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400
伊400级潜艇的介绍
伊400型潜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建造的一级潜艇。正式登录舰型名称为伊号第四百型潜水舰(いごうだいよんひゃくがたせんすいかん),通称潜特型(せんとっけい)。伊-400型是二战时期最大的也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核动力潜艇建成前最大的潜艇。伊400所携带的燃料足以绕地球航行一圈半,可装载3架晴岚强击机并可使其迅速投入战斗。
伊400级潜艇的技术特点
伊-400级的主舰体采用横向双筒结构,很像一副眼镜,这是为保障艇内弹药库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而专门设计的。设置在船尾的乘员舱室恢复为单筒,这种双筒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艇首有两个鱼雷舱室,每舱有纵列的四具21英寸口径鱼雷发射管,共备雷二十条。伊-400级的下潜时间为56秒,吃水为23英尺。设计潜深400英尺,试航中潜到了328英尺。伊-400型的舰桥和指挥塔并不在潜艇正中,而偏离中线7英尺,为保持全艇得平衡,机库位置相应向反方向偏移2英尺。因为这种不对称的设计,在遇到紧急情况或发射鱼雷时,伊-400级在水下的操作较不稳定。搭载于伊-400级潜艇上的“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长35英尺,翼展40英尺,航程654英里,有效载荷1800磅。如果丢弃浮筒,“晴岚”还可以搭载附加油箱和炸弹,执行“敢死”任务。“晴岚”由爱知公司制造,平时装载于艇上的耐压机库中,浮筒被拆开放置,机翼和尾翼可折叠。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可以在七分钟内装备好一架“晴岚”。伊-400级起初设计艇员为145人,后来增加为213人,一名日本军官介绍实际作战中搭载220人。经过训练的艇员可在45分钟内完成“晴岚”的装配、加油、挂弹和弹射。伊-400级的巨大航程使其可以攻击远在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的目标。机库的下方有一间舱室,可用以进行艇载机的维修和检查,隔壁的弹药室存放有四条空投鱼雷,十五枚炸弹,以及大量的机枪弹药,这些舱室的上方都有厚实的装甲保护。两个机舱各安装一台19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每条轴连接一台1200马力的发电机,提供潜艇下潜用的电力。实际运行中,潜艇达到了水上18.7节,水下6.5节的最高速度。伊400级装有日本的早期预警雷达和雷达信号探测器,为了弥补雷达性能的不足,舰桥上还安有特大型的双筒潜望镜。为了支持长达四个月的远洋作战,食物和补给品被塞进潜艇的每一个角落,狭窄的过道上也摆着食品箱,人只能弯着腰走在上面。
伊400级潜艇的性能数据
伊-400级长122米,水上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是二战期间建造的最大潜艇。设计最高航速水上20节,水下7节,航程33,000海里/16节,可持续作战四个月以上,作战半径可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武器包括艇尾的1门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长甲板炮,艇首8具鱼雷发射管,指挥塔上1门25mm防空炮,机库上方3座三联装25mm防空炮,此外还有3架爱知造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晴岚”是专门为搭载于潜艇上而开发的机种,可携带800公斤炸弹或17.71英寸(450mm)直径的空投鱼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长,直径12英尺的机库,可容纳三架折叠的“晴岚”。机库口延伸出一条85英尺长的弹射滑索,平时飞机被折叠起来放入机库,作战时依次拖到弹射器上展开机翼,加油装弹并弹射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附近的水面,由可折叠的起重机吊回舰上。另外,伊-400型还装有柴油机通气管工作装置、警戒雷达和雷达讯号接收机。
二战时期最大的潜艇,伊400级潜艇!
