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百家讲坛
如何评价《王立群读史记》的王立群和《百家讲坛》的易中天?
首先必须指出,人们能熟知易中天和王立群,百家讲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没有百家讲坛,他们的知名度不会有那么广,他们的书也不会卖的有那么好!百家讲坛成就了他们,而他们也是百家讲坛的功臣!认真说来,易中天和王立群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是高中毕业若干年后直接考入大学读的研究生,都是大学教授,专业都是中文,却以讲历史而闻名。而且两者在百家讲坛的讲座也有交集,就是都讲过汉朝的历史。他们成名后,有人欢呼,也有人批评,这很正常。相比较而言,由于易中天的知名度更高,批评声音自然就多了起来。其中一种批评是说不务正业,易中天的回应则是“不务专业”!事实上,大部人对他们(包括他们的著作)感兴趣,恐怕还是限于历史方面,而很少去读他们的专业方面的著作和论文。而且这几乎是百家讲坛所有主讲人都曾遭遇的。这也无可厚非!专业方面的著作和论文读起来自然相对困难,而且感兴趣的人也少;而百家讲坛以及根据讲座整理的书稿读起来相对轻松,而且国人对历史也往往较有兴趣。我就见到许多人吃饭的时候看看百家讲坛,还有许多人散步的时候听百家讲坛,在他们看来,利用这些零碎时间听听这些学者们讲历史也挺不错,不仅打发了时间,而且也学习到不少知识。从这一点看,像易中天这样的学者真是值得称赞的。他们本身的学识以及阅历使得他们的讲座具有一定的学术气息又同时具备启发心智的作用。虽然他们的书可能不够有深度,但听了他们的讲座或读了他们的书,你就可以在他们的基础上去读那些大师的书,如易中天经常引用的吕思勉先生。
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和王立群谁讲得比较好?
我听了几期于丹的论语就再没有 看过百家讲坛,我只知道易中天讲的是三国,王立群只知道上过百家讲坛连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不能说谁讲得好,不过我认为后期的百家讲坛基本可以算儿童节目,我对自己的智商还是在意的,不过易中天研究美国还是还不错的,王立群我就不知道了。百家讲坛弘扬传统文化都不错.就比较而言.我还是偏爱易中天老师的节目.易老师国学.文学.史学底蕴都很深厚.讲解形象生动.语言风趣.比喻切贴.选料也比较客观.有自已独到的见解.以理服人.有做学问的去伪存真的学者风范.从而受到大众的喜爱.大众文化娱乐节目,别当真,听听就好只当娱乐。谁讲的好看你的耳朵听谁讲的听着舒服了。要是听就文化娱乐课随便,要是长知识还是听专业老师讲的文化课,看专业书籍。记住文人要是为了钱会比其他人更无耻,忽悠了你,你还会为他叫好。
曾经叱咤《百家讲坛》的易中天,现在怎么样了?
易中天(Yi Zhongtian),男,汉族,1947年2月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2012年11月20日,厦门大学EMBA2012级深圳班开学,著名学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厦门大学EMBA特聘教授易中天为学员们讲授《市场经济与中西文化》。2013年,创作《易中天中华史》,5月《易中天中华史:祖先》、《易中天中华史:国家》率先上市。2013年3月起每周四晚,与李蕾搭档主持一档民生文化访谈节目《一起聊聊》。易中天全新亮相,“易式主持”自成一派。2015年4月,易中天在“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上声明已退休。扩展资料2006年5月22日,他的《易中天品三国》书稿在北京举行了“无底价竞标”。2006年10月17日,在中岳嵩山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担任禅学顾问。2007年11月,在上海出版了新书《帝国的终结》,同年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2007年12月,在上海出版了新书《帝国的终结》,被评为武汉大学第五届杰出校友。2008年,与《百家讲坛》再度携手合作《先秦诸子·百家争鸣》。2010年,被环球日报推为与郎咸平、韩寒、戴旭、时寒冰、牛刀、袁腾飞等人为“中国十大直言君子”。
百家讲台近两年走下神坛,和易中天有关么?
