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天下
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
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出自《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译文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像,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像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像,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即使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即使大,也是轻的。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问鼎中原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个怎样的历史故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发展至今已经累积了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殷商年代开始,直到大清王朝的灭亡,中华民族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历史典故和历史文化。例如问鼎中原这个成语就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历史典故,现在将其引申为夺取天下的含义,下面由大家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一、问鼎中原的含义下面可以为大家具体详细的解释一下问鼎中原这个成语,可以逐字逐词地进行翻译和解释。首先“问‘就是单纯的询问的意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鼎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用具,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尤其是在比较注重礼仪的周长。而中原在如今中国的领土板块上主要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地区 , 而在古代能够占领中原,则代表占领了全天下。二、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问鼎中原的历史故事,主要是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周王朝已经渐趋微弱,当时的楚庄王北伐意图推翻周王朝,掌控整个天下,所以楚庄王将楚国大军开到了周朝的首都洛阳附近,表面在举行阅兵,实则是在威慑周王朝。当时周王朝派出了使者王孙满来和楚庄王进行谈判,楚庄王问道周王朝的鼎有多重?而这位使者则回答:关键不在于底有多重,而在于德义。在这里鼎代表着至高无上权力,所以楚庄王是想借问鼎有多重这个问题来表达自己即将占领中原占领天下的意图。三、其他类似的历史典故成语中国历史上除了有问鼎中原这样的成语历史典故,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典故,例如秦晋之好,管鲍之交,周公吐哺,退避三舍,这些历史典故大多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例如其中的秦晋之好是形容两个有缘分的人缔结一段美好的婚姻,结为秦晋之好,这也是源于在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多次通婚的历史。
上一篇:风轻云淡
下一篇:没有了