中国认为,一是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了双轨谈判机制,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二是就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三是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四是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五是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尽管德班气候大会批准了一揽子决议,但是分析人士指出,部分内容不够具体,措辞留有巨大漏洞,可能让某些国家得以逃避减排责任。如果今后几年内无法扭转减排局面,全球可能陷入灾难境地。
德班气候大会成果?
经过14天的马拉松会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终于落下帷幕。和以往的气候大会不一样,本次大会在两个关键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一是通过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指标;二是启动绿色气候基金,使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在资金、技术方面切实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不过,尽管德班大会成果积极,但远难称完美,仍留下问题待明年的卡塔尔气候大会解决。
大会所获成果对发展中国家总体有利。在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力争下,大会通过的文件没有使用欧盟提出的“路线图”、“法律效力”等词句,而改为“进程”和“法律框架”;明确了绿色气候基金的资金来源将以西方的政府资金为主,企业投资为辅,而发展中国家将在自愿的原则下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大会上,美国和欧盟的分歧正在加剧,而且愈加公开化。欧盟代表赫泽高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批评美国在气候变暖问题上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她说,欧盟在控制气候变暖问题上正在发挥“领导人”的角色,欧盟和美国渐行渐远。
美国对欧盟则采取了避其锋芒、迂回应对的策略。美国气候谈判特使斯特恩先是对欧盟的“路线图”表示不感兴趣,甚至说“路线图”的提法本身就有问题,但后来又模糊地表示支持,称美国也希望建立一个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机制。但就在斯特恩表态的当天,美国国务院澄清说,这并不意味美国已同意加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
针对欧盟提出了绿色气候基金应尽快建立的要求,美国没有反对,但同时又以基金的透明度、管理模式和资金来源不符合美国要求为由,阻挠基金尽快成立。
美国和欧盟之所以一个保守一个积极,背后都有深刻的利益动机。美国不愿意为减排指标而牺牲利益,而欧盟却试图利用减排指标和其成熟的碳排放交易系统谋取利益。然而这种差别,使欧盟在第二承诺期上与发展中国家找到了更多共同语言。最终,各方使美国成为了气候谈判中的一个“孤立者”。
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在此次大会上难免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根据记者收集的反应,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十六字:坚持原则、有所作为、游刃有余、把握得当。
中国代表在会上的发言中,坚持了两个核心要求:必须坚持《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落实资金援助,这一立场既代表了“基础四国”(中国、南非、印度和巴西)和77国集团的利益,也反映了其他发展中国的诉求,如非洲国家集团、小岛国集团等,得到了与会的发展中国家代表的积极肯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德班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宣布,中国愿意有条件接受2020年后的量化减排协议,但前提是发达国家必须签署《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尽快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建立监督和执行机制;落实适应、技术转让、森林、透明度、能力建设等共识;加快对各国兑现承诺、落实行动情况的评估;坚持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的原则,确保环境的整体性。
本次大会主席、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部长马沙巴内表示,中国的声明已经开始回答如何签署《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问题了,这为下一阶段的顺利谈判开了好头。参加此次会议的不少非政府组织也对中国给予高度评价。在环保领域较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喜马拉雅共识”的创始人龙安志(Laurence Brahm)对记者说,在气候问题上积极表态,是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表现,中国在这方面交了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他说,“中国在本次大会上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明确表明了立场,坚持了原则,显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行动上,中国也走在了许多国家前头,特别是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地制定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而与中国相比,美国做得远远不够,它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仍坚持高耗能的发展模式,成为了节能减排的一大障碍,也是本次会议的绊脚石。
不过,此次德班大会取得的成果距离完美还差很多。《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究竟是到2017年还是2020年还待定,参与的发达国家减排力度还远远不够,距防止地球升温2摄氏度的减排要求相差甚远;游离于《议定书》之外的发达国家,可比的减排也远不到位;尽管绿色气候基金已宣布成立,但其资金来源和管理机制上仍有空白,目前只能算是一个“空壳”。
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联合国全球气候大会,会议主要议题是“减少并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控制
(1)已知反应物和生产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不变;查各种原子反应前后的个数.括号内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式为C 2 H 4 .(2)少用化石燃料,提倡低碳生活,如: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这种做法现阶段行不通.(3)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例如:植树造林,爱护花草;少用私家车,尽量骑自行车(或步行);双面使用纸张;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木筷;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故答为:(1)C 2 H 4 ;C 2 H 4 ;质量守恒定律;(2)①③;(3)植树造林,爱护花草;少用私家车,尽量骑自行车(或步行);双面使用纸张;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木筷;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011年南非德班全球气变化大会的有关资料
中国网12月11日讯 南非德班当地时间11日凌晨,德班气候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会后,中国代表团发表了对此次德班气候会议的看法,对东道国南非政府为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德班会议作出的努力和南非人民的热情好客表示衷心感谢。中国代表团称,东道国为开好此次德班会议作了精心准备,始终以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缔约方驱动的要求推动谈判和磋商,为各方充分沟通创造了良好平台,为会议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中方表示,在会议伊始,各方均表达了按照“巴厘路线图”的要求积极落实坎昆协议,推动德班会议取得成功的政治意愿。在谈判过程中,各方积极进行谈判磋商,付出很大努力,各国部长们为会议取得成功提供了积极的政治指导。
就本次会议的结果而言,中方认为:一是坚持了公约、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了双轨谈判机制,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二是就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三是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四是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五是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
中国代表团表示,德班会议未能全部完成“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落实坎昆协议和德班会议成果仍需时日。各方在有关2020年后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上还需要做更多工作。中方指出,发达国家在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政治意愿不足,是影响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最主要因素。中方期待发达国家拿出政治诚意,在明年的卡塔尔会议上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进一步提高减排承诺水平,落实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进一步落实坎昆会议和德班会议成果,谈判解决“巴厘路线图”未决的问题,尽快完成“巴厘路线图”授权的谈判。中方将继续与各方一道,为此作出积极努力。
作为“77国集团+中国”的一员,中国代表团全面、积极、深入地参加了德班会议各个议题的谈判磋商,从不同层面广做各方工作,以积极、务实、开放的姿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沟通协调,与发达国家开展对话磋商,全力支持东道国为推动德班会议取得成功所做的工作,为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中国代表团再次重申,中国政府将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措施,采取强有力的国内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德班气候大会召开的具体时间?结果怎样
时间
11月28日至12月11日.
