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搬新址受污染
2018年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毒地污染源来源原因
2018年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毒地污染源来源原因 一切的根源,在于学校对面一路之隔的化工厂原址,因为在土地修复中带来的环境污染,致使学校“至少493名初中生群体性身体异样”,并且在学校的地下水和空气中检测出非城市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污染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看到,化工厂原址地块种植了很多花草树木,有一台挖土机在作业,门卫说市、区的领导来过很多次了,要求不封闭现场。 4月18日,教育部对常州外校污染事件表态,启动重大突发事件专项机制,由国家督学牵头赶赴常州进行专项督导,并及时对外公布情况。环保部和江苏省委托的调查组成员已陆续抵达常州,开始调查。 考虑到该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常州市政府已对污染地块的用途做出更改,在未来作为公园环境生态的民生工程,政府将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 “退二进三”后遗症 从“十五”向“十一五”期间,苏南等地区迎来一轮经济转型,包括常州在内的城市陆续实行“退二进三”的政策制度安排,即对城市的二产进行搬迁或异地投资,以此推进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市三产占比。 这一发展逻辑得到了常州市环境科学院院长徐圃青的证实。在此前的“退二进三”中,常州成为了全国污染土地修复试点城市。修复方法是由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环保部南京所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国内知名专家咨询评估,运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确定该地块污染区域黏土的覆盖厚度,于2月15日通过专家验收。 为了进一步控制地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风险,编制了《地块环境监控方案设计工作大纲》,制订了5年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地块及周边敏感目标的空气、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以及地下水控制性修复工程。 “从现在的监测数据看,该地块的生态隐患是可控的。”徐表示,也因此常州外校新校址因本次事件再次搬迁的可能性较小。 1 常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常州外校”)正处于舆论的漩涡当中。 常州新北区政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已组织专家制定并实施原常隆地块应急处理方案和土壤修复调整方案,同时将该地块用途由商业开发调整为绿化和配套设施用地,并由环保部门加强施工监管,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污染情况。 新北区政府表示,对土地修复工程中发生的异味情况公开向家长和社会表示歉意,承诺改进措施,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有问必答,有结果第一时间公布,努力为周边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教学环境。 “学校没有发现外界消息中的白血病案例,而患淋巴疾病的一位学生,从我们刚得到的医院病例报告看,病发在入学前。”常州外校校长曹慧受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表示,新校址于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在距离污染地块最近的一个班级中,学生身体状况未见异常,只有“个别感冒”。 一名8年级的男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刺鼻味道散发期,自己的淋巴也有所肿大,但现在经过治疗后已基本康复。 当地回应生态修复异议 此次事件涉及的'地块属于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农药厂、常州市华达化工厂、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原厂址,总面积约26.2公顷。 为改善周边的空气质量,新北区于2009年5月启动了该地块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2011年6月前完成原常隆化工等企业搬迁,2013年立项、3月份正式实施该地块修复工程。到2015年12月份,由于防护不当,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引发环境投诉。 这一时间节点,与常州外校学生群体性皮肤异样时间点吻合。常州外校校长曹慧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12月份是刺鼻性味道最浓的时刻,这也与受访的2名8年级学生的直接感触相印证。 既然有着一系列的施工环保措施指导以及现场监测,为何异味仍扩散并影响到数百初中在校生?4月18日,常州市和新北区就诸多“未解问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了说明。 就“大规模填埋危废”以及“探测点位置错配”问题,在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的全程监督下进行挖孔探测,总进尺154米,并对重点疑似区域逐一挖掘,挖掘面积345平方米,挖掘深度达到6米,现场共挖掘出30公斤填埋物,包括残破铁桶两个(其中一只内有少量黑褐色粘稠物)、小包除草剂(包装袋注明为“高渗异丙隆”)三包,未发现大量具有化学品特征物质的填埋痕迹。 “钻孔的位置,是依据举报人现场指认地点进行施工的。”徐圃青对此强调。 曹慧强调,学校用水来源于市政供水系统,未开采过地下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通过《关于在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的决定》,苏南地区仍在沿用。 