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穿立领的人少
为什么中山装没有流行到现在,有哪些不足?
中山装的名字来自于“ 国父 ”孙中山先生,1923年,他提出了设计要求,委托一位叫做黄隆生的广东裁缝缝制而成,据称设计灵感来自于一种日本的学生服装——诘襟服,也有一个说法,中山装的设计造型来自于当时南洋华人中流行的“企领文装”。
中山装的特色:
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国府官员开始喜欢穿中山装,没办法,他们也需要保持政治觉悟的先进性;进步学生也爱穿,那是因为本来这种服装的渊源就是来自于学生装,对学生来说很实用。对标长袍马褂的落后性与西装的不实用性,中山装的确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和功能。
西方人把中山装称为“Mao suit”,可见中山装的真正流传时代远非民国,在讲究政治的年代中,西装自然不具备一个觉醒的古老民族的精神特质,同理也可参照印度的尼赫鲁装“Nehru jacket”(甘地则宁可赤膊上阵)。
到了现今,服装的政治标签已经隐去,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服装款式和颜色,黑、白、灰、蓝不再是指定色,中山装也不复是民间指定款式,这是时代的进步,如同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会统一,服装原本也都该是缤纷的色彩。
中山装在现代仍然被一些人们奉为圭臬,是一款当仁不让的小众类服装,前提当然是你要有一个好身材,过胖的显得臃肿,过瘦的又撑不起来,这一点倒远不如长袍大褂的普适,颜色方面也不像休闲装那样百搭,总之,它的局限性较多,难入大众法眼。
中山装是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是在日本学生服装(诘襟服)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个人认为中山装很适合中国人穿着,但是为什么没有流行到现在,无非也是过于正式了,虽然穿的人没以前那么多了,但是在正式场合,国家领导人多次穿着中山装面向世人、面向世界。
我结婚的时候,是穿着立领,翻领还是有些老式,不适合年轻人穿。
衣服是镇上的一个裁缝给定做的,一口气做了两套,这是其中一套
这是另外一套,个人更喜欢这一套。
中山装不流行了,不代表它有什么不足,人的审美是一直在变化的,而所谓的流行也是一直在变化的,说不准哪天中山装又流行了。
我现在担心的是会做中山装的裁缝越来越少,做中山装的工序很麻烦,记得十年前去定做中山装的时候,很多裁缝都说不会做,别说中山装,连西装都不愿意做,说白了就很麻烦,不像做女装那么快捷。现在很少能看到中山装的身影,一些品牌男装虽然也有中华立领,但终究穿的人少,在年轻人中间,尤其是95后、00后,穿的人少之又少,中山装要再流行起来,需要 时尚 圈的推动。
中山装严肃笔挺,对穿的人要求很高。矮胖肥硕的人穿着肯定不好看,一般人还真驾驭不了中山装的挺直修身。中山装在辛亥革命开始流行,而且还有深刻的含义。前面四个口袋表示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以文治国。门襟五粒纽扣表示五权(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分立。袖口的三粒纽扣表示三民(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业。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的治国理念。中山装由孙中山先生率先穿用而得名。现代的人们对服装有更多的选择性,各种新颖服装层出不穷,中山装的那种严肃严谨的格调已和现代的观念不是很搭。所以很少有人再选择中山装。
中山装由孙中山发明并提倡,具体出现时间一直有两种说法——1919年和1923年,但没有异议的是中山装从发明伊始就带有极其强烈的政治意味。
1925年,孙中山去世,国民党开始塑其为国父,将之符号化,大力提倡全 社会 的崇拜。1928年,国民党内政部要求部员一律穿棉布中山装,南京市政府也规定职员一律着中山装。1929年,国民政府第二十二次国务会议议决《文官制服礼服条例》:“制服用中山装”,将中山装树为法定制服。之后,不断严格在政府机关中严格推行,直到1936年,蒋介石还下令全体公务员穿统一中山装制服。同时,中山装还在学校中进行推广,教师和学生也被要求穿中山装。新生活运动时,中山装还被作为婚礼礼服进行推广。可以说,民国时中山装的流行受国家权力意志影响很大,而非纯粹的 时尚 潮流规律。
当然,除了自上而下的推行,也有自下而上的效仿与追逐。中山装是民族国货,又象征革命,商人借此进行政治正确的商业宣传,知识精英和进步学生借此表达政治理想与诉求。
民国大街上的着装
民国知识分子着装
民国知识分子着装
西南联大的一张合影,中山装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即便如此,中山装也没有成为人尽皆着的服装。作为剪裁、用料都相对考究的正装,底层百姓自然穿着者少。而在知识分子那里,也只能说是做到了与西装、长衫并行而已。相对而言,只有官员是与中山装绑定的,也因此中山装在那时候成了国民党官僚的一种象征。