我认为百家讲坛的发展和之前的几年比起来,有下降的趋势,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原因。我们也不能说,就是因为易中天离开了百家讲坛,就导致百家讲坛跌下神坛,导致他的收视率直线下降。但我觉得相对而言应该也有一定的关系。就我个人而言的话,我是通过易中天才知道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的。本来我是不怎么特别喜欢看这些关于讲解历史文化故事类的节目。但是机缘巧合之下,在之前的一个无聊的下午我觉得看电视的时候没有发现什么好看的节目,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里看了一下易中天当时的百家讲坛。我迅速的就被易中天那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了。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关注百家讲坛,开始关注易中天。但其实后来我发现了,百家讲坛其他的那些人讲的故事和易中天的相比,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怎么说呢,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风格,其实每个人讲的都是不错的。所以我觉得之所以最近百家讲坛没有之前那么火热的,主要原因还是年轻一代的人不愿意去看这些有关历史文学方面的故事,他们整天都是抱着手机去刷一刷微博聊聊天什么的,打打游戏。不知道去关注我们失传的那些文化。主要还是缺乏宣传,没有多少的人去真正的了解和关注喜爱这些东西。我认为这才是导致百家讲坛不再兴盛的原因,而不是因为易中天的离开。即使易中天离开了百家讲坛,也还是有很多的其他的优秀的讲师依旧在坚守着,所以百家讲坛值得我们一看。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历史,向百家讲坛致敬。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主要讲述了什么
易中天教授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 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 分为魏武挥鞭、孙刘联盟、三足鼎立、重归一统、历史回眸五大部分,共52集。 就拿他讲的郭嘉和关羽来说。 1,郭嘉。 一个吹过头的例子,郭嘉牛大家都知道,但作者仅因为一个时间巧合(好像是郭嘉死那年,刚好是诸葛出山那年),就强行将两个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功能不同,作用不同的人做了一番PK,虽然没有结果,但总给人一种“如果郭嘉不死,那么……”的感觉,有兴趣自己去“天生我才”一章。 个人观点,郭嘉如果没死会怎样,我不知道,就他生前的功绩,还不足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2,关羽。 也是黑的不行了,关羽无论文学形象,还是历史形象,都算是非常耀眼,然而,在该书中,有关关羽描述最详尽的是:关羽看上了个妹子,曹操原本答应赏赐给他,后曹操自己看上了,放了关羽鸽子,关非常郁闷……还有就是关羽是剃头的祖师爷,财神爷。 总之,每人读历史都会有自己的见地,但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给别人,那就不厚道了,作为评书,应尽量求客观公正,而不是前面的摘取几句史料告诉大家:关羽是个萌萌哒的大侠;诸葛亮只会治国不会打仗;郭嘉天纵奇才,如果不死,那么……还有曹操同学,简直8重人格分裂体。
易中天品三国如此火热,为什么他却从《百家讲坛》上消失了?
易中天现在之所以不上百家讲坛,我想可能是他买房子的钱凑足了吧。因为易中天他自己曾经在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上面亲自说过自己上百家讲坛是为了买房子。当时易中天还只是一个比较穷困的教授,甚至连房子都买不起,也就那时候他接到了百家讲坛的邀请,所以他为了买房子而决定去上百家讲坛去开讲课。据说现在他不上百家讲坛,是为了把让自己冷静下来,去专心于学术问题。我想这还是有几分可能性。除此之外。现在百家讲坛的热度也不像当时刚播出的那几年那样火了,现在学术问题在社会上被讨论的范围减少了,百家讲坛的收视率开始逐渐下降,而且他的历史由于缺乏独特的观点,也使人们感觉到乏味,并不是很愿意去听他的历史课。就是这些综合原因导致了他现在从百家讲坛这个节目上消失。而且如今的百家讲坛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还是在单纯的讲历史课,已经没有什么太多的题材可以讲了。并且百家讲坛的形式那么多年从来没有改变过,与此同时人们的文化水平也提高了,现在已经有很多其他的节目可供人挑选,并来可以来替代百家讲坛了。如果百家讲坛现在可以把他的解说更加通俗化,可能还是有希望浴火重生的,毕竟国民现在对历史文化国学知识还是十分感兴趣的。其实易中天写的书还是有一些是可以的,当然我希望他以后可以做一个有自己独特观点的学者,而不是做一个改编别人想法的作者。
百家讲坛之易中天品三国共有多少期?
