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阅兵
希特勒在收到红场阅兵的消息后,做了哪些战略安排?
1941年11月7日,希特勒正在设于腊斯登堡的“狼穴”大本营里,满心欢喜地等着包克能够给他带来攻占莫斯科的好消息,却万万没想到等来的竟然是红场阅兵这样一个绝妙的“好消息”。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的消息,传到希特勒的耳朵里时,已是当天傍晚了。闻听此言。希特勒大发雷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斯大林竟然能在德国空军的机翼底下,检阅部队!这是对帝国空军的公然蔑视,蔑视!”希特勒歇斯底里发作了一阵子,觉得还不足以消除心头之恨,于是大声喊道:“哈尔德,你马上与包克联系,问问他,为什么在今天放过了俄国人?难道他对俄国连最起码的常识都没有吗?不知道11月7日这一天对他们有多么重要,因而对我们来说也就十分重要吗?红场阅兵……这是一种挑衅,赤裸裸地挑衅!对这种挑衅,只能用炸弹加倍惩罚!告诉包克,今天晚上必须对莫斯科实施最猛烈的空袭!”恼怒之下的希特勒立即调兵遣将并敦促包克再次从地面进攻莫斯科。1941年11月15日,德军开始向莫斯科发起第二次进攻。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将组成两大重兵突击集团,从莫斯科的西北和西南两翼实施突击。赫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与赖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群并拢,在施特劳斯第9集团军的配合下向沃洛科拉姆斯克、克林方向进攻,力争从西北接近并迂回包抄莫斯科,如有可能就从北面突破。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向高图拉、卡希拉、科洛姆纳进攻,从南面逼近莫斯科。而莫斯科以西宽大的正面,则由克鲁元帅的第4集团军实施攻击。这样,在战役打响后,力求形成这样一种态势:在莫斯科周围,兵力部署犹如一个半张开的巨掌,上边是并拢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下面是最粗的大拇指,中间则是密不透风的手掌心儿。希特勒认为,这个“巨掌”对莫斯科既可以掐,又可以捏,直至将它死死地攥在手心里!希特勒对他的这份“杰作”可说是极为满意,于是向部队下达了战斗指令:从11月13日起,中央集团军群全线开始进攻,目标——莫斯科!
德国日本二战后阅兵吗
德国最低调:反思战争不阅兵
1990年10月3日,东德和西德统一,德国在经历45年的分裂后又成为完整的国家,这一天也成为德国的国庆日。
国庆当天,德国人会在各大城市举行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但罕见大型阅兵仪式。因为正是希特勒当年悍然发动二战导致德国分裂了近半个世纪,性格内敛、充满思辨精神的德国人不愿通过阅兵来凸现军队的力量,渲染武力会让他们觉得尴尬。这天举行的游行基本上以反战和忏悔为主题,大多数是非官方性质。
由于当天是法定假日,很多德国人会选择去周边风光优美的小镇或者湖边度假村度假,喝喝啤酒,晒晒太阳,看书聊天,悠闲地度过一天。
日本最分散:海陆空“各自为战”
也许是因为二战侵略国的不光彩身份,为了避免给外界留下渲染武力的印象,日本没有举办过海陆空三军同时参加的大型阅兵,各支自卫队每三年单独阅兵。
据悉,各自卫队阅兵的叫法和举行地点都不一样:陆上自卫队的阅兵叫“观阅式”,在崎玉县的朝霞驻地举行;海上自卫队阅兵叫“观舰式”,举办地点在神奈川县的相模湾海域;航空自卫队阅兵则叫“航空观阅式”,在茨城县航空自卫队百里基地举行。
2006年10月29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在相模湾海域组织了一次包括48艘舰艇、9架飞机、7900余人参加的海上阅兵式,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到现场发表讲话。2008年10月19日,共有82架飞机、26辆地勤车辆和约5000名自卫队官兵参加了在百里基地举行的航空自卫队阅兵式。包括F-15J、F-2A战斗机,E-767J预警机和C-130H运输机在内的42架飞机进行了空中飞行展示,时任首相麻生太郎亲临现场。
漫谈各国国庆阅兵 为什么德国没有正式阅兵?
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的阅兵仪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要在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时举办,但在如今的德国,却一直没有举行过正式的阅兵式,更别说国庆阅兵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为什么德国没有正式阅兵。在西德(即联邦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两德统一前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以及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自1949年以来就从未正式举行过阅兵式,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勒令德国不能重建任何武装部队,只能保留小规模的国防军队和扫雷部队。1949年德国分裂为东西德后,苏联让东德秘密建军,美英法三国也逐步解除对西德的军事禁令。1955年,西德的联邦国防军正式组建,德国基本法规定联邦国防军的活动只限于防卫以及救援事务。同年,西德加入北约。冷战期间,西德联邦国防军拥有近50万兵力以及17万文职人员。不过,鉴于德国的沉重历史,西德在冷战时期一直表现得小心谨慎,不举行正式阅兵式,而是在封闭的区域(纽博格林赛道)举行所谓的“野战阅兵”。1990年两德统一后,美英法苏四国与德国政府签署条约,联邦国防军削减至37万人,前东德的国家人民军解散。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联邦国防军也越来越多参加一些联合国维和使命、人道救援以及北约的军事行动,德国士兵也被允许参加国外的阅兵式。1994年7月14日,法国首次邀请德国部队参加国庆阅兵典礼,这被视为法德两国和解与合作的象征。除了历史原因外,德国没有正式的阅兵式也与和平主义反战思潮深得人心密切相关。德国1956年引入义务兵役制,但允许拒绝服兵役的18岁以上男子服民役。2012年初,德国取消了义务兵役制并大规模裁军。另外,士兵对上级绝对服从的传统本是德意志历史上“普鲁士精神”的一部分,但在二战后也因“违反人道罪”被否定。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德国兵临城下,斯大林为何却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大阅兵?