共产党人一直也将中山装视为革命与进步的服装,从延安时期到1949年后,共产党人都以中山装为日常及公务着装。而在1949年之后,中山装在新政权的引领下,成为了新 社会 新面貌的象征,可以说实现了比民国时更普及的流行。加上封闭的 社会 环境和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山装成为了此时的全民服装,不能说人人每日必穿,但绝对是压倒性的覆盖率。中山装的这一次流行仍然是政治意识的产物,与服装审美本身无关。
梁思成、老舍、梅兰芳都换上了中山装
相声艺人也穿中山装
改革开放以后,世界文化得以进入中国,政治束缚松绑,个人意识开始觉醒。于是更新潮、更与外界接轨、更个性化的衣服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身上,老旧、单一、严肃的中山装被抛弃。这并不奇怪,一个失去了政治加持的政治性服装必然无法与市场化的自由选择相抗衡。
而且中山装毕竟是一种正装,穿着时需要板正挺立,必然带来一些不舒适和不方便,日常着装谁会跟自己较这个劲呢?就连西装,如今也只是 正式场合或职业规范才会被使用。
中山装是外来服装,不是中国的民族服装,更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翻领西装和中山装都是来自欧美的军装,现在美军还有中山装款的上衣。现在简洁款的西装、衬衣、领带是1900年前后才出现的。200多年前都华盛顿、拿破仑时代,欧美人还是穿袍子的,胸前有很多钮扣和饰品,下身穿紧身裤,不是现在这种翻领西装、宽筒裤。欧美服装的简洁化,最早是从军队开始的,长袍或长款燕尾服不利于军人打斗,普鲁士军队的上衣就是立领对襟的服装,类似于中山装。到二战时期,德国还是这种军装。
较为普遍的说法是,中山装起源于日本的学生服装,明治维新后,日本校服,叫「诘襟」jié jīn,最早确实也来于军装,它模仿的是十九世纪普鲁士(德国前身)的陆军军服,当时很多国家的军队也穿这身军装。清末,清政府编练新军时,因为学的是德国,清末新军穿的军装也是中山装款上衣,而不是翻领上衣。
穿上挺有形的,每次只要穿上中山装,就不自觉的昂首挺胸。
中山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寓意太尖锐。五颗扣子是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五权分立的民主制度。四个口袋是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四个间接民权。内口袋是弹劾权,杀手锏式的直接民权。左袖三颗扣子是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右袖三颗扣子是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这样一件衣服,天朝的普通奴才配穿么……看看现在穿中山装的人有几个不是被冠以异议分子的少数知识分子。。。。穿衣铭志。。。。
中山装的确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美感,不容否认。但是这衣服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太多政治符号,已经脱离了时装最基本的概念,成为一个政治象征,在物质匮乏年代被威权推崇,而称为“国服”。
现代 社会 已经不再以政治为纲,党和国家也倡导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理念,人民生活也多姿多彩,人性的自由开始从威权桎梏中萌发。中山装作为政治符号自然被边缘化成为正常服装的一种。
但是当中山装成为正常服装的时候,人们发现它不易打理,对体型要求极高(物质匮乏年代胖子很少),穿着不舒适,自然再次被人民所忽略。
中山装作为特定年代特定含义的政治符号,已经完成了它的 历史 使命,被大多数人们摒弃,这的确有些许伤感。但这背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奋发图强,勇于挑战的民族风格。
试想一下,如果现代中国人还和北朝鲜,所有人一样穿着领导人喜欢的服装,是不是很悲哀很恐怖的一件事?这说明我们民族没有前进,在故步自封。
中山装被摒弃,没必要矫情伤感,毕竟它也只有百来年 历史 ,又是舶来品。有这些小情怀还不如多思考怎样在日常行为中做到仁义礼智信,恭良温俭让。这才是真正民族魂。
当年辛亥革命成功,推崇移风易俗,长袍马褂自然要被摒弃的,而全面推行西装又不现实,中山先生于是参照西装和日本的学生装设计了中山装,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里外五个口袋代表五权宪法,这种款式一直流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什么不流行呢?主要原因不外乎这几点:1,衣服的款式多了,选择就多了,中山装自然就销量减少了。2,生活节奏快了,自然不愿穿着很正式的服装了,不仅难打理,而且穿的场合少。3,中山装对身材要求高,太胖的人穿了不好看,定制又很贵。4,中山装自己的款式太少,在求新求变的现在,自然没什么生命力了。其实也不必难过,流行就像一阵风,君不见现在所谓的汉服不也流行起来了吗?没准若干年后,中山装又会引领新的流行风潮呢。
中山装其实挺好的,只要不是太胖太瘦都可以穿。我虽然是农夫,但也喜欢穿中山装。
至于为什么没流传开?其实中山装在90年代以前都很流行的,只是近年来国人缺失了自己的审美,一切以洋为乐。洋西服穿身上真的不舒服啊。好摄农夫穿过一套,后来怎么也不愿穿西服,我结婚都是穿的中山装。
谁能告诉我汉服圈有多可怕?