你好
书
《易中天品三国》第一部《魏武挥鞭》共12集
易中天品三国01_大江东去
易中天品三国02_真假曹操
易中天品三国03_奸雄之谜
易中天品三国04_能臣之路
易中天品三国05_何去何从
易中天品三国06_一错再错
易中天品三国07_深谋远虑
易中天品三国08_鬼使神差
易中天品三国09_一决雌雄
易中天品三国10_胜败有凭
易中天品三国11_海纳百川
易中天品三国12_天下归心
《易中天品三国》第二部《孙刘联盟》共12集:
易中天品三国13_青梅煮酒
易中天品三国14_天生奇才
易中天品三国15_慧眼所见
易中天品三国16_三顾茅庐
易中天品三国17_隆中对策
易中天品三国18_江东基业
易中天品三国19_必争之地
易中天品三国20_兵临城下
易中天品三国21_临危受命
易中天品三国22_力挽狂澜
易中天品三国23_中流砥柱
易中天品三国24_赤壁疑云
易中天品三国》第三部《三足鼎立》共12集
易中天品三国25_半途而废
易中天品三国26_得寸进尺
易中天品三国27_进退失据
易中天品三国28_借刀杀人
易中天品三国29_命案真相
易中天品三国30_夺嫡之争
易中天品三国31_乘虚而入
易中天品三国32_蜜月阴谋
易中天品三国33_白衣渡江
易中天品三国34_败走麦城
易中天品三国35_夷陵之战
易中天品三国36_永安托孤
《易中天品三国》第四部《一统归晋》:
易中天品三国37_非常君臣
易中天品三国38_水火不容
易中天品三国39_曹丕篡汉
易中天品三国40_孙权称帝
易中天品三国41_上书北伐
易中天品三国42_街亭大战
易中天品三国43_痛心之失
易中天品三国44_诸葛归仙
易中天品三国45_邓艾灭蜀
易中天品三国46_司马代魏
易中天品三国47_进攻吴国
易中天品三国48_三国归晋[大结局]
易中天当初在《百家讲坛》那么火,为什么现在几乎不出现了?
易中天当初在《百家讲坛》那么火,为什么现在几乎不出现了?73岁的易中天,从百家讲坛起家,吃了《品三国》馒头后,名声大噪。但口无遮掩的演讲风格,等于自踩鞋带,摔落神坛。从一个普通老师成为一个文化名人,易中天这一路走来,争议颇多。有人说易中天没有本科学历;有人说易中天是从文化群宠沦落为哗众取宠。而且现在百家讲坛的热度也不像当时刚播出的那几年那样火了,现在学术问题在社会上被讨论的范围减少了,百家讲坛的收视率开始逐渐下降,而且他的历史由于缺乏独特的观点,也使人们感觉到乏味,并不是很愿意去听他的历史课。《百家讲坛》当年之所以火,是因为国学热、学者明星、文化通俗化等元素的合力造成的。但时间久了,新鲜感过去,节目又没有创新,就出现了疲劳期,遭遇了瓶颈。像易中天善于演讲的学者可遇而不可求,可谓凤毛麟角。有的学者即便很能讲,但学术界对这种通俗化的表达评价不高,甚至引来争议,不利于学术地位的提升。我们知道一个作家要想写作品,必然对自己的作品十分喜爱,一部长篇小说,写作历程长达数年,要是没有充分的爱,是无法坚持的。而易中天对这段历史的早期十分热爱,以至于到了最后一本书的时候,还在用半本书的篇幅讲述帝国的传承和形成,秦汉是奠基时代,魏晋南北朝是转型时代,唐宋是巅峰时代,元明清是定型时代,也是衰落时代。然而,易中天早期对于作品的爱荡然无存,既然没有爱了,易中天就悍然抛弃了这本书,哪怕相处了8年之久。所以易中天渐渐的没落了。
易中天、百家讲坛谁的水平更高?