议题:
1、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
2、明确非公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它发达国家可比的减排承诺;
3、落实有关资金、技术转让方面的安排;
4、细化《坎昆协议》中有关“三合”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
结果:
大会坚持了巴厘路线图,在《公约》和《议定书》框架内进行谈判,各缔约方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进行了为期近14天的“马拉松”式谈判,最终大会通过了《议定书》工作组和《公约》之下的“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取得积极成果。
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将主要负责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公约》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者法律成果,这项工作将于2012年上半年开始,不晚于2015年结束。各缔约方要在工作组工作的基础上,从2020年开始根据该法律工具或者法律成果探讨如何减排,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大会还宣布,继续《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避免了《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出现空当。会议还决定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并成立了绿色气候基金管理框架。此外,大会还对适应、减缓、技术转移等问题作了安排。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的怒斥
在2011年12月11日凌晨的最后一次全体大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发言时高声怒斥发达国家,赢得很多与会代表的鼓掌喝彩。解振华在发言中强烈批评一些发达国家拒不履行承诺、反而向发展中国家施压的做法。他说,“一些国家,我们不是看你说什么,我们是在看你做什么。一些国家已经做出承诺,但并没有落实承诺,并没有兑现承诺,并没有采取真正的行动。”说到这里,解振华的声调逐步提高,接连发出质问。“讲大幅度率先减排,减了吗?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你提供了吗?讲了20年到现在并没有兑现。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展,我们要消除贫困,我们要保护环境,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的,你们还没有做到,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讲这些道理给我?!” 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要想真正的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就要兑现自己的承诺,采取切实的行动真正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可是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国家,我们不是看你说什么,我们看你做什么。在工作间隙与中新社记者聊天时,解振华说,发达国家人均GDP是发展中国家的很多倍,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在增长,而发展中国家面临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为什么非要强加给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的减排指标?他说,有些国家的排放是奢侈性排放,是锦上添花,有些国家的排放是发展排放,有些国家的排放则是生存排放。中国既有发展排放,也有生存排放,另外还有24%是为了别人,主要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而排放。“如果要讲公平,就应该按人均历史累积排放来规定各国的减排义务,而不是光看排放总量。”一位和他交手多年的谈判代表说,解是一个“强硬”的对手,有非常强的气场。解振华说,“中国有理,我们怕啥!”在他看来,和外国人谈判,就得要硬气,“你不硬气,不但争不来利益,还得不到尊重”。他说,很多谈判对手都成了他的好朋友。在同事的眼中,解振华是个“工作狂”,不停给自己加任务。为了不让德班大会无果而终,解振华的日程表上,除了大会,小会不断。与基础四国、77国集团、美国、欧盟等的反复多边或双边磋商,让他的两位翻译常常吃不上饭。德班气候大会再次拖入“加时赛”后,解振华奔走在会场和不同的会议室之间。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在最后关头,还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解振华直言道,“这就是搅局”。他质问说,“这时候还在提新要求,到底是想办成事呢,还是想办砸事?”12月11日清晨,冗长的气候大会终于宣告闭幕。解振华快步走出会场,眼里布满了血丝。南非海滨城市德班此时天光微亮。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略显疲惫的解振华笑着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大会就《京都议定书 》第二承诺期做出安排,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在中国、印度等基础四国和其他发展中国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得到了我们满意的结果”。随行人员说,过去24个小时,62岁的解振华睡了不到三个小时,早上只简单吃了点面条和粥。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答案B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对地面的影响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也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该作用越强,全球温室效应越显著;大气温度升高,是因为吸收地面辐射,吸收得多,返还给地面的辐射也多,才会增强温室效应;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非常少,故C项错误;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大气热量散失加剧,地面温度降低。
上一篇:一脚定江山高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