1、穿衣时比较繁琐。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汉服都是里三层外三层,非常有层次感,不过每天都穿着它,人们会觉得非常麻烦,最重要的是夏天的时候还要穿长袖长袍,会非常的热。2、不管男生,还是女生的汉服都是有裙摆的。而且又宽又长,在做各种大动作的时候不太方便,比如日常的上厕所很容易就将裙摆落在地上,这对于强迫症洁癖的人是非常严重的现象。3、繁琐的汉服还是非常贵的,因为汉服的件数特别多,而它的材质又是稠缎,要想看起来比较有质感,价位方面不会不会太低。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穿中山装?
上世纪50年代初(尤其是1957年以后)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长达约三十年时间里,中山装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除了港澳台以外),几乎是男士们的唯一的上衣标准样式。
文革后期,我还是孩童,我和班上所有小伙伴男孩们一直是穿着中山服,无一例外。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中山服小朋友们一个个像是“小大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山装逐渐淡出,服装变得多姿多彩。
我本人是八十年代中期不再穿中山装,改穿西服、夹克之类。
到九十年代,中国男性穿中山装的已经不多,仅限于一部分干部(主要在参加重要政治活动时穿)、一些老人以及为数不多的中山服爱好者。
中山服垄断男士上衣样式长达二三十年,主要与特定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那年头,“政治挂帅”,政治深深介入每个人的 社会 生活、乃至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毛孔,包括每个人的衣着打扮,人们的衣着打扮被完完全全“政治化”:男子穿中山装(与领袖的服装、与革命干部的服装保持一致),这被视为“革命人民”的必需的外在标配,以示彻底革命;否则,如果有谁不识时务,胆敢沿袭此前的衣着风格,仍然选择西装革履或者长袍马褂,则会被上级、或者被“广大人民群众”看作是“地富反坏右”、“封资修坏人”,招致批斗乃至进一步迫害。
上世纪七十年代晚期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吹拂了政治经济外交等宏观领域,也吹拂了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包括服装。服装从单调变为丰富多彩,从“与政治挂钩”回复到“满足审美”这个简简单单的空洞常识。西装、民族传统服饰,这些曾经被人们害怕、被讳莫如深的衣着样式,这时终于可以重新扬眉吐气,被大大方方地穿上。从此,中山服一统天下的局面自自然然地消失。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我记忆犹新的是,八十年代前期,在男子服饰从“中山服一统天下”到“百花齐放”的转变过程中,时任领导人改穿西服,穿上西服参加党代会、参加重要外事活动,对于这场“服装革命”,无形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示范作用。
万紫千红总是春。服装也是如此。中山服的淡出,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
中山装有着严格的穿着礼仪。如果你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马虎大意,都无法把中山装的沉稳大气、东方内敛气质穿出来,都是一种失仪的表现。在中式服装渐渐回归的今天,无论传统版还是改良版,中山装的穿着礼仪都是有讲究的。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山装衣扣的讲究,正式场合中,穿中山装站立时,要扣上全部衣扣,包括领扣。切忌为一时的舒适而敞开领扣,这样会使自己在众人眼里显得不伦不类,有失风雅和严肃。如果你的脖子较粗,或者不喜欢被领扣约束,恐怕你就只能远离传统中山装了,选择改良版中山装也许会好些。就座之后,最好解开下面的一粒或两粒扣子,以防衣服变得扭曲走样。在非正式场合,穿中山装时要么全部系上扣子,要么全部不系。前面所讲的北京国安队主教练曼萨诺,在颁奖典礼这样正式的场合中,把中山装最上面的领扣打开,就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中山装的庄重和沉稳之气。其实,喜欢把中山装最上面的扣子打开穿的,并不只有曼萨诺一个人,许多名星和成功人士都喜欢把最上面的扣子打开。这样似乎会显得很洒脱,这么做在非正式场合还好,如果正式场合也这样,就难免于仪有失。中山装的弱点也显而易见,它会让穿着者显得太古板,太严肃,但这也正体现了它的东方内敛文化。
