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老赛户撒刀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的历史溯源
据史料记载,1328年 —1398年(明洪武年间),沐英西征时曾留下一部份军队驻守户撒屯垦,他们将打制刀具的技术传给了阿昌同胞。户撒刀是阿昌族人智慧的结晶,其先民在唐代就掌握了锻制和铸造铁器的要领,明代“三征麓川”(1441-1449)时使户撒成为了“兵工厂”。阿昌族人吸收了汉族的兵器制造技术,形成独特的户撒刀锻制工艺,明末清初走向成熟,民国年间生产达到鼎盛。
体操中的技巧比赛都有什么项目?
技巧运动是由翻腾、抛接、平衡、舞蹈等动力性、静力性动作组成,是以徒手完成身体造型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技巧”一词源于希腊语“伶俐”,即指完善掌握纵跳、平衡和力量的人、它恰当地概括了技巧动作的特征。
技巧比赛有5个项目:男子单人、男女双人、混合双人、女子三人、男子四人。
技巧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竞技体育项目中的优势项目。从1980年至1997年,中国技巧队在世界大赛中共取得116枚金牌,约占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此间获得世界级金牌总数的11%。从1990年起,我国技巧一直是世界技坛三强之一。曾二度获世界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雄居世界之首。1993年,中国技巧运动员在第十届技巧世界杯赛一举夺得13枚金牌,1994年北京第十一届世界锦标赛获金牌15枚。男双一直称雄世界,连续十年获得世界冠军。
我国成功举办的世界比赛有:第五届技巧世界杯赛、第二届世界技巧青年锦标赛、第二届亚洲技巧锦标赛、第十一届世界技巧锦标赛。
技巧运动因其具有极强的艺术欣赏性,适合表演。中国技巧运动员的精湛表演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技巧是一项古老的运动,技巧动作可追溯到大约四千年前的古埃及。它也是古希腊、古罗马人庆贺节日时的一项表演活动。技巧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到空前的传播和发展,它曾是马戏节目之一。1932年,技巧成为自由体操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比赛项目。国际技巧联合会成立于1973年。对1974年起,每逢双年举行世界锦标赛,单年举行世界杯赛。
在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早在秦汉时期的杂技中,就有倒立、翻筋斗等技巧动作。盛行于汉代的杂技,后来又成了元代戏剧等文艺形式的表演手段。我国的技巧动作经以后的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独具民族特色的训练方法,直到今天仍作为身体训练的基本功而广为发挥作用。1956年被列为我国正式竞赛项目。
在中国古代体育活动中,有一类独特的运动形式,这就是技巧。中国古代的技巧运动,源于史前人类自身的活动和生产劳动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进步,至秦汉之际,这一运动形式已经成为统一封建大帝国精神文化形态之一的“乐舞百戏”艺术的主要内容。
从范围上讲,这种技巧运动形式的主要项目有筋斗、倒立、柔术、戏车、戴竿、绳技等等,其中许多项目都需要高度的身体技巧。这类形式在汉代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上都有着较为详细地描绘,许多地方还出土了一些反映当时技巧活动的陶诵造型,这些文物资料对上述各个运动形式的特点作了较为形象的展示。这些丰富的以展现身体的高度技巧为主的运动形式,经汉代以后,基本上确立了其在中国古代盛行的“百戏”艺术中的地位。