二战时期最大的潜艇,伊400级潜艇!二战时期,面对日益强大的美国海军,日本正面交锋刚不过,只好另辟蹊径,而直击美国本土的武器就只有潜艇!于是日本海军开始改进“潜水航母”的战术和装备,而伊-400级大型载机潜艇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为二战时期最大的同时也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核动力潜艇建成前最大的潜艇,其拥有巨大航程,可对远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目标进行攻击。使其可以攻击远在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的目标。伊-400级长122米,水上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在实际运行中,潜艇达到了水上18.7节,水下6.5节的最高速度。航程33000海里/16节,它的航行时间可持续作战四个月以上,其作战半径可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在武器装备方面,它的艇首配置了8具鱼雷发射管,艇尾配置了1门5.5英寸50倍身管长甲板炮,指挥塔上1门25mm防空炮,在机库的上方安装了3座三联装25mm防空炮。伊400拥有充足的燃料,其携带的燃料可绕地球航行一圈半。为保障艇内弹药库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伊-400级的主舰体采用横向双筒结构设。伊-400级的下潜时间为56秒,吃水为23英尺。设计潜深400英尺,试航中潜到了328英尺。可装载3架晴岚强击机并可使其迅速投入战斗。 该型潜艇以攻击巴拿马运河船闸为目标设计的大型载机潜艇。此外,伊400还装载了3架爱知造M6A1“晴岚”水上战斗机。该战斗机长35英尺,翼展40英尺,航程654英里,有效载荷1800磅。另外,“晴岚”还可以搭载附加油箱和炸弹,执行“敢死”任务。该机平时装载于艇上的耐压机库中,浮筒被拆开放置,机翼和尾翼可折叠。装备用时也非常短,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在7分钟内可以装备好一架“晴岚”。而经过训练的艇员可在45分钟内完成“晴岚”的装配、加油、挂弹和弹射。另外,机库下方的舱室是用来进行艇载机的维修和检查,在舱室的上方都有厚实的装甲保护。两个机舱各安装一台19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还有提供潜艇下潜用的警戒雷达和雷达讯号接收机。同时为了弥补雷达性能的不足,舰桥上还安有特大型的双筒潜望镜。当时伊-400级制订的第一个作战计划就是对美国西海岸及太平洋上一些人口稠密的岛屿投掷细菌武器,最后处于人道主义并未实施。由于日本原材料和劳动力严重匮乏,只完成了3艘,另外两艘尚未建成日本便已经投降了。
伊400级潜艇,日本黑科技
伊400级潜艇,日本黑科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在太平洋深处将“狼群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身为轴心国之一的日本,在潜艇方面同样具备很强的实力。伊400级潜艇是二战期间日本海军所建造的一级潜艇,其是二战时期最大的也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核动力潜艇建成前最大的潜艇。伊400级潜艇长为122米,宽为12米,高7米,水上排水量是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最大航程是6万公里。设计最高航速水上20节,水下7节,航程33000海里/16节,伊400级起初设计艇员为145人,后来增加为213人,实际作战中搭载220人。所携带的燃料足以绕地球航行一圈半。因此,在核动力潜艇出现以前,伊400级潜艇能够说得上是潜艇中的“扛把子”。伊400级潜艇是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的心血之作。珍珠港事件爆发没多久,山本五十六便萌生出把战争转移到美国本土的想法,也就是利用海军潜射飞机对美国西部跟东部沿海城市展开空袭。被称为“潜水航母”的伊400级潜艇便是在日军如此疯狂的计划下诞生的。