有家长通过自己渠道的检测发现了学校室内空气中“其他污染物”。曹慧解释,这一调查是学校、家长分别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家长们委托检出的其他污染物即丙酮、二氯甲烷等,浓度很低,并不是常隆地块污染带来的特征因子。 2016年2月初,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调整工程完成后,常州环科院在常隆地块内部、常外北校门和新北区政府北侧(比对点)进行环境空气比对采样监测,而监测结果表明:三个地点检出的有机物无明显差异。 在常州外校的会议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由公证机构贴封条的容器里面仍保留了当初的三份取样中的一样。 对于“常隆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氯苯浓度分别超标的问题”,当地的解释是,2011年搬迁后,当地环保部门及时组织对该地块场地环境调查,参照《荷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DIV,2009)》(目前国内无相关标准),该地块局部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中氯苯等特征污染物浓度超标,且经过多次监测结果表明,常州外校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没有受到常隆地块污染的影响。 争议中的一大问题是“是否考虑过农药成分”。对此,徐圃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5年一季度,新北区环保局对常隆地块周边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臭气浓度进行了监测,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包括氯苯、苯、甲苯等61种参数以及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包括萘、苯并蒽等128种参数。最终,只检出苯、甲苯两种物质,臭气浓度为12,其余物质均未检测(低于检出值),所有监测指标均达标。 为何现场的巡查、检测却有刺鼻性味道扩散?土地修复工程施工单位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对挖出来的污染物,按照处置流程是向水泥厂提供并进行烧炼,但因水泥厂处于“去产能期”导致开工不足,没有及时将污染物运送到水泥厂,而是开挖后现场堆积,但在处理方法上“现场覆盖与完全密封不同”,考虑到水泥厂可能随时需要,因此没有“完全密封处理”。 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看,无论是常州市和新北区的表态或常州外校校长的答复,均将此事的导火索解释为“由土地开挖引发,散发异味导致”
2019年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处理结果和赔偿方案及责任人
常州外国语学校污染事件处理结果和赔偿方案及责任人 4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不该建的学校”报道之后,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于当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态度,迅速展开相关工作。 12月下旬以来,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给周边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事情发生以后,常州市和新北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置,按照公开修复方案、公开监测结果、公开验收结论、接受社会监督“三公开一监督”原则,对该地块用途作出重大调整,同时组织实施该地块修复调整工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风险。2月15日,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调整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监测完全达标。 3月下旬,学校、家长分别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区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要求。目前,全校应到校的2451名学生中,除1人事假、4人病假、5人正在办理转学手续外,其余学生全部到校;210名教师中,除3人病假外,其他教师全部到校,学校教学秩序正常。 我们欢迎媒体与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于报道中提及的相关问题,我们将按照“客观公正、依法处理、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的原则,认真调查核实,依法处置,对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调查结果我们将及时向社会公开。
装修污染能让孩子入学吗?
刚办的新学校,如果是刚装修不久的,最好孩子不要入学,气味特别难闻会对孩子成长造成一定影响的。刚装修好的多少都有甲醛,学校是刚建好的,应当延迟入学。装修完毕后建议至少等3个月以上再居住,门窗全部打开,尽可能24小时通风。毕竟装修污染除了甲醛,同时还有苯、甲苯、氨、TVOC等污染物,在刚装修好的那段时间里这些污染物会集中大量释放,所以学校落成后,还不能入学。扩展资料:如果长期暴露接触苯、二甲苯、甲醛,其会引起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白血病是比较肯定的。因为甲醛和苯、二甲苯,都有芳香烃的苯环结构,这类化学物质能够迁移到DNA里面,引起染色体和基因的突变,从而致癌。至于苯,较明确的与职业苯暴露所致的白血病发生相关的最低暴露剂量为32—80mg/m3,而中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苯的浓度限定0.9mg/m3。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刚装修的房子怎样才能放心入住? 人民网-甲醛危害多大?与白血病存在何种关系?看权威解读
秦皇岛市有哪些中学?