魏晋隋唐五代时期,有关技巧的身体运动项目,基本上是沿袭着汉代已经较为完备的形式,但在难度上、方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1977年出土于甘肃省酒泉丁家闸5号北凉墓的使乐倒立技巧图壁画,就颇具特点。画面中,在乐队的伴奏下,两位赤足、着红裤、三色裙、腰束带的女伎,正在铺有席子的地上,作两手倒立翻滚技巧。从画面看,这种表现身体技巧的运动项目,在这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了。1960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36号唐墓出土了一件戴竿倒立木俑,戴竿俑着短衫、短裤,腰间系带。头部顶立一竿,竿顶上倒立一赤身的童子。这种戴竿倒立形式,要求戴竿者需有较高的技巧和身体平衡能力。其技巧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宋元明清时期的技巧活动形式,从宫廷到宴乐,从城镇到乡间,流行更为广泛。尤其是城镇的演艺场所和乡村走会表演,都有着多种形式的身体技巧内容。此外,除了动作技巧有所发展外,在项目上也有变化。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明人绘《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中,就有一部分是表现技巧内容的画面,其形式有登轮、钻圈、倒立旋人、柔术以及叠人等。充分反映了这时技巧项目的发展和盛行状况。
现代器械体操创始于德国杨氏,他被人称作“德国国民体操之父”,并于1812年创造了单杠、双杠、木马等器械。现代竞技体操的整体是由国外传人的,但其中部分项目却是我国固有的,尤其是技巧艺人所创造的高难度动作以及丰富的练功经验,都成为现代竞技体操训练的宝贵财富。因此,作为一种发挥身体潜能的运动方式,技巧运动为中国古代体育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现代体育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的传承意义
在所有刀具家族中,户撒刀以其精湛的工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曾在缅甸组建过一支景颇族军队,每个战士配备一把式样特别的战刀,叫做“戈勒卡”,在与拿破仑军队作战中,户撒刀屡立战功,此刀即出自户撒阿昌族名师之手。1990年,户撒刀制作名师用自己独特的工艺锻造了象征民族腾飞的“九龙”指挥刀,该刀被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指挥刀。户撒刀已发展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装饰性工艺品等三大类120多种。由于工艺精湛,户撒刀不仅该民族视若珍宝,而且深受附近汉、傣、景颇、僳僳、藏、白等民族的喜爱。阿昌刀已走出了云南,不仅销往北京、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甚至还远销缅甸、泰国、印度等国。但是,在外来文化和社会经济转型的压力下,户撒刀制作的传统技艺和设备有被现代机械及原材料替代之势,加上老艺人年事已长,后继乏人,阿昌族户撒刀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急需抢救和保护。
阿昌族户撒刀的制作工艺