中国能够有如今的发展,一定离不开当年的革命先辈所抛洒的这些热血,然而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我们曾经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并不是一种非常怂的表现,而是一种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决策。然而当我们反观世界历史,却能够发现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所做的一个决定让很多人都感到震惊。这个人就是斯大林,当时的德国纳粹都已经打到他们家门口了,可是在这种危急关头,斯大林却并没有让所有的人撤出,反而是在莫斯科的广场上进行了一次莫大的阅兵式。这个阅兵式的举行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原因,而这一个险棋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苏联这个国家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一方霸主,作为唯一一个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存在,他有着他自己的老大哥身份,而在这老大哥的带领之下,苏联也遇到了非常顽强的对手的抵抗。到了1941年左右的时候,苏联其实已经进入了非常非常困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一件最大的事情,就是莫斯科城外有很多的德国军队正在蓄势待发,而随着敌人的不断深入,整个苏联已经陷入了严重危机的状态。在这种时刻,斯大林却选择了留下来并且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完全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操作,然而为什么斯大林在这种非常危险的时刻还做出这样的决定呢?第一是因为退无可退。但凡一个人有任何一点逃亡的可能,他也不会将自己放在这样一个危险的环境之中,斯大林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不会将自己整个军队的性命制之度外,只有在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发现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再退了,所以在这种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苏联只能够面对对方的抵抗。为了能够让自己不被敌人打败,斯大林的这一个决定其实是在打赌,赌自己到底能不能够通过这样一个非常奇葩的操作,让对方感觉到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也在赌自己是否能够战胜这些德军。当然除开这些之外,保卫住自己的莫斯科,对于斯大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他必须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守住。第二是因为气势逼人。中国有句老话是:啥都能输,就是不能够输士气。斯大林由于自己的一种判断所产生出来的效果,就是要在这种关键时刻上演一次阅兵式,而这个阅兵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向敌人展示,自己的国家在这种危难的时刻,军人依旧有着对抗外敌的勇气和实力。同时也想用这样的方式鼓舞自己国家的士兵,让他们勇敢的拿起自己的枪支,去对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德国军队。当然除开这些气势上的一点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斯大林模式非常的高效使得整个军队的素质非常的高,所以斯大林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胜算。第三是因为国际形势。任何一个战争的胜利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而斯大林在这个时期也进行了非常精准的判断。他认为轴心国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内部矛盾,所以在这种自己非常危险的时刻,德国也并没有受到所谓的日本的支持。在德国跟自己非常焦灼的时候,日本却南下太平洋进行了一系列的收割,这一通操作对于德国来说无异于折断了它的一个翅膀,而这个时刻的这一种情报对于斯大林来说,却是一个能够挽回自己这种即将战败的局面最为重要的一环。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斯大林敢在这种非常时刻走了这样一个险棋,而这个险棋最终也取得了胜利,虽然是以惨痛的牺牲作为代价的,但是结果至少是好的。
德国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为何苏联还不慌不忙地红场阅兵?
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李云龙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从南北中三线闪击苏联,由于准备不足,苏联损失惨重,28个师被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9月底,德军集中180万军队,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400架飞机进击莫斯科,在希特勒看来,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也是苏联最大的城市,拿下莫斯科,不仅可以从精神上打击苏联军民,还能占领苏联西部交通和政治中心,对整个战局意义重大。此时的苏联,正陷入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由于基辅会战损失惨重,苏联已经没有充足的兵力来保卫莫斯科,不得已,斯大林重新启用因观点不和而遭到解职的朱可夫元帅。朱可夫刚一上任,就调整了莫斯科防线,新组建的苏军第5、16、43、49集团军在防线上全线布防,分兵节节抵抗德军的进攻。即便如此,莫斯科依然处于危机之下,不仅在纳粹德国飞机轰炸范围以内,甚至德国先头部队已经看到了克里姆林宫!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历史上,斯大林虽然有很多争议,但在此时,却展示出钢铁般的意志和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在他的坚持下, 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11月7日这天,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鼓舞士气。当时的莫斯科,各国大使馆和学校以及部分市民都已经转移,但为了这次阅兵,莫斯科各级组织迅速行动起来,做好了随时与入侵者巷战的准备,而朱可夫元帅也做了针对性部署,苏联一线歼击机全员待命,高炮部队也做好了迎战准备。阅兵最终如期举行,数万士兵荷枪实弹,在斯大林的注视下走过红场,斯大林在阅兵结束后发表演说:“红军和红海军的战士、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男女游击队员,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的主要力量。处在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解放战争。”斯大林的演讲与铺天盖地的“乌拉”声,随着无线电波传到前线每一处战壕,极大鼓舞了苏军的士气,而直到此时,希特勒才得知苏联正在组织阅兵,德国空军立即起飞轰炸红场,但由于苏联准备充分,参与轰炸任务的德国飞机不是被击落,就是匆忙逃回机场。1941年的红场阅兵,上演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不仅鼓舞了苏军士气,还为世人留下了一个启示,即便是飞机大炮的热兵器时代,士气依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16步广场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