伊400级潜艇的船体非常特殊,设计人员采用了横向双筒的压力壳设计,很像一副眼镜,这是为保障艇内弹药库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而专门设计的。而且也会强化整艘潜艇的稳定性,为搭载侦察机打下良好基础。且因为需要经常在太平洋区域游弋,食物和补给品被塞进潜艇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连狭窄的过道上也摆满食品箱。在设计最初,每艘伊400潜艇能够搭载两架飞机(后由于潜艇的生产数量减少,飞机的搭载量便改成了每艘三架),设计人员也为此在设计这款潜艇的时候给它准备了一个非常宽敞的机库——长35米,直径4米的机库足以容纳3架小型攻击机,加上日军为伊400所量身打造的“晴岚”水上攻击机还采用了可折叠主翼的设计,更加节省空间。机库中设置了3具加油系统,能够利用潜艇运行产生的热量为燃料加热,这样便能够令战机在加完油之后便立即起飞,不用跟其他飞机那般先要对发动机进行预热。另外,机库口延伸出一条85英尺长的弹射滑索,平时飞机被折叠起来放入机库,作战时依次拖到弹射器上展开机翼,加油装弹并弹射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附近的水面,由可折叠的起重机吊回舰上。为了实现山本五十六奇袭巴拿马运河、将炸弹扔到华盛顿的疯狂计划,设计人员给伊400准备了种类齐全且威力巨大的武器。当中最重要的便是标志性的三架舰载攻击机——“晴岚”攻击机,尽管这种战机的武器配置跟常规战机比起来比较薄弱。不过1挺“九三式”机枪、800kg鱼雷或是航空炸弹的武器配置在数量达到一定基数的前提下,是足以对美军水面舰艇带去沉重打击的,而且这种战机的整个战斗准备阶段就只需要花费几分钟的时间,完全能够在锁定目标之后快速出击,在给予迅猛一击之后马上离开战场。美军占据冲绳之后,随机准备对日本本土展开进攻。日本海军总参谋长认为,要是按照原计划轰炸巴拿马运河,对战争造成的影响不大。为阻止美军的进攻,只有直接与其展开作战。而此时,在乌利西环礁的美军基地聚集了15艘美国海军航母,正为进攻日本本土做准备。所以日本就把计划改成了进攻美军乌利西基地。但还未展开进攻,日本便宣布了投降。1945年8月22日,盟军命令日本潜艇必须销毁所有武器。不久,美国海军收缴了包括三艘伊400级潜艇在内的24艘日本潜艇,并将它们带到佐世保湾进行研究。后因为美国收到了情报,苏联正派遣一支部队准备检查日本潜艇。所以美军把大多数的潜艇都摧毁在了福冈岛东南约35公里处。剩下来的伊400号、伊401号、伊402号艇被拖往美国本土进行进一步研究。后伊400号被拖至瓦胡岛外海自沉,伊401号在夏威夷近海海没处分,伊402号在五岛海域海没处分。
伊尔400潜水航母相关资料
伊四〇〇型潜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一级潜艇。正式登录的舰型名称为伊号第四百型潜水舰(いごうだいよんひゃくがたせんすいかん),通称潜特型(せんとっけい)。
伊四〇〇型潜舰可搭载三架“晴岚攻击机”,又被称为“水中航母”(潜水空母,也可译成“水中空母”、“潜水航母”、“航空潜舰”……等意通“可潜水的航空母舰”之词),体型是二战中所有实际使用的潜舰中最大的,比同时期的美军猫鲨级潜舰还长了27米。至今超过此规格的潜艇多不胜数,但她排水量在常规动力潜舰领域的冠军宝座纪录直到201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32型潜艇服役后才被打破。
伊四〇〇型为了装载舰载机,吨位庞大,还具备超长续航力,理论上她的续航力可以环游地球一圈半。在日本军部的预想中,该级潜舰可让日军对全球的任何地方展开攻击,并且有余力回航。结果就是伊四〇〇型吨位甚至超越日本早期建造的轻巡洋舰;使得该舰在紧急潜航上需要花费1分钟才能完成,生存性不好(相比来说,U型潜艇只需35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最初的作战计划是准备由潜舰发射的“晴岚”携带生物兵器(以鼠疫、炭疽为主的细菌兵器)直接攻击美国本土,但是被陆军大将梅津美治郎以过于不人道为理由终止计划。
虽然之后也有出现利用“晴岚”攻击巴拿马运河等破坏运输航道的计划,但是本级一号舰四〇一完工时,日本帝国海军就已丧失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与制空权,错失了攻击同盟国本土的时机。
三艘完工的同级舰就在没有任何实战成果时日本便已投降,当时美军仍不晓得本级舰存在。。在被美军接收与详细调查过后,为了避免被苏联得知而分别击沉。
满载排水量:6,560吨(水中)
全长:122米
全宽:12米