阿昌族打制刀具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打制的刀具炼极精纯,柔可绕指,剁铁如泥,用木、皮、银等材料配制的刀鞘也极为精美。户撒刀制作过程须经下料、制坯、打样、修磨、饰叶、淬火、创光、做柄、制带、组装等10道工序,尤以淬火技艺最为突出,通过热处理使刀叶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如史所称是柔可绕指,吹发即断,刚可削铁。采用的工具有木制风箱、铁、泥、石混合做成的火炉,以及锤、钳、铁枕等。制刀时,选用保山、腾冲一带出产的钢材,放到炉火中反复加热、锻打、刮磨成刀坯后,再蘸水淬火。淬火技术要求很高,刀剑质量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淬火技术的高低,有一种薄韧可弯的背刀就是蘸水后经过香油回火,反复加工制成的。
户撒刀的户撒刀的传说
户撒刀确实名不虚传,质地可靠,阿昌人选女婿,也要看你会不会打刀。关于户撒刀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相传在很早很早的年代,有一家兄弟俩哥哥名叫阿多,弟弟唤做兴过,靠打猎维持生活。有一天,俩兄弟邀约着寨子里的人,又一起撵山去了,他们在搜索中发现一支金鹿,大伙便向金鹿追去。金鹿没命的奔跑,人们咋个也追不上,他们追到了一座山梁时,金鹿进了一个很深的山箐里,箐子里树林遮天蔽日,显得很阴森,哥哥胆怯了,怕在这山林中碰上凶恶的老虎,他就折回去不敢继续追了,弟弟兴过是个天不怕的小子,他带着大伙继续追进山箐。在山箐里一直追了三天三夜,他们追到一条小河边,金鹿突然不见了。兴过和大伙这时也十困倦了,他们休息了一下,又慢慢地顺着河边走去,穿过一片密林,眼前出现了一片辽阔平坦的坝子。大伙见这块水足土肥的坝子十分高兴,不想折回去了,他们便在这里住下来。过了好久,兴过听说在这个坝子附近,山那面还有一个坝子,那里住着很多有名的铁匠,他们打的刀质量很好,削铁如泥,能把铁杆削断,他决定到那里去一趟。五天一街的时间到了,他带上平时打得的鹿茸,兽皮,准备到那里去换一把宝刀。兴过刚走进街子,被迎面走来一个美丽漂亮的姑娘吸引住了,姑娘见兴过背着很多兽皮,知道他定是个打猎能手。含羞地向兴过微微一笑,钻进了赶街的人群之中,兴过呢!摘了一束鲜花,到人群之中去找那姑娘,好不容易在一家铁匠铺门前找到她,姑娘正在门前锈着筒帕。兴过大胆地向前把鲜花递给姑娘,姑娘没有接花,只是叫兴过把他腰间挂着的刀给她看看。兴过把刀递到姑娘的手中,姑娘接后看了看,脸上流露出很失望的表情,把刀递还兴过,转身走进铁匠店去了。兴过看得出神,他向近邻打听,得知这个美丽的姑娘名叫软诺,就是寨里这家老铁匠的女儿,兴过知道后,决定今天不折回去了,到了晚上,他在铁匠铺前,吹起了葫芦笙,向姑娘求婚,优美动听的葫芦笙惊动了老铁匠和他的女儿。老人出来开门请兴过进了屋,这 一夜,兴过和软诺整整对了一夜歌。他们各自唱出了心中的欢乐和痛若,心中的 幻想与爱情,唱出了心里所要说的话。次日,兴过高高兴兴回到家,把多年来所积攒起来的珍贵兽皮和物品,用马驮到了铁匠铺,去向老铁匠的女儿求婚,老人对兴过说:“勇敢的小伙子,你金子般的心意我收下,这些东西你带回去,我们阿昌人祖祖辈辈都是以打刀出名,而受到各地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称赞,希望在明年的浇花水节时,也能见到你”。原来这位有名的都有铁匠师傅,为了让自己女儿找到一个聪明能干,称心如意的,而且还是一个好铁匠的郎君,决定第二年浇花水节时,让所有来求婚的小伙子,用自己亲手打的刀比赛,砍同样粗细的大树干,谁的刀打得好,先把树杆一刀砍断,他就把软诺嫁给谁。兴过将老铁匠的话装进心里,可是离第二年的浇花水节只有半年时间了,兴过回到赛子后,为了打出好刀参加砍树杆,他白天走村串寨,请教了四乡八寨的所有铁匠,访问了名师,分析研究了名师们采用的矿石、火色、细心地看了每个师傅的下锤锻打、淬火、起口,掌握火候。他吸取了名家的长处,打出了一把又一把好刀,但他还不满意。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在浇花水节前,打出了九九八十一把钢火又好,又锋利的长刀。