二适合穿中山装的场合,总体来说,中山装最适合在正式场合穿,比如接待晚宴、颁奖典礼、新闻发布会、庆功酒会等。服装颜色你可以选择灰色调的,像黑色、烟灰色、深蓝色、灰绿色等,这些颜色的服装会令你看起来显得格外庄重、沉稳。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如果穿中山装,就是作为便服穿了。最好不要系衣扣,可以适当搭配一些饰品,显得稳重又 时尚 。服装颜色可以选择明亮活泼些的,像浅灰、浅蓝、驼色、白色、米黄色等,尤其是改良后的中山装,色彩大都很丰富。许多成功人士都喜欢穿白色或者米色的中山装,像香港商界大亨霍震霆、上海快鹿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都选择穿白色中山装出席大型商务活动,既稳重大气又不失 时尚 之风。
三中山装适宜搭配的饰品,比起西服,中山装的配饰似乎简单多了。它不必像穿西服那样打领带、系领结,只需穿一件雪白的立领衬衫就好。衬衫领子可以稍微外露,但不宜露出太多。穿中山装时,下装最好选择与上装同一种面料。正式场合中,裤子要穿修身版的,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颜色最好是同色系的。曾经看到一位国内知名的艺术家,在出席全国政协代表大会时穿了一件黑色中山装上衣,下面却穿了一条明黄色的卡其布裤子,这种混搭未免有些滑稽。如果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中山装可以搭配卡其布休闲裤,但无论如何不要搭配牛仔裤。
四中山装的挺括礼仪,穿中山装讲究平整挺括、线条笔直,这也是穿中山装的一个重要礼仪。上身前,一定要对其进行认真的熨烫。如果你的衣服皱皱巴巴的,不仅不美观,也无庄重感可言。我看到很多男士穿中山装时,因为室内温度高,就把它脱下来随意地搭在椅背上,这实在是不妥当的。还有人像穿T恤衫一样,把中山装上衣的衣袖挽上去,这种撸胳膊挽袖子的粗鲁做法,一定不要用在中山装上。另外,还要务必保持中山装衣袋的服贴。中山装不同的口袋有各不同的作用。中山装上衣上侧的外胸袋,现代的穿法仅供装饰用途,切勿插入钢笔或者挂眼镜。内侧的胸袋可用来别钢笔、钱夹或名片夹,但不要放太大、太厚的物品。外侧下方的两只口袋,原则上也不宜放任何东西。让衣袋保持服贴平整是中山装穿着的一大讲究。
五大方稳重的仪表,穿中山装的大气不是单靠其本身的设计和衣料包装出来的,它离不开穿着者本人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修饰与整体形象的协调。所以穿中山装时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要把身体挺直、昂首挺胸,走路时也不要弯腰驼背;要尽量减少面部和四肢的小动作,保持目光的端正平和;坐着时最好不要采用架腿的姿势,而是把双腿略微打开,让小腿与地面保持垂直,适当地挺直上身,不要堆坐在椅子或者沙发上。稳重大方的举止,才是穿中山装最得体的举止。中山装对身材要求也非常挑剔。要想穿得好看,身材适中最好。比起偏瘦的身材,略胖的人穿中山装反而更显阅历和稳重,太瘦的人穿中山装会显得过于文弱,并不能带来稳重的气质;年纪偏大的人穿起来会比年纪小的人穿着更有气质。穿中山装时,干净有型的发型、修饰整洁的面容、讲话速度适中的语调,更能显示出中山装的庄重和沉稳之感。
一直以来,有很多人认为,中山装就是中式服装,原因是,此服装为孙中山所发明。实际上,中山装虽叫中山装,其设计基础却是来源于国外。从中山装的款式,我们就可以看出,除了领子以外,整体几乎和百年前的西方军服差不多,日本的军装、学生装,也是这种款式。
那为什么中山装会成为中山装,并在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三十年时间,成为我国干部的标志性服装呢?原来啊!中山装的诞生,的确是我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根据日本军服改良而来的,因为中山先生对于这个服装的偏爱,并经常穿着,便被命名为中山装了。而且因为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受到国共两党的崇拜和爱戴,无论是国民党人还是共产党人,都模仿中山先生的着装打扮,后来曾成为一个时代的全民标志性服饰。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穿中山装了呢?以我个人的理解,那就是时代不同了,旧的东西退出了 历史 ,新的东西登山了舞台。就如明代有明代的服装,清代有清代的服装,我们曾有一个穿中山装的时代是改革开放之前。为什么服装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逐渐改良或换代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穿着的舒适和审美的需要。