吃水:7.02米
燃料:1750吨重油
动力:舰本式22号10型柴油引擎4座2轴
功率:7750匹(5843.5
kW、柴油引擎)、2,400(1,788
kW、2座电动机)
最高速度:18.7节(水上)、6.5节(水中)
续航距离:37500浬(14节、水上)、60浬(3节、水中)
乘员、157名
飞行设施:四式一号一〇型弹射机1座
武器装备:
1门十一年式14厘米舰炮
10挺九六式25毫米高射机炮(3联装3座、单装1挺)
8管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舰首)
鱼雷20枚
舰载机:
晴岚攻击机3架
世界上最大潜艇
大家都知道潜艇是海军作战的重要舰艇之一,也是军事的作战工具之一,那么大家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潜艇是什么吗?下面我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世界上最大的潜艇 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前苏联第四代战略核潜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潜艇,堪称潜艇“巨无霸”。首艇1977年3月开工,1981年12月服役,共建造6艘。该级艇全长171.5米,宽24.6米,水面航行时吃水13米,水上航速19节,水下航速26节,水上排水量21500吨,水下排水量26500吨,全艇编制150人,其中军官50人。它采用2台压水堆,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81600马力。 “台风”级装载20枚SS-N-20“鲟鱼”洲际导弹,星体惯性制导,射程8300公里,携载6-9个10万吨当量分弹头,圆公算偏差500米。该级艇还装有2具533mm和4具650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SS-N-15和SS-N-16反潜导弹以及53型鱼雷、65型鱼雷用以自卫。 与我们通常印象中潜艇里拥挤的空间不一样,台风级潜艇里显得宽敞很多,甚至还能容纳会客厅、工业机床等大型设备设施。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为了方便船员的生活起居,台风级内部还设有游泳池和健身房,光看内部照片很难让人想象这是在一艘潜艇里。 潜艇的分类 1.攻击型潜艇 攻击型潜艇的主要任务是袭击敌人的各种舰艇和运输船只,破坏敌人海上交通线,攻击敌人的港口、基地或岸上目标,进行侦察和巡逻,布放水雷,输送物资和人员等。这些潜艇执行的任务、实施攻击作战行动的范围以及所发挥的作用往往都属于战术性的。因此,攻击潜艇也被称作战术潜艇。攻击型潜艇的动力装置又有核动力和常规动力两种。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又称为常规潜艇。 2.弹道导弹潜艇 弹道导弹潜艇的任务是对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实施攻击。艇上携带的弹道导弹存放在呈垂直状态的导弹发射筒中。为了自卫,弹道导弹潜艇一般都装备有鱼雷。该型潜艇是发射弹道导弹的水下平台,当一个国家的陆基弹道导弹发射基地遭到敌人的打击受到破坏时,弹道导弹潜艇仍能保持一支核打击力量。它不仅具有局部地区的攻击能力,而且还具有彻底摧毁远距离的敌人重要军事设施和战略要地的能力以及具有战略核打击威慑能力,是一种全球性的战略武器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弹道导弹潜艇往往也被称为战略潜艇。目前,世界上在役的弹道导弹潜艇的动力装置全部都是核动力,而在早期也有采用常规动力的。 3反潜潜艇 随着潜艇的发展,反潜作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发现利用潜艇进行反潜作战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在二战期间,有数量可观的潜艇是敌人潜艇击沉的。于是专门从事反潜作战的反潜潜艇便在二战后开始受到青睐。严格地说,反潜潜艇也属于攻击型潜艇范畴,但反潜潜艇具有一般攻击型潜艇所不具备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水声侦听能力强、水下航速高、机动性好、自身噪声低、艇上装备反潜鱼雷或反潜导弹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潜潜艇是一般攻击型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的克星和杀手。