浇花水节到了,兴过从众多的长刀中,选出了一把最好的长刀,他把长刀两头使劲一搬,长刀握成一个圆圈,系在腰上当裤带,他又解下,左手放开,刀头寒光一闪,“嗖”的一声象流星闪过,弹得直直的,他顺势猛戳旁边的一棵树桩,长刀轻轻一下扎进了好深,他使劲拔出长刀,心里乐开了花。他又将长刀系在腰间,匆匆忙忙赶到铁匠店门口,呀!求婚比赛砍树杆的人很多,他们都是几天前就来到这里,把靠树尖的,木质又嫩的树杆先认了。兴过来得很晚,只有剩下最后一棵又粗又硬的结巴子树干和一棵较小的树干了。在这天,寨子里土司的儿子也来了,他为了争得第一,早就派狗腿子来认了,而且他的刀又是用高价买来的金光闪亮的银把刀,正在得意洋洋的走向那棵又细又嫩的树杆。兴过也不慌不忙地走到最后一棵树干跟前,看着兴过赤手空拳的走去,软诺有点失望了。这时,“哐—哐—哐—”老人手中的锣三声响后,顿时,砍树杆的小伙子们个个挥起长刀。说时迟那时快,兴过迅速解下缠在腰间的长刀,搜的一声弹直,刀起树桩落,正当人们吃惊之时,兴过挥刀攀登得大山都震动起来。突然,锣“哐—”的又响了一声,砍树杆的人全都惊呆了,过一会抬起头向敲锣的人望去,想看看到底谁是胜利者。人们呼喊着拥上去,把兴过高高地抬起绕场一周。软诺在焦急中看到敲锣的人正是兴过时,热泪从眼眶里滚出,象花一样的脸笑开了。土司的儿子把兴过恨死了,看着软诺和兴过在欢乐的人海中订下了迎亲的日子,就象长刀戳在他的心上。软诺自从那天跟兴过订亲后,一直在兴奋之中,日夜不停地赶织结婚用的统裙和筒帕。兴过呢?也不例外,为了欢欢喜喜迎接软诺的到来,决定再打一把更好更漂亮的长刀,到迎亲那天好劈竹门。一天,当兴过上山去采挖铁矿时,土司的儿子就乘机带着一帮士兵突然冲进软诺家,生拉活扯地把软诺抢走。兴过回来,气得拿起长刀冲到土司大院门口,举起长刀朝大院门檐上就是一刀。土司儿子见来的只有兴过一人,便带着七八个士兵杀气腾腾的冲了出来,这些士兵哪是兴过的对手,反被兴过打得头破血流。就在这时,全寨的群众也都赶来,气愤地冲向土司家,土司怕把事情闹大了,只好暂时交出了软诺。自从兴过把软诺接走后,土司儿子恼羞成怒,怀恨在心,一直想着要整治兴过,他跟管家商量,又想出一条毒计。一天,趁兴过不在家,管家就悄悄溜到兴过家,把兴过家的小花猫抓了扔到兴过打铁的炉子里烧死。然后就到处造谣说:“寨里出了不吉利的事了,兴过用火炉杀牲,全寨的铁匠打出的刀都不有锋利的刀刃,铁匠手艺要败的”。为了要把兴过的炉子拆了,并要把兴过绑起来丢到河里淹死,这样才能使全寨铁匠免除灾难,炉火才能兴旺,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古老规矩。晚上,等兴过回来就这样无辜地被害了。土司的儿子不但害死了兴过,而且还抢走了系在兴过腰间的那把长,当长刀一到土司儿子的手里,立刻化成了水,变成一条白浪滔天的银河,把土司的儿子卷得无影无踪。软诺得知兴过被害的消息后,心痛得死去活来,她悲伤得呼天唤地,连接两个坝子的大山也为之崩溃。她晓得这是土司家干的,决心死也要和阿哥死在一起,转身就跳到湍湍急流的河中。第二天,悲痛的消息一传开,两个坝子的小伙子和小姑娘们带着悲伤,把山里的花全都采来铺撒在大河两岸,从河的上游到河的下游。这天夜里,听得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山摇地动,火光冲天,当朝霞带着泪水睁开眼睛又露面的时候,人们出门一看,土司家的大院化为灰尽。远近的两个坝子连在一起了,河从坝中流过,就象眼里含着一汪流淌不尽的苦泪一样。从那时起,人们为了纪念兴过和软诺真挚的爱情,就把兴过住的坝子取名叫户撒(坝头),软诺在的那个坝子取名为腊撒(坝尾);一直到今天,人们总喜欢把这两个坝子连在一起喊,叫作户腊撒。阿昌族世世代代的铁匠们,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青年能工巧匠,把打制的各样的阿昌刀称为户撒刀。
自古以来的名刀刀名