个人感觉各有特色 不可否认易中天最火 细思主要有一部分是占了名著的光 《三国演义》太家喻户晓了 老师以这本书为梗概抽丝剥茧对照三国志为我们去伪存真 相对较为轻松些 我最喜欢王立群老师项羽刘邦秦始皇那是滔滔不绝 我希望他能再把史记详细的讲一遍 如今想来也确实没必要了耳熟能详的名将他都说过了只是不像纪连海老师那样说到一个人会有那么多的奇闻逸事 毕竟年代久远 缺乏史料又不能像于丹那样可以以论语为公式变出很多例题因为他只负责讲道理 于是她句句在理上 进而让我感觉他跟论语是一栋高塔 是我难以企及的 还好不是墙……再有最让人涨姿势的就是红楼梦了 刘心武,周汝昌 要把小说里的只言片语跟史实对照上而且有理有据 只是对于我这个普通观众不够精彩 ——毕竟观众里没几个搞研究的 再说阎崇年 的我没怎么看 记不清是谁讲的张居正了我也没怎么看过只是邻居老提 ……好吧我承认上学时都不知道戚继光是何许人也,我喜欢王立群主要是因为对史记 对项羽 对刘邦的好奇 人王教授开讲就是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讲到飞将军李广那种遗憾 还有吉龙(名字错别字正确的不好找)唱的大风歌 (其实这首歌APP也不好找只能百度搜到讲坛视频听)悲壮的音乐响起真的是完美 。
易中天这样的「百家讲坛」型学者被同行如何看待?
易中天老师是《百家讲坛》讲得最好的那一批人。这个最不包括丁肇中、杨振宁这些最早百家讲坛来撑场面的人物,也不包括周汝昌这种自身研究很厉害,但是讲出来效果一般的。我觉得拿南怀瑾、袁腾飞跟易老师比是黑他。很多人黑易老师,说易老师不懂历史,不懂三国。说这个的才是不懂,易老师虽然用了自己风格进行了包装,但他讲的三国基本都是吕思勉的东西。当然我绝对不是在黑易老师拾人牙慧,能知道拾谁的牙慧这就是本事。知乎里三国的回答几乎是历史话题最多的,有心的可以去看,沾上了吕思勉水平就高级一些,不沾吕思勉洋洋洒洒一大篇,几乎都是说不到点子上。不是说吕思勉是三国研究得最好的,而是吕思勉处于这么一个位置,他的学术对现在大众的知识水平而言,有一些高,但又没有高到摸不着的地步,所以他是最适合用来做历史科普的。这就是易老师的高明处。同样的聪明人还有讲《水浒》的鲍鹏山,几乎都是金圣叹的东西,但是人家讲出来,而且讲得好,就是善莫大焉。这毕竟是电视节目。科普和学习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你看了易中天,你理解吕思勉就方便些,你看了吕思勉,你就可以看看周一良,田余庆。很多人问,我要不要看哪本书,看哪本书最好?听说谁谁的研究不够深入,他的书要不要看?大哥,你还连入口都找不着呢,你想什么九浅一深呢?至少初学者看易中天学三国,比看袁腾飞学宋史靠谱。易老师肯定不全对,但易老师不会带歪你。再说易老师讲课多好啊,易老师不卖鸡汤,不故作惊人之语,不发明历史,不扭曲三观,就靠历史本身的故事性戏剧性吸引人,你别说了,百家讲坛上也没多少踏踏实实卖力气讲的。易老师的金句和网上的表情包也是这样,很多人觉得这是亵渎历史,但要是真的听过易老师的课,会发现,那些表情和金句都是讲课恰到好处,十分自然的。易老师讲得好,我觉得跟他的通达也有关系。易老师刚出来的时候,还有个跟他齐名的王立群,同样是搞文学,同样是讲历史。王立群老师讲得也不错,但他跟易老师比,他的问题就是太迂,历史观陈旧,现代性不强,讲课端着,他自己心里有道坎,好像不这么讲他过不去。易老师打机锋,抖机灵样样都来,敢于把历史跟新鲜事物结合,而且信手拈来,用得恰到好处,有褒扬有批判,在讲历史同时还能让你跳出历史看问题,这就是易老师的本事。
看百家讲坛 品易中天解读《三国演义》
看百家讲坛 品易中天解读《三国演义》 节目中出现了许多经典的语句,如: 每个人都可有自己的历史观,看史也要有自己的观点;马克思的书《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路易是拿破仑的侄子,他采取了与拿破仑一样的方法推翻当局的政权;在艺术中君子、小人、好人、坏人、奸臣等,一看就知道;历史有一个固定的走向(如诸葛亮领导下的蜀国是蜀国治理得最好的时期,可蜀国最先灭亡);事情发生后,不仅要做道义上的评判、更要好好分析历史的背后;很多事情都是历史的重演;拆解魔术 背后的招;研究历史以正史为主、野史为辅,大的脉路是正确的,小细节可能不一;知识分子搞的研究,应是对前人的批评,并非是无不否认的接受和传播,且批评应对 *** 说,对前人成果永远要取其精华;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是不同的,所以对象要有所选择,两者的平台也是不同的;历史讲实用是不好的,会误导人;历史是社会的镜子,文学作品是文化的传承;为什么定要把历史泡在福尔马林里,不能让它鲜活起来呢;无用之用,大用无用;(艺术的两个条件是百无一用,但不可或缺。