我只清楚市区附近。
初中的话,秦皇岛市第二、四、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中学,还有玉峰里、西港路、耀华、港一中、燕大附中。
高中的话,秦皇岛市第一、二、三、五中学,外国语实验中学、新世纪中学、燕大附中。
初中最好的是七中(我的母校)和十中,高中最好的是一中(也是)。
还有私立的学校如英桥、渤海。
提问的这位,你要是有关于秦皇岛市的学校的问题,我还是比较了解的,有事要问的话你可以发消息给我。
渝北中学好吗?
http://www.cqybzx.com.cn/web/Index.html 这是他们学校的校网 渝北中学
中文名:重庆市渝北中学校(原名四川省江北县第二中学,简称江二中)
English Name :Yubei Middle School
学校概况:
位于全国卫生城市渝北区区府地带,交通便利。学校为渝北区最好的重点高中,每隔几年便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与同城学校相比,大部分学生素质比较高,学风浓厚。
每年级设5-6个实验班,理科6~7个,文科4-5个。每年高考本校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都能考取大学重点本科,占本校考上大学重点本科考生的70%以上,同时是本校普通班考入重本人数的5-10倍。每个普通班每年能考上3-10个左右的大学重点本科,实验班(尖子班)学生是本校重点培养对象。
学校详情:
民国时期学校第一任校长
一、学校荣誉
重庆市重点中学校 重庆市文明单位
重庆市首批高中联招学校 重庆市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 重庆市诚信文明先进单位
重庆市德育示范校 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重庆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 重庆市计算机教育示范学校
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 重庆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
重庆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 西南师大素质教育实验基地
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试验学校 重庆市招生自考电子化规范化考点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规范化考点 重庆市卫生与健康促进学校
中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
二、 历史悠久
重庆市渝北中学(原江二中、四川江北县中学)创建于中华民国时期,由重庆十大历史文化名人、红岩英烈王朴同志于1946年作为中共南方局在农村工作的据点而创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三、 管理规范
学校遵循“以校长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师发展为立足点,以学生发展为着力点,以学校发展为生长点,以社会发展为制高点的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管理规范、严谨。校党委连续多年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每年均荣获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
四、 环境一流
学校校园美丽,环境幽雅。学校食堂在荣获“食品卫生信誉度A级单位”称号的基础上又获得了“重庆市中学食堂分级量化等级达标示范食堂”称号。目前,学校正积极抓好办学规模达90个教学班的高中部扩建工作,为创建重庆市示范高中进而打造中华名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五、 师资雄厚
学校任课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参加研究生进修的教师占40.4%,具有中级、高级、研究员职称的占71.8%,国家、市、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占21.2%,有全国优秀教师7名,研究员2名。在重庆市首届重点中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和重庆市新课程实验区优质课大赛中,我校教师获市级一、二、三等奖达23个。
六、 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中高考成绩十分突出,每年均步上新的台阶。先后培养了曾实、王竹、张诗曼等一批考入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本科及重点大学上线率一直在重庆市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
七、特色突出
一是德育特色。学校大力弘扬“红岩—莲华精神”,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德育模式。二是学生低进高出。由于生源缺乏优势,学校提出了人人都是人才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学生进步显著。2004年,高中入学成绩仅530分(我校录取线515分)的张诗曼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2000—2004年高考中,择校学生上线率超过了90%。三是学生特长培训。我校学生2004年在国家级武术大赛中夺得9枚金牌;校女篮获2005年全国中学生女子篮球赛第三名,并获国家级比赛第四名三次,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获一金三银一铜,获2005年重庆市中学生女子篮球赛冠军;校田径队获重庆市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第二名两次;校美术组、音乐组学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八、交通便利
学校位于重庆市“全国卫生城区”渝北区区府所在地两路的中心地带,与重庆国际机场为邻。经机场高速路(210国道)、经开大道20分钟可直达渝中区,多路公交车抵达周边各区市县,交通十分便利。如:在朝天门、火车站、上清寺、阳光城乘坐冠忠公司608路、609路公交车可直达渝北城区,在临江门车站(市公安局对面)、阳光城乘渝运集团豪华客车可直达渝北城区,在红旗河沟渝通宾馆前、花卉园前乘坐中巴车可直达渝北城区,在沙坪坝汽车站(沙坪公园旁)、南坪汽车站乘渝运集团豪华客车可直达渝北城区,在北碚城内乘豪华客车可直达渝北城区┈┈
学校搬迁:渝北中学已于2009年12月23日整体搬至空港新校区。旧校区将作为南华中学校区。
上一篇:功夫熊猫2中文字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