中国名剑: 01 太阿:观其纹,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 02 属镂:纯钧、湛卢、豪曹(盘郢)、鱼肠、钜阙 03 湛卢:欧冶子为越王制五件名剑之一 04 豪曹《磐郢》:欧冶子为越王制五件名剑之一 05 巨阙:欧冶子为越王制五件名剑之一 06 纯钧:欧冶子为越王制五件名剑之一,其华捽如芙蓉始出,观其纹烂如列星 之行,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塘;观其断,岩岩如琐石,观其才, 焕焕如冰释 07 步光:晋怀帝炽永嘉元年,造一剑,长五尺,铭曰步光 08 扁诸 09 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 10 宛冯 11 邓师 12 堂溪 13 墨阳 14 合赙 15 掩日:越王八剑之一 16 断水:越王八剑之一 17 转魄:越王八剑之一 18 悬剪:越王八剑之一 19 惊鲵:越王八剑之一 20 灭魂:越王八剑之一 21 却邪:越王八剑之一 22 真刚:越王八剑之一 23 昆吾:周穆王时西戎献
用之切玉如泥 24 飞景 25 流采:魏建安24年造有宝剑色似彩虹,名曰流采宝剑 26 华铤 27 属颈 28 胜邪 29 含光 30 承影 31 宵练 32 被山 33 干将 34 莫邪 35 辟间 36 朱勾 37 龙泉 38 青索:还珠楼主所写小说蜀山剑侠传提到 39 紫埕:还珠楼主所写小说蜀山剑侠传提到 40 蟠虹 41 紫电 42 青霜:还珠楼主所写小说蜀山剑侠传提到 43 青萍:金庸于书剑恩仇录所写宝剑 44 凝碧 45 月痕 46 玄雀 47 倚天: 48 青釭 49 祥云 50 照胆:商,武丁元年岁次戊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照胆』 51 定光:商,殷太甲四年岁次甲子铸一剑,长二尺,铭曰『定光』 52 骏大:简王夷元年岁次丙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骏大』 53 镇岳尚方剑:周昭王瑕二年岁次壬五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古文篆书),长五尺。 54 诫剑:秦昭王稷元年岁次丙午铸一剑,长三尺,铭曰『诫』 55 赤霄:前汉刘季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六寸,铭曰『赤霄』 56 神龟:汉文帝恒初元十六年岁次庚午铸三剑,长三尺六寸,铭曰『神龟』 (形以应大横之兆)。帝崩后,命入玄武宫。 57 八服:汉武帝彻元光五年岁次以已铸八剑,长三尺六寸,铭曰『八服』 嵩、恒、衡、华、泰山五岳皆埋之。 58 毛剑:汉宣帝询本始四年铸二剑,长尺一寸,一曰『毛』,一曰『贵』 59 贵剑:同上 60 神胜万里伏:汉王莽建国五年岁次庚午造威斗及钦定神剑皆炼五色石为之, 铭曰『神胜万里伏』,长三尺六寸。 61 更国:汉更始刘圣公二年自造一剑,铭曰『更国』 62 秀霸:汉后光武帝秀三十三年来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一剑,铭曰『秀霸』 63 山王:汉安帝祐元初六年铸一剑,藏于峨嵋山,疑『山王』也 64 安汉:汉顺帝保永建元年铸一剑,长三尺四寸,铭曰『安汉』,后改年号。 65 中兴:汉灵帝宏建宁三年铸四剑,铭曰『中兴』、『一剑』、『无故』、 『自失』 66 一剑:同上 67 无故:同上 68 自失:同上 69 孟德:魏武帝曹操建安二十年于幽谷得一长剑,长三尺六寸,上有金字铭曰 『孟德』,王常服之。 