柏拉图早就说了,画的鞋子不能穿,画的苹果不能吃……)洞懈人性,洞察人心;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道,悟道,道就在经典当中;技,规则、方法,技术不可没有,但不可全是技术;道、技共存;事不同,而理同;读书是为了谋心,不是谋生;但凡有了谋生的目的,那只是学习,不是读书;人生是一种体验,是不可替代的;军事上,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侦探小说、康德、黑格尔、日本的推理小说等,可帮助人学习推理;同一个事,不同的角度去惦记它,就有不同的评味;软肋,即命门;学术品位,大众口味;百家讲坛,坛坛是好酒;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曹操与权术;把社会的人生的残酷告诉下一代,是对他们的负责; 看后的两点体会: 首先,感谢百家讲坛。易教授评三国,帮我解决了由读三国而带来的许多疑惑,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三国。四大名著中,我只认真的读完了《三国演议》,其他的书,我家都有,但只是翻了翻。读三国时,我被其中的情感与谋略吸引了,但同时,也由此产生了许多疑惑,如空城计,我至今不相信会有这等破绽百出的事,在当时的高层中,怎么就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其次,应加强宣扬民族文化的力度。现在进入我们眼球的,不管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间获得的,都是些流行与时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里有价值的很少很少,当然包括艺术价值。很多人追捧一些垃圾比赛,不但没有得到有价值的东西,反而搞得人怪七怪八的。但并非流行与时尚中就没有有价值的东西,我肯定的说:有!如韩红的《天亮了》还是有点价值的,无论是词还是曲,都有教育人的地方,孝就是其理之一。当前,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文化等领域,全球竞争都超级激烈的时期,我们应扪心自问: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到底传承了多少?
易中天为什么没在百家讲坛了
哈哈,相信“题主”一定是“乙醚”吧,我也是啦!同为乙醚,请允许我来解释一下
易中天老师有日子没在百家讲坛说事啦,呵呵,这个吗,当然很自然,
【厚积薄发出精品的需要】
易老师尽管创造了百家讲坛诸多高峰,但你知道的啦,他们这些做先生搞学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厚积薄发啦,天天当明星,常常走上百家讲坛,那做出来的节目质量恐怕也会打折扣的,这一点,易老师当然明白,中央台的编导们也明白啦。
【平衡生活顾身体的需要】
另外,特别是出了名后,时间更宝贵了,也需要休养生息,平衡工作生活和社会应酬,另外,老先生也不能天天紧锣密鼓,还不把我们的老易弄垮了。
【推测】
相信易老师一旦有机会积累更新的研究,还是很可能愿意出来与大家分享的,而相信百家讲坛也是乐意与这位“非常会讲”的教授合作的。咱们就等着看吧。
【展望】
最后,让我们共同来盼望老易这一段身体健康,心情愉快,诸事顺利,好好积累更多的好东西,早日拿出来,再次走进百家讲坛,与我们共同分享他的智慧吧!!!
虽然我是如此用心回答的,但不知对你的疑惑有多少帮助,借此分享我们乙醚的心愿而已。
不过还是希望入选最佳答案滴。O(∩_∩)O谢谢。
上一篇:600697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