自80年代以来,随着潜艇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具有单一反潜功能的潜艇逐渐被兼有反舰/反潜功能或具有多功能的潜艇所代替。 潜艇的工作原理 潜水艇是海军作战的重要舰艇之一,它可以在水下机动灵活地运动,用于攻击对方水面上的战舰和水中的潜水艇,也可以袭击陆地上的重要军事目标。必要时它还可以担负布雷,侦察及运输兵员和重要军事物资。潜水艇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突然袭击能力,在水中可以长时间、长距离的持续航行。潜水艇的大小级别,是根据其排水量区分的:排水量在2000吨以上的为大型潜水艇;排水量在600~2000吨之间的为中型潜水艇;排水量在100~600吨之间的为小型潜水艇;排水量在100吨以下的为袖珍潜水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潜水艇的能源动力是常规动力,如柴油机、蓄电池等。现在的潜水艇除常规动力外,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和制造核动力潜水艇。常规动力潜水艇水下航速为30~40千米/时。下潜深度可达400米,在水底可持续航行30~60昼夜。核动力潜水艇水下航速为40~80千米/时。下潜深度可达500米,在水底可以持续航行60~90昼夜
潜水航空母舰的历史
潜水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潜到水下航行,在作战时又可以浮上来供飞机起飞,这可以算是相当新奇的事情了。事实上,潜水航空母舰早就问世,德、日、英、美、法等国都曾经制造过。
1941年12月,珍珠港在遭到轰炸之后,不知道从哪里又冒出几架日本飞机,不等美军反应过来,飞机便会呼啸而去,消失在海天相连的地方。不到一年时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也先后出现几架不知从哪里来的日本飞机,旋风般轰炸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这些飞机都是从日本潜水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只是因为这种潜水航空母舰载机相当少,不能形成较强的战斗力,所以没有被人注意。
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对航空母舰生存能力要求的提高,潜水航空母舰也再度成为发展的对象。美军正在研制的潜水航空母舰,就是在大型核动力潜艇上装有一套特别的起飞装置。起飞时,潜艇上浮,你打开舱盖,起重机沿滑轨开出舱外,升降臂上的抓斗可以将垂直起降飞机抓起,再转向舱外。飞机发动机在空中启动,而当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抓头松开,飞机就会离开舰艇。降落时,飞机悬停在空中,并由抓斗将其抓住,然后收回舱内,航空母舰又能潜入水下。据悉,这种集航空母舰和潜艇优点于一身的水下航空母舰,能携带6架垂直起降飞机及2架直升机,具有
水下航母
水下航母水下航母又叫潜水航母,即通常在水面以下航行的航母。相对于水上航母而言,水下航母的优点自然更为突出:隐蔽性好、攻击突然性强、航行安静等等,非常适合不能取得制海权的国家使用。但是,他的缺点也是致命的,所以二战后的军事强国虽然对他进行了研究,并没有将其列为重点制造的武器装备。武器性能——中文名:水下航母外文名:Underwater carrier代表性船只:日本海军二战时的伊-400优点:隐蔽性好,攻击突然性强缺点:载机少,价格昂贵研究国家:英国、美国、俄罗斯等产生时间——设计水下航母的想法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即在1913年,一位名叫彭具林顿·比林的英国海军军官首先向英国海军部提出了关于水下航空母舰的设想。三年以后,即在1916年,英国海军部为了准备对位于库斯克港和东登(Tondern)的德国飞艇基地进行轰炸,开始把这一设想付诸实施。不过,那时候的所谓“水下航空母舰”还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水下航空母舰,仅仅是把一艘HMS“E-22”号潜艇加以临时性的改装,使它适于在甲板上停放水上飞机。