70 流光:孙亮建兴二年铸一剑,铭曰『流光』 71 百里 72 火精 73 五方单符:晋穆帝 永和五年于房山造五口剑,铭曰五方单符 74 工布: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 75 茂陵 76 玉具 77 飞星 ------------- 虚拟: 1 青龙偃月刀 关羽 2 雌雄之战 刘备 3 丈八蛇矛 张飞 4 倚天之剑 曹操 ---- 1、鸣鸿刀: 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金剑出炉之时,原料尚有剩余,由于高温未散,还是流质的铸造原料自发流向炉底,冷却后自成刀形。黄帝认为其自发的刀意太强,足以反噬持刀者。黄帝恐此刀流落人间,欲以轩辕剑毁之,不料刀在手中化为一只云鹊,变成一股赤色消失在云际之中。 该刀长为三尺,其余资料无记载。后由汉武帝得到,转赠东方朔。 评定:光从材质的资历上来看,鸣鸿刀足以与轩辕剑相提并论,如果也能在逐鹿之战中取得一些战绩的话,其地位不亚于天下第一剑的轩辕黄金剑。然而黄帝恐其“喧宾夺主”,封杀了这把名刀的前途。 2、苗刀之祖: 苗刀,短刀的一种。刀长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指甲印花纹,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木料,牛角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销钉固定。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配刀,被后世命名为“苗刀之祖”,逐鹿之战中,败给了轩辕剑。 评定:为什么鸣鸿、苗祖着两把刀之祖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败给了轩辕剑呢?难道注定是天意,轩辕剑下不容第二…… 3.4.5、龙牙、虎翼、犬神 上古三大邪器,造刀者不明,相传锻造原料中使用了许多恶毒之物,并有多种诅咒缠缚。夏朝末期为君主桀所有,之后暴政开始。三刀被供奉于夏朝太庙,据史料记载,商汤攻入夏朝太庙之时,黑云蔗天,鬼哭神嚎,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为三股妖风袭来,顿时商朝大军死伤无数。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黄金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 时代迁移,北宋朝著名铁匠韩蕲在一处深山之中发现了商朝太庙的遗址,并开启封印得到了龙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其时“碎铁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后由韩蕲与宫廷铸剑师合力铸造,耗时一年零八天,铸成降龙、伏虎、斩犬三把铡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于开封府,时任开封府尹包拯成为第一个“开封三铡”的持刀人。 评定:又是轩辕剑……唉,没什么话好说了。值得一提的倒是,数千年前的三大邪器在被轩辕剑击碎之后,长年封印,日后居然成了代表天下正气的“青天三铡刀”,真可谓物极必反。 6、大夏龙雀 古代名刀,为春秋五霸中之晋文公所有,后世相传,在后来的第三次晋楚战争时,败给了名剑湛卢。 评定:刀为什么一定要败给剑呢?或许可以这么理解:剑代表王道,刀是霸道的象征,而中国一直都是以“仁”之王道为主流的,所以刀这种武器就被时代所压制了。 7、青龙偃月 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所用战刀,为重骑兵大刀类型。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具体的就不多说了,实在是名副其实的“众所周知”。 评定:青龙偃月跟关羽一样,都已经变成了中国人心中“神”之化身,可以说是今天我所评点的刀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一把了,不论其材质、资历、战绩、神韵,都是无可挑剔,实可当为“中华刀祖”。 