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二号人物王福顺消失
郑和为什么要远航
郑和远航是为了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远航有什么历史意义
1、从国内角度看: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2、从国外角度看: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对亚非交往影响很大,比欧洲早半个世纪成为航海先驱;3、从文化角度看: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4、从对外角度看: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促进了中西的交流和融合;5、从对世界影响看: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第一方面,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第二方面,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第三方面,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
东风号远洋货船的历史背景
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自己制造万吨远洋船,被列为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当时,ds 把设计任务交给第九局第二产品设计室。设计人员仅用3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整个施工设计图纸,比过去5000吨货船的设计周期缩短了3/4以上。年末,交通部远洋运输局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委托一机部所属的江南造船厂承造,双方于1959年1月正式签订了协议书。江南造船厂修造过许多船,但建造中国国内自行设计的万吨船还是第一次,根据当时的设备、技术状况,困难是很多的。1959年初,万吨船正式投料开工。第一道工序放样就遇到放样楼场地不够长,无法进行线型放样的难题。放样工人们经过研究,采用按比例缩小3/4的方法,解决了场地问题,并采用了线型活络多用样板,替代单用样板,既提高工效,又节省材料,结果用12天时间完成原计划15天的放样下料任务。 1965年12月31日,“东风”号竣工交船。翌年,经国家船舶检验局检验,它的快速性、装载量、钢材消耗量和机舱长度等指标都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东风号远洋货船的概述
“东风”号的船型为单螺旋桨,双层纵通甲板,长艏楼,艏柱前倾,艉部巡洋舰式,具有中部机舱中部甲板室,有高裕干舷的钢质柴油机远洋货船。设计水线长152.5米,二柱间长147.2米,设计吃水8.46米,载货量10000吨,每小时航速度17.3海里,能在海上连续航行40昼夜,远航至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东风”号为载运一般货物的远洋干货船,船上设有878立方米的冷藏舱及1145立方米的液货舱,能载运少量的冷藏货及液货。同时,在货舱内设有止移板设备,必要时可以载运散运谷物。在第二、三舱设有60吨重型吊杆1根,可以吊装重物。在第一货舱设有防爆措施,可以装运一般易燃易爆物品。至1960年底已完成全部工作量的50%。由于过分强调所用器材设备立足国内配套,“东风”轮的舾装工作无法继续进行而陷于停顿。1965年6月,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试制的主机经过运转550小时的试验验收后投入使用。以后,“东风”号货轮又在国内沿海试营运两年,于1967年重载航行于大连,正式通过中国国家技术鉴定组验收并同意该船可航行远洋。“东风”轮建成后,可以从上海出发,经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沿途不加燃料而直达英国伦敦,燃料消耗量\装载量等都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
上一篇:王菲带女儿李嫣游迪拜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5-17 远洋二号人物王福顺消失
- 05-17 王菲带女儿李嫣游迪拜
- 05-17 王菲李嫣迪拜游
- 05-17 王菲带李嫣游迪拜
- 05-17 唐鹤德晒照怀念张国荣
- 05-17 查获封建迷信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