潜水航母出现在二战时期,当时的日本认为:如果能够空袭美国本士,将对美国的士气造成沉重打击,但是当时的日本没有靠近美国的军事基地,空军战机的航程又不够远。因此,决定发展潜水航母,潜行到美国近海,对美国本土进行军事打击,而日本海军认为:小规模的空袭对美国的伤害是微乎其微的,根本不能造成任何伤害。然而在完成原子弹的研究制造后,日本对美国的空袭可以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威胁,于是日本开始研制潜水航母,并于1942年完成了潜水航母的制造,当年即投入海试,并在后来对美国进行了空袭。这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级潜水航母—伊400级,航程14000海里,续航时间30-48天时间。由于采用了双壳体设计,使他的横截面看上去象一副眼镜,因此有一个别致的绰号“眼镜”。在日本投降时,正好有一艘潜水航母在美国近海,日本人为了不让美国得到潜水航母的设计资料,将航母沉入海底。但是,美国还是发现了这艘珍贵的航母,并在战后将其捞起,在获得设计资料并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测试后,重新将其沉入海底。潜水航母在二战时期总共制造了3艘,都是狂热的日本人制造的。而二战后期的美国、俄罗斯、英国也都研究过制造潜水航母的可能性。由于潜水航母载机数量少、制造费用昂贵、技术难度大,而相继放弃了潜水航母的研制工作。航母优点——80年代后期,美国在全球取得霸主地位,尤其是91年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使俄罗斯重新评估潜水航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潜水航母的发展纲要,美国面对俄罗斯的挑战也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计划,但是已经是“此航母非彼航母矣”。值得注意的是航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死胡同,庞大而笨重的船体极易遭到反舰导弹的攻击,因此航母的重要性已经退居次席,将潜艇和航母的优势结合起来,将使航母的缺憾撼得到弥补。趋势预测——从各国发展概况来看,潜水航母的种种技术难题虽然已经突破,但是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将来不会成为主流装备。研究计划——俄罗斯“台风”更新计划,该计划实施日期不详,根据其发展现状:拥有成熟的潜水航母载机来看,至少已经实施了10年以上的时间。冷战时期,苏联为了保持一支强大的装甲机械化陆军,并无意愿和实力在海上与美国展开一场“航母对航母”的超级军备竞赛,苏联的海上策略是,以所谓远程超音速对舰轰炸机群+反舰核潜艇狼群战术+装载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水面舰艇战斗群,联合对美军航母战斗编队进行突击。据此,苏联海军设想了一种奇特的战法:派遣专门建造的潜水航母在敌人防空圈附近隐蔽待机,在苏军空袭兵团接近时,潜水航母突然上浮,以最快的速度起飞一小群战斗机对美军的航空兵进行牵制骚扰。在对付敌人的反潜兵力时,也可以使用从潜水航母起飞的小规模机群对敌人的反潜巡逻机和直升机进行驱离。基于这样的考虑,苏联海军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着手潜水航母汁划,它后来演变为被红宝石设计局内部戏称为“圆面包”的955潜水航母工程。俄罗斯的“潜水航母”实际上就是台风级核潜艇加装潜水直升机和其他无人载具,完成侦察、导航、监视等非攻击性任务,并没有制造如日本潜水航母一般的计划。美国“洛杉矶”改进计划,由于冷战结束,海军财政拨款的紧缩使美国核潜艇的大量存在显得多余,因此美国海军提出了在“洛杉矶”级核潜艇上加装飞行载具,为陆战队等特种部队提供海上、陆上支援的改进计划,该计划还包括小型特种潜艇和特种载具、武器计划,因比只和真正的潜水航母沾上一点边,不能真正成为潜水航母。2014年4月6日曝光,美军加速研发代号为海德拉的水下航母,研发经费翻倍,从1490万美元上升到2990万美元。除俄罗斯和美国之外,拥有核潜艇的英国和法国也相继开始了与之相关的计划,但是都是水中泡影,难以形成气候。
上一篇:暖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