8、新亭侯 汉末名将张飞初拜为新亭侯时,命铁匠取炼赤珠山铁,打造成一刀,随身佩带。后关羽战死,张飞为报兄仇出征东吴,出兵前酒后鞭打士卒,部将不堪忍受,趁夜晚潜入张飞营帐,用新亭候斩下张飞首级,连夜叛逃东吴。 评定:纯属克死主人的“邪器”,与日本的名刃“妖刀村正”有得一比。 9、寒月 战国末年赵国徐夫人的名刃,形若新月,寒气四射。后燕国皇室花重金购买,交由宫廷匠师反复淬炼之后,终于成为一把见血封喉的毒刀,其强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足以斩断当时的秦王佩剑——干将莫邪。 燕国刺客荆柯携寒月刃刺杀秦王,失败被杀,后寒月刃不知下落。 评定:典型的“菜鸟扛神兵”,一个垃圾刺客,带那么好的装备干什么,纯属浪费资源。 10、庖丁菜刀 古代名厨庖丁所用菜刀,是用最普通的铁刃和最常见的木柄制成,然而由于庖丁技术高超,即便用之解牛也是“游刃有余”,所以经久不坏,数十年不磨依然刃口如新。 评定:几乎所有的刀都是杀人的利器,而唯独这把刀宣扬的却是道家经典的养生之道,随波沉浮,消极无为,一切顺其自然,则再普通的事物都能“游刃有余”,刀不在利,而在用刀之人。庖丁菜刀是最朴实无华的刀,却是最完美的刀。
雪饮狂刀
屠龙刀
偃月大刀 2008-01-17 23:14:48 补充: 偃月大刀即青龙偃月刀
刀的别名有哪些
1跳刀 DOTA中科勒的匕首的俗称DOTA中科勒的匕首的俗称
商朝 青铜刀 刀形较宽,刃端多向上翘,其制作如同石刀。当时的刀主要用来砍削器物,宰牛羊,或防身自卫,还未正式用于战争
西周 环柄刀 柄短刀长,有厚实的刀脊和锋利的刀刃,刀柄首端呈扁圆环形,此时的青铜刀质地较脆,缺少韧性,劈砍时容易折断。与同时代的铜剑相比,刀的做工粗糙,形体笨拙,远不如铜剑精巧锋利。因而刀迟迟没有投身战场
秦汉时期 钢铁问世以后,刀的制作工艺得到改善,形制上刀身加长,并且已有专门的战刀和佩刀之分。佩刀讲究式样别致,镶饰美观;战刀则注重质地坚韧,作工精良。在当时诸国战争中,兵车已渐渐退出战场,取而代之的骑兵队成为作战主力。因此单纯的刺兵器不足以发挥效力,擅长劈砍挥杀的钢刀的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最通用的刀要算“环首刀”,这种刀直背直刃,刀背较厚,刀柄呈扁圆环状,长度一米左右,便于在骑战中抽杀劈砍,是一种实战性较强的短兵器,在战场上的厮杀格斗中,许多将领往往长矛短刀并用,远刺近劈,威力无比。
隋唐时采用更为先进的“灌钢法”代替了百炼法,炼出的刀更加坚韧锋利。唐朝的刀有仪刀、鄣刀、横刀三种。仪刀是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鄣刀是一般官吏佩带用刀;横刀是专门装备军队的战刀。唐代制刀不仅注意保持汉民族传统的制作技艺,而且随着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还吸收了不少外来的制刀技艺,促使战刀的制作更趋于实用。
明朝军队使用最多的是“腰刀”。腰刀的刀体狭长,刀身弯曲,刃部延长,吸收了倭刀的长处,使劈砍杀伤的威力增大。
清朝,刀的种类更为繁杂,有腰刀、滚背双刀、脾刀、双手带刀、背刀、窝刀、鸳鸯刀、船尾刀、割刀、缭风刀等等。其中被广泛应用于作战的是腰刀和双手带刀。腰刀上部较直,下部微曲,刃部略窄。刀身长三尺二寸,柄长三寸,重一斤十两(古时1斤=16两),一般用于骑兵作战。双手带刀,柄长一尺五寸,可容双手把握,刀刃长且特别宽大厚重,上部呈平线形。步兵在近身交战时,一刀砍去,可断敌首级或四肢。短刀在明清时代仍然是军队的主要兵器之一。
话说,中国的唐刀很有名啊~~~据说日本刀就是由唐刀演化来的。可惜,MS唐刀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了
上一篇:cf让你妹飞2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