清代以前的服装属于古装,除了民族文化标志外,穿着都十分繁复,行动不便。因此,在辛亥革命后被扔进 历史 垃圾堆。而中山装的流行,不但是辛亥革命后国家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三十年间长期处在自我封闭的证据。改革开放后,我们不但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 科技 和经济模式,而且也在穿着打扮上百花齐放。自己觉得穿着舒适、好看的,都可以选择。于是,西装就成了流行的正装,夹克成了休闲装,和世界流行趋势几乎完全同步。
有人说,看不到穿中山装,是因为没地方买,这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实际上并无逻辑。为什么服装店里没中山装卖?就是因为没人买嘛!就算一千个人中有一个人愿意穿中山装,可是,现在的服装厂都是批量生产,为了经济效益,人家也不能因为那个别人的爱好去生产一件中山装啊!实际上,如果谁真正喜欢穿着中山装,也不是没有裁缝可以做。只能说,中山装不但款式古板,也很挑剔身材,而且穿着不如西装或其他休闲服装舒适,所以才退出了 历史 舞台。
其实,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如果你真的喜欢,你完全可以自己定做中山装嘛!现在还有人穿汉服呢!
一个时期一种流行。
中山装作为正式场合的服饰,凹造型十分合适。但是款式也是软肋。
如果穿起来正合适,那是修身的版,扣子扣到脖子了,这时候你弯腰试试看,胳膊活动的范围也有限,而且此时要想解开扣子,来吧,从上到下一排。。。别人休息10分钟了你扣子刚刚解开。
重点的重点是,有啤酒肚的男人,穿上。。那个画风不忍直视。。
所以大众都没流行起来
款式总觉得老了点,对身材要求高。一般人不好驾驭。
而西装,多胖都可以穿,反正下面最多扣一个扣子。大翻领,配领带各种颜色造型图案装13。领带打法都那么多种。
所以不奇怪。
中山装曾经是中国干部作装,也是曾经的中国陆军作战服款式,也是中国经典服装。身穿中山装的中国老前辈们都有一部光荣的革命 历史 。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追求,也是说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反映在服饰上我们谓之为时装。时代的脚步追随的是人类的思想,思想进步了 社会 才会进步,服装的变化是显见的,其实我们冷静的思考一下对照着过去,就会发现一切都变了,时代沿着合理的轨迹在进步,落后的将会被淘汰,这是自然的现像,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服装所以出现变化也就能理解了。
时代总在变幻,不同时代的人总有不同的言行举止。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譬如想象一下“汉服” 如果大家都穿汉服会不会感觉在拍古装剧呢? 不过当出席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中,当地人民却会着穿汉服祭祀祖先的恩泽,对于文化的巩固却非常重要。 中山装也一样,可能并不适应当下的一种潮流。但却非常有仪式感,庄重感,像咱们国家领导人出席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着装中山装。是落后了吗? 并不是! 相反反而代表了自豪,尊重,文化! 这是一种文化,代表的是一种传承。虽不逐潮流,但不可遗弃。此乃根本。
过去常吃包谷饭,现在改吃大米了。以前爱吃肥肉的,现在改吃瘦肉了,有什么不对吗?
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穿中山装普遍。这些人都随年代老了。年轻一代追求 时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时代变了,服装样式也在改变。有的追求汉服,有的追求便装。没啥奇怪的。
时代在前进,春天本来就是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这才是应有的色彩!
中国人穿中山装的正统感远远大于其它服装,这一点定格了他的性质,也定格了他的适用范围。
时代变了,大家都崇洋媚外了,都挑一些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的 时尚 款,所以中山装不流行啦
上一篇:小香风套装裙配什么鞋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04-12 为什么穿立领的人少
- 04-12 小香风套装裙配什么鞋子
- 04-12 带领t恤女款短袖
- 04-12 男士穿搭小香风
- 04-12 女装短款小外套搭配
- 04-12 小香风外套能搭运动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